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全图
- 格式:doc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19
面部刮痧美容手法图解1 唤醒淋巴排毒图片来源:AYURA宣传海报点击放大图组索引面部刮痧美容开始前,若使用棉花刮痧,要先用化妆水浸湿脱脂棉片,若使用硬板刮痧,要先在脸部颈部涂抹按摩霜或美容油,减少美容刮痧板和肌肤间的摩擦力。
刮痧前要先唤醒淋巴系统,通知它们开始工作排毒啦~若在以下刮痧手法中感受到皮肤下微微的颗粒感,那是淋巴循环不顺畅的表现。
1.从听宫穴(耳朵与脸颊连接处的中间,张口时呈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下向前至脸颊中下处,5次;2.从腮腺节点(脸颊轮廓侧面中间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上向后至听会穴(耳垂下方),5次;3.锁骨处由内向外,5次;4.换边,重复如上3个步骤。
面部刮痧美容手法图解2 提拉额头图片来源:高斌斌制作点击放大图组索引面部刮痧美容手法总的方向一般都是由上至下、由内向外。
唤醒淋巴排毒后,从提拉额头开始,以画小螺旋的方式轻轻刮动,画螺旋不限顺时或逆时方向,若有抬头纹,要用另一支手撑开纹路。
1.从眉头中点垂直向上至发际中央美人尖处,1~2次;2.从眉头开始斜向上45度角至发际,1~2次;3.从眉头开始顺着眉形至太阳穴,1~2次;4.换边,重复如上第2、第3步骤。
面部刮痧美容手法图解3 点压穴位图片来源:高斌斌制作点击放大图组索引面部刮痧美容手法作为古老中医养生的一个分支,离不开穴位,提拉面部线条、增加气血循环有四个主要穴位,在针对脸颊刮痧前最好使用美容刮痧板的小头部分进行点压,每个穴位点压5秒,换边。
这四个主要穴位分别是迎香穴、巨髎穴、颧髎穴、下关穴,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从鼻翼旁向上至太阳穴旁。
1.迎香穴,鼻翼外缘,鼻唇沟中;2.巨髎穴,瞳孔正下方,与鼻翼同高;3.颧髎穴,外眼角正下方,颧骨下缘凹陷处;4.下关穴,耳朵前方,颧弓下缘的凹陷处。
面部刮痧美容手法图解4 舒缓脸颊图片来源:高斌斌制作点击放大图组索引美容刮痧板点压穴位后继续以画小螺旋的方式轻轻刮动脸颊,从鼻梁中间外侧往上斜刮至太阳穴,2~3次,再从迎香穴往上斜刮至太阳穴,2~3次,换边重复如上过程。
面部刮痧穴位图(脸部)面部刮痧穴位图(脸部) 顶一下| 30 字号:小|大【导读】面部刮痧(脸部刮痧)是指利用刮痧工具对脸部穴位进行刮试的方法。
一般来说面部刮痧的顺序是指从下巴开始向耳后方向刮,脸颊、颧骨、眼周向太阳穴方向方向刮,面部刮痧穴位图如下所示。
面部刮痧(刮痧的方法有哪些)(脸部刮痧)是指利用刮痧工具对脸部穴位进行刮试的方法。
一般来说面部刮痧的顺序是指从下巴开始向耳后方向刮,脸颊、颧骨、眼周向太阳穴方向方向刮,面部刮痧穴位图如下所示。
面部刮痧都是根据顺从穴位经络和肌肉纹理走向来的,从内向外,斜向上的方向,还可以帮助提升。
额头可以选择打圈的方式,也可以向上刮。
可以每天早晚刮,刮的时间不要太长,刮至面微红就可以。
面部刮痧穴位图面部刮痧穴位详情有以下几个面部刮痧穴位-迎香穴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1/12页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
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面部刮痧穴位-太阳穴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
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面部刮痧穴位-下关穴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面部刮痧穴位-四白穴位置: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面部刮痧穴位-百会穴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全身各处的具体刮痧方法!看完此图文会刮痧肩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一个桥梁,肩颈部承担着人体头部血管、神经、经络与全身的沟通,因此可以说肩颈部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体全身的健康。
通过刮痧疏通肩颈部的经络,不仅可以治疗肩井的疾患,对于人体面部的疾病也有很大的改善。
以下介绍肩颈部的刮痧方法:选择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颈肩刮拭部位,用热毛巾擦拭清洁颈部刮痧坐位肩颈刮拭方法:首先,在颈部涂抹均匀刮痧介质(刮痧油),并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肤上摩擦到有热感为度,被刮痧者一定要放松。
