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0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7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11-教科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
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
它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
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且对物体沉浮的因素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他们还有一些生活经验,只是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浓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在以往的实验中,还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深挖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认知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原有认知经验确立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认识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教学难点:推测及验证盐水的过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验证实验。
五、教学材料准备1、演示实验:马铃薯、两个一样的烧杯、。
2、学生实验:滴管一个、火柴、酒精灯、三脚架、金属碟、马铃薯块、食盐50克、白糖50克、装有100毫升温水的烧杯、搅拌棒、药勺、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我综合运用了演示法、发现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通过让学生对马铃薯的沉浮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
第一单元沉和浮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能够改变马铃薯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得出“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结论。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两个标有1和2的铁勺,一个试管夹,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两个标有1和2的盛有清水和浓盐水的小烧杯,两个滴管,一个废液缸;一个大烧杯,一个玻璃棒,玻璃片,四包物质(食盐、白糖、味精、小苏打)每包5克,一个小马铃薯。
教师准备:课件,一个大的马铃薯,一杯300毫升水,一杯300毫升浓盐水,摄像头。
教学过程:一、演示实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师:同学们,我们把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生:有的沉,有的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出示PPT1.师:(出示两杯液体),老师这里有两杯液体,我要把这个马铃薯分别放入这两杯液体中,你们猜猜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师:现在我们就来见证你们的猜想。
请仔细的看好哦。
(教师示范实验:马铃薯在水中沉,在浓盐水中浮。
)生:我发现马铃薯在1号杯是沉,在2号杯是浮。
(问2——3位学生)出示PPT2问:那么你们认为影响这个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问2——3位学生)生:我认为是两个杯子的液体不同。
因为是同一个马铃薯,液体的量相同,杯子的大小也相同。
出示PPT3师:真棒!会从对比中实行科学的分析。
二、学生实验一:观察比较两种液体的不同师:我们能够用哪些方法来比较两种液体呢?出示PPT4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