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996.51 KB
- 文档页数:9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4、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5、铁路线(京九线)的区位分析: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5.建设京九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6、公路选线一般方法:1.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路段;2.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最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3.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4.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7、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2.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3.城市依托:城市与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8、汽车站的区位要求: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2.既保证城市与交通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3.要与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方便换乘和集散。
9、航空港的区位要求:1.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净空条件;2.机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3.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4.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5.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10、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1.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2.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3.属典型的混合交通;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篇: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评价(1)运输过程中:运量、运速、运费、连续性(考虑自然因素和自然灾害)、灵活、耗能(2)建设过程中:线点的投资成本(考虑自然障碍)、运输工具的投资成本2、发展趋势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2)类型2、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区位(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②交通运输线的影响:积极影响(意义)和消极影响(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①港口的区位因素②汽车站的区位因素③航空港的区位因素(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②交通运输方式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①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②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③对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网络构建:※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第二篇:教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淮南第28中学万其兵一【教材分析】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讲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
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
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1)铁路运输:优点——运量大、速度快、长距离运输费用较低、连续性好。
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2)公路运输:优点——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长距离运输费用较贵。
(3)水路运输: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
(4)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5)管道运输:优点——气体不挥发、液体不渗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量大。
缺点——灵活性差、设备投资大。
总结(1)运费由高到低: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2)运量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3)速度由快到慢: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4)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1)根据货物的特点、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域的特点来选择①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欣赏河流、海洋风光,也可以乘轮船。
②货运a大宗笨重的、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石、热带经济作物、钢材等,长距离选择水运;中长距离选择铁路运输。
b运量小的,对时限有要求的活物,短途距离选择公路运输。
c急需的、有时限的,如急救药品、花卉等,或轻薄短小的电子元器件采用航空运输。
d流体的工业原料一般采用管道运输。
(2)合理选择交通线路①选择陆上线路,把握“多、快、好、省”的原则。
②航线中,从某地到另一地最短线路应经过的海峡、运河等,其中要重点关注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地的航线。
3.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1)高速化: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
①高速公路的优点:高速行车、通行能力大,运输效率高;行车安全舒适,降低能源消耗。
②高速公路的缺点:占地多,对环境影响大;投资大,造价高;工期长。
【地理素养】2020年高三二轮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及其影响】1.各种交通运输线建设考虑的区位因素2.运河线路的布局(1) 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工程量小;山地——工程量大。
水文:沿途水量多少及变化;尽可能利用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减少工程量。
生态环境:注意减少沿途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社会经济条件:沿途人口、城市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3.桥的建设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影响工程量、技术条件→建设成本。
(2)社会经济条件:修建长度→工程量大小;原有基础设施→建设材料运输成本;原有运输方式、经济发展水平→需求量大小,收益的大小。
4.隧道的布局地形、地质构造、资金、技术、原有线路状况、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5.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主要从线路数量 ( 密度 ) 、线路类型、线路分布与走向、是否形成交通运输网等方面分析。
例题 1: (2019 ·太原市二模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里程最长 ( 全长 55 千米 ) 、施工难度最大、投资最多、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于 2009 年 12 月 15 日动工建设, 2018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通车,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 1269 亿元。
港珠澳大桥将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交通时间从三小时缩短到四十五分钟。
下图示意港珠澳大桥的地理位置。
(1)推测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6 分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
(4 分)答案: (1) 夏秋季节多台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风雨;珠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地基不稳;珠江口外海区,多风浪、潮汐、大雾等。
(2)海域宽,大桥长度 ( 跨度 ) 大,且集桥—岛—隧于一体,工程量大,设计、施工难度大;海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人工费用高;设计和施工对环境 ( 生态 ) 保护的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材料性能要求高,材料成本高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知识点和记忆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适合短程、量小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适合大宗、笨重、长途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连续性差,适合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适合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管道运输连续性强、安全、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合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物。
2. 交通运输网:是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的。
按照不同的形式和层次,交通运输网可以分为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以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经济因素如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等;社会因素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技术因素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等;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经济格局、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四、记忆点1.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记住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在实际问题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趋势:需要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包括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需要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并理解它们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机制。
4.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经济格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便能够全面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第25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 2.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交通建设典型案例为背景,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考查频度一般。
2.分析典型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及意义,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形式主要为综合题,考查频度中等。
[梳 理 知 识 体 系]2[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河运历史悠久、运量大,投速度慢,灵活性、大宗、远程、时间运输海运资少,成本低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易错辨析1】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提示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3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专题(十一)、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考点1】交通运输方式1.(2011文综,36(3))下图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答案】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解析】石油运输最合理的方式为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等优势。
