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政治
- 格式:docx
- 大小:264.83 KB
- 文档页数:1
拉名下:明代宦官政治权力之传承与派系生成2015-03-13 13:36:31 中国社会科学网李军明朝宦官对于政治的极大干涉与至深影响,历来是备受学界瞩目的重要课题,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①。
然而,既有研究多着眼于宦官与皇帝及朝臣的关系,少有从宦官自身来探讨其权力的形成与传承②。
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明代宦官的拉名下现象,梳理出宦官群体内的关系网络与派系的生成和维系过程,考察宦官政治权力的传承及其派系对于政治之影响。
希冀透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对明代宦官的政治参与问题做进一步的厘清。
不足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以下研究综述对相关成果有较好的总结,可资参考。
冷东:《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9期;景有泉:《十年来宦官研究综述》,《文史知识》1990年第7期;刘泳聪、冷东:《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12期;冷东:《20世纪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胡丹:《明代宦官研究:成果、困境与思考》,《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2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丹以“明实录”中的宦官史料为骨架,广泛辑录明清政书、正史、文集、笔记及方志、碑刻中的相关史料,汇成一系统庞大的史料群,为明代宦官研究提供了便利(胡丹辑考:《明代宦官史料长编》,江苏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
②从宦官群体自身出发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一些学者以社会史视角,为宦官问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陈宝良《中国流氓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专辟“太监与流氓”一节,探讨明代宦官流氓化问题,并首次揭示出在明代宦官间盛行的拉名下现象。
此外,香港学者梁绍杰辑录了永乐以后近九十位明代宦官的墓志铭、墓表、圹志等碑传,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了明代宦官的义会组织与信仰(梁绍杰辑:《明代宦官碑传录》,香港大学中文系1997年版;《刚铁碑刻杂考———明代宦官史的一个谜》,台北《大陆杂志》第91卷第5期,1995年11月;《黑山会护国寺:明清两代宦官的祖庙及其变迁》,香港《明清史集刊》第6卷,2002年12月)。
明代宦官政治地位分析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而明朝宦官则是这个时期内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政治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明代宦官权力独揽、擅自决断,是皇权滥用的结果;而还有人则认为他们是明代政治体制内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明代宦官的政治地位究竟如何。
一、宦官的基本概念与来源宦官,指的是被阉割后的男性,或是将男性昏迷后将男性后勺和生殖器切除,以期达到阉割的目的。
成为宦官后,其器官失去功能,往往只能被用作贴身侍从。
在明代,往往以选拔身材高大的男子为标准,先在经过刻苦训练考核,才有机会成为皇家宦官。
宦官之所以能够在明朝中产生,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农民起义期间成为了明朝官府的重要力量。
因此,明代政府为了巩固大权,将宦官纳为重要力量,给予他们权力,使他们成为明代的重要一环。
二、宦官在明代的地位宦官在明代的地位,不仅仅在于他们成为了明代王朝的重要禁卫军,还在于他们在政治上具备了一定的权力。
在明初,宦官主要是以差遣出使为其工作重心,后则逐步扩大了其权力范围。
明太祖建立朝廷后,为了增加皇室对官僚的统治力度,将皇室的财产都托付给了宦官们。
特别是从明成祖后期开始,宦官的地位变得更加超出了一般的设想。
三、宦官的权力明朝皇帝虽然是绝对的君主,但实际的政治力量却由中央官员、宦官和外戚等群体共同掌控。
作为统治的基石和主体群体的中央,官员和内宦成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权力,而宦官在其中的份额一直很高。
他们以皇后和皇太后的代表身份为自己牟利,时时处于权力之中,甚至在某些时候甚至无争议取代了皇帝的部分权力。
因此,明代内阁制度并未完全贯彻到宦官的权利中,而宦官们还可以行使其他官员避免责任事项以及执行禁令的任务。
四、宦官的限制和消弱在明代中后期,宦官的权力逐步被限制和消弱。
明朝的萎缩和衰退,使得宦官逐渐成为吏目交织的阶层,其贪污和恶行事项越来越多。
朝廷为此不断试图削弱他们的权力,但收效甚微,反而因此引发了更多的政治纷争。
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巩固皇权,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
1. 禁锢宦官:明朝实行了严格的宦官制度,将宦官置于严格的管理之下。
朱棣(明成祖)曾经在明成祖初年大规模清洗宦官,将其权力限制在较低的层级上,以防止宦官对皇权的威胁。
2. 实行六部制:明朝实行了六部制,即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各司其职,确保中央政权对各项事务的控制。
六部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3. 设立东厂、西厂:明朝设立了东厂和西厂两大特务机构,负责监视和打击政治上的不忠和反对势力。
这两个机构直接归皇帝统辖,加强了皇权对社会的控制。
4. 实行科举制度:明朝继承了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招聘并控制各级官员,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加强地方官员监督:明朝实行了巡按制度,派遣巡抚和按察使等官员巡视各地,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并及时上报中央政府。
这种制度加强了地方官员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权威。
