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普及率等四项技术指标定义及评估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一、内容1.经济指标: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水平、投资回报率等,主要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能力。
2.社会责任指标:包括企业对员工、供应商、客户、社会公众和环境的关注程度,主要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3.创新指标: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主要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企业的能源消耗、物料利用率和环境影响等,主要反映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5.员工满意度指标:包括企业的员工福利、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氛围等,主要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6.客户满意度指标: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顾客投诉率等,主要反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
二、方法1.设定指标:根据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
各个指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可比较性和指导性。
2.数据收集:通过工资制度、财务报表、员工调查、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收集各个指标所需的数据。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指标的数值,并根据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
可以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和数据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评价结果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可以直观地显示企业各个指标的得分和排名情况。
5.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与其他企业的比较和借鉴,找出改进的方向,制定改进计划,并通过实施和监控来持续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注意事项1.指标的选择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特点相匹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各个指标之间要有相互关联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指标之间的冲突和重复。
3.指标的权重分配应根据企业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不同指标的权重应符合企业整体战略。
4.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的操纵和失真。
5.评价结果要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评价。
实施方案评估的四大关键指标实施方案的评估是指对所制定的方案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以确定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对于任何一个方案而言,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而实施方案评估的四大关键指标是评估工作中的核心要素。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大关键指标,并探讨它们在实施方案评估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目标达成率目标达成率是评估实施方案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方案制定之初,我们会设定各种目标和指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能够用来检验方案实施的成果。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实施方案的定期监测和评估,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达成率。
目标达成率高表示方案实施得当,而低目标达成率则是方案实施存在问题的表征,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评估方案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通过衡量方案的效益与成本之间的比例,我们可以判断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
如果成本大于效益,那么我们需要对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三、社会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是评估实施方案社会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施方案的目的通常是改善社会问题,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效益评估可以衡量一个方案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对方案实施前后的社会指标和指标进行对比,来评估实施方案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效益评估不仅仅是关注经济效益,还应该注重方案对社会的全面影响,包括环境效益、社会关系和公众满意度等。
四、可持续性评估可持续性评估是评估实施方案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好的实施方案应该能够持续地为社会提供长期的利益。
可持续性评估可以判断方案是否能够在长期内保持可行性和有效性。
我们需要对方案的资源利用情况、环境影响、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进行评估,以确定方案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如果方案的可持续性较低,我们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其可持续性。
资源管理效率量化考核指标资源管理效率是一个组织能否有效地利用其资源达成预期目标的重要指标。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如何量化并评估资源管理效率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资源管理效率量化考核指标,以帮助企业评估和改进其资源管理能力。
一、资源利用率测量指标1. 人力资源利用率: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评估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效率问题。
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可以通过计算每位员工的工作时间与实际工作时间的比例来衡量。
较高的人力资源利用率通常表示企业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
2. 设备利用率:设备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衡量设备利用率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设备利用不足或闲置的问题。
设备利用率指标可以通过计算设备的运行时间与总可用时间的比例来测量。
较高的设备利用率通常表示企业有效地利用了设备资源。
3. 资金利用率: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
评估资金利用率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资金利用率指标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或资本周转率来衡量。
较高的资金利用率通常表示企业有效地利用了资金资源。
