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现象】河南开发商违规售楼十万团购金买纸上楼阁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河南建业非法集资案例背景河南建业非法集资案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起重大非法集资案件之一。
该案涉及河南省建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业集团”)以及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建业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
由于河南省房地产市场火热,加上建业集团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誉,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投资于该企业。
然而,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建业集团开始从事非法集资活动。
过程1. 高额回报承诺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建业集团向潜在投资者承诺高额回报。
他们声称通过投资建设项目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并展示了一些虚假的项目合同和财务报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信誉。
2. 多层级推广为了扩大非法集资规模,建业集团采用了多层级推广的方式。
他们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组建销售团队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
同时,为了增加投资者对该项目的信任度,建业集团还聘请了一些知名人士作为形象代言人。
3. 资金链断裂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建业集团开始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他们无法按时兑付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并开始出现拖欠、逃避等行为。
4. 上级监管介入随着投资者的投诉和举报增多,河南省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对建业集团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建业集团存在非法集资、虚假宣传、贷款违规等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
结果1. 涉案金额巨大根据公安机关披露的数据,河南建业非法集资案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这些非法集资款项主要用于支付之前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并未真正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
2. 责任人被追究刑责经过调查和审判,建业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涉案分支机构的负责人被判处不同程度的有期徒刑,并处以巨额罚款。
同时,他们还被责令退还非法集资款项,并追缴其非法所得。
3. 受害投资者维权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受害投资者,并协助他们进行维权。
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一部分受害投资者成功追回了一部分本金和利息。
揭秘经适房领域贪腐黑幕:官员助开发商虚抬价格-近年来, 开宝马住经适房、经适房用地被开发成高档别墅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开发商们究竟是如何绕过层层监管从中渔利, 关系户们又是如何通行道道关卡,轻松拿房,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并反思。
河南省郑州市一个有393套房源的经济适用房小区,被拿出来参与摇号的仅200套,剩余的193套均神秘地直接落入户主手中。
这批经济适用房在销售以后,被查出购房者中有的伪造户籍信息,有的伪造婚姻信息,有的伪造房产信息,有的能够核实的所有信息全是伪造的。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根据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济适用房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是适合于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房。
但近年来, 开宝马住经适房、经适房用地被开发成高档别墅等丑闻频频见诸报端。
我们很难理解,开发商们究竟是如何绕过层层监管,从中渔利;关系户们又是如何通行道道关卡,轻松拿房。
经适房领域的监管,究竟弱在哪里?今年2月,一批涉及郑州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以及与此关联的行贿系列案件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审结。
随着这组经济适用房领域腐败窝案的公开审判,隐藏在经济适用房市场幕后的惊天黑洞被一点点暴露在阳光之下。
郑州掀经适房领域廉政风暴2009年曝光的郑州经适房土地建别墅事件,被视为经适房领域违规操作的典型。
