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杨树的破腹病
- 格式:docx
- 大小:14.13 KB
- 文档页数:3
杨树破腹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树木病害。
它是由温度、水分和营养条件不当引起的植物体理性紊乱。
它不是由病虫害引起的,所以这种病不会传染,但一旦病了,就经常发生。
它是一个大面积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虽然病情不十分严重,但必须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杨树病害的症状及致因素杨树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是早春和晚秋,主要表现为病害树主要干部树皮或木质部的纵向裂缝,裂缝主要分布在树干。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裂后,病树树干上的树皮会腐烂脱落,如果在树液流动期间很好,则会出现红棕色粘液在管道末端流动。
疾病也分为轻和重的树木。
对于危害较小的树木,开裂的部分会形成愈伤组织,导致裂纹自动愈合;对于较深的树木,裂纹会导致树皮脱落并导致树枝的死亡。
此外,有时更多的危及树木可以形成胼胝包裹裂缝,但在未来的一年,它会再次开裂,最终导致树木发霉和腐烂病。
"杨树病害的致病因素破腹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首先是树种。
杨树破腹病树品种是造成腹部断开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完全取决于杨树品种的选择,而杨树品种的生长速度较慢,树皮光滑。
速度快、气孔大、气孔大的杨树品种有较高的破腹概率。
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杨树病害发生率也有很大。
例如,生长在低洼地、阳光坡、水沼泽和森林边缘的树木更容易在森林中生杨树破腹病。
此外,土壤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有机质含土壤含量适中的木材木质化程度高,杨树破腹病发生率较低。
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生长的树木在土壤条件下生长较快,但木质化程度低,树表皮细胞的抗寒性差,易发生病害。
气候条件,也是该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日间温度变化过大和温差较大。
因此,由于树皮的热膨胀和收缩,树皮沿着根裂开,形成破腹部破裂,裂纹附近的皮肤细胞是锋利的。
抗旱性随温度的变化而消失,躯干表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死亡。
这些都是杨树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杨树破腹病的预防措施"#!杨树破腹病预防控制措施杨树破腹病比一般病虫害更难治预,所以,预防是最好的方法。
园艺研究与实践杨树栽培种植在我国人工造林培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现阶段很多区域退耕还林处理中都选择了栽种杨树。
但是经过实际调查发现,目前杨树培育栽种过程中破腹病非常严重,一些栽培地块发病率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
所以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加强杨树破腹病的研究力度,病发后可以应用有效措施对该病症进行有效控制,将病症危害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1危害杨树破腹病也被称之为破肚子病,杨树生长阶段患有破腹病,会导致杨树树干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情况,树皮开裂的树干部位木质会暴漏在外面,会直接的接受风吹雨淋,这样会导致木质发生腐蚀情况,对杨树生长趋势造成非常不良影响。
需要注重的是杨树破腹病不仅会影响杨树的生长速率,同时还会导致杨树容易出现风折情况。
对于比较严重的杨树栽培种植地块,杨树破腹病发病率可以达到100%,会导致整片杨树林失去在栽植培育的价值。
2症状分析杨树破腹病更多发生于树干的西南侧,杨树树干距地面20~60cm的位置,也有很多杨树破腹病是从杨树的基部开始破裂的。
破腹病的发病初期阶段,杨树树干的西南侧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隆起,然后树干会破裂开来,并且从破裂的位置处流出颜色为褐色的液体,如果杨树的生长趋势较为良好,生长速度较快,杨树破腹病损伤处就会形成愈伤组织,原本破裂的树干部位也会逐渐的愈合。
这种情况发生数量较少,更多杨树破腹病损伤部位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原本被树皮包裹的木质会暴漏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导致暴漏的木质部位出现腐蚀情况。