二、资源效率改进指标1. 流程优化:企业的运营流程直接关系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流程优化可以通过分析和优化关键流程节点,减少资源浪费和环节冗余,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升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持续的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源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3. 培训和发展:培训和发展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整体资源管理效率。
企业应该通过定期的培训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来提升员工的能力和技能。
三、资源管理效率评估方法1. 指标体系: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对于资源管理效率的评估至关重要。
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各个方面的资源管理指标,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资源管理能力。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对于评估资源管理效率至关重要。
ERP实施效果的评价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实施的效果评价是对ERP系统引入和应用后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的过程。
效果评价是ERP实施的最终目的之一,通过对ERP实施效果的评价,企业能够了解实施后的成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ERP系统的利用率和绩效,真正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改善。
首先,财务指标是评价ERP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ERP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集成和标准化,提高了财务流程的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因此,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的变化来评估ERP实施后的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比较ERP实施前后的财务指标,如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的变化来评估ERP实施效果。
如果这些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就说明ERP系统的实施效果是比较好的。
其次,销售指标也是评价ERP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ERP系统,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销售流程,提高销售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销售业绩。
因此,可以通过销售指标的变化来评估ERP实施后的效果。
例如,可以比较ERP实施前后的销售额、销售渠道占比、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ERP实施效果。
如果这些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就说明ERP系统的实施效果是比较好的。
再次,生产指标也是评价ERP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ERP系统,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可以通过生产指标的变化来评估ERP实施后的效果。
例如,可以比较ERP实施前后的生产周期、生产利用率、废品率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ERP实施效果。
如果这些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就说明ERP系统的实施效果是比较好的。
此外,供应链指标也是评价ERP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ERP 系统,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协同性和响应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供应链指标的变化来评估ERP实施后的效果。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经济指标:包括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资产等经济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状况。
2.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负债率、资本回报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
3.市场指标:包括企业的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等市场指标,用来评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4.制度指标: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
5.创新指标:包括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创新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6.社会责任指标:包括企业的环保政策、劳工权益保护等社会责任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公众形象。
7.客户满意度指标:包括客户投诉率、客户重复购买率等客户满意度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关系。
8.投资指标:包括企业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投资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效益。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1.权重分配: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各个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2.数据收集: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企业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分析,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具体数值。
4.指标综合评价:根据各个指标的数据和权重,进行指标之间的综合评价,得出企业的综合评价结果。
5.结果解读: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对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解读,为企业提供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6.定期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综合评价,跟踪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