其次,先从颈部正中刮痧开始,用水牛角的刮痧板,从颈部上的风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从哑门两侧的天柱向下刮至风门穴刮痧板应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匀一致,从轻手法逐渐加力到中度手法。
整个刮痧过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种渗透到皮肤内部的力,每一条刮痧带刮拭15-30次。
最后,再从双侧的风池穴刮至肩井穴,风池穴和肩井穴采用点压、按揉法。
颈部一律采用轻手法刮痧,刮15-30次。
肩部刮痧颈部俯卧位刮痧让患者将前额面部放于床的凹孔中,俯卧于刮痧床上,保持颈部前屈而充分暴露颈肩部的皮肤,施者应坐在顾客被刮者的正前方。
从后发际正中的风府穴刮向第一胸椎处的陶道穴,然后刮两侧的天柱至风门,使用轻刮法进行,每一部位刮拭15-20次。
刮拭后发际两侧的凹处的风池穴至肩正中部的肩井穴,在两侧肩上进行刮拭,每一侧刮拭15-20次,使用轻手法,风池和肩井可用点压、按揉手法。
背部刮痧具体操作手法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内在的脊髓神经还是人体大脑与四肢末端及内脏联系的桥梁,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支配几乎都是从脊柱两侧分布出来的。
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
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背部刮痧示意图操作程序如下: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刮痧常用经络与穴位分布示意图中风偏瘫:中风偏瘫的刮痧治疗应待中风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
【刮痧部位】上肢部:(1)刮手阳明大肠经:由颈前部扶突穴处沿颈向肩背部,经巨骨、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刮至合谷处(见图3示)。
(2)刮手少阳三焦经:由天牖穴处沿肩背部及上肢后侧,经肩髎、臑会、天井、外关等穴,刮至阳池穴处(见图2示);刮足少阳胆经:由头后部风池穴处沿颈椎向下刮至肩背部的肩井穴处(见图2示)。
(3)刮手厥阴心包经:由胸前天池穴处沿上肢前侧经天泉、曲泽、郄门、内关刮至劳宫穴处(见图1示)。
(4)刮督脉:由上星穴处沿正中线经百会、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刮至命门穴处(见图2示);刮足太阳膀胱经:由天柱穴处沿脊柱两侧,经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肾俞穴处(见图2示)。
下肢部:(1)刮足阳明胃经:由髀关穴处沿大腿外侧向下经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等穴,刮至丰隆穴处(见图1示)。
(2)刮足少阳胆经:由头后部风池穴处沿颈椎向下刮至肩背部的肩井穴处(见图2示);由环跳穴处沿大腿外侧经风市、阳陵泉等穴,刮至悬钟穴处(见图3示)。
(3)刮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足三阴经):由血海穴处沿下肢内侧经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刮至太冲穴处(见图3示)。
(4)刮足太阳膀胱经:由承扶穴处沿下肢后侧向下,经殷门、委中、承山等穴,刮至昆仑穴处(见图2示)。
(5)刮督脉:由上星穴处沿正中线经百会、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刮至命门穴处(见图2示);刮足太阳膀胱经:由天柱穴处沿脊柱两侧经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肾俞穴处(见图2示)。
随证加减:中风伴口眼歪斜者,加刮面部迎确、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等穴(见图1示);语言謇涩者,加刮哑门(见图2示)、廉泉等穴(见图1示);元阳虚脱者,加刮关元、气海(见图1示)、涌泉穴(见图3示)。
注意事项:(1)中风偏瘫宜早期治疗,一般在中风发作后两周左右,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刮痧治疗,半年以内是刮痧治疗的最佳时期,一年以内疗效较好,三年以后刮痧治疗疗效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