杨树生长中如果没有办法形成愈伤组织,由破腹病产生的裂口部位也会逐渐向杨树树干内部延伸,从树基部逐渐延伸到树干上部。
3导致破腹病产生的原因分析杨树破腹病属于一种非侵染性的疾病,普遍发生于杨树生长的春秋季节,这种病症更多的发生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区域。
特别是最近几年中,杨树破腹病发生情况严重,这与全球气温变化以及区域气候环境的改变有着非常紧密联系。
破腹病发病区域集中在树干的西南侧,因为这个树干部位白天接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吸收的热量较多。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的防治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北方防护林、用材林、城乡绿化杨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是世界闻名的重要的杨树枝干病害,也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传染病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可长期潜伏在杨树树体上。
一、发病因素该型病与冻害、日灼伤、虫害、盐害、旱害的程度成正比例。
栽植用苗木过大、移植次数过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树,在移植后不易恢复生机,或者因整枝技术不佳、修剪过强、机械伤害多时,有利于发病。
另外,大多数杨树品种在环境条件不良、栽培措施不利的地区或年份,如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时,会严重发病,且病害发生迅速,造成巨大损失。
二、发病症状该型病危害杨树枝干皮部。
早春至初夏,病部产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在幼枝上形成小的肿瘤突起,有的隆起斑块渐渐失水,随之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
剥皮可见皮下形成层腐烂,木质部表面出现褐色区肿瘤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变色。
变色区于夏季开裂流出棕褐色黏液,有臭味。
病害发展到后期,肿瘤不断形成,伤口不断扩大而不能愈合,在下陷的病皮上,出现密集的小黑点遇雨或湿度过大时,由黑点顶端挤出乳白色浆状物,并逐渐变为橘黄色。
如果病害发生严重,向上一直到枝,向下到根,木材都变色,中心腐烂,形成枯枝。
三、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杨树病株多年的病斑或病皮内潜伏越冬,第二年春天潮湿多雨时,病菌开始活动(华北地区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东北地区稍晚,5-6月是病害盛发期,7月病势缓和,9月停止发展),并从裂缝中流出病菌黏液蔓延。
病菌的传播借助于雨水、风、昆虫、鸟类和人为活动,通过杨树皮孔、叶痕、托叶痕、芽鳞痕和各种伤口侵入。
发病杨树产生的黏液是重要的侵染源。
四、防治措施①严格进行检疫,严禁带病苗木、插条调运,对可疑的苗木、插条进行消毒处理。
对引进的苗木、插条等无性繁殖材料要首先隔离试种,证明确实无病时再引种栽植。
②利用抗病品种代替感病品种的办法防治细菌溃疡病。
退耕还林工程,基本上都是栽植的杨树,成片的杨树如果有疾病的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近几年发现,杨树破腹病的发病率较高,在祖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疫情”,我们不得不重视。
一方面,让杨树健康的生长下去,为我们产生源源不断的环境改善,另一方面,解决杨树破腹病问题还能帮助一些以此为生的农户们减少损失。
1、杨树破腹病的基本概念探讨1、1杨树破腹病的概念杨树破腹病也会被称为日灼伤以及冻癌等,在北方的发病率比较高,是北方杨树的常见病。
杨树破腹病的发病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主要危害的是中龄树的生长,发病主要集中于树干的朝向阳光的部分,一般距根部半米左右。
杨树破腹病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即为植物在生长与发育成熟的阶段中,在外界条件(如温度、水分、营养以及有害物质等)的不合适,由于非生物的原因,引起植物自身的生理状态失常的疾病,这种疾病不会在植物之间相互的传染,属于自身缺陷。
1、2杨树破腹病的发病症状在病情初期时,一般在树干的西南方向有突起的现象,并不断增大,撑裂开来,一般从基部开始开裂,开裂后里面会流出褐色的液体。
各个树的“免疫系统”不尽相同,如果树的长势比较好,会自己进行修复,使得破裂的小口子愈合,形成了相应的愈伤组织,但这只是占患病杨树的一个小部分,必须免疫系统足够强大才可以。
如果不能治愈,表皮将随着树木的增长,逐渐脱离,直接将破裂处的木制部外露,进一步发展为腐朽组织,与此同时,会引发杨树烂皮病。
杨树破腹病的不断发展很可能会导致木质部的不利影响逐渐加深并向枝干的上层延伸。