6. 重视军事力量:明朝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将重要军事力量集中于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下,减少地方势力对军队的掌握。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中央政权能够有效地控制军队,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通过限制宦官权力、实行六部制、设立特务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加强地方监督以及重视
军事力量,明朝中央政权能够更好地控制各级官员和地方势力,维护皇权的稳定和权威。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明朝的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政权更加稳定和统一。
明朝宦官机构
明朝宦官机构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十二监。
这十二监是明代所设管理皇室内务的十二个衙门,各有掌印太监一员。
以下是十二监的简单介绍:
- 御用监:有掌印太监,下设里外监把总、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
掌造办宫迁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玩器。
又有仁智殿监工一员。
掌武英殿承旨所写书籍画册等。
- 司设监:专责管理卤簿、仪仗、雨具、大伞等,设掌印太监一员。
司设监事繁且杂,又无实权。
- 御马监:有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各一员,下有监官、掌司、典簿、写字等员。
掌腾骧四卫营马匹及象房等事。
- 尚宝监:有掌印监主管,下设佥书、掌司等员。
掌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 印绶监:有掌印太监主管,下设佥书、掌司等员。
掌古今通集库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等。
明朝宦官机构众多,其权力范围也很大,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明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原因
1、专制独裁,限制文武大臣权力的必然结果
2、高度集权,窒息了臣僚的言论,宦官活动猖獗(老师讲的)
3、对大臣的不信任
4、皇帝的懒惰昏庸、与大臣之间见不着面
5、丞相制度的废除
政治上的需要君主的懒怠缺乏法治明代绝对君主集权专制(网上的)
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组织。
即司礼、印绶等十二监及四司、八局。
明成祖时,宦官势力开始抬头,明中期后,更成为左右朝臣进退、掌握各种大权的政治势力。
掌握的权力有:1.“批红”权;2.监军权;
3.监政权;
4.司法权;
5.控制特务组织,对臣民实行监控。
除此之外,用宦官出使、充任矿监、税吏等在明代也是常事。
由于宦官专权,使明代职官系统出现了以内(官)制外(官)的怪现象。
关键在于明代废相以后,皇帝独揽全部行政权力,但又无法完全应付。
在这种格局下,下面来的奏章是通过通政使司首先送到皇帝那里,再由皇帝亲自处理或者交给阁臣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形式上誊写一遍,,算是他亲自处理了,这种政务处理方式一头一尾的关键环节,都要经过皇帝本人,如果皇帝本人懒惰,又不信任别人,那么身边伺候笔墨的宦官秉笔太监就有机可乘了。
时间长了,由于秉笔太监的地位突出,司礼监的实际负责人就改为秉笔太监,而且机构也逐渐扩大,权力也越来越大。
明朝特有的特务机关锦衣卫。
东厂(有时还设西厂),统归司礼监掌握。
而且皇帝往往派太监去监视地方和军队,最后发展为矿监,税监,盐监和珠监。
并且,派出的太监居然可以在仪式排位上压过地方官员一头,这事实上使宦官地位得到了立体化上升,可以公开地主宰朝政。
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是什么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①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
在宦官24 衙门中,司礼监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权力极大,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
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明史》卷72《职官一》),势焰在内阁之上;②操纵政府官员的任免,甚至左右内阁大臣的去留;③提督京营和监军统兵;④担任镇守和守备等职务;⑤操纵厂卫,实行特务统治,残害官民。
明代宦官之祸原因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导致宦官专权局面产生。
宦官专权结果,不仅加重了明朝封建政治统治的黑暗,从而也加速成了明王朝政权的覆灭,本文仅就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表现特点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作初步的分析阐述。
一、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特点及其表现在中国封建专建社会统治史上,有关把持朝政,为害天下的记录屡屡不绝,如秦朝末年的赵高指鹿为马,就连皇帝也莫敢置辩,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相继专权,政治昏暗腐败以致酿成几十年军阀混战,给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唐朝自中叶以后,皇帝宠信宦官,他们或独揽大权于内,或监军督战于外,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取决宦官。
然而,宦官为祸最烈的要数明代了。
阉官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几,然增有若有明之烈也,⑴。
明朝宦官不仅数量多,机构庞大,其危害之深均超过以往朝代,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宦官专权的最高峰。
任何事物都有其演进过程,明朝宦官专权也是如此。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尽收天下之权归一人⑵ ,君主统治空前加强。
鉴于历史上宦官乱政祸民,他曾感概说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腐败,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⑶。
为此他对宦官干政予以严厉禁止。
