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刮痧的具体操作手法
- 格式:docx
- 大小:1016.92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头面部刮痧技巧
面部经脉气血淤滞是引起皮肤色斑、晦暗的重要原因。
通过刮痧,可以发现皮下有颗粒样、结节样组织,肌肉紧张、僵硬、温度异常或疼痛反应等,这些都是经脉不畅通的表现。
用刮痧板找到并逐一疏通这些节点,可以清除沉淀在皮肤深层的毒素及其他代谢废物,改善面部的气血供应,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
刮痧的手法头面部刮痧技巧
(1)施痧者在患者前额部涂抹少许介质(面部可以用一些化妆品作为介质),开始施痧。
施痧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额部从前发际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并点揉印堂穴,百会穴和两头维穴。
(2)以印堂穴为中点,分别向左右两侧刮拭前额,止于两侧太阳穴,点揉太阳穴。
以皮肤红润为度。
(3)患者闭目。
施痧者用舌ij板轻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轻揉患者的两侧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4)施痧者用刮板轻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围,点揉人中穴和承浆穴。
(5)在患者两侧面颊涂抹少许介质,施痧者用刮板自下而上轻轻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轻轻点揉患者两侧耳门、听宫、听会穴,以面部皮肤红润为度。
注意:头面部进行刮痧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刮板操作时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
头面部皮肤十分薄,而且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因此用力宜轻柔缓和,切忌用力过重、过猛,以免损伤头面部皮肤而影响患者颜面部美观。
头部刮痧操作方法头部刮痧是一种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刮痧手法刺激头部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疼痛,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头部刮痧的操作方法。
1. 材料准备:头部刮痧需要准备一块刮痧板,常见的刮痧板可以选择玉石刮痧板、角质刮痧板或者牛角刮痧板。
此外,还需准备一些刮痧油,刮痧油可以提高刮痧的效果,使刮痧板在头部皮肤上滑动更顺畅,同时也可以保护皮肤。
2.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椅子上,保持舒适的姿势。
头部刮痧前需要将头发梳理整齐,避免头发缠住刮痧板。
3. 刮痧技法:(1) 熟悉头部穴位:头部有很多穴位,例如百会穴、印堂穴、太阳穴等。
在刮痧前,熟悉头部穴位的位置,有助于准确刮痧。
(2) 按摩颈部:先用双手轻轻按摩颈部,从下向上反复揉动,松弛颈部肌肉。
(3) 涂抹刮痧油:将适量的刮痧油涂抹在头部皮肤上,可以让刮痧板更顺畅地滑动,并且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 刮痧手法:用手握住刮痧板,以适度的力道,在头部皮肤上刮动。
刮痧的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不宜过重,避免引起疼痛或刺激皮肤。
刮痧时,可以选择单向刮动或者交叉刮动,刮痧的频率和速度可以根据患者感受来调整。
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些穴位进行重点刮痧,如头顶部的百会穴。
(5) 刮痧范围:头部刮痧的范围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一般包括头顶部、颈部以及脑后部。
可以从颈部开始刮痧,逐渐向头顶部方向移动,刮痧时可以顺着毛发生长方向进行,避免伤害皮肤。
(6) 刮痧时间:一般刮痧的时间不宜过长,约为10到15分钟为宜。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感受,适当调整刮痧的时间。
4. 刮痧后的护理:刮痧后,面部皮肤容易产生一些红痧或瘀斑,这是正常的反应。
可以用温水洗脸,或敷一些消肿止痛的精油,如迷迭香精油。
此外,刮痧后要避免受凉和疲劳,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刮痧效果的提升。
