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破腹病的诊断和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杨树破腹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树木病害。
它是由温度、水分和营养条件不当引起的植物体理性紊乱。
它不是由病虫害引起的,所以这种病不会传染,但一旦病了,就经常发生。
它是一个大面积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虽然病情不十分严重,但必须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杨树病害的症状及致因素杨树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是早春和晚秋,主要表现为病害树主要干部树皮或木质部的纵向裂缝,裂缝主要分布在树干。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裂后,病树树干上的树皮会腐烂脱落,如果在树液流动期间很好,则会出现红棕色粘液在管道末端流动。
疾病也分为轻和重的树木。
对于危害较小的树木,开裂的部分会形成愈伤组织,导致裂纹自动愈合;对于较深的树木,裂纹会导致树皮脱落并导致树枝的死亡。
此外,有时更多的危及树木可以形成胼胝包裹裂缝,但在未来的一年,它会再次开裂,最终导致树木发霉和腐烂病。
"杨树病害的致病因素破腹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首先是树种。
杨树破腹病树品种是造成腹部断开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完全取决于杨树品种的选择,而杨树品种的生长速度较慢,树皮光滑。
速度快、气孔大、气孔大的杨树品种有较高的破腹概率。
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杨树病害发生率也有很大。
例如,生长在低洼地、阳光坡、水沼泽和森林边缘的树木更容易在森林中生杨树破腹病。
此外,土壤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有机质含土壤含量适中的木材木质化程度高,杨树破腹病发生率较低。
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生长的树木在土壤条件下生长较快,但木质化程度低,树表皮细胞的抗寒性差,易发生病害。
气候条件,也是该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日间温度变化过大和温差较大。
因此,由于树皮的热膨胀和收缩,树皮沿着根裂开,形成破腹部破裂,裂纹附近的皮肤细胞是锋利的。
抗旱性随温度的变化而消失,躯干表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死亡。
这些都是杨树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杨树破腹病的预防措施"#!杨树破腹病预防控制措施杨树破腹病比一般病虫害更难治预,所以,预防是最好的方法。
园艺研究与实践杨树栽培种植在我国人工造林培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现阶段很多区域退耕还林处理中都选择了栽种杨树。
但是经过实际调查发现,目前杨树培育栽种过程中破腹病非常严重,一些栽培地块发病率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
所以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加强杨树破腹病的研究力度,病发后可以应用有效措施对该病症进行有效控制,将病症危害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1危害杨树破腹病也被称之为破肚子病,杨树生长阶段患有破腹病,会导致杨树树干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情况,树皮开裂的树干部位木质会暴漏在外面,会直接的接受风吹雨淋,这样会导致木质发生腐蚀情况,对杨树生长趋势造成非常不良影响。
需要注重的是杨树破腹病不仅会影响杨树的生长速率,同时还会导致杨树容易出现风折情况。
对于比较严重的杨树栽培种植地块,杨树破腹病发病率可以达到100%,会导致整片杨树林失去在栽植培育的价值。
2症状分析杨树破腹病更多发生于树干的西南侧,杨树树干距地面20~60cm的位置,也有很多杨树破腹病是从杨树的基部开始破裂的。
破腹病的发病初期阶段,杨树树干的西南侧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隆起,然后树干会破裂开来,并且从破裂的位置处流出颜色为褐色的液体,如果杨树的生长趋势较为良好,生长速度较快,杨树破腹病损伤处就会形成愈伤组织,原本破裂的树干部位也会逐渐的愈合。
这种情况发生数量较少,更多杨树破腹病损伤部位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原本被树皮包裹的木质会暴漏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导致暴漏的木质部位出现腐蚀情况。
