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
- 格式:docx
- 大小:27.03 KB
- 文档页数:14
养生益寿文摘·健康生活5招减少皱纹要想推迟皱纹的产生,要做到:1.多喝水,可以每天喝一些鲜榨果蔬汁,少喝咖啡等饮料。
2.紫外线会促进皮肤光老化,所以出门前要涂防晒,戴好遮阳帽。
3.建议用35℃左右的温水洗脸,有利于保持皮肤水分。
4.皮肤薄、容易干燥的眼周较易出现皱纹,在真正的深层皱纹形成前,要注意补水保湿,可选择高保湿的护肤品,滋润角质层,有效预防皱纹产生,还可以配合皮肤按摩,促进肌肤新陈代谢,消除浮肿,让皮肤更加紧绷。
5.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吸烟酗酒,注意饮食均衡,保持乐观的心态。
若皮肤老化速度加快,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光子嫩肤等方式,重获紧实的肌肤。
(摘自《生命时报》文/张越)胃不好?这样做可护胃1.早晚喝粥歇歇胃老胃病犯病了,不妨让胃休息一下,主要是减少饮食量,如果方便,最好早晚以喝粥为主,玉米粥、小米粥、大米粥都是养胃佳品。
米粥中可放些红枣、山药等温胃的食材。
2.饱餐后不要弯腰饱餐后弯腰、下蹲、抬举重物,会使腹腔内压力迅速增高,短时内进入的食物太多,超过了胃容量,就会使胃发生机械性扩张,胃壁的肌肉就会拉长而变薄。
特别是有胃溃疡或胃炎的老年人,极易发生胃穿孔。
3.离山楂远一点儿酸甜可口的山楂不是能健胃消食吗,咋会给胃惹祸呢?一些“老胃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胃酸本身就比较多,如果再大量食用山楂,很容易变成胃结石发作的诱因。
所以,这些人要离山楂远一些。
4.别乱服止痛药出现胃痛时,应先明确诊断再用药。
一般胃部不适症状常见胃胀、胃痛等,如果查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胃炎,才可以适当服用药物。
对于一些老胃病患者,出现胃痛时,不要光凭经验自行服药,尤其是出现和往常不一样的症状时更要注意,最好去医院定期检查,防止病情恶化。
5.吃点养胃食物藕粉:胃病大多是胃黏膜损伤的疾病。
藕粉有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恢复的作用。
炒枣:红枣有健脾养胃、补益肝脏的功效。
将大枣洗净放锅里炒到外皮微黑,但不能焦煳。
刮痧的功效刮痧,这原本是医疗方面的方法,却可将中西式美容合二为一。
在皮肤纹理美容的同时进行穴位刮痧,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这是其它美容方法所不能及的。
面部刮痧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使局部组织营养增强,促进皮肤组织细胞的生长,清除面部的有害物质,从而保持面部的健康美容——红润细腻。
刮痧的疗效,“出痧”是至关重要的。
“痧”,用现代显微镜去观察,是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淤血,这种人为的创伤,正是西医无法理解无法解释无法接纳之处:既然是治病,理所应当为人祛病消痛,为什么还往身上再添新伤?而用中医的理论解释: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气血瘀滞造成的,“痧”是一种病邪的排泄产物,“出痧”意味着“给邪以出路”,从而改善气血平衡。
从现代病理生理学的角度看,刮痧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从整体上协调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整体平衡观正是中医科学的内涵。
事实是无可辩驳的,那就是刮痧实实在在的疗效。
刮痧疗法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经确定除一般的头疼脑热外,还对以下疾患有显著效果:高血压、低血压、心脑血管病、失眠、慢性疲劳、贫血、骨关节疾患、糖尿病、胃炎、胃痉挛、食欲不振、习惯性便秘、痔疮、肥胖、晕车、耳鸣、哮喘、牙痛、痛经、湿疹、儿童夜尿症等等。
刮痧的方法面部美容,分为额头部、眼部、鼻部、面颊部、唇部、耳部、头部进行刮痧。
1、刮额部的美容穴:印堂、神庭和两侧的太阳。
2、刮眼部的美容穴: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戮、承泣、四白。
3、刮鼻部的穴位有:鼻通、迎香、素戮。
4、刮面颊部的穴位:巨戮、颊车。
5、刮唇部的穴位:人中、承浆、地仓。
6、刮耳部的穴位: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7、刮部的穴位:百会、风池。
8、刮完面部穴位后,再刮曲池、血海、三阴交各50下。
刮完一次大约需10~15分钟时间(时间长一点更好)。
天天坚持,效果很好,既经济,又快捷。
另外,刮痧美容,还要和排毒结合起来。
要达到美容最佳效果,首先要进行排毒,把肠壁上的宿便排除掉,因为这些积存物在肠内发酵,就产生毒素。
背部刮痧操作规范流程
背部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刮痧板或其他工具在患者的背部刮擦,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排除体内湿气等作用。
在进行背部刮痧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流程,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首先,进行背部刮痧前,需要准备好刮痧板或其他刮痧工具,确保其清洁卫生。
同时,准备好刮痧所需的刮痧油或其他润滑物,以减少刮痧时对皮肤的刺激。
接着,让患者脱去上衣,暴露背部皮肤。
在进行刮痧前,可以先进行按摩或热敷,以放松肌肉,增加刮痧的效果。
在刮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规范:
1. 刮痧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或疼痛。
刮痧的方向一般是从上往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刮痧的速度要均匀,不宜过快或过慢。
刮痧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皮肤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刺激。
3. 刮痧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刮痧后,可以用温水清洗皮肤,再涂抹一些舒缓皮肤的药膏或润肤霜。
4. 刮痧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红斑或淤血,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但如果出现皮肤破损或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总的来说,背部刮痧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进行操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流程,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刮痧治疗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放松和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一、头部的刮法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