1、3杨树破腹病的危害杨树破腹病一般危害小黑杨树,并且其发病很有特点,发病的部位基本都在树干的西南侧,具体表现为树干开裂,裂开长度从地面开始有一米半左右长,其症状导致的木质部外露的现象,会直接导致树木经常的被风吹雨淋,在犯病区域内约有四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木质部出现腐朽现象,对树木的生长极为不利,会,严重的影响树势,除此之外,患病植株经常是表现为破腹伴有烂树皮病,当遇到大风天气时候,十年生的杨树也会从距离地面半米左右的地方折断,影响着杨树的“风折”,严重的会失去培养价值,直接粉碎。
杨树烂皮病的防治杨树烂皮病是我国北方常见病害,多发生在人工林。
当树木业长衰弱时,在寒冷、风、雨、水、虫、日灼,人为因素等作用下,就容易滋生烂皮病。
烂皮病多发生在春末夏初,河北杨、新疆杨、毛白杨、白腊、垂柳等外调的速生树种易染烂皮病。
症状有三种:1.十年左右的速生树种在向阳西树皮发红皮层含水量减少,干缩,在管理跟不上去时,出现褐色水肿状病斑,逐渐扩散,成片皮层腐烂,失水凹陷,最后病斑处萌生许多针头状红色突起,病斑环树一周时,树体循环系统中断,树木死亡。
2.烂皮病危害幼树时,病菌从根防侵入,由水引病,树木根际发褐变黑,环树一周,树木死亡。
3.对干几十年的大树,主要是浇水等管理措施跟不上,土壤含水量少,树干腐烂,干腐长达几米,全树死亡。
针对烂皮病的严重危害,每年都有5〖WTB3〗%〖WT〗左右的新栽树木死亡。
我站从九八年开始,对烂皮病进行专题防治,几年来取得明显效果。
我们的主要体会是,予防为主,加强管理,综合防治的管理措施,不仅治表,还要治本,给树木创造一个旺盛生长的自然条件。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培养适合当地生长的壮苗(1)、外调苗木光在苗园培育 近几年,随着园林城市的建设,绿化面积越来越大,档次、质量地越来越高。
各地的优良树种,奇花异草,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都想在自己的家乡拥有这些异地的好树、大批量的调节调树络绎不绝。
市场经济以挣钱为目地,适地适树、良种壮苗,起树多苗根,苗好根,长途运输做好保墒往往被遗忘。
失水严重的苗木直接用于绿化,易患烂皮病,死亡率也高。
我市接受了这个教训,把引进的苗木先在苗旧栽植,成活好了再栽到绿化地,矛盾就可在内部消化。
现在为尽快达到绿化效果,往往调大苗,它的主干和主根都被严重砍伐,苗得根也伤皮,又具裸根运输,植物原光的供需平衡全被破坏,树叶需隐芽萌发,毛根需重新生长,这就加大了树木成活的难度,烂皮病菌侵染的机会也多,若把有病虫害的苗木,特别是烧干害虫调入,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如何防治杨树的破腹病杨树破腹病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拿去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方法。
杨树破腹病的发病原因1、气候因素气温过低,昼夜温差过大,是造成杨树破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4 年10 月下旬迁安市平均最低温度就达-1.7℃ ,最高温度18.9 ℃ ,温差达20.6 ℃ ,致使杨树冻前气温高,属于杨树的生长适温,致使树体持续生长,未来得及进行休眠锻炼,而气温骤降后,导致杨树树体细胞组织内结冰,细胞原生质脱水凝固,引起冻害的发生。
特别是南面、西南面受阳光照射较多,温差更大而易于发病。
2 、地势因素一般发生在地势较低的低洼地带,特别是沿河道两侧的荒滩,这里上壤多为粘土或壤土,土壤水分过多,树木生长较快,河道地势较为开阔,多为风道门,风大而急,小气候变化幅度较大。
3、品种因素杨树破腹病的发生均为一些速生品种,树木生长过快,木质松软,根系较浅,抗逆性较差。
4、管理因素一些林农为了促使林木早日成材,往往大水大肥管理,且偏施一些氮肥,促使杨树徒长,抗逆能力减弱。
5、水分因素如果秋季土壤水分过多,细胞内及胞间含水过高也容易发生杨树破腹病。
杨树破腹病的发病症状杨树破腹病卞要危害杨树树干,有时危害主枝。
发病部位主要是树干的西南面、南面。
发病时从树干的平滑处和皮孔处裂开,皮层先裂开,裂缝深可达木质部,高可达1.5-2.0米。
一般是冬季气温很低,特别是并夜温差大时易发病。
第二年春季树开始萌动发芽时,从伤口流出树液,干后呈锈色。
发病后,树皮沿着开裂的地方开始皱缩干枯,很容易从木质部上剥落。
发病较轻时树干周长的三分之一发病,严重时2.0 米以下所有树皮都被冻死,整株树也因缺乏养分逐步枯死。
树势很壮而被害较轻时,树木一般不会死亡,但从冻裂口处愈伤组织向外翻裂,木质部外露,严重影响木材的商品价值。
另外,杨树破腹病也容易诱发烂皮病、白腐病、红心病的发生,从而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
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方法选栽适宜于当地生长的抗寒性杨树品种经调查,同一地段同一发病区域中,沙兰杨的抗寒性能较强,未发现有病害发生。
