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780.00 KB
- 文档页数:62
专题10 交通提分突破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频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新高考地区考查频率较高。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考生丢分比较多的部分,考生应明确社会经济的需求是决定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易错点01 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易错点02 交通运输布局一般原则及其发展方向易错点03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易错点04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易错点01 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3·广东·高考)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第1小问考生易因没有看懂图表而导致错误;第2小问考查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南岸总体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较北岸较短,结合长江两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可知南岸地区经济略高于北岸,可推知南岸公路网更为完善,考生如若不能结合实际的经济的发展状况,则容易导致错误。
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地形:①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2)水文: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
(3)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斜构造。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1. 简介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是指影响交通运输线站选址的一系列因素。
站点的选址对于交通运输线路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包括交通便捷性、人口分布、土地供应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因素。
2. 交通便捷性交通便捷性是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站点应位于交通运输主干线或交通枢纽附近,方便乘客的接驳。
其次,站点附近应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如地铁、巴士和火车等,以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
此外,站点周边还应有完善的交通设施,如停车场和自行车道等,以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
3.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站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站点应位于人口密集的地区,以保证有足够的乘客需求。
通常情况下,城市中心或人口稠密的区域是优选的选址地点。
此外,还需要考虑人口组成,如年龄结构、职业构成和收入水平等因素,以了解目标乘客的出行特点和需求。
4. 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站点需要位于土地供应充足的地区,以保证站点的扩建和发展空间。
此外,还需要考虑土地成本,以确保站点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因此,地价和土地规划是影响站点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5.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影响交通运输线站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站点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以确保站点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考虑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和站点扩建的可能性。
因此,与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和沟通是选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6. 站点设施站点设施是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站点应提供必要的设施,如售票厅、候车室、洗手间、自动售货机和无障碍设施等,以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乘客体验。
此外,站点周边还可以提供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商场、餐厅、医院和学校等,以满足乘客的日常需求。
7.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站点应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1、合理布局交通网(填补空白、分担压力、活跃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3、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4、有利于加快*区脱贫速度;5、有利于社会稳定;6、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7、有利于巩固国防;8、科学技术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建设的困难:自然:1、地形:高原、丘陵广布,地形复杂、起伏大;2、地貌:卡斯特地貌广布,施工难度大;3地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诱发地质灾害;人文: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技术条件要求高;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知识点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靠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供应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便利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便利;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四、水电站的区位分析
水量: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
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
详细开发:与地质、地貌〔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为了削减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实,少地质灾难;与水库选址相同〕有关。
五、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凹地的出口──缘由: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凹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缘由:防止诱发地震、滑坡。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吞没良田和村庄。
【地理素养】2020年高三二轮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及其影响】1.各种交通运输线建设考虑的区位因素2.运河线路的布局(1) 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工程量小;山地——工程量大。
水文:沿途水量多少及变化;尽可能利用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减少工程量。
生态环境:注意减少沿途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社会经济条件:沿途人口、城市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3.桥的建设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影响工程量、技术条件→建设成本。
(2)社会经济条件:修建长度→工程量大小;原有基础设施→建设材料运输成本;原有运输方式、经济发展水平→需求量大小,收益的大小。
4.隧道的布局地形、地质构造、资金、技术、原有线路状况、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5.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主要从线路数量 ( 密度 ) 、线路类型、线路分布与走向、是否形成交通运输网等方面分析。
例题 1: (2019 ·太原市二模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里程最长 ( 全长 55 千米 ) 、施工难度最大、投资最多、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于 2009 年 12 月 15 日动工建设, 2018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通车,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 1269 亿元。
港珠澳大桥将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交通时间从三小时缩短到四十五分钟。
下图示意港珠澳大桥的地理位置。
(1)推测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6 分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
(4 分)答案: (1) 夏秋季节多台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风雨;珠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地基不稳;珠江口外海区,多风浪、潮汐、大雾等。
(2)海域宽,大桥长度 ( 跨度 ) 大,且集桥—岛—隧于一体,工程量大,设计、施工难度大;海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人工费用高;设计和施工对环境 ( 生态 ) 保护的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材料性能要求高,材料成本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