杨树生长中如果没有办法形成愈伤组织,由破腹病产生的裂口部位也会逐渐向杨树树干内部延伸,从树基部逐渐延伸到树干上部。
3导致破腹病产生的原因分析杨树破腹病属于一种非侵染性的疾病,普遍发生于杨树生长的春秋季节,这种病症更多的发生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区域。
特别是最近几年中,杨树破腹病发生情况严重,这与全球气温变化以及区域气候环境的改变有着非常紧密联系。
破腹病发病区域集中在树干的西南侧,因为这个树干部位白天接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吸收的热量较多。
退耕还林工程,基本上都是栽植的杨树,成片的杨树如果有疾病的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近几年发现,杨树破腹病的发病率较高,在祖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疫情”,我们不得不重视。
一方面,让杨树健康的生长下去,为我们产生源源不断的环境改善,另一方面,解决杨树破腹病问题还能帮助一些以此为生的农户们减少损失。
1、杨树破腹病的基本概念探讨1、1杨树破腹病的概念杨树破腹病也会被称为日灼伤以及冻癌等,在北方的发病率比较高,是北方杨树的常见病。
杨树破腹病的发病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主要危害的是中龄树的生长,发病主要集中于树干的朝向阳光的部分,一般距根部半米左右。
杨树破腹病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即为植物在生长与发育成熟的阶段中,在外界条件(如温度、水分、营养以及有害物质等)的不合适,由于非生物的原因,引起植物自身的生理状态失常的疾病,这种疾病不会在植物之间相互的传染,属于自身缺陷。
1、2杨树破腹病的发病症状在病情初期时,一般在树干的西南方向有突起的现象,并不断增大,撑裂开来,一般从基部开始开裂,开裂后里面会流出褐色的液体。
各个树的“免疫系统”不尽相同,如果树的长势比较好,会自己进行修复,使得破裂的小口子愈合,形成了相应的愈伤组织,但这只是占患病杨树的一个小部分,必须免疫系统足够强大才可以。
如果不能治愈,表皮将随着树木的增长,逐渐脱离,直接将破裂处的木制部外露,进一步发展为腐朽组织,与此同时,会引发杨树烂皮病。
杨树破腹病的不断发展很可能会导致木质部的不利影响逐渐加深并向枝干的上层延伸。
1、3杨树破腹病的危害杨树破腹病一般危害小黑杨树,并且其发病很有特点,发病的部位基本都在树干的西南侧,具体表现为树干开裂,裂开长度从地面开始有一米半左右长,其症状导致的木质部外露的现象,会直接导致树木经常的被风吹雨淋,在犯病区域内约有四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木质部出现腐朽现象,对树木的生长极为不利,会,严重的影响树势,除此之外,患病植株经常是表现为破腹伴有烂树皮病,当遇到大风天气时候,十年生的杨树也会从距离地面半米左右的地方折断,影响着杨树的“风折”,严重的会失去培养价值,直接粉碎。
杨树发病原因的诊断与防治作者:蒋凤梅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16年第06期杨树是一种落叶速生乔木,其地理分布较广,是华北和东北以及西北地区的主要树种之一。
杨树树形优美,在绿化方面具有较大的用途。
近年来由于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杨树出现生理性病害,使得杨树的生理性失常,严重影响树木继续健康生长。
1杨树发生破腹病原因的诊断1.1 杨树品种选择不当在东北地区杨树约有 80多个品种,栽种面积较大,是农田防护林的首选树种,但是很多品种都没有经审认定,还有部分品种的认定过期,目前在东北地区杨树生长状况不容乐观,由于树种原因,不同地区杨树得部分品种出现病虫害,有时由于耐寒性较差品种的引进,使得冻害情况发生严重[1]。
品种不能适合栽植地区的条件导致破腹病发生较突出。
1.2 立地条件影响杨树的发病率研究发现,在阳坡或者低洼地,水湿地以及黑色壤土地上的散生树种发生破腹病的几率较大。
在林带以及片林向阳生长的林缘木发生的几率也较大。
土壤条件是影响杨树发生破腹病的重要因素,立地土壤的质地以及结构,土壤的通透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保水性能都能影响到杨树的发病率。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土壤栽培杨树比对分析后,发现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力较大的立地土壤的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较多的养分,所以杨树的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较高,树干及表皮组织韧皮性较好,抗寒性较高,发病率相对低很多。
1.3 气候因素导致破腹病发生气候变化是导致杨树破腹病发生的又一非生物因素。
风力以及降水对杨树的发病率具有较大影响,此外日温差对其影响最大,研究发现,晚秋和早春时节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所以在树干的向阳侧发生破腹病,向阳面的树干直接受到日光照射,受到照射的一面树皮发生膨胀,韧皮组织达到最大膨胀状态,但木质部膨胀程度较低,所以在夜间,突然降温,表皮急剧收缩,但木质部收缩情况较慢,所以表皮的急速收缩和木质部收缩缓慢使得其中产生张力,当张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得树木沿根部向上出现撕裂[2]。
