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开学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27
苏教版语文七班级下册第一课教案.同学们的感悟力量格外的强,令人佩服。
无论是伴侣、伙伴,是带来光明的使者、开启期望大门的人,我们都清楚地感觉到,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有一种浓烈的情感,那是影子赐予盲孩子的什么一起看看苏教版语文七班级下册第一课教案!欢送查阅!苏教版语文七班级下册第一课教案1一、诗歌导入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这样说过:假设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和善、温厚与友情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其次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视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查找新的喜悦,由于我信任,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肯定是一个永久重复的新的美景。
(同学说听后的感想,顺势导入本课)今日,我们就一起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去感受一下一个盲孩子的心情。
(多媒体呈现课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小声地读课文。
①本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来回观看。
(大约五分钟后同学相继举手示意读完)生1:本文给我们叙述了一个美丽、感人的童话故事。
盲孩子以前的世界一片漆黑,他没有伴侣,日子过得很孤独,后来在萤火虫和影子的挂念下获得光明的故事。
生2:盲孩子获得了光明,结果影子也由于挂念他人而获得了新生。
2.留意文中盲孩子心情的变化,归纳文章情节开展。
生:盲孩子孤独──“影子〞陪伴使他很欢快,给他带来暖和──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光明,获得惊喜。
三、品读情感:影子之于盲孩子的意义1.通过我们刚刚对情节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在盲孩子生命中,影子是他的……(生答:伴侣)你从课文中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一点的生:“每当听到人们这样夸赞他的影子,他总是告知人们:“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伴侣。
〞2.请勾画下来。
(师朗读课文第25~27段)影子是盲孩子的伴侣。
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并交流各自的兴趣点。
2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3与学生一起制订课外阅读及交流计划。
课前学习:1 查词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2 浏览第一单元内容,想一想:其中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课堂学习:一导课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一个组词游戏:“人”(要求:在横线上填一字,与“人”组成词。
)2 学生活动:上黑板组词。
3 教师导入语:有言道:“世界因你而精彩”,可现在我却更能感觉到“世界是因人而精彩”。
形形色色的人汇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各显风采、各领风骚。
翻开第一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近其中的几位人物,他们是(让学生一起说)。
走进第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二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点。
(教师认真倾听,从中了解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已经具备的知识,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可让学生尽情发挥,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三教师组织学生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
1 教师紧承上面学生的回答过渡,引出思考:本单元专题是“人物风采”,你能结合课前预习及本单元的几位人物,说说你对“风采”的具体理解吗?2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四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张显了各自的阅读个性,又互补了缺漏。
不过,同学们现在的阅读还是浅层次的,如果同学们想要从中发现、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还需仔细品读课文,积极参与课内课外的学习活动。
2 出示单元教学目标:(略)五围绕单元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商量读书成果汇报活动方案。
1 过渡语:对于语文来说,课堂是一个小天地,课本里的人物固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更有无穷魅力。
如果你不想错过更多更美的风景,那就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感受大千世界更多独具风采的人物形象。
2 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商量成果汇报活动方案。
时间:三周内容:自选(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汇报方式:(从学生方案中选取)六师生自我反思、评价。
七下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8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七下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8篇)》,快快拿去用吧!七下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汉语之美之奇之瑰丽。
2.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与个性化写作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感受语文之美,明确学习方法及要点。
【教学流程设计】一、问大家一个应该非常简单的问题:什么就是语文?(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二、刚才的回答我们似乎就是在力求科学。
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个风格,回答得尽可能诗意一些,这样,我们以“语文就是……”的形式在练习本上尽可能地多地写一些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1.独立书写,小组交流;2.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
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三、出示袁卫星的有关语文一段话,请大家尽快记诵。
1.大声地朗读。
语文就是炫目的先秦繁星,就是皎洁的汉宫秋月;就是珠落玉盘的琵琶,就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就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就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就是庄子的逍遥云游,就是孔子的颠沛流离;就是魏王的老骥之志,就是诸葛的锦囊妙计;就是君子好逑的《诗经》,就是魂兮归来的《楚辞》;就是执过羊鞭的《兵法》,就是受过宫刑的《史记》;就是李太白的杯中酒,就是曹雪芹的梦中泪;就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就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袁卫星)2.提问: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3.你还想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4.背诵,默写。
二、如何学好语文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
也要先报姓名。
)―老师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得到所有语文学得好的人,所有优秀的语文老师肯定的办法。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6篇)《初一语文第一课》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
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部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二、作者简介:笛福(1660~一qi31),英国小说家。
他59岁开始写小说,一qi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
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
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
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整体感知三、检查字词四、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三个阶段三个部分生存问题(1—3)节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物质问题(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精神问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鲁滨逊的性格特征:五、拓展:讲读后感的写法,展示例文。
六、作业: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初一语文第一课》篇二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