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个人资料履历表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孔乙己》评测练习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孙婧
一、课前完成:
学生合作填写孔乙己“履历表”,汇报。
注:在工作生活经历一栏中,填写孔乙己的生平经历和概括他的几个生活
片段。
二、课上完成:
小组合作,赏析人物
小组合作建议:挑选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找出塑造人物的方法(结合词句分析);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分析人物性格、形象;请同学们提出疑惑和补充;派代表到白板上做批注。
三、课外作业:
作文:《一个可爱的人》
要求: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
不少于600字。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
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创作背景《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 1906 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 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故事情节《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却又自命清高的读书人,他总是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站着喝酒。
他在酒店里被人嘲笑、欺负,却仍然坚持着自己所谓的“读书人”的尊严。
孔乙己虽然读过书,但没有考上秀才,也不会营生,所以生活越来越穷困。
他经常偷窃,因此被人打断了腿。
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时,他已经非常凄惨,但仍然被人们当作笑柄。
四、人物形象1、孔乙己(1)自命清高:孔乙己始终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不屑与“短衣帮”为伍,满口之乎者也,显示出他的迂腐和自傲。
(2)好喝懒做:他没有正当的职业,却又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去劳动,反而养成了偷窃的恶习。
(3)善良诚实:孔乙己教“我”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善良。
(4)麻木不仁: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反而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2、掌柜自私冷漠、唯利是图,对孔乙己的遭遇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生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揭开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对复古主义的各种逆流,鲁迅十分愤懑。
为拯救青年一代,他写下此文,艺术地再现了深受封建科举制戕害的读书人形象,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
三、理解词义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贫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萎靡。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主题。
五、问题归纳1.小说开头是怎样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喝酒的两种人的,这属于什么描写?目的何在?鲁镇的酒店的特殊格局——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隔开了喝酒的两种人:一种是“短衣帮”,他们“靠柜外站着”喝,这是穷苦的劳动人民;另一种是“长衫”主顾,他们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是悠闲、阔绰的剥削阶级。
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通过一短一长,一外一里,一站一坐的鲜明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下文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身份作了铺垫,也预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知识点总结《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生动的人物刻画而闻名。
以下是关于这篇小说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剖析社会现实,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封建礼教依然根深蒂固,社会变革初现端倪的时代。
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使得众多读书人陷入困境,而新兴的社会力量尚未能完全改变社会的陈旧格局。
三、人物形象1、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
他自命清高,认为自己读过书,便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却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
他善良、诚实,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但同时又好喝懒做,偷书被打,却死要面子地争辩“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的命运悲惨,最终在人们的冷漠和嘲笑中走向死亡。
2、酒店掌柜唯利是图,对孔乙己的遭遇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生意。
代表了当时社会中冷漠、自私的商人形象。
3、短衣帮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劳作却生活贫困。
对孔乙己进行嘲笑和挖苦,反映了他们的麻木不仁。
4、小伙计酒店的学徒,见证了孔乙己的遭遇,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主题思想1、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揭示了其腐朽和不合理性。
2、揭示社会的冷漠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情,孔乙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得不到丝毫的同情和帮助,最终孤独地死去。
3、对国民性的反思反映了当时国民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呼吁人们觉醒,改变这种可悲的社会现状。
五、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通过描写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全貌和种种弊病。
2、人物刻画细腻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塑造了孔乙己等人物形象,使其跃然纸上。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鲁迅的小说以揭示社会问题、剖析人性弱点为主要特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值高潮,作者意在通过小说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冷酷和虚伪。
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这是一个等级分明、人情冷漠的社会环境。
三、人物形象1、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自命清高,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不屑与“短衣帮”为伍,但又穷困潦倒,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他好喝懒做,却又善良诚实,会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他最终在人们的嘲笑和冷漠中死去。
(1)自命清高孔乙己始终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以此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身份。
他满口之乎者也,不屑于与普通劳动者交流,认为自己的学识高人一等。
(2)好喝懒做他没有正当的职业,却又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去劳动谋生,经常偷窃来维持生计。
(3)善良诚实尽管生活困顿,但他会把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并且在被人嘲笑时,也不愿意去争辩和反抗。
2、酒店掌柜酒店掌柜是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人。
