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滴水穿石的启示》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背后的故事。
引导学生认识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述“滴水穿石”的故事。
解释成语“滴水穿石”的含义。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倾听。
讨论法:学生分享对成语的理解,教师引导讨论。
1.4 教学步骤1.4.1 教师讲述“滴水穿石”的故事。
1.4.2 学生分享对成语的理解。
1.4.3 教师解释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第二章:案例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
2.2 教学内容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是如何运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学生分析案例,教师引导。
2.4 教学步骤2.4.1 提供案例,让学生阅读。
2.4.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小组活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实践“滴水穿石”的精神。
3.2 教学内容提供一个小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
3.3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指导。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布置小任务,说明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
3.4.2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的策略。
3.4.3 学生分组执行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章:个人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个人反思,理解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应用“滴水穿石”的精神。
4.2 教学内容提供反思工具,让学生思考和记录自己的反思。
4.3 教学方法个人反思法:学生独立思考和记录。
4.4 教学步骤4.4.1 教师提供反思工具,如问题列表或模板。
4.4.2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或记录自己的反思。
4.4.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教师给予反馈。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5.4 教学步骤第六章:互动讨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互动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滴水穿石”启示的理解。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城区三小林燕琴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了解本课运用典型事例、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略读《主题阅读》中《当代神农氏》《一只巴掌拍响人生》《提灯女神》,感受他们的“滴水穿石”精神,深化主题。
二、教学内容《滴水穿石的启示》《当代神农氏》《一只巴掌拍响人生》《提灯女神》三、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滴水穿石”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有的使人增长知识,有的能让人懂得做人办事的道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安徽广德太极洞观赏一处奇观。
2、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板书:滴水穿石)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滴水穿石”给人启示的句子。
三、探究“奇观”形成原因过渡: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一探究竟!1、谁来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2、抓重点词进行交流。
(谁来说说哪些词能体现出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小结:的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滴水能穿石也绝非一日之功。
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多)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内这一大奇观。
四、明确“观点”面对如此奇观,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呢?五、解读事例,深化主题(一)文本事例,解读“主题”过渡:是啊,这小小的水滴,滴穿的是石头,滴出的是精神。
让我们一起去“解读事例”,和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一起经历磨难,验证观点。
1、根据提示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哪里感受到人物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1.对“滴水穿石”的成语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2.通过实际体验,了解“滴水穿石”的过程和原理。
3.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1. 词语解释首先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知道的“滴水穿石”的意思,然后给同学们介绍成语“滴水穿石”的具体含义,包括:•意思:形容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来源:词源出自《后汉书·耿弇传》:“石坚而不劳,水软而不攻,何以穿之?时而动之。
”讽刺那些既无耐力,又无耐心和毅力的停滞不前者。
2. 实际体验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用一个滴水垂落的过程来诠释“滴水穿石”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需要准备一盆水,一只点水滴的眼药水瓶或药品滴管,并将水滴从眼药水瓶或药品滴管中慢慢放下。
2.让同学们分别操作,围绕水滴的每一次落下进行观察记录,记录从第一滴水开始到第几次水滴发生了无法计数的变化。
3.讨论并总结每位同学记录的变化情况,让同学们了解当滴水不断落下,在一个地方停留一定时间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滴水穿石”的原理和过程,帮助他们认识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3. 讨论与总结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同学们对“滴水穿石”的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展开讨论,让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在哪些方面可以运用“滴水穿石”的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运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哪些品质?同学们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表述。
•怎样更好地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以上的讨论与总结,让同学们更加有意识地运用“滴水穿石”的思想,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坚持不懈”的信念。
三、拓展延伸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深化同学们对“滴水穿石”的理解,可以让同学们进行以下拓展延伸:1.创新扩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外进行“滴水穿石”实验,观察记录与课堂实验有何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并对比分析。
22、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五(3)班陈艳丽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2.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对三位名人事例的学习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体会作者的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通过对三位名人事例的学习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2.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并将这种方法进行迁移。
教学难点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1、上节课我们一同游览了安徽广德的太极洞,欣赏到了一个罕见的自然奇观——滴水穿石。