总之,头部刮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疼痛,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常见病症的刮痧操作
1、头部刮痧
刮拭顺序:先刮百会及四神聪,再刮头维至风池,重刮头维、风池,然后点按太阳穴。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刮痧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于增强记忆力。
2、颈肩部刮痧
刮拭顺序:从上至下依次刮拭。
刮拭方法:补泻兼施。
方义:长期坚持刮拭上述穴位可清除机体代谢产物,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之功能,使之保持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达到强身健体,缓解疲劳的目的。
3、四肢部刮痧
刮拭顺序:经脉循行方向。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刮拭四肢经络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疾病,并能清除体内毒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刮痧的正确步骤为头部、面部、肩背部、胸部、腹部、四肢。
刮痧时力道应由轻到重,单方向用力,与皮肤间的角度为45度,每次20-30分钟,每次间隔1-2周。
1、头部:以百会穴为界,头顶部向前额发际处,头后部向后颈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2、面部:面部出瘀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
3、肩背部: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
4、胸部: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由内向外,由左到右,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
5.腹部:先找到肋骨,往肋骨下缘刮到小腹的位置,由上向下,自左向右刮拭。
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6.四肢: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刮拭。
头部刮痧的正确方法
刮痧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刮痧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和紧张,并促进新陈代谢。
下面是头部刮痧的正确方法:
1. 准备工具:一支刮痧板或者硬质的刮痧物,如勺子、硬币等。
2. 准备头发:将头发梳理好并束起,确保头皮清晰可见。
3. 准备皮肤:清洁头部皮肤,以确保没有油脂或污垢。
4. 涂抹膏剂:可以在头部涂抹一层刮痧膏剂或者按摩油,以减少皮肤擦伤。
5. 进行刮痧:用刮痧板或者其他硬物以适度的力气在头部皮肤上进行刮痧。
刮痧的方向应该是从前额开始,往后面刮。
6. 注意力度: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造成皮肤受伤。
7. 方式多样:可以选择直线刮痧、点刮痧、弧线刮痧等不同的方式,根据个人需求来进行。
8. 刮痧时间:每次刮痧应该控制在5-1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时间。
9. 刮痧后保养:刮痧结束后,用温水清洁头部皮肤,并稍微按摩以舒缓头部肌肉。
重要提示:刮痧可能导致一些红斑和瘀伤,这是正常的反应,不要担心。
如果出现剧痛、严重瘀伤、皮肤感染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刮痧并咨询医生。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刮痧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头、面部刮痧操作方法1.头顶刮痧:头顶正中间是督脉,左右各2厘米是膀胱经。
刮痧时,在这两条经的范围内,由前额开始向后至颈部刮。
刮痧次数可灵活掌握。
建议左、右两边各90次。
2.前额刮痧:从前额中间向右、左平刮至太阳穴,各60次。
3.头侧面刮痧:由太阳穴上部开始,弧形往后、下至颈部,两边各刮60次。
4.耳部刮痧:耳根周围是三焦经区。
用刮板尖揉、压听宫穴(耳屏正中前凹陷处)100次;然后,由听宫穴向上沿耳外廓向后至耳根刮60次。
5.眼部刮痧:内眼角深处上部是睛明穴,用刮板角揉、压100次;沿眉头由内向外至眉尾外凹陷处(此处为丝竹空穴)刮60次;沿下眼框由内向外至凹陷处(此处为瞳子醪穴。
丝竹空和瞳子醪是胆经和三焦经交汇处)刮60次。
6.鼻翼外缘沟中是迎香穴,正对瞳孔眼框下缘是承泣穴,该区域是大肠经和胃经交汇处。
左、右两边各刮60次。
7.颈部刮痧:喉管两边从上到下,左、右各刮60次。
