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之歌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4
雏鹰之歌说课简稿一、说教材、课时及授课目标本次课为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雏鹰之歌》的说课活动,是一节中班语文课,时间为60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雏鹰之歌》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准确的表达。
三、说教学过程及方法本节课包括导入活动、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个人表达和评价等环节。
1. 导入活动(1)通过举起一张鹰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鹰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观察鹰的图片,辨认出鹰的特征,例如:长嘴、锐利的爪子等。
2. 阅读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并提问学生,根据标题可以猜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2)老师辅助学生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讨论(1)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文章的内容,并归纳出鹰的特点、鹰的技能等信息。
(2)老师在小组中进行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4. 个人表达(1)学生一个个上台表达自己关于鹰的认识和所听到的鹰的歌。
(2)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发表自己对学生表达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
5. 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个人表达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2)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参与度比较高,个人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但有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鹰的特点和技能的归纳不够全面。
在这方面,下次课需要更加关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雏鹰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雏鹰之歌》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雏鹰在天空翱翔的画面,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节奏明快。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雏鹰之歌》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高音歌唱技巧。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2.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指导。
3.视听结合法: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学。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雏鹰之歌》的乐谱。
2.准备歌曲视频资料。
3.准备音响设备。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雏鹰之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初步阅读,了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中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高音部分。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然后让学生齐唱歌曲,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雏鹰之歌教案[001]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雏鹰之歌》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
2.了解并掌握诗歌的韵律和韵脚的特点;
3.能够朗读、背诵《雏鹰之歌》;
4.培养学生情感的生动性和表现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和掌握雏鹰的象征意义和《雏鹰之歌》的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各种韵脚及其特点;
3.培养学生优美的朗诵和背诵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感教育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雏鹰的特点和成长历程,引导学生对雏鹰产生兴趣。
2.导入问题:你知道为什么雏鹰会被人们誉为“百鸟之王”吗?生活中哪些事情让我们想起了雏鹰?请谈谈你的想法。
二、感性认识诗歌
1.听音乐,边听边展示雏鹰的特点和成长历程,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内容与主题。
2.让学生听一遍朗读版的《雏鹰之歌》,让学生听出歌曲中的情感并加以形容。
三、启蒙诗歌的认知、情感和分析
1. 对每个学生分发《雏鹰之歌》的发音表,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韵律与韵脚。
2.边阅读边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并结合发音表分析出诗歌的韵律以及韵脚。
四、诗歌朗诵与表演
1. 分不同的小组,分别分配诗歌中的不同诗句。
让各组分别朗读和表演,让学生尝试抓住诗歌中的精华。
2. 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试着复述整首诗歌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情感表达。
【教学评价】
1.能够理解雏鹰的象征意义和《雏鹰之歌》的情感表达;
2.能够正确掌握韵脚和韵律的特点;
3.能够优美朗读、背诵《雏鹰之歌》;
4.能够在诗歌中体现感情表达的特点和能力。
第6课《雏鹰之歌》(课件)《雏鹰之歌》是一首描绘雏鹰在天空翱翔的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音乐》章节:第四单元《雏鹰之歌》内容:学习歌曲《雏鹰之歌》,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雏鹰之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雏鹰之歌》的旋律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节奏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乐谱、歌词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歌曲学习: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
3. 示范演唱: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旋律的练习。
5.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6.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雏鹰之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雏鹰之歌》,熟悉旋律,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展示。
2. 答案:能够独立演唱歌曲《雏鹰之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歌曲《雏鹰之歌》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在分组练习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一些音高、节奏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音乐》章节:第四单元《雏鹰之歌》内容:学习歌曲《雏鹰之歌》,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雏鹰之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雏鹰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雏鹰之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雏鹰在蓝天中翱翔的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描绘了雏鹰展翅飞翔的画面;第二乐段节奏舒缓,表现了雏鹰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情景。
歌曲以C大调为主,旋律简单,易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高、节奏、简单的和声等。
学生可以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体验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部分学生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童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雏鹰之歌》,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唱法。
2.歌曲的节奏变化,学生需要准确表达。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示范教学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视觉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图片、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3.乐谱:打印《雏鹰之歌》乐谱。
4.教学道具:雏鹰头饰、翅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雏鹰之歌》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引导学生谈论对雏鹰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完整演唱《雏鹰之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
同时,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雏鹰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雏鹰之歌》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雏鹰在蓝天中展翅高飞的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弹性,歌曲的风格是富有儿童特色的进行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歌曲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能够识谱,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但在音乐欣赏和音乐情感的把握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通过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雏鹰之歌》。
2.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体会歌曲的美感。
3.能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歌曲的情感理解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雏鹰之歌》的乐谱。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驱动法,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雏鹰是什么样的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然后播放歌曲《雏鹰之歌》,让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雏鹰的形象。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雏鹰之歌》,展示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一起拍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歌曲的学唱。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5分钟)让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中的情景,或者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