(板书:滴水穿石)2、从这一自然现象中,我们体会到滴水穿石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也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板书:的启示)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22.滴水穿石的启示。
4、谁还记得“滴水为什么能穿石”吗?请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生:因为水滴接连不断,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滴穿了石头。
生:因为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所以滴穿了石头。
生:因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滴穿了石头。
5、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他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生: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二、品读课文深入感悟(一)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是啊,水滴的力量虽小,但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把石头滴穿。
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作者为了证明自己这个观点,列举了几个名人的事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学习他们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A、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背后的故事。
2. 激发学生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的认同。
教学重点:1. 理解“滴水穿石”的含义。
2. 感受滴水穿石精神的伟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坚持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
教学准备:1. 相关故事素材。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滴水穿石的故事或经历。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水能穿石?讨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4.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
5. 教师总结,强调滴水穿石精神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目标设定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和追求。
2. 引导学生学会将目标细化为可实施的步骤。
教学重点:1. 学会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
2. 学会将目标细化为可执行的步骤。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2. 如何将目标细化为具体可行的步骤。
教学准备:1. 相关案例素材。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想实现什么目标?我的兴趣和激情在哪里?2. 学生分享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互相启发和借鉴。
3. 教师教授如何将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执行的步骤,如时间管理、任务分配等。
4. 学生分组讨论,将小组成员的目标和步骤进行整合,形成共同行动计划。
5. 教师总结,强调设定目标和步骤的重要性,以及滴水穿石精神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持续行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持续行动的习惯。
2.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和监控。
教学重点:1. 学会自我激励。
2. 学会自我监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我激励的方法。
2. 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控。
教学准备:1. 相关案例素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1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目标,这时我们常常会想放弃。
但是,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去解决它呢?在生活中,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故事:一滴滴的水滴落在岩石上,经过多年的时间,岩石竟被滴水侵蚀,形成了一条深深而细长的沟壑。
这就是著名的滴水穿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只要我们有恒心、耐心,并坚持不懈地去做,就可以在反复无常的世界上,去取得成功。
主体1. 什么是滴水穿石滴水穿石,原指水滴不断滴落在石头上,始终如一地持续下去,最终使石头被水流侵蚀、磨损成沟壑。
而今天所说的滴水穿石,已经不仅仅是指水滴穿过石头的过程,还应该是一种意志力、毅力和耐力,而代表着这种坚持不懈的信仰和决心。
2. 思考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时候需要滴水穿石的意志力?•如果你面对未知的挑战, 你会怎么办?发散思维,为学生提供思考讨论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3. 滴水穿石的故事在生活中,该怎样应用滴水穿石的知识去克服困难呢?例子:故事“滴水穿石”在古代,有一个少年儿童,他体弱多病,但他非常聪明,努力上进。
一天,他看到一位老人打磨了20多年的一石头,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于是问老人:“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呢?”老人回答道:“坚持磨20年。
”“20年?”少年被震惊了,“那是何等的努力和耐力啊!”少年并没放弃,他决定了解更多的信息,不断尝试,最终找到正确的磨料和技巧。
他坚持了10年,他终于完成了他的目标,磨出了一件比老人制作的更加精美惊人的实物。
这个故事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形象的引出了滴水穿石的概念,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巨大的毅力和不言放弃的信念。
4. 实用技巧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让我们的生活中的行为符合滴水穿石的思想?•学习过程中,如何保持这种毅力和决心?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回答这些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滴水穿石。
22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折柳中心小学郑夕清教学目标:1、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呢?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教学重难点:1、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
齐读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积累一些词语,长此以往,可以聚沙成塔,我们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
1、出示滴水穿石坚持不懈本草纲目微不足道炉火纯青接连不断挥毫作画半途而废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不倦三心二意翻山越岭持之以恒2、指名读。
3、齐读。
4、在这些词语中,哪些与滴水穿石的意思相近?二、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石头上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2、它为什么会这样?这又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2自然段,讨论,开始——(学生自由朗读、小声讨论)3、指名回答,相机媒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4、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反映了水滴的品格?(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A、接连不断。
可以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连续不断)。
很好。
水滴滴下来,连续滴在,有多长时间?(几百年,几千年……)甚至还多。
你怎么知道还多。
(一个省略号),这就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
说明水滴有什么精神?(持之以恒)B、即使这样,水滴滴下来,必须要注意什么?(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总是,说明能偏一下吗?(不能)为什么?说明水滴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C、正因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把石头雕琢成了奇观。