以上刮痧操作约20分钟。
附带说明一下,面部刮痧实际上又是美容刮痧。
长期坚持,皮肤会变得细腻有光泽,皱纹减少。
四肢刮痧操作方法1.腿外侧有3条阳经,内侧有3条阴经。
可在膝盖以下内、外侧各刮痧90次。
2.同样在胳膊肘以下内、外侧各刮痧90次。
以上刮痧操作约10分钟。
几点注意事项:1.刮痧力度:力度适中,宜略有热、胀感,微痛感为佳。
2.刮痧时要心静,精神专一。
最好舌舔上腭。
3.刮板以牛角刮板最好,用木梳背亦可。
高血压患者如能按以上办法天天刮痧,坚持半年到一年(起码头、面部刮痧不能间断),必能见效。
据我的`切身经验,半年以后,低压首先下降。
由于老年人血管硬化的缘故,高压下降较慢,起码要一年以上。
在刮痧期间,不要停服降压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用量。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头部刮痧的具体操作手法头部是一个全息器官,对五脏六腑有调节功能。
经常作头部刮痧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消除头疼、改善大脑供血,因此很多老人都以梳头的方法来达到保健的效果。
长期做头部刮痧还有利于改善头发干燥、脱发的现象。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头皮部的刮痧的常用手法:头部刮痧板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多条阳经都循行头部,在刮痧是常常用到的是头部中央位置的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三条经络。
头部刮痧的方法类似于我们日常的梳头,头部刮痧有专门的刮痧板,在力度、方向、时间等方面都有要求。
头部两侧刮痧1.刮拭头部两侧:应从头两侧开始至头后侧,以耳朵为中心,用刮痧板的齿面从鬓角开始刮至风池穴部位,整个手法像是在划一个问号,一气呵成,然后再从鬓角开始向风池处刮拭,始终单向刮痧,力度由轻到重再到轻,一般刮拭20-次3即0可,左右刮拭方法一致。
头部两侧的刮痧对于治疗偏头痛有很明显的效果。
头部前侧刮痧2.刮拭前头部:应该从前发际开始至头顶正中,由于这个部位比较宽,刮痧板不能够一次性刮拭完毕,所以常常将这个部位分三条进行刮拭,力度同上,刮拭次数由自身症状来定,保健刮拭25次左右,实证多刮、重刮;虚证少刮、轻刮。
1后头部刮痧3.刮拭后头部:从头顶正中开始到后发际,后头部的刮拭力度、次数和前头部一致。
全头部刮痧4.刮拭全头部:以头顶正中为中心,呈放射状进行全头部刮拭。
次数不限,力度以被刮拭者能接受为宜,刮拭过程中如果遇到有疼痛感比较明显的"结节"说明本部位循行经络运行不畅,可以采用重手法多次刮拭,疏通经络。
头部刮痧的方法,几乎适用于大多数的头部疾患。
刮痧的时间为早上最好,因为此时头为诸阳之会,此时自然界的阳气上升的最快,最利于保健、头部疾患的治疗。
晚上一般最忌讳刮痧头部,当然对于一些熬夜加班的人来说,如果此时刮痧是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左右的。
头部刮痧注意事项:1.头部刮痧时不需涂抹刮痧油,以宽齿按摩梳为佳。
特殊刮痧之颞三片刮法(头部篇)
就人体的刮痧部位来说,头部因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所以它的刮痧方法最为复杂,不同的部位要讲究不同的力度和手法,下面介绍特殊刮痧法中的“颞三片”刮法。
颞三片刮痧大致路线
刮拭方法:一侧颞部分3片进行刮拭,两侧共6片,以左侧为例,第一片,从耳尖起,向下刮至颧弓上,30次;第二片,从耳尖上至百
会连线1/2处起向下刮至颧弓处,30次,此时第一片处已刮拭60次;第三片,从百会向下刮至颧弓处,30次,此时第二片刮拭了60次,第一片处刮拭了90次。
主治:刮拭该部对于缓解头痛效果非常明显,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习惯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另外,还可配合项丛刮、项三带治疗五官科疾病。
说明: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第一片宜轻刮之,不可打击颧弓部及耳尖部,第二片、第三片可稍增压力,三片一气呵成。
刮板宜紧贴头部,是头发之厚薄而增减压力。
(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厘,小厘将第一时间处理)。
头部刮痧的正确方法
头部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头部肌肉紧张,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以下是头部刮痧的正确方法:
1.准备工具:你可以选择使用刮痧板、牛角刮痧、或者有圆形边缘的硬币来进行头部刮痧。
确保刮痧工具表面光滑,没有突出的边缘。
2.涂抹保湿油或按摩油:在头部皮肤上涂抹一层保湿油或按摩油,以减少摩擦感,使刮痧更加顺滑。
3.选择刮痧区域:可以从额头开始进行刮痧,逐渐移向头顶和颈部。
