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轮复习精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107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知识必背(一)经济危机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生活相对贫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等投机活动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表现1929 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
迅速席卷世界的原因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特点1.波及范围广泛,从美国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持续时间相当长,从1929年开始到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3000万以上。
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1)美、法、德等国社会动荡不安。
(2)日本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措施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三)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体系方面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
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农业方面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作用经济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解密】线索一: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单纯市场调节经济;(2)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线索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重视科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迎来“新经济时代”。
一、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二、罗斯福新政1.第一阶段是1933年到1935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创伤,结束混乱状态。
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一阶段着重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于改革,而救济贯穿两个阶段的始终。
2.罗斯福新政的本质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罗斯福,其新政措施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大型的生态工程建设既保护了美国生态环境,又有效解决了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失业等问题,缓和了社会紧张局势,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其根本目的并非质疑或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为了有效地缓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
3.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
4.原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接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010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 1929 年— 1933 年的经济危机——工业文明发展中的不适应1、原由: (1) 根来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建出亘古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2)20 世纪 20年月的美国经济固然繁华,但财产集中于少量人和公司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停扩大。
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置方式的流行加快了危机的到来。
2、迸发: 1929 年 10 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随之大量银行破产,公司破产。
3、特色: (1) 涉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快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连续时间特别长。
(3) 损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降落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 (1) 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停工等抗议运动不停发生法西斯分子趁机兴妖作怪。
(2) 危机使世界局势动乱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繁增强对经济的干涉,加紧对国际市场的抢夺,使相互之间的矛盾更为尖税,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打劫,激起当地人民更激烈的抗争。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1、背景: (1) 危机迸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采纳了自由听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是933 年就凭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1) 整改银行与金融业:经过整改银行,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农业政策:政府采纳各样举措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节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钱。
(3)中兴工业:美国国会经过了《全国工业中兴法》以及其余一些立法,力争除去生产节余,中兴工业。
(4)推行社会救援和以工代赈:政府睁开大规模的救援工作,采纳社会保障举措;创办很多公共工程,供应大量就业时机,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1.(2023·成都摸底)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然后提交国会批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方式被完全替代。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立法主体的变化B.行政权力的扩张C.联邦体制的危机 D.分权体制的质变2.(2023·安庆模拟)1941年1月,罗斯福总统指出,“我们人民所期望的政治和经济系统中的基本东西是简单的,即年轻人和其他人拥有平等的机会,为那些有就业能力的人提供就业,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安全保障……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罗斯福的主张意在( ) A.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自身优势B.使人民享有较为充分的就业权利C.将经济纳入战争轨道以应对时局变化D.运用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2023·南昌摸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美英等国实行食品供应配给制度,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
随着二战的结束,国家政策进行调整,定量配给制度被取消。
结合图片,可以推知,二战后西方( )美国民众欢庆结束定量配给制度A.大规模减少国家干预B.战时体制受到普遍抵制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寻求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平衡4.(2023·南昌摸底)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经济急剧衰退B.美国工业落后世界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社会结构的新变化5.(2020·青岛模拟)下表是1929—1938年部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美国43.3 31.8 35.1 28.7苏联 5.0 11.5 14.1 17.6德国11.1 10.6 11.4 13.2日本 2.5 3.5 3.5 3.8A.美国罗斯福新政收效甚微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C.四国都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D.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大6.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
二.核心梳理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或者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3)矛盾积累:股票投机过度和过度信贷消费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矛盾。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破产。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深,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面临挑战。
(2)各国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国际关系恶化。
三.思维点拨——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原因(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一.知识络二.核心梳理1.背景(1)胡佛总统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日趋严重。
(2)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三.思维点拨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内涵:1.新理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理论;罗斯福新政利用凯恩斯主义。
2.新特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四.难点突破——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