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39
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35岁,因长期鼻塞、流脓性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来院就诊。
经过术前鼻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凸起,导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并可能引发鼻窦炎、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患者长期受此困扰,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手术方式:本次手术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经鼻腔入路,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去除鼻中隔弯曲的部分骨质和软骨,使鼻中隔恢复正常形态。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麻醉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麻醉和手术过程的安全。
手术经过:在全身麻醉后,医生开始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首先,通过鼻腔插入鼻内镜,以确认鼻腔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然后,在鼻内镜的引导下,使用特制的剥离子和刮匙去除鼻中隔弯曲部分的骨质和软骨。
在去除多余组织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和冲洗。
最后,将切下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2天的住院观察。
术后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和洗脸,避免触碰鼻部;2)术后需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3)术后需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如有少量出血或流涕属正常现象,如有大量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5)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6)定期复查。
在出院后,患者应继续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使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2)如有鼻腔干燥、结痂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3)如有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应及时就医;4)建议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总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
通过该手术,患者可以恢复鼻腔的正常功能,减轻鼻塞、流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标签:青少年;鼻中隔;外科手术中文目的: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避免了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不良反应,牺牲较少的组织而恢复鼻中隔的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方法:根据自己的手术经验和资料的提示。
结果:提供了临床经验。
结论:对于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来说起到了即解决了病患又保留了鼻腔功能;同时也减少了鼻中隔并发症的发生。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鼻中隔矫正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为黏膜下切除术,随着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倡导对鼻中隔偏曲进行局部结构异常的矫形的处理,尽量减少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在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中,通过解除四方软骨的内在及外部的挤压力和牵拉力,使软骨展平,保留了四方软骨的支持力,避免了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不良反应,牺牲较少的组织而恢复鼻中隔的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因此根据这一宗旨,截取2008-2010年收治的60例青少年单纯中隔偏曲者,鼻窦CT 确定,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4-18岁。
临床表现:鼻塞45例,头痛10例,鼻出血5例。
均行鼻窦CT检查;证实鼻中隔偏曲伴双侧下鼻甲肥大。
其中软骨部或骨部C型或S型偏曲50例,(其中因鼻外伤所致10例,)10例为单纯棘、嵴或距状突。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面部消毒,均采取局部麻醉,用1/1000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采取先左侧由后向前黏-软、骨膜下逐步注射退针麻醉,然后再与对侧黏-软、骨膜下同手法麻醉。
手术全程均在0°鼻内镜下完成。
术中通常采取2次切口,第一次为鼻中隔左侧L形切口,二次切口为对于延至鼻腔底部切口的基础上再行与鼻中隔长轴平行约0.5cm长度的切口,(起到引流作用可避免术后中隔血肿)。