避免在头发稀疏的区域或有任何伤口或破损皮肤的部位进行刮痧。
4.刮痧手势:保持刮痧工具的角度约为30度,用适度的力度进行刮痧。
刮痧的手势可以有竖直、横向、斜向等不同方式。
刮痧时可以进行上下、左右或者旋转的动作,但要保持轻柔且均匀的力度,避免用力过猛或过于频繁。
5.刮痧时间:刮痧的时间不一定需要很长,一般每个部位刮痧约3-5分钟即可。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适当调整刮痧的时间。
6.刮痧的顺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选择要刮痧的区域和顺序。
一般建议从头部前部开始,逐渐向后部和颈部进行刮痧。
7.刮痧后的护理:刮痧后,你可以用温水清洗刮痧部位,然后轻轻搓揉局部,促进血液循环,使刮痧效果更好。
刮痧后有时会出现一些红痕,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会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后消退。
请注意,头部刮痧作为一种传统疗法,适用于一般身体健康的人群。
如果你有任何头部或颈部严重疾病的症状,或有出血倾向或皮肤损伤等情况,请不要进行头部刮痧,应及时就医。
基本刮痧法
头部刮法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
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
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发热为宜。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施术者需一手扶患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
面部刮法
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禁止用重力大面积刮拭。
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
可每天一次。
颈部刮法
颈后高度为大椎穴,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
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些,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
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
胸部刮法
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
用刮板棱角沿胁间歇刮拭,乳头处禁刮。
腹部刮法
空腹和饱餐后禁刮,急腹症禁刮,神阙穴禁刮。
四肢刮法
刮拭四肢时,与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对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应从下向上刮拭。
皮肤如有感染、破溃、痣瘤等,刮拭时应避开,如
急性骨关节创伤,挫伤之处不宜刮痧,但在康复阶段做保健刮痧可促进康复。
头部的刮痧方法
头部乃脏腑、气血、经络汇集的重要场所,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之气,皆上注于头部,刮痧先刮头,不仅能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再配以其他主要穴位,则可系统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功效
(一)头部整体刮拭顺序
(1)侧头部,从两侧太阳穴起,至风驰穴止,涉及的经络主要是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2)前头部,从百会穴起,至前发际止,涉及的经络主要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
(二)有发部份经过头部的经脉穴位:四经一脉36穴
督脉经过头部穴位(10):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哑门
(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眼痛,鼻涕流泪等)
足太阳膀胱经经过头部穴位(8):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
足阳明胃经经过头部的穴位(1):头维
(可治疗头痛、眩晕;眼痛,迎风流泪、眼皮跳动不止)
足少阳胆经经过头部穴位(16):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窍阴、完骨、本神、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