通过上述方法建立和使用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绩效情况,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和决策支持,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中,下列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数据库系统是一种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B、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和用户组成C、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是静态的,不随时间变化D、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2、在管理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数据仓库技术?A、数据仓库B、数据挖掘C、数据清洗D、数据压缩3、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来定义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句是:A. 数据定义语言(DDL)B. 数据操作语言(DML)C. 数据查询语言(DQL)D. 数据控制语言(DCL)4、下列哪一项不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主要功能?A. 数据处理B. 决策支持C. 资源配置D. 信息存储5、在管理系统中,以下哪个工具通常用于帮助用户创建和编辑数据表结构?A.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B. 文本编辑器C. 图形设计软件D. 编程语言开发环境6、在Excel中,若要在同一行中同时显示多个单元格的内容,应使用以下哪个功能?A. 合并单元格B. 隐藏单元格C. 拷贝粘贴D. 调整列宽7、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模型通常包括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个部分。
其中,用于描述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是:A. 概念模型B. 逻辑模型C. 物理模型D. 以上都不是8、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继承性指的是一个类可以继承另一个类的方法和属性。
如果一个子类同时继承多个父类的特性,这被称为:A. 单重继承B. 多重继承C. 接口实现D. 类的封装9、在管理系统中,以下哪种软件通常用于帮助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A. 文字处理软件B. 电子表格软件C.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 数据库查询语言 10、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过程?A. 网络拓扑B. 网络协议C. 网络传输D. 网络设备11、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来定义数据的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等的程序是:A. 数据定义语言(DDL)B. 数据操作语言(DML)C. 数据控制语言(DCL)D. 数据查询语言(DQL)12、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实现两个表之间关联的基本方法是使用:A. 视图(View)B. 索引(Index)C. 外键(Foreign Key)D.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13、在管理系统中,以下哪个不属于信息处理过程?A. 数据采集B. 数据存储C. 数据传输D. 系统设计14、在关系数据库中,以下哪个术语表示数据表中具有相同结构的数据集?A. 表格B. 字段C. 记录D. 关系15、在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描述数据结构与语义的语言称为:A. 数据定义语言B. 数据操纵语言C. 高级语言D. 汇编语言16、在客户/服务器架构中,客户机的主要职责是:A. 处理请求B. 存储数据C. 提供服务D. 发送请求17、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中,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阶段?A. 需求分析B. 系统设计D. 系统运行与维护E. 市场调研18、在信息系统中,以下哪个概念与“数据仓库”最为相似?A. 数据库B. 电子表格C. 知识库D. 智能化系统19、在管理系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类型?A. 信息处理B. 办公自动化C. 数据库管理D. 硬件设备维护 20、在管理系统中,下列哪项不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典型特征?A. 易用性B. 可靠性C. 高效性D. 可重复性21、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中,下列哪个概念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决策支持的过程?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D. 系统集成22、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中,下列哪项不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核心模块?A. 财务模块B. 生产模块C. 人力资源模块D. 销售模块23、在管理系统中,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计算机应用的主要功能?A. 数据处理B. 决策支持C. 系统管理D. 通信与网络2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基本特点?A. 数据的完整性B. 数据的独立性C. 数据的安全性D. 数据的分布式处理25、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中,以下哪个概念是指计算机系统在执行任务时,对内存的需求量达到或超过可用内存量,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A. 磁盘碎片B. 系统崩溃C. 内存溢出D. 硬件故障26、在关系数据库中,以下哪个关键字用于表示一个属性不能为空值?A. NULLB. UNIQUEC. NOT NULLD. DEFAULT27、在管理系统中,以下哪个软件不属于办公自动化软件?A. Microsoft ExcelB. Microsoft PowerPointC. Microsoft AccessD. Oracle Database28、在计算机应用中,以下哪种数据库模型最接近于现实世界的实体和关系?A. 层次模型B. 网状模型C. 关系模型D. 文件模型29、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计算机系统中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A. 硬件资源B. 软件资源C. 系统性能D. 网络资源 30、在管理系统中,以下哪种工具通常用于帮助决策者评估和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收益?A. 关键路径法B. 财务分析软件C. 数据库管理系统D. 流程图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第一题名词解释: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第二题名词解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第三题名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第四题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第五题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三、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第一题请简述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第二题简述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公司ERP系统需求分析评估基本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办公桌上,键盘上泛起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我闭上眼睛,任思绪在空气中飘散,回忆起这十年来的方案写作经历,仿佛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流转。
ERP系统,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在我脑海中跳跃。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梳理这个“公司ERP系统需求分析评估基本方案”。