据郑州市政府通报,河南天荣置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10月和2006年9月分别取得了3万平方米和9.9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但是该公司却在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上,违法建设14栋124套住宅,其中230.91至292.2平方米的住房58套,336.04至499.03平方米的住房32套,甚至还有502.36平方米的住房。
近年来,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经适房申请门槛也级级提高。
2003年以后,随着经适房与商品房差价逐渐拉大,经适房日渐抢手。
房地产公司挪用监管账户资金案例房地产公司挪用监管账户资金案例:1. 案例背景:某房地产公司为了满足资金需求,决定挪用监管账户资金。
该监管账户是由监管部门设立并管理的,用于保障购房者的利益和资金安全。
2. 挪用资金计划:该房地产公司计划挪用监管账户资金,以弥补自身现金流的短缺,用于偿还债务、支付供应商款项、发放员工工资等。
他们决定暂时借用这些资金,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还款。
3. 挪用手段:房地产公司通过虚构购房者的身份,将监管账户中的资金以购房款的形式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中。
他们伪造了购房合同、收据等文件,制造了虚假的购房交易记录。
4. 资金挪用过程:一开始,房地产公司只挪用了少量资金,以避免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然后,他们逐步增加了挪用金额,并采取了更多的手段来掩盖挪用行为,如伪造账目、篡改电子记录等。
5. 挪用后果:由于房地产公司挪用了大量监管账户资金,导致购房者的利益受损。
他们无法及时收到购房款项,甚至有些购房者的购房合同被取消。
这给购房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6. 监管部门介入:购房者陆续向监管部门投诉,要求追回被挪用的款项并保护自己的权益。
监管部门立即展开调查,要求房地产公司提供相关账目和交易记录。
7. 案件曝光:调查过程中,被挪用的资金规模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媒体开始报道该房地产公司挪用监管账户资金的案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议论和批评。
8. 法律追责:监管部门依法将该房地产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移交给司法机关,提起刑事诉讼。
法院判决该房地产公司挪用监管账户资金的行为违法,并对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刑事处罚。
9. 资金追回和赔偿:监管部门积极协助购房者追回被挪用的款项,并要求房地产公司进行相应的赔偿。
购房者根据法院的判决,通过司法程序向该房地产公司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 效果与启示:该案例的曝光和处理过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房地产行业监管的关注。
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房地产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监管账户资金的审查和监控,以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和资金安全。
房地产开发腐败经典案例房地产开发腐败经典案例:1. 重庆万科违建案重庆万科违建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历史上的一起腐败案件。
该案涉及到的违规建筑面积高达数十万平方米,涉及金额达数亿元。
该案揭露了万科地产在项目审批、土地购买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贪污行为,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2. 北京蓝色港湾案北京蓝色港湾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一起重要腐败案件。
该案涉及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项目的违规建设和违法用地问题。
该案揭露了开发商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勾结关系,开发商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取违建许可和违法用地,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环境。
3. 上海大厦拆迁案上海大厦拆迁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一起典型腐败案件。
该案涉及上海市中心地段的一座老旧大厦的拆除和重建项目。
开发商通过贿赂政府官员,获取了拆迁许可和优惠政策,导致众多居民被迫离开原住房,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4. 广州花城广场案广州花城广场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一起重要腐败案件。
该案涉及广州市中心地段的一座商业综合体项目。
开发商通过行贿、传递利益等手段,获取了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和建设许可,导致土地资源和市场秩序失衡,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5. 深圳华侨城案深圳华侨城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一起腐败案件。
该案涉及深圳市华侨城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项目。