如何防治杨树的破腹病杨树破腹病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拿去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方法。
杨树破腹病的发病原因1、气候因素气温过低,昼夜温差过大,是造成杨树破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4 年10 月下旬迁安市平均最低温度就达-1.7℃ ,最高温度18.9 ℃ ,温差达20.6 ℃ ,致使杨树冻前气温高,属于杨树的生长适温,致使树体持续生长,未来得及进行休眠锻炼,而气温骤降后,导致杨树树体细胞组织内结冰,细胞原生质脱水凝固,引起冻害的发生。
特别是南面、西南面受阳光照射较多,温差更大而易于发病。
2 、地势因素一般发生在地势较低的低洼地带,特别是沿河道两侧的荒滩,这里上壤多为粘土或壤土,土壤水分过多,树木生长较快,河道地势较为开阔,多为风道门,风大而急,小气候变化幅度较大。
3、品种因素杨树破腹病的发生均为一些速生品种,树木生长过快,木质松软,根系较浅,抗逆性较差。
4、管理因素一些林农为了促使林木早日成材,往往大水大肥管理,且偏施一些氮肥,促使杨树徒长,抗逆能力减弱。
5、水分因素如果秋季土壤水分过多,细胞内及胞间含水过高也容易发生杨树破腹病。
杨树破腹病的发病症状杨树破腹病卞要危害杨树树干,有时危害主枝。
发病部位主要是树干的西南面、南面。
发病时从树干的平滑处和皮孔处裂开,皮层先裂开,裂缝深可达木质部,高可达1.5-2.0米。
一般是冬季气温很低,特别是并夜温差大时易发病。
第二年春季树开始萌动发芽时,从伤口流出树液,干后呈锈色。
发病后,树皮沿着开裂的地方开始皱缩干枯,很容易从木质部上剥落。
发病较轻时树干周长的三分之一发病,严重时2.0 米以下所有树皮都被冻死,整株树也因缺乏养分逐步枯死。
树势很壮而被害较轻时,树木一般不会死亡,但从冻裂口处愈伤组织向外翻裂,木质部外露,严重影响木材的商品价值。
另外,杨树破腹病也容易诱发烂皮病、白腐病、红心病的发生,从而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
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方法选栽适宜于当地生长的抗寒性杨树品种经调查,同一地段同一发病区域中,沙兰杨的抗寒性能较强,未发现有病害发生。
杨树破腹病的诊断和防治
作者:李桂英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1期
1杨树破腹病的概念
1.1杨树破腹病杨树破腹病,俗称日灼伤、冻癌,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杨树生理性病害,亦叫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指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在不适宜的如温度、水分、营养和有害物质等非生物因素的环境条件影响下,引起植物体的生理性失常,该种病害不会传染。
1.2杨树破腹病症状破腹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早春和晚秋,夏季最为显着,主要危害中龄树的主干。
通常在树的向阳面(南面和西南面),距树木根部20~50cm高度的部位发生。
起初树皮发生纵向条状裂缝,受轻度危害的树木,在树木的生长季节冻裂口能形成愈伤组织,伤口愈合成条带状;受中度危害的树木,冻伤组织因失水风干,纵裂较宽,缝内具有许多撕裂的白色木丝。
严重时,引起树枝风干,梢头失水,树体死亡。
还有一种情况即受中度危害的树木,冻伤部形成的愈伤组织,将破裂口包合起来,当重复发生冻害时,形成类似癌肿症状,即闭合型破腹病。
2杨树破腹病发病原因诊断
2.1品种选择根据调查统计,杨树在东北地区达到80多个品种,栽种面积超过30万
hm2,很多都是未经审认定的品种或是认定过期的品种,生长状况不容乐观,各地区部分杨树品种病虫害、冻害等现象发生严重。
杨树品种是导致破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立地条件,管理措施等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破腹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的选择,部分速生杨品种由于自身的特性,特别是相对来说生长快,树皮有纵裂,且木栓层厚、松软、气孔较大的品种,较生长慢,树皮光滑,木栓层薄,有韧性,气孔较小的品种发生破腹病几率大且严重。
2.2立地条件生长在阳坡、低洼地、水湿地、黑色壤土地上的散生树种,以及生长在林带、片林向阳面的林缘木,发生破腹病的几率大,立地土壤是影响速生杨发病几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及通透性能,尤其是土壤的肥沃程度及含水量。
通过不同地块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含量高的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木,由于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及时补充树木所需各种养分,树木组织比较充实,木质化程度高,树干及表皮组织韧性也比较强,细胞抗寒性较高,因此发病率相对较低。