手少阳三焦经经过头部穴位(1):角孙
另:头部经外奇穴:四神聪、翳明、安眠、风岩、泽田、百劳、顶上回毛、插花、当阳、桥弓。
刮痧的效果好不好,掌握方法很重要——头颈、面部的具体刮痧方法让每个人都能学会简单的刮痧操作方法,学会有效的养生技巧。
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所有“阳经”的最终交汇点。
所以很多和“阳气”和“精神”有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刮痧头部来得到很好反馈。
咱们直接进入主题头部的刮法:(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
经过的穴位包括头维、颔厌、悬颅、悬厘、率谷、天冲、脑空等。
(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开始至前头发际经过的位包括前顶、通天、囟会、上星、神庭、五处、曲差、当阳、头临泣等。
(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开始到后头发际,经过的穴位包括后顶、络却、强间、脑户、玉枕、脑空、风府、哑门、天柱等。
(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方式向全头部刮拭,经过全头穴位。
刮拭头部具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等作用。
可预防和改善脑供血,对于脑栓塞、脑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头痛(各种类型)、高血压、眩晕、记忆力减退、头发早白、感冒、脱发、失眠等均有很好效果。
头部刮痧注意事项(1)头部刮痧时不需涂沫活血油。
(2)头部刮痧时手法应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刮拭。
(3)若刮拭局部有痛、酸、胀、麻等感觉,是正常现象,坚持刮拭即可消失。
(4)给患者头部刮痧时宜双手配合,一手扶持被刮者头部,一手刮拭,以保持头部稳定和安全。
面部是人体最敏感,最让人在意的位置。
刮痧面部可以很好的使面部的气血得到循环,肌肉得到更多的养分供养,使皮肤更有弹性,所以女士可以赶快行动起来。
面部的刮法刮拭前额部:前额由前正中线分开,两侧分别由内向外刮拭;前额包括前发际与眉毛之间的皮肤。
经过的穴位有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等。
刮拭两颧部(承泣至巨髎,迎香至耳门、耳宫的区域)分别由内向外刮拭,经过的穴位有承泣、四白、颧髎、巨髎、下关、听宫、听会、耳门等。
刮拭下颌部以承浆为中心,分别由内向外上刮拭经过的穴位有承浆、地仓、大迎颊车等。
面部刮痧主要对于颜面部五官的问题有很好的效果,并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头部经络刮痧图及操作要点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头部经络刮痧是一种,怎么进行头部刮痧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答案。
头部经络刮痧图头部刮痧的操作要点刮拭方法:头部有头发覆盖,需在头发上面用刮痧板刮拭,无需涂抹刮痧润滑剂。
为了增强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刮板角部或梳状刮板刮拭。
每个部位刮20-30次左右,至头皮发热为宜。
刮痧手法可采用平补平泻法,施术者一手用刮痧板刮拭,另一只手扶住患者头部,保持头部稳定。
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经头维、颔厌等穴位刮至风池。
头前部:从百会开始,经过前顶、囟会、通天、五处、头临泣等穴位刮至前头发际。
头后部:从百会开始,经过后顶、脑户、哑门等穴位刮至后头发际。
全头部:以百会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发际处刮拭,覆盖全头部穴位和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
适应症: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功效。
可预防和治疗中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各种头痛、脱发、三叉神经痛、失眠和感冒等疾病。
头部刮痧的好处刮痧是传统的中医物理疗法,现在的头部刮痧治疗方法是用有活血润养功效的天然牛角做成的刮痧板,根据顾客的情况,刺激头部相关穴位,疏通头部经络。
如刺激风池穴有利于疏通脑部神经,减少疲劳;刺激头窍阴穴可起到淋巴排毒功效;刺激玉枕穴有利于给大脑补充氧分,减轻压力等。
头部是一个全息器官,对五脏六腑有调节功能。
经常作头部刮痧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消除头疼、改善大脑供血,因此很多老人都以梳头的方法来达到保健的效果。