他对待孔乙己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取笑的对象,对孔乙己的生死毫不关心。
3、短衣帮“短衣帮”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麻木不仁,以嘲笑孔乙己为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四、主题思想1、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使他们陷入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2、揭示社会的冷漠作品描绘了鲁镇咸亨酒店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冷酷和无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3、对国民性的思考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国民的一些弱点,如自欺欺人、麻木不仁等,作者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国民性的反思和改造。
孔乙己的工作生活经历1. 孔乙己初入职场的困境1.1 孔乙己的初期职业选择孔乙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他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毫无头绪。
面对人生抉择,他曾考虑过多种职业,如务农、学医、做生意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职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不太适合他。
最终,孔乙己决定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寻找新的机遇。
1.2 孔乙己的第一份工作刚到城市时,孔乙己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最终,他在一家小酒馆找到了一份打雇工的工作。
虽然这份工作待遇不高,但对于孔乙己来说,已经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了。
1.3 孔乙己在工作中的困境孔乙己的工作生活并不如意。
由于他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一直扮演着较为低级的角色,只能负责酒馆中的杂务工作。
他的工作不仅单调乏味,而且经常受到其他雇员的欺负和羞辱。
孔乙己很苦闷,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却总是被忽视和轻视。
2. 孔乙己获得精神寄托的转折点2.1 孔乙己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某个偶然的机会下,孔乙己看到了一位酒馆中的表演者在舞台上表演戏曲。
他被这位表演者的才华和魅力所吸引,深深地被艺术的独特魅力所打动。
2.2 孔乙己的舞台梦想从那时起,孔乙己产生了一个向往的梦想,他渴望成为一名戏曲演员,能够挑战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被观众们所喜爱和赞赏。
2.3 孔乙己的努力与追求为了实现他的梦想,孔乙己开始努力学习戏曲表演技巧。
他利用自己空闲时间观看戏曲演出,模仿表演者的动作和语调,尽力提升自己的演艺水平。
此外,他还到各个剧团去应聘,希望有机会参演一些小角色,以积累演出经验。
2.4 孔乙己的放弃与坚持然而,在孔乙己追求舞台梦想的道路上,他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
虽然他并不是天生的演员,但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戏曲艺术的热爱,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演技。
3. 孔乙己的工作与生活转变3.1 孔乙己获得了演出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孔乙己终于收到了一家戏曲剧团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加入他们的演出团队。
《孔乙己》 作者介绍中文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身高:周树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 年改为周树人)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中国 汉族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1881 年 9 月 25 日 1936 年 10 月 19 日 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文学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61 厘米鲁迅(1881鲁迅(1881-1936) (1881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 响。
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 神。
1909 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 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 授课。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 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 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 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 年 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 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 年 1 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 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孔乙己——社会—历史批评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社会——历史批评概念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是当今批评方法类型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方法体系,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惯用或滥用的批评方法。
同时,它又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仍有其生命力的方法体系。
社会历史批评非常重视对文学作品作出价值判断。
它的评价尺度主要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
社会历史批评的三种操作方式一、对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1、人物形象分析环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孔乙己履历表━━━━━━━━━━━━━━┏━━━━━━┳━━━━━━━━━━━━━┳━━━━━━┳━━━━━━━━━━━━━┓┃姓名┃姓孔名不详┃籍贯┃鲁镇┃┣━━━━━━╋━━━━━━━━━━━━━╋━━━━━━╋━━━━━━━━━━━━━┫┃年龄┃五十多岁┃出生年月┃晚清(具体不详)┃┣━━━━━━╋━━━━━━━━━━━━━┻━━━━━━┻━━━━━━━━━━━━━┫┃学历┃童生(半个秀才没捞到)(终于没有进学)┃┣━━━━━━╋━━━━━━━━━━━━━┳━━━━━━┳━━━━━━━━━━━━━┫┃身体状况┃身材高大、被打致残┃特长┃写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工作单位┃无┃家庭成员┃无┃┣━━━━━━╋━━━━━━━━━━━━━┻━━━━━━┻━━━━━━━━━━━━━┫┃主要社会关系┃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掌柜——买卖关系┃┃┃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邻居小孩——一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工作生活经历┃①读过书, 但终于没有进学(大半生考功名)┃┃┃②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④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⑤分茴香豆给孩子吃┃┃┃⑥教小伙计识字┃┃┃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⑧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主要工作成就┃一事无成┃┣━━━━━━╋━━━━━━━━━━━━━━━━━━━━━━━━━━━━━━━━━━┫┃主要优点┃不拖欠酒钱,有善良而且热心┃┣━━━━━━╋━━━━━━━━━━━━━━━━━━━━━━━━━━━━━━━━━━┫┃主要缺点┃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总体评价┃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50字左右)┃善良一面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