2.(2011文综,12(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答案】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用知识能力。
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稳利于通航。
读甲省(河南)图可知,甲省西部地势较高,为众多河流上游,水量应该较小;甲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不利通航;图示显示,甲省河流虽然较多,但互不联通,没有形成河运网络。
3.(2011文综,36(2))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
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6分)【答案】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城市间相距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有利于飞机航行。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定位能力和知识调用能力。
据经纬度等信息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
解答该题应注意联系塔里木盆的气候、地形、人口和城市分布等状况来阐述发展航空运输的必要性。
【考点2】交通运输布局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调整铁路约7500千米。
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 (2011文综,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答案】A【解析】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从图中可知高速铁路选线要求地势平坦,所以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 引言交通运输布局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交通设施所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布局的影响、布局的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社会的影响。
2. 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各类资源的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和物流运输的便利性,促进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提高经济效率。
2.2 人民生活交通运输布局对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
交通设施的便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因此,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也是人民生活改善的关键。
2.3 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产生的排放物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3.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促进产业转移和跨区域合作,增强区域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会导致交通拥堵和物流停滞,减缓经济增长。
3.2 社会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品质。
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
而不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会导致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困扰。
3.3 环境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改善空气质量。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布局成为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规划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区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比如,优质的交通网络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该地区;而低效的交通运输系统则会限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并可能导致资源不均衡分配。
因此,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和布局,在交通建设中注重前期调研和预测,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其次,交通运输布局也对区域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可能导致交通瓶颈和堵塞,进而引发空气、噪音和土地资源等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推进绿色交通运输和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交通规划和布局的重要目标。
例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等措施,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排放,节能减排,还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和城市宜居度,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交通运输布局也对区域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学习便利性,提升社区和城市的人文环境。
例如,发展交通枢纽和快速道路,加强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便捷的教育、医疗和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交通规划和布局中,需要注重公平性和包容性,重视社会公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最后,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将深刻改变交通运输的模式和方式;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一)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名称运量运速运费连续性其他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三)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四)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二、交通运输布局
(一)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的“点”与“线”、交通枢纽
“点”——
“线”——
交通枢纽——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三)影响交通运输点与线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生态环境因素
(四)交通运输点与线区位选择的意义经济意义——
社会意义——
生态意义——
案例之一: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案例之二:青藏铁路建设
影响因素:
意义:
反馈练习
下列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两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双)
A.甲——①B.乙——②
C.丙——③D.丁——④
2.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天然橡胶:泰国→中国选乙
B.铁矿:澳大利亚→中国选丁
C.鲜花:荷兰→美国选①
D.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③
3.下列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条件依赖性较强的是:
A.石油化工B.坑口电站C.大型仓储D.面包厂
读“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在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图”,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铁路的旅客周转量总
体在上升
B.1991年铁路、公路、航空的旅客周转量大致相
同
C.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航空在旅客周转量所
占百分比增长幅度最大
D.2000年在图中所示运输方式中,航空的旅客周转量最小
5.目前铁路在旅客周转量所占百分比低于公路的原因主要是
A.公路的速度比铁路快B.选乘铁路的旅客数量在减小
C.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对铁路冲击大D.公路相比铁路更加灵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
下图为某区域国道上加油站的分布图。
分析回答6~7题。
6.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B.车流量C.地价D.炼油厂的位置7.推测距大城市最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右下面某地区货运流量示意图,回答8—9题:
8.由A市至C市和由C市至A市,大宗货运各以何种运输方式最适宜:
A、公路和铁路
B、铁路和公路
C、铁路和水运
D、管道和公路
9.A、B、C三地之间何种货物的运输是浪费运力的:
A、钢材
B、煤炭
C、棉布
D、机械
读某市交通网络图,回答10-11题。
10.交通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右图甲中通达性最好的点是
A.A B.B C.C D.E
11.交通的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来计算与比较。
那么上图中交通网络发达性比较正确的是
A.丙>乙>甲B.甲>乙>丙C.甲>丙>乙D.乙>丙>甲
12.读华北某区域图回答:
(1)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河流的流向
(2)说出公路的以下两处弯曲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___
理由
B处__________
理由
(3)该地聚落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1)大致自东向西(2)合理公路在陡
坡上成“之”字形弯曲;不合理应走直道,选
择最短路线(3)沿公路分布;山区少,平原地区多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一)交通线变化的影响
1.新的交通方式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案例:扬州市
兴——京杭运河的开通
衰——京杭运河的淤塞;京沪铁路的发展;沿海航线的发展
再兴——宁启铁路、润扬大桥、高速公路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发展轴
案例:1、株洲市——沿铁路发展起来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
2、武汉市——沿江分布
2.交通运输网——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二、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分布密度、分布位置
案例之一: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平原商业网点大
原因: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案例之二:商业网点布局原则——交通最优原则;市场最优原则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
反馈练习
1.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有可能发育为中心城市的是
A .①
B .③
C .②
D .④
2.图所示为我国沿海某地,①②为陆地,③为河流,
A. B 处拟建深水码头和滨海浴场,最佳方案是
A .A 处建码头,
B 处建浴场 B .A 处建浴场,B 处建码头
C .两处均可建码头或浴场
D .无最佳方案
下图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3题。
(双) 3.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
A .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B .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
C .有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
D .站点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过去变低
图3为“某县城和火车站间公路规划方案图”。
其中,方案①是AB 线;方案②是AC —CD —BD 线;方案③是AB 线,另设支线ED 和FC ;方案④是AB 、AC 、AD 线。
据此,回答4~5题。
4.能保证B 、C 、D 三地与火车站交通最为快捷的方案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综合考虑四种方案的利弊,最佳方案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13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
D.大型超市
铁
路
河
流
湖泊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