切口方法同[1],切开软骨膜到达软骨后,用剥离子由上到下有前向后紧贴黏-软骨膜剥离至筛骨垂直板与四方软骨交界处至越过偏曲骨质,用剥离子适当加压四方软骨沿骨缝进入到对侧剥离骨部偏曲,待双侧黏骨膜游离后,分以下两种方案处理:,对于仅骨质偏曲者将偏曲骨质咬除,或去除大部分骨性支架仅在筛骨垂直板顶部留0.7-1.0cm,且在中隔顶部四方软骨和筛骨垂直板结合部的连续性务必保持,以防术后出现鼻梁中部塌陷;对于合并四方软骨有偏曲者可适当给予部分切除,将偏曲软骨在凸面给予划斜线或田字形,根据具体情况将线内软骨选择性去除。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明显减轻对鼻中隔的损伤,防止鼻中隔穿孔,最大限度保留其生理功能,并为同期实施内镜下鼻窦手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我科自2005年9月~2010年12月共施行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2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8例患者中,男149例,女99例;年龄18-56岁;同期施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67例。
全部施行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1.2手术方法切口:一般多作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弧形切口。
后部偏曲可于偏曲前方作L形切口,切口最好位于筛骨垂直板前方。
高位偏曲,单纯嵴突可于偏曲前方作略向后下倾斜的前后弧形切口。
向右侧较局限的偏曲可作偏曲部前方的右侧切口。
如同时施行鼻窦手术,切口尽量避开窦口鼻道复合体相对的同侧鼻中隔黏膜。
鼻中隔软骨的处理:充分剥离切口侧黏-软骨膜,对侧不予剥离。
“(”、“)”、“S”、“Z”形偏曲可作条形切除,使保留软骨呈“田”形[1]。
单纯嵴或棘突可作偏曲软骨切除,切除时用钩突镰状刀切开软骨全层2/3,再用鼻中隔黏膜刀切开全层。
高位偏曲可作一个或多个扇形切除,重点矫正窦口鼻道复合体相对处的偏曲,下方保留柱状软骨条。
矫正偏曲的骨性部分:先用鼻中隔剥离器离断软骨与骨质交界处,剥离偏曲对侧黏-骨膜,以确保一侧黏-骨膜完整,再剥离偏曲侧。
用中鼻甲剪自偏曲上、下缘剪断骨质,再用直筛窦咬切钳扭转,咬除偏曲骨质。
尖锐棘突可先剥离基底部,折或剪断、咬除基底部,最后剥离尖端。
筛骨垂直板、梨骨、腭骨鼻嵴交界处常偏曲明显,彼此错位连接,黏-骨膜较薄且粘连紧密,剥离时更应细致。
上颌骨鼻嵴自后向前剥离较为容易,充分剥离到鼻底后用中鼻甲剪自偏曲下方剪断后取出。
如上颌骨鼻嵴偏曲部过宽,可用中鼻甲剪剪除两侧突出部分,再剪除中央骨质;或用筛骨咬骨钳咬除。
尽量少用燕尾凿凿除,以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和术后头痛,还可避免损伤鼻底腭大动脉出血。
如果书中切除大块鼻中隔软骨或筛骨垂直板,可用直血管钳将其自凹面向凸面反折,多能使之变直而不完全折断,边缘修整齐后回置入黏膜瓣内。
鼻中隔偏曲手术费用
文章目录一、鼻中隔偏曲手术费用二、鼻中隔偏曲长期不治的危害三、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
鼻中隔偏曲手术费用1、鼻中隔偏曲手术费用
1.1、传统手术费用低创伤大
传统矫正术手术主要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也有多数专家推荐鼻中隔鼻成形术,治疗费用在1000元以下,即在行鼻中隔矫正的同时进行鼻外形矫正,此术可恢复正常的鼻呼吸,但对鼻腔黏膜组织的损害较大,且手中痛苦大,恢复时间长,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如果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脓肿、穿孔、鞍鼻等并发症。
虽然费用比较低,但创伤大。
1.2、微创手术费用合理效果显着
鼻中隔矫正术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是在鼻内窥镜的配合下,对偏曲的鼻中隔进行矫正,从而改善鼻腔通气,达到治愈的目的。
手术矫正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方法。
但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
若鼻通气改善,鼻部症状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
手术方法一般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摇门式手术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
2、鼻中隔偏曲的病因
2.1、外伤
外伤为本病的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外伤史常早已遗忘。
当时因鼻中隔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未全,故不显症状,以后随年龄增长始逐渐发展成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伤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一些人的鼻子并不是特别的美观,还经常会有鼻部疼痛、鼻塞、头痛等现象出现,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可能就是一种疾病,称为鼻中隔弯曲。
出现鼻中隔弯曲现象是一种鼻子畸形,要及时的做手术矫正治疗。
大家对鼻中隔弯曲可能很陌生,那么我就来说一下什么是鼻中隔弯曲,哪几种情况下需要做手术矫正。
一、什么是鼻中隔弯曲及诱发原因鼻中隔由鼻腔前壁、中壁及蒂和鼻后壁构成。
在临床上,通常用它来描述鼻子形状及鼻梁是否端正。
鼻中隔在一个鼻孔和两个鼻孔之间起到支撑的作用。
鼻中隔弯曲,是鼻整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鼻部畸形。
这是指鼻中隔与粘膜之间的过度弯曲,由于鼻中隔所处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以及鼻部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
鼻中隔与周围的粘膜组织有很大的差别,与其毗邻的骨性组织有很大的关系,当鼻中隔弯曲时,其骨性组织就会发生移位、扭曲,甚至出现鼻中隔骨折、鼻中隔软骨脱位等情况。
鼻中隔弯曲会导致局部鼻腔阻塞、鼻腔通气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和嗅觉功能,此外,鼻中隔弯曲也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向后引流不畅,使患者经常用手抠鼻。
另外,鼻中隔弯曲还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及肺部而引起咳嗽、哮喘等症状。