反之发病率就较高;对于低洼或者水分含量较高的地段树木,由于树木生长过快,木质化程度低,韧皮组织韧性就较差,树木表皮组织细胞含水量高,在急剧变化的气温下,造成细胞抗寒性降低,增加了破腹病的发病率。
2.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造成破腹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除了风向、风力、降水等因子外,最重要的因子是日温差。
破腹病是由于晚秋和早春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过大所致,常
发生于树干的向阳面。
日间由于向阳面的树干直接受日光照射的原因,树皮受热膨胀,韧皮组织处于最大膨胀状态,而木质部处仍于慢速膨胀之中。
夜间,温度显着下降,表皮的急速收缩和木质部的慢速膨胀后的收缩产生一个差即张力。
当日温差越大时、午后温度变化越快,产生的张力就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或者部分品种树木忍受这种张力达到极限时,就会使树皮沿根部向上出现撕裂。
这种现象的持续就会造成阳面方向树皮开裂,形成破腹病状。
加之午后最高气温时段,韧皮组织细胞发生生理复苏,在急剧降温过程中丧失抗寒性,发生冻害,出现表皮枯死现象。
2.4经营管理由于杨树经营管理粗放,管理不当,如抚育、防虫、修枝、认为破坏等一些林业生产不及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或人畜对树体的破坏等,均可导致树势衰弱,进而造成树体抵抗病害能力差,增加破腹病发生机率。
3破腹病的防治技术
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比较困难,一旦发生,很难防治,所以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1物理防治措施对6年生以下的幼林,在冬季林木树干2m以下涂白,方法是:涂白剂的配比为,生石灰∶水∶食盐∶粘着剂∶石硫合剂=10∶35∶2∶2∶2;或包草或捆扎草绳,防止温差过大。
并随时观察天气变化,在极低的温度下在林地放烟,增加林内温度。
3.2化学防治措施对受害较轻的树木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病斑,5天后再用50~100倍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已受冻形成的破腹开口,在患部涂刷石灰硫磺液(生石灰∶硫磺粉∶水=5∶1.5∶36)等对伤口进行消毒,然后涂抹生长素或者植物愈合剂之类的药物,促使病变组织迅速生长,覆盖病变裂缝。
3.3综合防治措施当地林业森防部门要做好与病害有关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好宣传,使林农对该病的危害引起重视,林业技术人员要做好营林及病害的防治技术等指导工作。
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对新品种引进,一定要慎重,必须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3.4林业技术措施
3.4.1品种的选择。
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做到适地适树,由于不同地区的立地类型不同,选择或者培育一个适合本地区的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是最基本的遏制破腹病发生的措施之一。
3.4.2营造混交林。
大力营造混交林,可以降低杨树破腹病的发生机率。
与其它树种混植。
由于树木的相互庇护作用,能改变林地的微区气候,减弱昼夜温差变幅,减小破腹病的发生。
3.4.3及时抚育、防虫、修枝。
杨树在幼龄期要做好抚育除草工作,尤其是新植林的截干苗,除草不及时,造成小苗水分、养分不充足,苗木生长弱;抹芽要及时,如果发现已木质化,要用剪刀,不能用手掰,否则造成伤痕过大或撕裂树皮,易感虫害,造成苗木生长势弱;防虫也很关键,1年生新植苗,在4月中旬左右,要做好黑绒金龟防治工作;1~2年生苗木在7~8月份要做好白杨透翅饿的防治工作;2~4年苗木在4~5月份要做好杨干象的防治工作;修枝强度不要过大,注意操作技术,不要撕裂树皮。
3.4.4加强护林工作,防止人畜破坏。
破腹病在幼树期最易发生,因此,要加强对幼林地的经营管理,及时松土锄草、浇水、防虫。
修枝时在阳面多留几簇侧枝;在幼苗的迎风面应设立防风屏障或在林地的南面和西面栽植保护行,如榆树、紫穗槐、沙枣等。
对杨树下部主干遮阴保护,增强树势、促进生长;有积水的林地,要及时排除。
同时,在水肥的供应上要控制,防止树木贪青徒长,以免造成树木木质疏松,抗性减弱,并且林分要保持合理的密度,使林地通风透光。
树木的机械损伤,易造成树势衰弱、感染病害。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树体,在幼林地禁止放牧,以防牛羊啃伤,提高树体抵抗病害能力。
(作者单位:151700黑龙江省明水县城镇园林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