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布局方案图
- 格式:doc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1
珠江水系“一横一网三线”和5个内河港口规划与建设情况调查小组成员: 10港航4 李海盛 0712404610港航4 杨磊 1030315710港航4 林炳伦 10303167序言:《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内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
珠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为“一横一网三线”。
“一横”:西江航运干线。
“一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三线”: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
珠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为5个: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
———珠江水系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共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10.30%;东江流域面积2704 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1%。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 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目录前言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二)存在问题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二)发展目标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一规划轨道交通网(二)统筹推进公路网建设(三)提升拓展港口功能(四)加强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五)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构建一体化智能电网(二)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三)完善一体化油品输送管网)(四)建设天然气“全省一张网”(五)推进能源管理一体化五、推进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二)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一体化(三)推进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一体化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筹规划建设信息网络(二)率先推进“三网融合”(三)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七、推进粤港澳基础设施更加紧密合作(一)推进交通领域合作(二)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三)强化水资源领域合作(四)深化信息领域合作八、保障措施(一)完善规划衔接机制(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三)加强智能化管理(四)加大改革力度(五)完善协调机制九、重大工程(一)交通工程(二)能源工程(三)水资源工程(四)信息化工程附表: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大项目表附图1: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布局规划图附图2:珠三角高快速路布局规划图附图3:珠三角港口与内河航道布局规划图附图4:珠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图附图5:珠三角电源电网布局规划图附图6:广东省输油管道线路规划图附图7:广东省天然气管网规划图附图8:珠三角水资源一体化规划图前言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和重要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破点,也是区域内各方开展合作的重要基本条件。
第34卷第3期 2011年9月中 国 航 海N AV IG AT ION O F CH IN AVol.34No.3 S ep.2011收稿日期:2011-05-18作者简介:王 艳(1973-),女,湖北武汉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运系统经济分析。
E -mail:yshjjted702@yah .文章编号:1000-4653(2011)03-0118-05珠江三角洲3000t 内河集装箱船最佳航线探讨王 艳, 董国祥(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135)摘 要: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与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通过珠江三角洲内河运输的集装箱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在实地调研珠江三角洲港口、航道及船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南沙至三水3000t 集装箱船适宜的最佳航线,旨在为开发新船型作准备,以适应珠江三角洲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水路运输;珠江三角洲;内河运输;集装箱船;最佳航线;中图分类号:U 695.2+2 文献标志码:AOptimal Route of 3000DWT Inland Container Ship in Pearl River DeltaWang Yan, Dong Guox ia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vig ation and Safety T echnolo gy,Shanghai Ship and Shipping Resear ch Institute,Shanghai 200135,China)Abstract:P earl Riv er Delt a(PR D)is an impor tant base o f manufacturing industr y in the wo rld.W ith the develop -ment of the economy in PRD,the container vo lume o f inland transpo rt throug h P RD has incr eased gr eat ly.Aft er in -vestig ating inland po rts,w aterw ays and ship t ypes in P RD,the optimal r oute o f 3000DWT container ship fro m N an -sha to Sanshui is put fo rw ard to prepare fo r develo ping new ship ty pes for t he dev elo pment of PR D co ntainer trans -po rt.Key words:wat erw ay tr anspor tation;pear l r iver delta;inland transport ;container ship;o ptimal r oute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制成品出口的中心之一。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解读)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解读)一、规划的背景与依据内河水运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安全可靠等特点,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加快发展内河水运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内河水运发展问题,社会各界对发展内河水运也非常关注。
自“九五”期以来,中央建立了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内河水运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水运市场日趋活跃,内河水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较好时期。
全国初步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体系,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长江已成为世界上完成货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
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仅占7%。
2005年全国内河水运完成货运量14.9亿吨、货物周转量3635亿吨公里,客运量1.2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1.4亿人公里。
全国共有内河港口1300多个,生产用码头泊位3094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87个。
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45亿吨,旅客吞吐量1.29亿人。
由于历史原因,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高等级航道少,干支航道没有高标准贯通,内河港口专业化泊位少,运输船舶吨位小。
同时,内河水运开发涉及不同行业和区域,协调难度大。
为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指导内河水运健康发展,满足客货运量不断增长发展趋势,完善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交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组织编制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内容简介(2004年~2010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该建设规划范围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个区域的沿海港口,以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为主,具体内容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江阴、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16个城市,大陆海岸线、岛屿海岸线分别占全国的21%和39%。