鼻中隔弯曲诱发的原因软骨和硬骨自出生后有其生长的方向,但是可能会因生长的速度不一样而引起彼此的压力,造成鼻中隔的隆起和弯曲。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外伤,包括出生时的分娩伤,打球、打架、车祸撞伤等,导致软骨和硬骨的接触面错位偏移。
二、鼻中隔弯曲有什么危害?鼻中隔弯曲患者经常会有鼻塞、头痛的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1.影响外观:鼻中隔弯曲会使整个鼻子的外形都受到影响,外观上表现为鼻子不美观,甚至有些畸形的鼻形还会出现“驼峰”。
2.影响嗅觉:鼻中隔弯曲还会引起嗅觉障碍,这是因为鼻中隔的异常使鼻腔无法正常发挥通气、过滤的功能,进而引起嗅觉减退。
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丧失嗅觉的情况。
三、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矫正?当鼻腔存在鼻部其他畸形或损伤等情况时,就会对鼻中隔造成影响,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
手术记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双侧筛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年龄35岁,因长期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就诊。
术前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并经鼻内镜检查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术后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双侧筛。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鼻内镜对鼻中隔进行矫正,使鼻腔结构恢复正常。
麻醉方式:
本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后,心肺功能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均得到有效监测,确保了手术安全。
手术经过:
1.在患者仰卧位姿势下,给予全身麻醉药物静脉注射。
2.常规消毒铺巾,用鼻内镜和电动切割器对鼻中隔进行矫正。
3.术中发现鼻中隔偏曲严重,左侧鼻腔有明显狭窄,为改善鼻腔通气,决定行双侧筛
窦开放术。
4.用电动切割器将筛窦内的黏膜切除,开放筛窦,使鼻腔结构恢复正常。
5.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2.术后24小时内禁止洗热水澡,避免剧烈运动。
3.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和镇痛药,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4.术后需定期进行复查,观察鼻腔恢复情况。
5.手术后1周内禁止抠鼻、挖鼻孔等不良习惯,防止鼻腔黏膜受损。
6.术后1个月内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对鼻腔恢复造成影响。
7.患者需要保持乐观情绪,增强自信心,有利于身体康复。
ERAS理念下护理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及疼痛的影响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是一种通过最佳化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和术后治疗的方法,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加速患者康复的理念。
在此框架下,护理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及疼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ERAS理念下护理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及疼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一种常见的鼻部手术,用于矫正鼻中隔偏曲导致的呼吸困难、鼻塞等问题。
手术后的疼痛是患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术后疼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ERAS理念下,护理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及疼痛的影响需要得到重视。
关于麻醉苏醒情况的影响。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尽快苏醒并恢复意识。
在ERAS理念下,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苏醒情况,及时发现苏醒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关于疼痛的影响。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如果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在ERAS理念下,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合理选择疼痛管理方法,如镇痛药物的使用,物理镇痛方法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康复。
针对以上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术后定期评估患者的苏醒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循环情况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 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及时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对于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 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ERAS理念下,护理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及疼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