制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宦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⑷ ,由于朱元璋严加防范,致使宦官无机可乘,但是极端的君主政治体制,为宦官专提供温床,所以,朱元璋死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明成祖朱元棣起兵,经过靖难。
出于刺探宫中机密,买通建文帝身边的宦官为他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同时,朱棣身边的一些宦官在随军作战中立下功劳,成了朱棣的开国功臣,由此朱棣开始重用宦官,盖明世宦官出使,先征、监军分镇,刺臣民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⑸。
明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原因一、入仕渠道的限制明代官员的选拔入仕主要通过科举制度进行,但是宦官们不具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这意味着他们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官职,只能通过入宫服侍皇帝和皇后来获得晋升的机会。
由于这种特殊的选拔机制,宫廷内的宦官成为了唯一可供官员们晋升和贿赂的对象,因此他们渐渐获得了相当大的特权和影响力。
二、皇帝个人便利的考虑在明代,宦官一直被视为皇帝的亲信,负责一些皇帝个人的需要和日常事务。
在处理政务时,皇帝往往依赖宦官的帮助和建议,因为宦官们身边的人没有其他的私人利益和政治野心,能够保持相对的纯洁和忠诚度。
因此,一些皇帝在重要决策上会更加倾向于依赖宦官们的意见,进而加大了宦官专权的可能性。
三、皇后和后宫的政治势力在明代,皇后以及后宫妃嫔们对于朝政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宫中的宦官能够成为皇后和妃嫔们的代理人,帮助她们维护权益和推动她们的政治意图。
同时,因为他们是宫中时间最久、了解皇帝个人状况最多的人,宫中的宦官也能够在皇后和后宫妃嫔们之间起到协调的角色,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势力。
四、社会背景制度因素宦官的出身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他们在明代社会地位的特殊性。
大多数宦官都是来自社会下层和贫寒家庭的人,他们进入宦官系统之后就直接成为了皇帝的专属仆人,当然也意味着他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巨大提升。
宦官们通过宫中的升迁,常常能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俸禄和封号。
这种由血缘觉醒上升的社会背景使得他们的野心更加强烈,导致宦官们更积极地争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力。
综上所述,明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原因主要是因为宦官们的选拔途径限制、皇帝的个人需求、皇后和后宫的势力以及宦官的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宦官们日渐获得特权和影响力,从而在明代宫廷政治中形成了一定的专权局面。
明代的宦官与宫廷宦官,在中国古代的宫廷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他们身份独特,职责重大,对于朝廷的运行和帝王的统治起着关键作用。
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宦官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本文将探讨明代的宦官与宫廷之间的关系。
一、宦官的起源和发展宦官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的诸侯王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开始大量采用宦官。
到了秦汉时期,宦官逐渐成为宫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代之前,宦官的职责主要是侍候帝王,为帝王办公、起居等提供服务。
到了明代,由于帝王对宦官晋升权的限制,宦官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然而,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宫廷事务中的地位依然重要。
明代的宦官们主要负责宫廷的管理、监察和维持宫廷秩序。
二、宦官管控权的运作明代的宦官们通常会组成一个权力集团,通过内部网络进行运作。
他们互相扶持,共同维护自己在宫廷中的权力地位。
同时,明代政府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宦官,并对其进行监察。
宦官们主要通过控制宫廷内的信息渠道和人事任命来维持自己的权威。
他们负责宫廷的日常管理,管理宫廷中的文官和武将。
他们还充当着皇帝与后妃、文武百官之间的桥梁,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
三、宦官与皇权的关系宦官作为帝王的近身侍卫,与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
明代的宦官在皇权之下享有一定的特权和权力。
他们可以接触到帝王的机密文件,对于帝王的意愿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
宦官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既是互相依赖的,又存在着一定的制衡。
宦官们通过对皇帝忠诚的表现来获取信任和提升自己的地位,同时也必须服从皇帝的指挥和约束。
四、宦官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明代的宦官们在整个中国社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形象。
他们不受士人的尊重,常被视为“低贱之人”,并受到普遍的歧视。
然而,他们在宫廷中却拥有巨大的权力。
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宦官们在社会上往往被贴上“奸诈”、“阴险”等负面的标签。
人们普遍认为,宦官们勾心斗角,残忍嗜杀。
这一形象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综上所述,明代的宦官与宫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作用。