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
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发皮发热为宜。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
循行路线:(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穴位为头维穴、颔厌穴等。
(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经囟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至头临泣穴。
(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经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
(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
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等。
适应症: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作用。
可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证。
二、面部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
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
可每天一次。
循行路线:(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
(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
(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等。
适应症: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主治颜面五官的病证。
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颈部刮法颈后高骨为大椎穴,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
以出痧为度。
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些,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
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
循行路线:(1)刮督脉颈项部分,从哑门穴刮到大椎穴。
(2)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经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适应症:人体颈部有六条阳经通过,其中精髓直接通过督脉灌输于脑,颈部是必经之路,所以经常刮拭颈部,具有育阴潜阳,补益人体正气,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感冒、头痛、近视、咽炎等证。
刮痧疗法操作技术规范
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匙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
1、物品准备治疗盘、铜钱或瓷匙、滑润油。
(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铜钱或瓷匙蘸取滑润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肤出现红紫斑纹,再自大杼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两侧各出现6~8条弧形斑纹。
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穴进行上下刮动。
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
(3)刮痧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被卧床休息。
3、护理与注意事项
(1)行刮痧治疗前,应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
(3)操作时,应取单向刮动,用力均匀,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背部、胸腹部刮痧时应注意不要过多暴露病人,以免受凉。
(4)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脉象、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5)刮痧后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并观察病情有无好转,作好记录。
(6)体弱病重,皮肤病患处,禁用此法。
刮痧的正确步骤为头部、面部、肩背部、胸部、腹部、四肢。
刮痧时力道应由轻到重,单方向用力,与皮肤间的角度为45度,每次20-30分钟,每次间隔1-2周。
1、头部:以百会穴为界,头顶部向前额发际处,头后部向后颈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2、面部:面部出瘀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
3、肩背部: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
4、胸部: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由内向外,由左到右,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
5.腹部:先找到肋骨,往肋骨下缘刮到小腹的位置,由上向下,自左向右刮拭。
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6.四肢: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刮拭。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刮痧适应症、慎用症与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一、刮痧适应症刮痧疗法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和各系统疾病,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刮痧疗法不但适用于疾病的治疗,还适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