开发商通过行贿、虚假宣传等手段,获取了项目用地和建设许可,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平,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抗议和诉求。
6. 南京恒基国际案南京恒基国际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一起典型腐败案件。
该案涉及南京市恒基国际广场的建设项目。
开发商通过贿赂政府官员,获取了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和建设许可,严重侵害了公共利益和市场竞争秩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7. 成都龙湖泊景台案成都龙湖泊景台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一起重要腐败案件。
该案涉及成都市龙湖泊景台的建设项目。
开发商通过行贿、违法拆迁等手段,获取了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和建设许可,严重损害了居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虚假按揭典型案例典型意义一、虚假按揭典型案例。
1. 案例一:开发商自导自演型。
有个小开发商,叫阳光花园楼盘的。
这个楼盘位置有点偏,房子不太好卖。
开发商的老板就想出了个“妙招”。
他找了一群自己的亲戚朋友,让他们假装购房者来办理按揭贷款。
比如说,他的表弟,本来在乡下务农,没什么稳定收入,也被拉来。
开发商给这些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把表弟的年收入写成了10万,实际上可能一年也就挣个万把块钱。
然后这些人去银行办理按揭手续。
银行一开始没仔细核查,就批准了贷款。
结果呢,房子盖好后,那些“假购房者”根本就没打算真正入住或者还钱。
最后银行发现好多房子都空着,贷款却收不回来,因为那些所谓的购房者根本就没有还款能力。
2. 案例二:中介与购房者勾结型。
在某个大城市,有个中介叫老王。
他遇到了一个购房者小李,小李其实没什么购房实力,但是想通过房子赚一笔。
老王呢,就和小李商量了一个歪主意。
他们看中了一套价值500万的房子。
小李找了个小工厂开个虚假的收入证明,说自己年薪百万。
然后老王和小李把房子的价格虚报成600万。
他们去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按照虚报的价格,银行贷出了更多的钱。
小李拿到贷款后,只付了一部分给原来的房东,剩下的钱他和老王就分了。
然后小李就开始拖着不还贷款,银行发现房子根本不值那么多钱,自己被坑了。
二、典型意义。
1. 对银行的警示意义。
银行可不能再这么马虎啦。
就像在前面开发商自导自演的案例里,银行要是能多做些深入调查,比如去核实一下那些购房者的真实工作情况,而不是光看那些一眼就能看穿是假的收入证明,就不会吃这么大的亏。
银行得明白,不能只想着把钱贷出去赚利息,还得把好风险的关。
要是总是被这些虚假按揭骗,那银行的钱可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没了,到时候大家存在银行里的钱可能都不安全了呢。
在中介和购房者勾结的案例里,银行得建立更严格的房产估值体系。
不能人家说房子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得找专业的评估人员,好好看看房子的实际价值,不然被人虚报价格坑了,只能自己哭鼻子啦。
政府官员与房地产商勾结的范本——巨贪许三多2009年4月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中纪委“双规”迄今已逾两年,杭州地产圈依旧风波未平。
不少房地产商至今仍处在取保候审阶段,静待许迈永夫妇宣判结果的出炉。
牵涉许迈永案的14个单位或个人,几乎都与房地产项目有关。
作为地产一线城市,杭州地价、房价之高,长期为全国所瞩目。
在此背景下,长期主政杭州市西湖区的许迈永,谋取了惊人的不当利益,亦成为政府官员与房地产商勾结的范本受贿1.6亿余元、贪污5300余万元、违规返还土地出让金7100余万元—随着号称“三多”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案的开庭,国内官员贪腐的纪录被刷新。
3月16-18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了许迈永巨额贪污受贿案。
两天后,许妻戚继秋亦在同一法庭受审。
时隔月余,该案至今尚未宣判。
图为许迈永。
根据检方指控,许迈永索取、收受浙江坤和集团董事长李宝库830万美元、开氏集团董事长项兴良2500万元、海陆集团董事长许飞跃2000余万元、汉帛中国前董事长高志伟2000万元……其胃口之大,令人咋舌。
在许迈永被“双规”调查后,办案人员在搜查他的住宅后发现,许家金玉字画、各种消费卡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一个形状类似于杭州国际会议中心的金色球体,系纯黄金打造,大小如同教学用的地球仪。
许迈永家的储藏室则像一个小型金库。
里面藏有一块黄澄澄的金砖及各种金银首饰,包括白色的玉手镯、米黄色的玉块、翠绿的玉佩、玉印章,更有玉制的帆船、蔬菜、文房用具及鸡血石等各种名贵石器制品。
许飞跃,1967年出生,比许迈永小8岁,原为萧山市湘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彼时,36岁的许迈永正担任萧山市委常委、副市长。
据指控,1995年,许飞跃看中萧山一块土地,在许迈永帮助下拿到开发权。
许飞跃倒手赚了300万元,许迈永分得150万元。
此后,许飞跃在杭州多个房地产项目中得到许迈永的关照,许迈永亦从许飞跃处得到好处2000多万元。
中央首轮巡视发现刘志军谷俊山均涉数百套房产2014年11月22日 12:42来源:中纪委网站原标题:遏制房地产领域腐败需多部门“合纵连横”1.舆情概述近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河北省纪委通报了多起官员腐败案件,其中,秦皇岛市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因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被查处。