李渡:“能为乱而不能为变”——明代皇权对各种势力的控制作者:李渡来源:学习时报来源日期:2006-12-20本站发布时间:2006-12-20 9:25:23阅读量:327次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深刻地认识到:尽管皇帝可以宣扬所谓“奉天承运”、“天命所归”等“君权神授”理论,为本身的专制独裁统治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但实际上能否占有、保持和巩固对一个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权,完全取决于专制主义皇权本身是否拥有驾驭和控制各种现实或潜在敌对势力的能力。
除农民大起义导致王朝更替外,一旦统治阶级内部某些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的实力急剧膨胀,使政治力量的对比失去平衡,同样会危及皇权或出现改朝换代的局面,这已为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
作为一代开国之君的明太祖朱元璋清醒地感知到这种威胁,他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多次地与侍臣讨论所谓后妃、外戚、权臣、藩镇、四裔之祸,并提出处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上与侍臣论女宠、寺人、外戚、权臣、藩镇、四裔之祸,曰:‘木必蠹而后风入之,体必虚而后病乘之。
国家之事,亦由是矣。
’”明代皇权针对上层各权势集团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防范控制措施和政治制衡策略,有效地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各种潜在的威胁因素及可能出现的敌对力量,从而确保了皇权在政治上始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首先,我们看看明代皇权是如何控驭宦官势力的。
宦官作为一种畸形政治势力,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与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形态相结合的产物,所谓“阉宦之祸”在中国封建社会迭出不穷。
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烈。
明代君主对宦官委任倚信之专,宦官对国政干预之广泛深入都超过以往历代王朝。
然而在论及明代宦官问题时,有一种片面的倾向,即过分强调宦官专权乱政、挟制百官的势焰,而忽视了皇权对宦官势力防范、牵制,乃至控制打击的方法和措施。
从历史上看,宦官势力虽然对专制主义皇权具有寄生性和依附性特点,但在其势力恶性膨胀之后,往往转化成为皇权的异己或敌对力量,这是由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内在矛盾和权力角逐的规律性所决定的。
明朝的宦官制度
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
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
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
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
此后,宦官之祸迭起。
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
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扩展资料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
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
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
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
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
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
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宦官
1。
东汉宦官专权原因与明代宦官专权原因之比较摘要:宦官专权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黑暗的一页。
本文就东汉与明代宦官专权原因的共性与个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透视。
从中可以看出,两朝宦官专权,从根本上说是君主专制主义特别是皇权极度膨胀的结果。
但是东汉与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又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为东汉宦官专权提供了阶级基础,加之东汉诸帝多不永年,幼主继位,母后临朝。
造成了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政的局面。
而明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背景下,完备的宦官机构与宦官对厂卫的操纵,为宦官专权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宦官危害较深。
关键字:东汉明代宦官专权原因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点,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宦官源远流长,从夏商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一直到清朝从未间断过,其中“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
【1】1宦官阶层这个庞大的集团在历代政治生活中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
东汉和明代就是宦官揽权比较严重的两个朝代。
两朝宦官专权原因既有共性,也有各自专权的特点。
下面就其东汉和明代宦官专权原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了以11下分析。
一.东汉与明代宦官专权原因的共同点东汉与明代宦官专权,从根本上说都是君主专制特别是皇权极度膨胀的结果。
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走向了反面。
贯穿于中国官僚制度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要解决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问题。
东汉建立后你,刘秀采取了种种措施来加强皇权。
即“光武帝愠数世之权,忿强臣之窍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2】东汉王朝仍然设置各为宰相的三公——司徒(丞相),太尉,司空(御史大夫)。