一、项目背景ERP系统,全称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它通过整合企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企业对ERP系统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企业的ERP系统,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二、需求分析1.功能需求采购管理: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订单管理、采购入库管理等;销售管理:包括客户管理、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出库管理等;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盘点、库存预警、库存调整等功能;财务管理: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费用报销等财务管理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
2.性能需求响应速度:系统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响应速度要快,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安全性:系统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3.用户体验需求界面设计:界面要简洁、美观,易于操作;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要简洁明了,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帮助文档:提供详细的帮助文档,方便用户学习和使用。
三、评估指标1.技术指标系统稳定性: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率要低,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数据安全性:数据存储安全,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系统兼容性:系统应能够与企业的其他系统兼容,实现信息共享。
2.经济指标投资回报期:ERP系统的投资回报期要短,尽快实现盈利;维护成本:系统的维护成本要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模块化设计: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后期升级和扩展的成本。
3.服务指标售后服务:ERP系统供应商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解决企业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技术支持:供应商要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服务:供应商要提供培训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使用水平。
企业资源评估体系
企业资源评估体系是指对企业资源的评估及管理方法和体系的建立。
该体系旨
在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资源状况,确定资源配置优先级并制定合理的资源策略,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完善的企业资源评估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评估的资源范围。
这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
和技术资源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资源范围的明确定义,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和分析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劣势。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应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和辅助性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不同资源方面的表现。
关键绩效指标可以是人均工作产值、资产利润率等,而辅助性指标可以是员工满意度、环保指标等。
通过合理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企业可以对不同资源进行量化评估,并据此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后,企业需要进行资源评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资源评估体系需要有效的数
据支持,可以通过定期的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企业应将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资源评估的结论,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优化。
最后,企业需要建立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体系。
这包括建立资源管理机制、制
定资源策略和资源规划等。
企业可以根据资源评估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资源配置方案,合理调配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综上所述,一个健全的企业资源评估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
这样的体系,企业能够清晰了解自身资源状况,准确评估企业的竞争力,并制定适应性强的资源策略,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ERP选型评估报告一、引言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匡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报告旨在对多个ERP系统进行评估和比较,为企业选择合适的ERP系统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评估方法1.需求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功能需求等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明确ERP系统的具体要求。
2.功能评估: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对各个ERP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包括核心模块、扩展功能、报表生成等。
3.技术评估:评估ERP系统的技术架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能力。
4.用户体验评估:通过实地考察和用户体验调查,评估ERP系统的界面友好度、操作便捷性等。
5.供应商评估:对ERP系统供应商的资质、服务支持、售后保障等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评估结果基于以上评估方法,我们对以下几个ERP系统进行了评估和比较:1. ERP系统A需求分析:该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核心业务需求,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
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功能较弱。
较为丰富,能够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
技术评估:系统采用先进的三层架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稳定可靠。
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用户体验评估:系统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流程清晰,易于上手。
但在报表生成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
供应商评估:供应商具备丰富的实施经验和技术支持团队,能够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
2. ERP系统B需求分析:该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核心业务需求,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功能较为强大。
功能评估:系统的核心模块功能完备,支持多语言、多货币等特性。
扩展功能相对较少,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开辟。