一个终于,说明这容易吗?5、那带着我们的感受和敬佩读好这部分。
指名读。
提醒读好关键词。
齐读。
6、小结: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小水滴虽弱小,但它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把石头滴穿。
7、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8、“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引起下文)9:第二节在全文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与雨水比较,体会水滴的精神。
过渡:水滴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可是它的大自然兄弟雨水又怎样呢?课文哪一节作了介绍?1、水滴是这样的,那么雨水是怎样的呢?(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2、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3、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水滴!)4、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5、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6、提问:刚才我们读到了两个带问号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第一句,先问后答,第二句只问不答,但答案就在问句里了。
)7、对,前句是设问句,后句是反问句。
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四、精读事例,领悟启示。
过渡:对,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1、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就是像水滴这样的人,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名人好不好?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2、默读他们的故事,并做记号,想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边默读第三自然段,边勾勾画画。
)3、哪个同学来说说李时珍?①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不懈努力)②“不懈努力”什么意思?生:“不懈”就是毫不松懈,“努力”就是非常勤奋地去做。
不懈努力的意思就是毫不松懈,非常勤奋地去做。
③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生: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
师:老师刚才听清楚了,你读“翻山越岭”的时候“越”读得很长,表现了李时珍越过一座座山岭时的艰辛和决心。
还有哪些同学读懂了这句话后面的内容了?生:“大半个中国”说明李时珍走的路很长,他不怕累。
生:他访名医的时候很可能要吃好多次闭门羹,但他没有气馁。
生:有许多药草可能有毒,他却还要亲口尝一尝,多危险啊。
④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不懈”呢?生:“二十几年”看出他从来不松懈。
⑤李时珍不懈努力的经过怎样?生: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板书:《本草纲目》)生: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如果我们也能像李时珍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⑥对,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崇敬的心情)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生: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
五、自学、探究,领悟启示。
1、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
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2、各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自学、探究。
3、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
你们小组抓住了哪个词解读爱迪生的?生:孜孜不倦①“孜孜不倦”理解了吗?生:孜孜不倦就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②爱迪生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工作呢?生: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③他是电学实验迷,前面我们还遇到过哪些迷?生:法布尔是昆虫迷。
生:贾岛是诗迷。
生:富兰克林是雷暴迷。
生:诺贝尔是炸药迷。
生:谈迁是《国榷》迷。
④对,他们都是像水滴那样的人啊!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生:他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灯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生: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如果我们也能像爱迪生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一千多项发明)⑤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4、哪个小组研究齐白石了?你抓住了哪个词?生:我抓住了“坚持不懈”生:我抓住了“炉火纯青”①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生:是炉火纯青。
(板书:炉火纯青)师:炉火纯青什么意思?生: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师: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生:齐白石老人炼的是画功。
②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生:始终没有停止过作画。
生: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生: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作画三幅。
生:他数十年如一日。
③对啊,齐白石老人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
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生: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生: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④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如果我们也能像齐白石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⑤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生:掌声雷动。
⑥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以自己的方式朗读。
)5、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①什么是“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和“顽石”具体指什么?②练读。
六、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1、书上只讲了三个典型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生: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生: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编年史巨著《国榷》。
2、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才攻克一道道难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扫除一只只拦路虎最终取得成功的吗?3、所以我们要铭记——生: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找出两组反义词。
生: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七、领会特色,赏悟“启示”师: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
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生: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八、布置作业1、搜集两个事例,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2、熟读理解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九、板书设计:22 滴水穿石的启示李时珍本草纲目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一千多项发明齐白石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