三公虽然享有尊荣的地位和名誉,秩禄高达万石,但是三公虽不能管理具体的事物,仅仅是“坐而论道”而已。
光武帝把具体的权力,交给了号称“台阁”的尚书台。
尚书台的正负长官,分别为尚书令和尚书仆射,另设尚书左右臣各一人,作为尚书令仆射的辅佐官。
第27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2 2006年2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06明代宦官专权成因考略王伟(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摘要:明代的宦官专权乱政危害程度是古代历史少有的,明代宦官专权之所以惨烈,即有中国古代史中其它朝代宦官专权的共性、一般性原因,也有明代自己独特的原因。
本文将对明代宦官乱政专权的原因做深入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明代;宦官;专权;心理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2-0084-04考察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宦官为祸的大量罪恶的历史记载。
历代史学家也都对宦官擅权现象深恶痛觉,认为是造成朝代政治腐败和黑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甚至把一个朝代的兴亡都要归结到宦官专权。
范晔就说“败国蠹政之事,不可殚书”[1];赵翼也说“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
”[2]宦官制度是原始宗法关系及其观念与发达的专制集权政治制度结合的产物。
宦官专权就成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的一个大毒瘤。
而明朝更是宦官为祸最烈的朝代,黄宗羲考察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宦官之祸,得出如下结论:“阉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与朝政之阉宦,无奉行阉宦之朝政。
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
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
” [3]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政治制度研究的角度来具体的分析明代宦官为祸的深层次原因。
一朱元璋与明代宦官专权的关系明太祖朱元璋是最鄙视宦官的。
雄才大略的太祖皇帝征战一生,马上得天下,殊属不易。
而朱元璋本人又生性多疑,权力欲极强。
他先是诛杀功臣,后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杀丞相胡惟庸,撤中书省,朝政无论大小,事必躬亲,目的就是要独揽大权。
明朝宦官等级划分一、七品散官七品散官是明朝宦官中最低等级的官员,他们主要负责皇宫中一些琐碎的杂务。
他们需要负责打扫宫殿、照料花草、整理文书等工作。
七品散官的地位较低,待遇也相对较低。
他们通常是刚刚入官的年轻宦官,需要通过这个阶段来磨炼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二、六品中官六品中官是明朝宦官的第二个等级,他们的地位相对较高一些。
六品中官主要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起居,如伺候皇帝起床、更衣、用餐等。
他们还会负责皇帝出巡时的行装准备,以及皇帝的娱乐活动。
六品中官需要具备一定的仪容仪表和服务技巧,以便更好地为皇帝服务。
三、五品司礼监五品司礼监是明朝宦官的第三个等级,他们的地位已经相对较高。
五品司礼监主要负责皇帝的礼仪事务,如宴会、朝会、册封等。
他们需要负责安排场地、协调宴席、传递礼物等工作。
五品司礼监需要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和组织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四、四品大宦四品大宦是明朝宦官的第四个等级,他们的地位已经相当高。
四品大宦主要负责皇帝的秘书工作,如处理奏折、撰写诏书等。
他们还会负责皇帝的日程安排、宣布政策等工作。
四品大宦需要具备一定的文书写作能力和政务知识,以便更好地辅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
五、三品少监三品少监是明朝宦官的第五个等级,他们的地位已经非常高。
三品少监主要负责皇帝的军事事务,如征兵、调兵、颁布军令等。
他们还会负责皇帝的军事会议、军事训练等工作。
三品少监需要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指挥能力,以便更好地辅助皇帝统治国家。
六、二品侍郎二品侍郎是明朝宦官的第六个等级,他们的地位已经极其崇高。
二品侍郎主要负责皇帝的内阁事务,如参与政策制定、审查奏折等。
他们还会负责皇帝的内阁会议、内阁事务的协调等工作。
二品侍郎需要具备一定的政务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便更好地辅助皇帝治理国家。
七、一品太监一品太监是明朝宦官的最高等级,地位崇高无比。
一品太监主要负责皇帝的宫廷事务,如管理宫殿、处理内务等。
他们还会负责皇帝的安全防护、皇后的侍奉等工作。
明代宦官政治
历数中国古代各朝,唯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为祸最烈,而尤以明朝为最。
作为皇权卵翼下祸国殃民的一股特殊势力,他们威福远达官门之外,渗透到各地各部门,人数竟达数万之多。
他们有的能够挟持皇帝,有的被称为“站皇帝”,有的被称为“九千岁”,那么究竟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呢?
一、君主专政是宦官干政的最根本原因。
二、权力斗争的需要。
从明成祖开始宦官就在明代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明代皇帝疏于政务,宦官则有机会干政四、明代宦官专权只所以非常的严重,是由于明代皇帝对这种情况的异常纵容,使得
宦官专权非常猖獗。
明朝的宦官正式的工作机构有二十四个,还有好些
附属机构。
朝政上他们甚至可以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
书分庭抗礼,地方上他们还可以监督封疆大吏,军队中
可以监军。
明成祖朱棣时,宦官开始受到重用,权势也越来越
大,很多宦官都是功臣,如:郑和。
英宗朝正统年间有挟持皇帝以致发生土木之变的
王振,接着又有阴谋篡位的曹吉祥(电影《新龙门客栈》
中甄子丹扮演的曹公公的原型),然后还有宪宗时期的
汪直,武宗时期的“站皇帝”刘瑾。
在万历朝宦官势力实际上是相当的嚣张。
顶峰发生
在明熹宗年间,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也是臭名昭著的
“九千岁”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