长期做头部刮痧还有利于改善头发干燥、脱发的现象。
提醒:如果有出血性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小症者无论头部还是其他部位都不能刮痧。
如果有神经衰弱,最好选择在白天进行头部刮痧。
头面部刮痧
(一)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或用木梳进行梳理,不必涂抹刮痧润滑剂。
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
每个部位刮 30 次左右,采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刮拭手法,刮至头皮发热为宜。
刮拭头部具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阳经经气、振奋全身阳气等作用,可防治中风后遗证、感冒、头痛、失眠、健忘、高血压、眩晕、白发、脱发、斑秃等。
1.头侧部刮拭法: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刮至风池穴(图 1)。
2.前头部刮拭法:从百会穴开始刮至头前发际(图 2)。
3.后头部刮拭法:从百会穴开始刮至头后发际(图 3)。
4.全头部刮拭法: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刮向头四周(图 4)。
(二)面部:
面部刮痧不须涂抹润滑剂,可用清水(温水最佳)湿润面部皮肤。
面部出痧影响美观,故手法须轻柔,采用补法刮拭,时间宜短、力量宜轻、次数宜多。
刮拭面部具有养颜祛斑美容作用,主治颜面部五官的病证,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口齿病、雀斑、痤疮等。
面部刮拭法:前额部由前正中线开始向左右两侧刮拭;颧额部由鼻旁开始向外侧刮拭;下颌部由承浆穴开始沿下颌骨体向外侧刮拭(图5)。
头部刮痧
双手并用,后脑勺位置也按摩到
从右半边头部开始:
①用刮痧板的梳子面进行头部刮痧
②依照图示顺序及方向,刮痧板由发际线位置往顶部移动刮痧。
③将头部分区块,可以用手扶着做辅助支撑力道,均匀地进行刮痧按摩。
从左半边头部开始:
①使用刮痧板的梳子面进行头部刮痧。
②依照图示顺序及方向,刮痧板由发际线位置往顶部移动刮痧。
③将头部分区块,可以用手扶着做辅助支撑力道,均匀地进行刮痧
按摩。
后脑勺位置,用手做辅助支撑力道,进行后脑勺的刮痧按摩。
头部刮痧法,20分钟退除受寒引起的发烧怕冷
头部刮痧法,20分钟退除受寒引起的发烧怕冷
刮痧分享:
受寒发烧怕冷,头部五线简易刮痧、颈、肩,手上大肠经,刮完烧退,总共20分钟。
感恩老师教导以及之前分享的同学。
韩帅帅评注:
头部刮痧法,分六步刮头法和简易刮头法。
详细介绍请点击下面的“重正堂头部刮痧法”链接。
头部刮痧法,法简效宏,相关案例较多,不一一列举,大家可在公众号查找。
感谢邵俊芬的分享。
愿更多有缘人、信受奉行,身心受益。
拓展阅读:
重正堂刮痧示意图(动画版)
重正堂头部刮痧法重正堂体位式刮痧法韩帅帅谈刮痧之度周尔晋: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韩帅帅:试一试就知道了
韩帅帅:抱歉,我没有网诊的能力
韩帅帅: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手机截图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家庭保健,自主养生
自利利他,自助助人
上可疗君亲之疾
下可救贫贱之厄
中可以保身长全
进能爱人知人,退可爱身知己
求医不如求己,求医不如学医。
头部刮痧测全身健康6——头部经脉诊断刮拭方法
头部经脉诊断刮拭方法
张秀勤
用多功能刮痧板梳以面刮法刮拭全头,方法是头顶部从后向前,后头部从上向下,侧头部从前向后刮拭,仔细寻找痛点,确定阳性反应所在的经脉。
健康状况分析
健康用多功能刮痧板梳刮拭头部各部位,不会有任何疼痛感觉及任何不平顺的反应物,提示身体健康,各经脉气血畅通,阳气充足。
亚健康侧头部胆经循行部位出现痧斑或有阳性反应出现,则提示经气血瘀滞;疼痛性质为酸痛,则提示胆经气血不足;疼痛性质为胀痛,则提示胆经气机郁滞;疼痛性质为刺痛,则提示胆经有血液淤滞;发现结节,提示胆经气血失调时间较长。
依此类推,判断头顶部、后头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气血运行状况,寻找病因,确定病性。
如果出现痧斑或阳性反应而头部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正是经脉早期缺氧的表现,提示亚健康或疾病程度轻,严重的痧点或阳性反应要引起警惕,密切观察或做进一步的检查。
以便提前发现潜在的病理变化。
分析头痛头晕等头部症状的原因脑血管疾病、脑神经功能失调、脑卒中、高血压、眩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问题均与循行于头部的经脉气血失调有关。
刮拭头部可以帮助寻找、确定病症部位。
如头顶两侧出现痧斑和阳性反应,提示肾与膀胱失调是引起头部症状的原因;侧头部出现痧斑和阳性反应提示肝和胆功能失调
