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41.00 KB
- 文档页数:6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备注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介绍本章的授课思路、框架和重点、难点内容。
展示2个病例(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和产科意外)。
这是一个暴发性流脑引起的DIC病例:发绀、全身瘀斑、弛张热、血压下降(40mmHg,休克),外周血PMN上升,吞噬脑膜炎双球菌,肾上腺出血。
这种病称为华佛氏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败血症休克时,表现肾上腺皮质出血及肾衰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皮肤有大片瘀斑,本质是DIC。
产科意外病例:这是2004年某医院产科遇到的病例,某女,29岁,因停经38周,阴道见红2小时,于2004年8月21日12Am入院,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
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87cm, ROT已入盆,胎心132次/min。
住院情况:产妇于8月22日凌晨1:00/AM开始腹痛,4:00/AM,阵发痛加剧送入产房待产。
6:30AM产妇出现阴道流血,胎心减慢到50-70次/min。
怀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
经家属同意,7:20AM入手术室抢救,行剖腹产,术中发现,有子宫不完全破裂,腹腔积血300ml,血尿100ml,胎儿娩出已死,产妇术中情况一直不好,9:50AM行子宫全切,血压仍不稳,11AM紧急抽血化验,PT>60sec,pt 8万/mm3,TT>60sec,Fbg<100mg/dl,3P试验阳性。
经紧急会诊,全力抢救,输全血13个,但血压仍进行性下降,中午12点心跳呼吸停止,继续抢救1小时无效死亡。
问:病人为什么死亡?根据PT↑、pt↓、Fbg↓、TT↑、3P试验阳性,可确诊发生了DIC。
从这些病例可知,DIC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内外科、产科比较常见,特别是孕妇生产时(剖腹产),极易引起DIC。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铺床备用床实验报告篇一:铺床法蚌埠医学院教案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姓名:王春梅职称:系(部):护理学系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操作时使用肘部力量,动作平稳有节奏,连续进行;避免无效动作的出现。
5如为侧开口被套,棉胎应横摺三折,再s形竖向折叠三折,放入被套内先打开s形竖向折叠三折,再打开横摺三折的被头部分,最后展开拉平。
6、枕头充实、平整,患者舒适。
7、评价:①病床符合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
②大单中缝对齐,四角平整、紧扎。
③被头充实,盖被平整、两边内折对称。
④枕头平整充实,开口背门放置。
⑤操作流程流畅,注意节力。
⑥病室及病人单位环境整洁、美观。
六、学生分组练习七、请两位同学回示,互换角色八、总结同学普遍易犯错误、布置思考题内容介绍完了,请看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
希望大家掌握的内容有:备用床铺床法的整体操作流程。
熟悉的内容有备用床整洁、美观,床角绷紧、结实等。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我们需要多加练习。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重点内容,并熟练备用床的铺床法的具体方法。
同学们,下课啦~篇二:11铺床法铺床法一、铺备用床法(单人)1、目的:保持病室清洁,为病人准备平整、舒适的床位。
2、操作程序:(1)素质要求(着装、仪表、态度)(2)洗手、戴口罩(3)准备用物大单、被套、枕套(检查叠法是否正确)。
(4)携用物至床旁1)移开床旁桌,距床20厘米,移床旁椅至床尾,距床约40厘米。
2)棉胎折成“s”形或“田”字形。
3)用物按使用顺序(由上至下为大单、被套、棉絮、枕套、枕心)放于椅子上。
4)固定床脚轮。
(5)检查并清洁床1)检查褥垫是否平整、清洁,必要时翻转拉平。
2)用套有毛巾套的扫帚由床头向床尾扫床褥。
(6)铺大单1)将折叠的大单中缝(有单边的一端)对齐床的中线,齐床头将大单放在床的近操作者侧。
蚌埠医学院教案和讲稿撰制规范(暂行)一、教案和讲稿的基本内涵(一)教案1、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就每一个知识点或知识群,结合学生实际而进行思考设计,周密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途径和步骤的书面方案。
2、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的具体讲课计划,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
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反映了教师钻研大纲、熟悉教材、充实知识的程度,反映了教师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的程度。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由不同教师讲授,会出现不同教学效果之所在。
3、教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如文稿、电子教案等)表达,但无论通过何种媒体实施,都要有书面教案。
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和教学特点选择教案的适用格式。
4、编写教案的意义在于:①理清授课思路,提炼教材中心,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授课质量;②积累素材,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改进工作;③有利于教学管理;统一教学要求、考试标准和教学进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监控;④有利于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二)讲稿1、讲稿是教师根据教案内容展开的实施方案,是教案内容的重新分解、组织和发挥。
2、讲稿反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熟悉和再创造,反映教师对本学科研究进展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综合程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及考试考查方式的全面安排。
3、讲稿由教师围绕教案规定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进行扩充,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风格和学术特色和创造性劳动。
(三)教案和讲稿的主要区别1、承载内容不同。
讲稿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
2、支配因素不同。
讲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