怎样防治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概述•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防治措施•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化学防治•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生物防治•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预防与控制展望01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概述杨树细菌性溃疡病由细菌引起,导致杨树韧皮部腐烂的病害。
杨树烂皮病由真菌引起,造成杨树韧皮部和木质部腐烂的病害。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定义1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发生条件23气温、湿度、降水等气象因素影响病害发生。
气象因素土壤质地、pH值、肥力等与病害发生相关。
土壤因素病原菌和害虫对杨树造成伤口,有利于病害发生。
生物因素树木生长抑制树木死亡木材质量下降病害严重时,导致杨树死亡。
病害造成杨树木材质量下降,影响使用价值。
03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危害0201病害导致杨树生长受阻,影响正常发育。
02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防治措施选用无病害的繁殖材料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杨树苗木进行种植,避免使用带菌苗木。
加强苗木检疫加强苗木检疫,防止带菌种苗的传入。
选择健康种苗根据杨树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灌溉频率和水量,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过湿或过干。
控制灌溉频率和水量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湿和积水。
注意排水科学合理灌溉施用有机肥定期施用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适量施用化肥根据杨树的生长需要,适量施用化肥,如氮、磷、钾肥等,以满足杨树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定期施肥林间栽植在杨树林中栽植其他树种或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提高杨树的抗病性。
加强林间管理及时清除林间杂草和枯枝落叶,保持林间通风和光照,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营造防护林03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化学防治根据病害种类选择针对性的化学药剂,如抗菌剂、杀虫剂等。
药剂选择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比例配制药液,一般采用喷雾器喷洒。
配药比例喷药时要均匀,尽量喷到病菌集中部位,同时注意控制药量,避免对树木造成过度伤害。
xx破肚子病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主要危害中龄和老龄树的主干,北京行道树发生较普遍,危害严重,致使树木衰弱,影响树木生长和木材工艺价值。
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树木的主干上,多发生在树干中、下部的西南面或南面。
初发病时平滑的树皮纵向长条裂缝,不久裂缝加宽,深达木质部内,长度可达数米,裂缝中显出白色,不久顺裂缝的下端开始流出清水状液,随着时间推移,流液逐渐加深为褐色;老的病裂缝多能生出愈合组织,两侧鼓起,呈浅黄色或暗黑色,但当温度过低,日差温差大时,还能重新开裂,裂缝较宽,缝内具有许多撕裂的白色木丝,树液开始活动时,从裂口下端流出酱油色液体,严重的顺树干流到地面上,随着树木的生长,裂缝逐年加深,往下或往上延长。
病原:
该病为生理病害。
主要由于冬季日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树干横向生长不均所造成。
发病规律:
该病在北京多发生在1月上、中旬,日夜温差和气温都变化较大时,树干上出现两种裂缝,一种是老患病部重新裂缝;一种是在较光滑的绿皮上的新裂缝,前者一般先发生。
行道树、零星种植的树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适地适树的发展毛白杨。
选择土质较厚的林地植树造林,营造适当密度的纯林或混交林。
山地造林应选择阴坡或半阴坡,以减少温度变动的幅度。
2、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
3、冬季寒流到来之前树干涂白或包草防冻。
4、早春对伤口可用刀削平以利于提早愈合可推荐使用劳恩格润愈伤膏,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并保护树干,避免人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机械伤。