1、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病、反胃、呃逆、吐酸、呕吐、急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道感染、肠道预激综合征、便秘、腹泻、腹痛等。
3、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尿失禁、膀胱炎等。
4、神经系统疾病:如眩晕、失眠、头痛、多汗症、神经衰弱、忧郁症、坐骨神经痛等。
5、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悸、高血压等。
6、运动系统疾病:如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网球肘、落枕、肩痛、肋间神经痛、腰痛、肥大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纤维炎、梨状肌综合征等。
7、妇科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期发热、经期头痛、经前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产后缺乳、急性乳腺炎等。
8、五官系统疾病:如牙痛、咽喉肿痛、急性鼻炎、鼻衄、耳鸣、失音等。
9、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10、其他:如中暑、水肿、保健等。
二、刮痧疗法慎用症和禁忌症刮痧疗法尽管可以用于多种病症治疗,但它也有慎用症和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
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泻法刮疗,宜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刮疗。
2、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
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可用本法进行暂时的急救措施,以争取时间和治疗机会。
3、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刮疗。
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4、传染性皮肤病:如疖肿、痈疮、瘢痕、溃烂、性传染性皮肤病及皮肤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积泻法刮拭。
刮痧常用体位及各部位保健刮痧(图)一、刮痧的常用体位二、人体各部位的刮痧保健方法人体的整体刮拭顺序是:先头部、颈部、背部、腰部,然后腹部、胸部,最后刮上肢、下肢。
刮拭的方向都是从上往下刮拭,胸部处由内向外刮拭。
每个部位先刮阳经,后刮阴经。
先刮人体左侧,再刮人体右侧。
1.头部【刮拭方法】【主治病症】头部刮痧具有改善头部血流循环,疏通全身阳气等作用,可预防和治疗脑血栓、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眩晕、记忆力衰退、感冒、脱发等。
尤其是借助泗滨浮石砭具特有的超声波和远红外的功能,利用砭石梳子对头部进行刮拭,可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2.面部【刮拭方法】(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开始,分别向两侧刮拭,上方刮至前发际,下方刮至眉毛,经鱼腰穴、丝竹空穴等。
(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向外刮拭,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
(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刮拭,经过地仓穴、颊车穴等。
【主治病症】面部刮痧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可防治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等五官科疾病。
面部刮痧适宜选用S形刮痧板或小多功能刮痧板,以不出痧为度。
3.颈部【刮拭方法】(1)刮拭颈部正中线:从哑门穴刮至大椎穴。
(2)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到肩井穴。
【主治病症】颈部刮痧可治疗感冒、头痛、近视、咽炎、颈椎病等。
适宜采用多功能砭石刮痧板或者方形砭石刮痧板。
4.背部【刮拭方法】背部的刮拭方向是从上到下,骶部的刮拭方向是自下而上。
一般先刮背正中线的督穴,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
【主治病症】可预防全身五脏六腑的病症。
适宜使用多功能砭石刮痧板或者方形砭石刮痧板。
5.胸部【刮拭方法】(1)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鸩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
(2)刮拭胸部两侧:以任脉为界,沿肋骨走向由内向外,先左后右刮拭。
(3)中府穴:宜用刮板棱角部从上向下刮。
【主治病症】胸部刮痧主治心肺疾患,可预防支气管炎、哮喘、乳腺炎、乳腺癌等。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一、头部刮法
2.适应证
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作用。
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2.适应证
刮拭面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主治颜面五官的病症,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
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
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
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受术者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1.循行路线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见图8。
2.适应证
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脏腑的病症,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
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
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2.适应证
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女性乳腺炎、乳腺癌等。
2.适应证
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
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