技术评估:系统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具备高可用性和弹性扩展能力。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
用户体验评估:系统界面美观慷慨,操作简单直观,用户体验良好。
报表生成功能强大,满足企业的各类报表需求。
附件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普及率等四项技术指标定义及评估方法
1 术语和定义
1.1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
船舶企业已实施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功能模块个数与应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功能模块总数的比率。
1.2 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
船舶企业已实施的数字化设计工具数与应实施数字化设计工具总数的比率。
1.3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中,船舶企业已实施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或数控设备进行关键工艺流程控制的个数与应实施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或数控设备进行关键工艺流程控制总数的比率。
1.4 焊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
船舶企业采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焊接的焊接材料消耗量与船舶焊接材料消耗总量的比率。
2 评估方法
2.1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
2.1.1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主要包括以下16个功能或模块:
1) 生产设计管理,包括设计计划、设计质量、设计协调、设计变更、设计基础数据、系统维护等管理;
2) 工程计划管理(含负荷计划管理),包括造船三年滚动计划、产品线表计划、大、中、小日程计划、生产负荷计划、生产准备计划等生产计划的编制、调整、平衡、约束、审批、发布下达、过程控制、执行反馈、变更、进度跟踪、分析、考核等管理;
3) 工时物量管理,包括船舶承接工时估算,船舶建造过程中各工艺阶段的船体、舾装、涂装工时和物量的原始数据适时采集、控制、统计、分析、考核等管理;
4) 生产设备管理,包括船舶企业的运输设备、高吊、门吊、浮吊、切割设备、主要焊接设备、加工设备,以及大型专用工装等生产设备的采办、台账、备件库存、设备编码、设备维修、设备使用计划等管理;
5) 生产场地管理,包括船体内场加工场地、船体外场分段制作场地、分段总组场地、分段堆放及周转场地、预舾装场地、集配中心场地、船台、船坞、舾装码头等生产场地的资源配置、能力测算、划定工位、合理使用与调配、现场现状反馈及查询等管理;
6)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船舶企业的本工、协力工、外包工等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人事信息、人力资源计划、培训计划、人力资源测评、薪酬等管理;
7) 质量管理,包括入库检验管理、船舶产品建造过程中的项目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
8) 成本管理,包括造船项目的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和评价等成本管理;
9) 企业(生产)物流管理,包括造船生产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配套、流转、集配、
发送等物流管理及托盘管理;
10) 物资管理(含采购、仓储、供应商管理),包括用于造船生产的原材料及配套设备的采购、合同、仓储、领料、供应商的管理;
11) 财务管理,包括造船业务的资金管理、费用核算(含人工、材料)、劳务结算等财务管理;
12) 外协管理,包括分段外协、管子外协、舾装件外协、大型铸锻件外协等协作厂家进行的外协合同、质量、进度的管理;
13) 能源管理,包括船舶企业车间、船台、船坞、码头等所有设备的能源基础信息、能耗指标、能源的监测、统计、分析、预测等动能管理;
14) 技术文档管理,包括设计图样、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等管理;
15)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生产经营、船东来往函件、售后服务、客户资信评议等管理;
16)企业决策支持管理,包括造船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积累数据的分析、选择、应用等管理。
2.1.2 企业资源计划(ERP )系统普及率按公式(1)计算。
100ERP ⨯m
m =T Y PR …………………………………(1) 式中:
PR ERP ——企业资源计划(ERP )系统普及率,单位为百分比(%);
Y m ——已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功能模块个数;
T m ——应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功能模块总数。
2.2 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
2.2.1实施数字化设计工具主要包括以下17个功能模块:
1) 船体平面板架三维建模设计工具;
2) 船体曲面板架三维建模设计工具;
3) 全船三维建模设计工具;
4) 工艺工装设计数字化工具;
5) 板材套料数字化设计工具;
6) 结构零件生成数字化设计工具;
7) 船体焊接数字化设计工具;
8) 船体装配数字化设计工具;
9) 管系数字化设计工具;
10) 风管数字化设计工具;
11) 铁舾件数字化设计工具;
12) 舱室布置数字化设计工具;
13) 电气专业数字化设计工具;
14) 涂装专业数字化设计工具
15) 型材套料数字化设计工具;
16) 线型光顺数字化设计工具;
17) 电缆敷设数字化设计工具。
2.2.2 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按公式(2)计算。
100t
t ⨯T Y PR =NDT (2)
式中:
PR NDT ——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单位为百分比(%);
Y t ——已实施的数字化设计工具个数;
T t ——应实施的数字化设计工具总数。
2.3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
2.3.1关键工艺流程及其实施运用的计算机辅助手段或数控设备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 钢材预处理,应具有钢材预处理自动化流水线;
2) 船体板材下料,应具有板材数控下料设备;
3) 船体型材下料,应具有型材数控下料设备;
4) 型材成型加工,应具有型材数控加工设备;
5) 部件装焊,应具有部件自动化焊接设备;
6) 平面分段装焊,应具有平面分段装焊自动化流水线;
7) 管子加工,应具有数控弯管设备;
8)管子焊接,应具有管子自动化焊接设备;
9) 分段涂装,应具有环境自动监控的涂装设施;
10) 精度控制,应具有船体数字化精度测量和分析工具。
2.3.2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按公式(3)计算。
100=p p
⨯T Y NCR (3)
式中:
NCR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单位为百分比(%);
Y p ——已实施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或数控设备进行关键工艺流程控制的个数;
T p ——应实施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或数控设备进行关键工艺流程控制的总数。
注:若企业在船舶建造中是直接采用已经钢铁企业或钢材加工中心预处理后的板材和型材数,则计算NCR 时视为符合该项要求。
2.4 焊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
2.4.1 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焊接方法包括:
1) 二氧化碳焊;
2) 埋弧焊;
3) 垂直气电焊;
4) 自动氩弧焊;
5) 其他自动化焊接方法,如激光焊接等。
2.4.2 焊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按公式(4)计算。
100w w w
⨯+=T Y WAR k Y ………………………………………(4) 式中:
WAR ——按年度统计的焊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单位为百分比(%);
Y w ——焊丝消耗量,单位为千克(kg );
k ——焊条焊芯重量系数,取k =0.55;
T w ——焊条消耗量,单位为千克(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