杨树破腹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高鹏;李秀平
【期刊名称】《新农村(黑龙江)》
【年(卷),期】2018(000)035
【摘要】杨树破腹病是一种常见的干部病害,随着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破腹病的发生也相应增多,由于破腹病多发生在树木主干上,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致使木材质量严重下降,影响经济效益。
本文根据杨树破腹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及时指导防治,使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保护绿化造林成果。
1 发生情况1.1 发生品种速生杨发病较重,因其树木生长较快,导致木质会较松软,根系比较浅,杨树以毛白杨发病最为普遍,其他品种也少有发生,厚皮品种不易发病,发病几率明显低于薄皮品种。
【总页数】1页(P162)
【作者】高鹏;李秀平
【作者单位】天津市宁河区森林植物检疫站;天津市宁河区森林植物检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杨树红心病和破腹病的发生与防治 [J], 吴晓军
2.杨树破腹病的发生与防治 [J], 赵素荣;李瑞华
3.杨树破腹病的发生与防治 [J], 郑之伟
4.杨树破腹病的发生与防治 [J], 王新生;刘丙玲
5.杨树破腹病病发成因及管理对策 [J], 吴映军;毛建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树烂皮病防治的办法杨树烂皮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树木疾病,它经常发生于湿度高的环境和受伤的杨树上。
这种病会在杨树上形成黑色的皮病,这会导致树木变得弱小,最终导致它们死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治疗杨树烂皮病。
一、加强杨树的抗病性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我们应尽可能增强杨树的抵抗力。
为此,可以在栽培期间以及杨树生长的整个周期中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健康干净的种苗。
2.定期施肥,保持土壤肥力。
3.进行适度的疏枝和修剪,以促进正常的气流,并为杨树提供良好的光照。
4.在缺水的情况下,适当地注入灌溉水,但要避免过度灌溉。
5.在杨树的周围保持清洁的花园环境,防止病菌的滋生。
二、喷洒杀菌剂在初期的病情下,可以采用药剂的喷洒控制病情,这将帮助预防病情的扩散。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药剂的使用必须适度,并且在使用药剂时,必须遵守药物的使用说明。
为杨树喷洒杀菌剂之前,我们应先仔细观察杨树的树皮,发现病症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必须确保药剂不会对其他动植物造成影响。
三、杨树烂皮病的树皮除去法在杨树的树皮病情比较严重时,我们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扩散。
通过将受感染的树皮部位除去,可以使杨树恢复正常的生长和健康。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将树皮除去,然后将除去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处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蔓延。
四、以“防治+治疗”为宜杨树烂皮病的防治应该是一项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工作,我们应养成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的好习惯。
平时可以采取常规的杨树管理维护措施,如施肥、疏枝、修剪等;而发现树木出现状况后,应及时处理,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病情的扩散。
总之,预防和治疗杨树烂皮病需要我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从而保护我们的树木,并保护我们的环境。
为了确保杨树的健康,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防治杨树烂皮病的了解和研究,并与专业人士保持联络,随时掌握最新的预防和治疗技术。
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技术作者:关宇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1期杨树破腹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树木病害。
它是由温度、水分和营养条件不当引起的植物体理性紊乱。
它不是由病虫害引起的,所以这种病不会传染,但一旦病了,就经常发生。