是引起头部症状的原因。
沿痧斑和阳性反应部位的经脉线顺经查找,就可以查找到病变经络及脏腑。
刮痧的同时能疏通经脉,改善亚健康,对疾病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头部刮痧的具体操作手法
头部是一个全息器官,对五脏六腑有调节功能。
经常作头部刮痧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消除头疼、改善大脑供血,因此很多老人都以梳头的方法来达到保健的效果。
长期做头部刮痧还有利于改善头发干燥、脱发的现象。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头皮部的刮痧的常用手法:
头部刮痧板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多条阳经都循行头部,在刮痧是常常用到的是头部中央位置的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三条经络。
头部刮痧的方法类似于我们日常的梳头,头部刮痧有专门的刮痧板,在力度、方向、时间等方面都有要求。
头部两侧刮痧
1.刮拭头部两侧:应从头两侧开始至头后侧,以耳朵为中心,用刮痧板的齿面从鬓角开始刮至风池穴部位,整个手法像是在划一个问号,一气呵成,然后再从鬓角开始向风池处刮拭,始终单向刮痧,力度由轻到重再到轻,一般刮拭20-30次即可,左右刮拭方法一致。
头部两侧的刮痧对于治疗偏头痛有很明显的效果。
头部前侧刮痧
2.刮拭前头部:应该从前发际开始至头顶正中,由于这个部位比较宽,刮痧板不能够一次性刮拭完毕,所以常常将这个部位分三条进行刮拭,力度同上,刮拭次数由自身症状来定,保健刮拭25次左右,实证多刮、重刮;虚证少刮、轻刮。
后头部刮痧
3.刮拭后头部:从头顶正中开始到后发际,后头部的刮拭力度、次数和前头部一致。
全头部刮痧
4.刮拭全头部:以头顶正中为中心,呈放射状进行全头部刮拭。
次数不限,力度以被刮拭者能接受为宜,刮拭过程中如果遇到有疼痛感比较明显的"结节"说明本部位循行经络运行不畅,可以采用重手法多次刮拭,疏通经络。
头部刮痧的方法,几乎适用于大多数的头部疾患。
刮痧的时间为早上最好,因为此时头为诸阳之会,此时自然界的阳气上升的最快,最利于保健、头部疾患的治疗。
晚上一般最忌讳刮痧头部,当然对于一些熬夜加班的人来说,如果此时刮痧是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左右的。
头部刮痧注意事项:
1.头部刮痧时不需涂抹刮痧油,以宽齿按摩梳为佳。
2.头部刮痧时,梳板压力中等,速度适中,此为平补平泄之法。
3.过程中若有痛、酸、胀、麻等感觉,属正常现象,正是经络不通的表现。
4.患者刮痧时应双手配合,一手扶持患者头部一手刮拭,以保证头部的稳定和安全。
背部刮痧具体操作手法
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内在的脊髓神经还是人体大脑与四肢末端及内脏联系的桥梁,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支配几乎都是从脊柱两侧分布出来的。
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
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操作程序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
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出现了问题。
肩颈部刮痧具体操作方法
肩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一个桥梁,肩颈部承担着人体头部血管、神经、经
络与全身的沟通,因此可以说肩颈部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体全身的健康。
通过刮痧疏通肩颈部的经络,不仅可以治疗肩井的疾患,对于人体面部的疾病也有很大的改善。
以下介绍肩颈部的刮痧方法:
选择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颈肩刮拭部位,用热毛巾擦拭清洁。
颈部刮痧
坐位肩颈刮拭方法:
首先,在颈部涂抹均匀刮痧介质(刮痧油),并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肤上摩擦到有热感为度,被刮痧者一定要放松。
其次,先从颈部正中刮痧开始,用水牛角的刮痧板,从颈部上的风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从哑门两侧的天柱向下刮至风门穴。
刮痧板应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匀一致,从轻手法逐渐加力到中度手法。
整个刮痧过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种渗透到皮肤内部的力,每一条刮痧带刮拭15-30次。
最后,再从双侧的风池穴刮至肩井穴,风池穴和肩井穴采用点压、按揉法。