该案中,除了上亿现金和37公斤黄金,68套房的疑似房地产腐败行为也再引关注。
连同此前为人所熟知的“房叔”案、刘志军案、谷俊山案,可见房地产领域腐败在分布人群的职位级别上,上至省部级高官,下至村支书,可谓“老虎”、“苍蝇”并存。
刘志军谷俊山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0月初消息,房地产领域是官员腐败的重灾区,其中官商勾结、多占住房和办公用房超标现象十分普遍。
在2013年以来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腐败,占比高达95%。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显示,自2013年9月中央第一轮巡视结束后至2014年11月19日,与“房地产腐败”相关的媒体报道评议量达23.5万篇、微博关注度5.3万余条;相比之下,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同一话题的媒体、微博关注度仅分别为17万篇和2.6万条,对比可见,中央多轮巡视反腐对“房地产反腐”这一话题热度的驱动效应明显。
2 .盘点官员与房地产腐败“共生共荣”现象(一)官商勾结、跑官卖官这是房地产腐败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
官员借由房地产寻租积累不法利益,或从中卖官鬻爵,或从中为升迁积累行贿“筹码”。
多轮“巡视反腐”中因涉房地产腐败而落马的官员,不少人的贪腐冲动来自于买官卖官。
贵州省安顺市原市长王术君、广东省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均是相关典型。
(二)“小官巨贪”近期的中央巡视尤其指出,多地“苍蝇式腐败”问题突出。
其中,拥有多套住房可谓“小官巨贪”的“标志”。
无论是刚刚被查处的马超群案,还是昔日多地被曝光拥有数十套房产的村支书,虽职务级别较低、但腐败行径令人咋舌。
这些人或是把握房地产交易重点领域的国土、住建部门的低职级干部,甚至只是村官,或是企图凭借投机性住房牟利的其他领域“小官”,其“巨腐”轨迹往往与房地产不无关系。
河南开发商违规售楼十万团购金买纸上楼阁
河南省鹤壁市一家开发商在尚未拿到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以团购形式违规销售房屋数百套,融资近3000万元。
目前,团购协议中允诺的住宅项目仍为一片耕地,引发了部分团购户的不安和不满。
10万团购订金竟成纸上楼阁
鹤壁盛典置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鹤壁市本地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从2009年至今,该公司在未通过“招拍挂”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通过签订团购协议的形式,违规预售出280套房屋,每户交纳订金10万元,以此融资近3000万元,支撑其房地产开发活动。
一位要求匿名的团购户说,他2009年底以10万元预订了一套房子。
按照其同盛典置业签订的团购协议,这套房子位于鹤壁市南海路以北、滨河路以东。
不过,时至今日,这里仍是一片耕地。
团购协议写明了房屋结构、均价、楼层和面积,约定了团购房屋的标准、付款方式、付款期限、房屋建设周期等内容。
团购协议还约定,如因政府要求提高建筑规格标准及小区配套标准而变更设计,需增加房价时,团购业主可选择退出或同意加价;若退出,公司按照月息1分退还已交购房款本息。
据了解,盛典置业开发的另一个项目橡树玫瑰城,也采取了相同手段融资。
目前,虽然部分住宅已经开建,却因在团购协议价的基础上多次上调价格和延误工期,引发团购户的不满。
团购户反映,其涨价幅度高达上千元,他们曾多次到鹤壁市有关部门反映,却没有得到答复。
采访中,一些团购户告诉记者,盛典置业的团购活动至今仍在进行中。
一纸招商协议成开发商护身符
2009年11月4日,盛典置业同鹤壁市淇滨区政府签订了“帆旗大厦及商住项目协议书”及其备忘录,该项目由A、B、C三个子项目组成,总占地面积近70亩。
项目A为帆旗大厦,是鹤壁新区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鹤壁市的重点工程。
项目B、C规划为住宅用地,即团购户预订的南区项目。
根据协议及备忘录,双方同意项目土地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淇滨区同意将项目A的土地出让金在摘牌后60日内作为奖励金全额返还给盛典置业,项目B、C的土地出让金区政府按每亩30万留取,超出部分全部返还。
2010年7月14日,盛典置业以挂牌出让方式取得项目A土地使用权。
记者从鹤壁市国土局获悉,报名参加该宗地块挂牌交易的仅盛典置业一家,并以1745万元的起始价成交。
目前,这宗地块的土地出让金并未如协议所约全额返还给盛典置业。
盛典置业负责人华文祥解释说,政府改变了返还方式,由60日内返还改为依照帆旗大厦项目进度分阶段返还。
同时,项目B、C地块也未如协议所约同时进入招拍挂程序。
盛典置业至今仍未取得这两宗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然而,正是有了这纸协议“撑腰”,盛典置业才敢向团购户描绘一幅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购房“蓝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帆旗大厦已建到10层左右,在其东侧,则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这正是数百团购户翘首以盼两年多的住宅项目所在地。
有关部门是不知情还是不作为
在土地“招拍挂”之前,政府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同开发商签订各类框架协议,约定各种优惠条件,是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投资的主要手段。
这种做法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设计初衷相悖,但国家在这方面并无明确禁令,这就成为招商引资的一个“灰色地带”,容易滋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