它是一个大面积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虽然病情不十分严重,但必须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1杨树病害的症状及致因素杨树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是早春和晚秋,主要表现为病害树主要干部树皮或木质部的纵向裂缝,裂缝主要分布在树干。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裂后,病树树干上的树皮会腐烂脱落,如果在树液流动期间很好,则会出现红棕色粘液在管道末端流动。
疾病也分为轻和重的树木。
对于危害较小的树木,开裂的部分会形成愈伤组织,导致裂纹自动愈合;对于较深的树木,裂纹会导致树皮脱落并导致树枝的死亡。
此外,有时更多的危及树木可以形成胼胝包裹裂缝,但在未来的一年,它会再次开裂,最终导致树木发霉和腐烂病。
2杨树病害的致病因素破腹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首先是树种。
杨树破腹病树品种是造成腹部断开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完全取决于杨树品种的选择,而杨树品种的生长速度较慢,树皮光滑。
速度快、气孔大、气孔大的杨树品种有较高的破腹概率。
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杨树病害发生率也有很大。
例如,生长在低洼地、阳光坡、水沼泽和森林边缘的树木更容易在森林中生杨树破腹病。
此外,土壤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有机质含土壤含量适中的木材木质化程度高,杨树破腹病发生率较低。
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生长的树木在土壤条件下生长较快,但木质化程度低,树表皮细胞的抗寒性差,易发生病害。
气候条件,也是该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日间温度变化过大和温差较大。
因此,由于树皮的热膨胀和收缩,树皮沿着根裂开,形成破腹部破裂,裂纹附近的皮肤细胞是锋利的。
抗旱性随温度的变化而消失,躯干表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死亡。
这些都是杨树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2、杨树破腹病的预防措施2.1杨树破腹病预防控制措施杨树破腹病比一般病虫害更难治预,所以,预防是最好的方法。
L i n y e s h u i l i1杨树破腹病的概念1.1杨树破腹病杨树破腹病,俗称日灼伤、冻癌,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杨树生理性病害,亦叫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指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在不适宜的如温度、水分、营养和有害物质等非生物因素的环境条件影响下,引起植物体的生理性失常,该种病害不会传染。
1.2杨树破腹病症状破腹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早春和晚秋,夏季最为显着,主要危害中龄树的主干。
通常在树的向阳面(南面和西南面),距树木根部20~50cm高度的部位发生。
起初树皮发生纵向条状裂缝,受轻度危害的树木,在树木的生长季节冻裂口能形成愈伤组织,伤口愈合成条带状;受中度危害的树木,冻伤组织因失水风干,纵裂较宽,缝内具有许多撕裂的白色木丝。
严重时,引起树枝风干,梢头失水,树体死亡。
还有一种情况即受中度危害的树木,冻伤部形成的愈伤组织,将破裂口包合起来,当重复发生冻害时,形成类似癌肿症状,即闭合型破腹病。
2杨树破腹病发病原因诊断2.1品种选择根据调查统计,杨树在东北地区达到80多个品种,栽种面积超过30万hm2,很多都是未经审认定的品种或是认定过期的品种,生长状况不容乐观,各地区部分杨树品种病虫害、冻害等现象发生严重。
杨树品种是导致破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立地条件,管理措施等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破腹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的选择,部分速生杨品种由于自身的特性,特别是相对来说生长快,树皮有纵裂,且木栓层厚、松软、气孔较大的品种,较生长慢,树皮光滑,木栓层薄,有韧性,气孔较小的品种发生破腹病几率大且严重。
2.2立地条件生长在阳坡、低洼地、水湿地、黑色壤土地上的散生树种,以及生长在林带、片林向阳面的林缘木,发生破腹病的几率大,立地土壤是影响速生杨发病几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及通透性能,尤其是土壤的肥沃程度及含水量。