颈部一律采用轻手法刮痧,刮15-30次。
肩部刮痧
颈部俯卧位刮痧
让患者将前额面部放于床的凹孔中,俯卧于刮痧床上,保持颈部前屈而充分暴露颈肩部的皮肤,施者应坐在顾客被刮者的正前方。
从后发际正中的风府穴刮向第一胸椎处的陶道穴,然后刮两侧的天柱至风门,使用轻刮法进行,每一部位刮拭15-20次。
刮拭后发际两侧的凹处的风池穴至肩正中部的肩井穴,在两侧肩上进行刮拭,每一侧刮拭15-20次,使用轻手法,风池和肩井可用点压、按揉手法。
胸部刮痧操作手法
刮痧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活血化瘀等各种功效,但是因为刮痧的不同部位,针对不同的部位刮痧的要求技巧也是不相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了刮痧时只刮后背,长时间如此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所以在补阳的同时还要刮拭胸腹部以补阴。
以下介绍胸部的刮痧方法:
胸部刮痧
胸部刮痧的操作顺序先刮任脉(即中间),一直刮到胸骨的最下端,用单脚刮法;再避开乳头分别横向刮拭左右两侧。
对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的接触角度要小,受力就相对越小,角度以45°为宜,力度要轻。
患者仰卧位,施痧者位于患者左右侧,开始施痧。
(1)施痧者涂抹少许介质于患者胸骨柄体表处,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任脉循行部位的胸骨柄体表,刮至膻中穴时,可稍微多刮几下,可以起到补气的作用,到上皖穴止,局部痧出为度。
(2)用刮板角轻轻点揉天突穴(点揉天突穴时用力要轻揉,此处深部为气管所在,用力过重会引起呛咳甚至造成窒息)。
(3)以患者胸骨柄为中线,施痧者用刮板分别向左右两侧沿肋骨横向刮拭,刮痧时整个刮痧板要紧贴肋骨,角度要小,经过乳头时(哺乳期妇女不宜进行治疗)要绕过,至局部皮肤微红即可。
注意: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接触角度不宜过大,角度越大,力度就相对越重。
胸部为心、肺之所在,用力过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和损害,对于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在胸部刮痧的时候,不仅可以改善女人的乳腺增生、胸部血液循环不良等状况,而且对于心肺肝胆脾胃这几个脏器的治疗、保健、预防等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胸部刮痧的注意事项:
除了中间竖着刮拭以外,胸部肋骨区域要横向刮拭(胸部是肋骨所在的地方,一般刮痧都是从上往下刮的,在胸部只有中间是从上往下刮,其他地方都是横着刮,尽管经脉是竖着的,但我们不能竖着刮,竖着刮的话,那刮过一根一根的肋骨不就像搓衣板一样吗?对瘦的人来讲就太难受了,所以胸部由肋骨的地方都要横着刮。
如果人比较瘦,刮拭时力度要轻,如果刮的力度过大、刮的时间很长,容易造成骨膜的损伤。
横刮时,要横着大面积的刮拭。
刮板是有一定宽度的,它每次接触皮肤的区域就是刮板的宽度,千万不要拿角部,沿肋骨沟去刮,易造成肋骨的损伤。
肋骨的区域刮的时间不要太长。
一般局部刮痧刮到毛孔微微张开就可以了,若刮的过度,就会造成骨膜的损伤。
乳头部位千万不要刮。
四肢刮痧操作具体方法
四肢的刮痧,不仅可以帮助笼统意义上的"通经活络",而且可以针对具体经络,做治疗意义上的"通经活络"。
下面是常用于通经活络的四肢刮痧的方法图解。
手臂刮痧顺序图
第一步:四肢内外侧涂上刮痧油,从上肢开始:刮拭手臂内侧,从上向下经过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然后刮拭上肢外侧部,从上向下经过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腿部刮痧图
第二步:下肢先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棱角点按膝眼,由里向外,宜先点按深陷,然后向外刮出。
然后刮拭膝关节后部,委中穴可重刮。
大腿内侧刮痧顺序图
第三步:刮拭下肢内侧部:从上向下经过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重点穴位血海、曲泉、阴陵泉、膝关、阴谷等)。
大腿外侧刮痧顺序图
第四步:刮痧下肢外侧部:从上向下经过足阳明胃经(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膝阳关、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殷门、浮郄、委中、委阳、合阳等)。
四肢刮痧注意事项:
1.膝关节宜用刮痧板棱角补法刮拭,体弱、肌肉萎缩者尤其要注意。
2.四肢刮拭是应尽量拉长,不明包块、感染、骨伤、挫伤、痣瘤、皮肤溃破等不宜刮拭。
3.下肢静脉曲张、水肿患者,应从下向上改变方向刮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