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教材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53
《政治生活》复习课: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教材分析】本课重点介绍了政府承担的重要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多种途径等。
学好本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政府履行职能的程度与我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进一步体会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支持政府的工作,关注政府的表现、寻求政府的帮助。
【教案背景】鉴于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政府的相关知识,而且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采用合作探究式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基本职能,理解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了解公民寻求政府帮助的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观察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政府的表现,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参与评价政府,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政府的基本职能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积极参与、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一、考点点击1、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B)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B)3、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A)二、考点梳理考点一、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课件展示答案)1、职能。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职能。
①经济调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②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通过制订社会政策和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乐雅学校曹守明本年度我们使用了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网络培训”。
我认真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的视频讲话,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与广大师生分享,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2、突出法制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四、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
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分析一、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1.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经济与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知识、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知识的意义相当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的材料、工具、资本,知识、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
因此,二十一世纪主要依赖人的高度文化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
一系列数据和事实都可以证明,我们在国际科技和人力资源的竞争上,实力还不强,要培养出更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必须改革。
2.从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私营经济出现并急剧发展起来。
全国现有私营企业近150万家,个体工商户3100多万户,从业人员13000万人。
他们活跃了城乡经济、满足了社会多方面需求、增加了就业。
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出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思想和声音。
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那么,在如何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方面,高中学生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组织形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外,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组织,有各种正式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也有名目繁多的非正式组织。
如同乡会、各种沙龙,也有带有宗教色彩和怀有一定政治意图的组织,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社团总数已达20多万个。
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1.1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含义、我国国家的性质。
(2)理解国家的根本属性和我国人民专政的本质(3)全面掌握我国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4)理解我国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
(5)懂得坚持人民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6)识记坚持人民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国家的起源和国家的本质的分析揭示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使同学们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
(2)通过分析我国人民专政与剥削阶级国家的的最大区别,来认识理解我国人民专政的本质,培养比较辨别能力。
(3)联系实际,就我国人权状况的不断改善说明我国人民的真实性。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坚持人民专政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意识,认识到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初步认识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为今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作准备。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本质。
(2)人民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我国坚持人民专政重要性。
难点(4)国家的含义与根本属性;(5)和专政的本质含义;(6)我国与专政的关系;(7)坚持人民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涵。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探究法、讨论法、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1.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