通过不同地块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含量高的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木,由于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及时补充树木所需各种养分,树木组织比较充实,木质化程度高,树干及表皮组织韧性也比较强,细胞抗寒性较高,因此发病率相对较低。
如何防治杨树的破腹病
1、气候因素气温过低,昼夜温差过大,是造成杨树破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4年10月下旬迁安市平均最低温度就达-1.7℃,最高温度18.9℃,温差达20.6℃,致使杨树冻前气温高,属于杨树的生长适温,致使树体持续生长,未来得及进行休眠锻炼,而气温骤降后,导致杨树树体细胞组织内结冰,细胞原生质脱水凝固,引起冻害的发生。
特别是南面、西南面受阳光照射较多,温差更大而易于发病。
2、地势因素一般发生在地势较低的低洼地带,特别是沿河道两侧的荒滩,这里上壤多为粘土或壤土,土壤水分过多,树木生长较快,河道地势较为开阔,多为风道门,风大而急,小气候变化幅度较大。
3、品种因素杨树破腹病的发生均为一些速生品种,树木生长过快,木质松软,根系较浅,抗逆性较差。
4、管理因素一些林农为了促使林木早日成材,往往大水大肥管理,且偏施一些氮肥,促使杨树徒长,抗逆能力减弱。
5、水分因素如果秋季土壤水分过多,细胞内及胞间含水过高也容易发生杨树破腹病。
杨树破腹病卞要危害杨树树干,有时危害主枝。
发病部位主要是树干的西南面、南面。
发病时从树干的平滑处和皮孔处裂开,皮层先裂开,裂缝深可达木质部,高可达1.5-2.0米。
一般是冬季气温很低,特别是并夜温差大时易发病。
第二年春季树开始萌动发芽时,从伤口流出树液,干后呈锈色。
发病后,树皮沿着开裂的地方开始皱缩干枯,很容易从木质部上剥落。
发病较轻时树干周长的三分之一发病,严重时2.0米以下所有树皮都被冻死,整株树也因缺乏养分逐步枯死。
树势很壮而被害较轻时,树木一般不会死亡,但从冻裂口处愈伤组织向外翻裂,木质部外露,严重影响木材的商品价值。
另外,杨树破腹病也容易诱发烂皮病、白腐病、红心病的发生,从而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
选栽适宜于当地生长的抗寒性杨树品种
经调查,同一地段同一发病区域中,沙兰杨的抗寒性能较强,未发现有病害发生。
及时排除林地水分
营造混交林
充分利用不同树种间的抗寒性而相互庇护。
另外,可以在林间栽植紫穗槐、条桑等灌木,这样不但增加林地的综合效益,还能有效地调节林间小气候,保护杨树免受冻害。
树干涂白
在秋末树干1.5-2.0米高以下涂白,从而有效地防止树皮表层温差过大,而引起冻害发生。
涂白剂配比一般是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水10份,加适量盐作粘着剂。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在树干上捆绑稻草和秫秸,能有效地起到保暖作用。
加强管理
合理增施钾肥磷肥,少灌水,使杨树提早停止生长,保持树体中庸健旺,顺利通过抗寒锻炼,适时进行休眠,提高越冬抗性。
一、杨树溃疡病
症状:主要发生于苗木移栽过程中,5月为发病高峰期。
该病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
发病初期树干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液体,以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
防治方法:可选用壮苗造林,起苗时尽量避免伤根,运输时要保持水分。
定植前用生根粉溶液蘸根,定植时浇足底水,定植后用
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60倍的波尔多液喷干,可防止树干感染病害,降低发病率。
二、杨树黑斑病
症状:5月初开始发病,夏秋季危害最重。
可危害杨树叶片、叶柄、嫩梢等,在其上形成角状、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要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
治疗:可用200倍的波尔多液,或85%
的代森锌250倍液喷洒。
对未发病的杨树,可在6月上旬喷40%的
多菌灵800倍液,或2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0.3%的尿素及磷
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防治。
三、杨树叶枯病
症状:从杨树叶片抽生开始,危害杨树叶片、嫩梢和幼茎,叶片以5~6月感病最重。
受害的叶片上出现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上有黑褐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在杨树的整个生长季节喷2~3次药。
药剂可选用40%的乙磷铝300倍液、75%的百菌清5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倍液。
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将其带出林外集中烧毁或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