3、讲稿与教案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讲稿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教学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教案是如何将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的实施方案,是受教学内容(讲稿)支配的被决定因素,即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实验一(一)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后前位❖心右缘上段:升主动脉+上腔静脉;下段:右心房❖心左缘上段:主动脉结(弓);中段:肺动脉段(心腰);❖下段:左心室------心膈角、心尖、左房耳部、相反搏动点右前斜位❖心前缘上段:主动脉弓+升主动脉;中段:肺动脉;❖下段:右室前壁+左室下端❖心后缘上段:左心房;下段:右心房------心前间隙(胸骨后区)、心后间隙、食管与心脏大血管的邻接关系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右心房;下段:右心室❖心后缘上段:左心房;下段:左心室------主动脉窗、主动脉三角、室间沟左侧位❖心前缘上段:右室漏斗部+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下段:右室前壁❖心后缘上段:左心房;下段:左心室------心前/后间隙、心后-食管前间隙心胸比率: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的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影横径一般不超过胸廓横径的一半,即心胸比率等于或少于0.5;❖心横径:心左右缘最突出部距垂直于中线距离之和;❖胸廓横径,过右膈水平线达两侧胸廓内缘距离。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形态❖横位心斜位心垂位心(二)正常心脏大血管的CT表现❖横轴位------主要有四个层面:1、主动脉弓层面2、气管隆突层面(主--肺动脉窗层面)3、主动脉根部层面(左心房层面)4、心室层面(“四腔心”层面)(三)心脏大血管大小异常心壁肥厚和心血管腔的扩大,且二者常并存。
普通X线检查中很难将壁的肥厚和腔的扩大分别开来,统称为增大。
心胸比率法:临床上一般以0.5为正常上限,0.51~0.55为轻度增大,0.56~0.60为中度增大,0.6以上为重度增大。
病理性心影分型:二尖瓣型 1 心右或(和)左缘向外膨出,心尖上翘。
2 肺动脉段突出。
3 主动脉结缩小。
主动脉型 1 左室段延长,心尖下移。
2 肺动脉段内凹。
3 主动脉结增大。
普大型 1 心影向两侧较对称增大。
2 肺动脉段平直。
3 主动脉结大致正常(四)心脏增大1、左心室增大(1)左心室增大的常见原因❖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等。
二)、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1、类型内在(整合)膜蛋白(intrinsic/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占70~80%;兼性蛋白,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可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
外在(外周)膜蛋白(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占20%~30%亲水性蛋白,靠非共价键与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结合,易分离。
功能:收缩,参与细胞的胞吞变形等。
脂锚定蛋白(lipid-linked protein)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方式:一种是蛋白质通过共价键直接结合于脂双分子层蛋白质主要是通过短的寡糖与包埋在脂双层外叶中的糖基磷酰肌醇(glycosylphophatidyl-ionositol,GPI)相连而被锚定在质膜的外侧。
2、研究膜蛋白的试剂:去垢剂(detergent)种类:离子型去垢剂SDS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原理:去垢剂疏水端与膜蛋白疏水端结合,形成去垢剂-蛋白质复合物,另一端是极性,可溶于水和溶液。
三)膜糖类(2%-10%)与膜脂或膜蛋白结合成糖脂或糖蛋白,仅分布于膜的外表面。
主要为一些低聚糖组成,如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葡萄糖胺、唾液酸等七种。
二、细胞膜的特性一)膜的不对称性质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
1、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如:PC 和SM主要分布在外小叶,PE和PS分布在内小叶。
2、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3、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如各种激素的受体具有极性,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
教师听课笔记范文
《教师听课笔记》
今天我参加了一节别人的课程,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听课笔记。
首先,我认为教师听课笔记应该从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记录。
在课程结构方面,我们需要记录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安排。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程的整体框架。
另外,我们还需要记录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引导方式、学生的参与方式等。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
其次,我认为教师听课笔记应该从教学亮点和改进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记录。
在教学亮点方面,我们需要记录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亮点,例如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独特性等。
在改进建议方面,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提出一些教学改进的建议,比如教师可以在某个环节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或者可以调整教学策略等。
总的来说,教师听课笔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记录和总结别人的课程,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
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够认真对待教师听课笔记这个工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医学教师备课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例如,让学生了解某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 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长等。
例如,介绍疾病的定义和分类、讲解病因和病理生理、展示典型病例并进行讨论。
3.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所需的资源,包括教材、幻灯片、视频、模型等。
确保资源的准备充分和合适,以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生的学习。
4.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5. 教学步骤: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步骤。
包括引入新知识的方式、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及知识的总结和归纳等。
6. 教学评估:确定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指标,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可以采用课堂测验、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7. 扩展阅读和学习资源:提供相关的扩展阅读和学习资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
可以包括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在线资源等。
8. 教学反思和改进:在备课笔记中留下反思和改进的空间,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以及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
这有助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提高。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备课笔记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