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63罗马人的法律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35.57 KB
- 文档页数:7
三罗马人的法律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罗马的地位与成就(1)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
(2)由蕞尔小邦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创制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十二铜表法》(1)背景①早期罗马人用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引起平民不满。
②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贵族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2)制定: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
(3)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4)评价①局限性: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②进步性: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十二铜表法》维护的不是平民利益《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是从限制贵族特权的角度说的,并非真正保护平民的利益。
其实质仍然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工具。
习惯法与《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公民法的构成部分,二者在法律的呈现方式上有差异,即不成文法和成文法的区分。
知识点二从治“公民”到治“万民”1.公民法(1)含义: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的统称。
(2)特点①对象:适用于罗马公民。
②运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③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2.万民法(1)背景①伴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的矛盾突出。
②罗马设置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
(2)特点①对象: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②运用: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③内容: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公民法与万民法并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
万民法并不。
二罗马人的法律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十二铜表法》、自然法、罗马公民法、罗马万民法。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罗马法的起源、罗马法的内容发展和罗马法的历史作用三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全面理解罗马法的内涵。
通过课堂和课余对课本“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 “史学争鸣”、“自我测评” 的研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学会分析和论证罗马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罗马法的全面归纳总结和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和法律、法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价值,最终肯定法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合理的国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及其对罗马政权统治的维系作用。
难点:认识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打出)“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深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异、神秘、壮观、肃穆……其中有不少城市还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个词,产生角逐。
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
师:这是哪个城市?生:罗马。
师:应该用什么词形容罗马?生:神秘、壮观、……(多媒体课件打出)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
师: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远的历史,更代表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
骁勇的罗马人更崇尚武力和秩序,在金戈铁马卷起的滚滚风尘中,长期忙碌于对外征战,与睿智的希腊人相比,难免给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之感。
三罗马人的法律【专题总览】r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条件古希腊的民主政治Y古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彳I 古希腊代表性城邦一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历程古罗马的法律制度(罗马法)【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提示】(1 )罗马历史概况:公兀前8世纪罗马建立城邦(君主制)公兀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贵族制)公兀前3世纪中叶罗马在征服并统一意大利半岛的基础上,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兀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君主制)公元1-2世纪罗马发展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西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火亡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火亡(2)罗马法的概念:罗马从建立到灭亡过程中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统称为“罗马法”。
(3 )罗马法的分类:{表现形式:习惯法、成文法适用范围:公民法、万民法法律观念:自然法【知识结构】「表现形式: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9 年)适用范围: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法律观念:自然法的提出I法律体系:从零散到形成体系《十二铜表法》习惯法----------- ►■*------- 成文法BC8 世纪BC509 年BC449 年BC27 年1453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帝国建立公民法—I 万民法1、颁布背景: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习惯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默认的行为规则,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不确定性。
[特别提示]从根本上讲,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2、颁布:公元前449年,罗马元老院的立法委员会颁布《十二铜表法》。
3、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4、评价:(1 )局限性:它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三罗马人的法律[学习目标][自主预习探新知]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罗马的地位(1)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
⑵以蕞尔小邦发展为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2.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原因①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②贵族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2)习惯法①时间: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
②弊端: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3)《十二铜表法》①原因: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②制定: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
③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④评价1.核心主张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2.意义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三、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1. 对罗马的作用(1) 公民法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 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⑵万民法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罗马法律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2. 对后世的影响(1) 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2) 罗马法中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
1. 《十二铜表法》的制疋,标志着罗马 成文法的诞生,改变了过去贵族随意曲 解法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 的权益。
2. 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罗马法从 公民法发展到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 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3. 罗马法不仅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 基础,而且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 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攻重难]【史论结合]让理解更谦刘[琛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实质[史料一](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恩格斯[史料解读]中心词罗马法以“私有制为基础”体现了罗马法的核心内容。
(1)根据史料一,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 保护私有财产。
[史料二]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 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合民之间的爻菇特点:甲耳墟内一 切自由民的曲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人的抵邛[史料解读]提炼《民法大全》中信息:①皇帝“高贵”“神圣”;②奴隶、隶农“服从主人”,由此分析其不平等。
(2)根据史料二,罗马法是否全面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怎样理解其实质?【提示】没有。
罗马法规定,奴隶主对奴隶、隶农有惩治权,只有皇帝有立法权,显然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实质: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是奴隶主剥削和压迫奴隶的工具。
(1)罗马法的基本内容①罗马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自由权、财产权、选举权等个人权利。
②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
③罗马法中还渗透着自然法思想(2)罗马法的局限性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罗马法毕竟是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所以,罗马法有很大的虚伪性和局限性。
[综合思维]迂认知更清楚罗马法的主要特征和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1.罗马法的主要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⑵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3)从内容上看: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
⑷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1)陪审制度一一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保护人制度一一现代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2)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一一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3)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一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4)法源于自然一一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
(5)罗马法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一一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很大影响。
(6)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一一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以立法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
[当堂达标固双基]1•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导学号:53082161】A •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B •罗马帝国的分裂C.法律混杂使用不便 D •境内被征服民族的反抗A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故A项正确。
]2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 .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是一部成文法典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D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材料中规定了限制高利贷、债务归还宽限期等内容,反映了对平民利益有一定的保护,故本题选D项。
A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没有全面反映。
]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导学号:53082162】A .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D [《十二铜表法》是对罗马习惯法的汇编,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颁布后,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必须按律判决和量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制定的,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4.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导学号:53082163】A .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A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是第一部成文法,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不是最严峻的法律,故B项错误;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的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故C项错误;罗马法体系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故D项错误。
]5.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下列有关罗马法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B.公民法注重形式且程序烦琐C.万民法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自然法是法庭判决的量刑依据D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属于罗马的公民法,故A项正确;罗马的公民法注意形式和程序,故B项正确;万民法是罗马随着疆域的扩大而制定的,吸收了外邦人的法规,故C项正确;自然法是罗马法制定法律的依据和追求,不是法庭判决的量刑依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6•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他强调的主要法治理念是( )【导学号:53082164】A •罗马法由执政官制定B•罗马法是统治阶级的法律C.罗马法至高无上D.公民在罗马法面前人人平等C [“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指的是执政官说的话要与法律保持一致,必须依法办事,所以材料体现了罗马法至高无上的理念。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53082165】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材料二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 材料三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 《民法大全》(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制定罗马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三则材料来回答。
第⑵问要结合法律制定者的阶级属性回答。
[答案](1)材料一中观点是承认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强调法制和人人平等。
材料二中的观点则是把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无视法律的权威。
材料三体现了奴隶和隶农没有人身自由,饱受压迫。
这与材料一中强调的“平等”相违背,说明罗马法追求的“平等”是相对的,平民与贵族之间,男女之间,自由民与奴隶之间并不平等。
(3)根本目的:用法律维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稳定帝国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