2010年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3000万标准箱,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9000万吨,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5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铁矿石、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上海、宁波港口为重点,由苏州港等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港口共同组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上海、南通、苏州、镇江等港口的进口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南京等港口的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以上海、舟山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佛山、惠州共9个城市,2010年前,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区需新增吞吐能力4亿吨,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3100余万标准箱,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4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原油(含成品油、LNG、LPG)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深圳、广州港为主的集装箱运输系统,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努力巩固和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两地港口的资源优势,相应建设珠海、东莞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形成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局面,尽可能减少港口资源的浪费;以惠州、深圳、珠海等珠江口外港口的进口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LNG)接卸码头为主,相应建设珠江口内的广州、东莞等港口的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进口油气中转运输系统;以广州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89 /度。
①桥梁设计单位设计桥梁时,通航孔布置方式应充分考虑航道等级、河道宽度、船舶通航密度等客观因素进行设计;同时,设计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以降低航行安全风险,保证通航安全;②水利、海事等相关部门及单位应对跨河桥梁设计方案加大审查力度,以反馈建议于桥梁设计单位优化方案;③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时,咨询单位就跨河桥梁进行通航影响条件评价分析。
在数模分析章节中,应充分全面论证水流对不同桥梁通航孔布置方式的影响。
(2)建桥时和建桥后必须采取保障船舶安全通过桥区的防护措施。
①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有桥区河段导助航设施,主要包括桥涵标和侧面标等;②建立健全水上安全检查监督机制,并长期进行安全检查维护;③同时完善桥梁建设通航安全标准,与各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强化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协调配合。
(3)桥梁通航净空不足解决措施。
①对不符合要求的“老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改建或者重建工程,以满足航道规划等级要求的通航净空。
②做好航道发展规划工作,航道规划应具有前瞻性,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指导新建桥梁按照规划等级建设,一步到位,避免出现桥梁建成不久即不满足航道等级提升要求的现象。
(4)珠江三角洲河段大多受潮汐影响明显河段,针对潮汐河段,通航孔布置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①涨落潮流方向不一致时应以流速较大的主流方向确定桥轴线方向;②通航孔应布置在潮汐主流或深槽位置;③通航孔布置应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④潮汐河口往往是避风锚地,通航孔布置要协调好与锚地的关系,做好台风期间桥梁与船舶避风的通航安全管理工作。
从时代发展和区域分布看,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桥梁密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珠江三角洲网河上众多桥梁的建设,确实对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网河河道,尤其是主干河道上必将兴建更多的桥梁。
但经济虽然要发展,桥梁需要修建,同样不能单方面牺牲航运发展,航运发展需求和通航安全问题永远不能忽视。
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10.30%;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1%。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河水运现状1.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河港口现状分析,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
珠江水系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2005年4月目录一、内河水运现状与评价(一)内河水运现状(二)内河水运评价二、面临的形势三、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一)功能定位(二)规划标准(三)布局规划方案四、实施安排与效果评价五、具体措施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区内河道密布、河海相连,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分流的态势,是我国水运资源最丰富和内河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内河水运在促进沿江产业带形成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粤港澳经贸合作和物资交流,保障广州等港口的集疏运畅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珠江三角洲地区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加快融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运资源,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有效缓解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所面临的土地制约、环境恶化等压力,符合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2004年5月2日至3日,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和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专题考察广东内河水运时明确指出,广东省的内河水运发展是有条件、有潜力和有需求的,要把其发展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问题。
为了适应新形势,切实贯彻落实省、部领导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珠江三角洲内河航道的发展与建设,我部组织开展了《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现状基础年为2003年,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
一、内河水运现状及评价珠江三角洲河道纵横,河海相连,天然成网。
经西江航运干线及其主要支流,其上游腹地可深入滇、黔、桂等西南地区,经北江、东江,其运输腹地可达粤北及粤东山区,经虎门、虎跳门、横门、崖门等八大口门,可实现至港澳和沿海地区的江海直达运输,内河水运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一)内河水运现状1.航道珠江三角洲地区现有通航河流823条,通航里程5823公里,占广东省内河通航里程的49.1%,占珠江水系内河通航里程的36.6%。
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10.30%;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1%。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河水运现状1.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河港口现状分析,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
珠江水系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2010—08-16 16:40:00目录前言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二)存在问题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二)发展目标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一规划轨道交通网(二)统筹推进公路网建设(三)提升拓展港口功能(四)加强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五)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构建一体化智能电网(二)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三)完善一体化油品输送管网)(四)建设天然气“全省一张网”(五)推进能源管理一体化五、推进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二)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一体化(三)推进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一体化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一)统筹规划建设信息网络(二)率先推进“三网融合"(三)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七、推进粤港澳基础设施更加紧密合作(一)推进交通领域合作(二)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三)强化水资源领域合作(四)深化信息领域合作八、保障措施(一)完善规划衔接机制(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三)加强智能化管理(四)加大改革力度(五)完善协调机制九、重大工程(一)交通工程(二)能源工程(三)水资源工程(四)信息化工程附表: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大项目表附图1: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布局规划图附图2:珠三角高快速路布局规划图附图3:珠三角港口与内河航道布局规划图附图4:珠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图附图5:珠三角电源电网布局规划图附图6:广东省输油管道线路规划图附图7:广东省天然气管网规划图附图8:珠三角水资源一体化规划图前言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和重要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破点,也是区域内各方开展合作的重要基本条件.珠三角要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为高效整合区域内资源、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珠三角率先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4 年 2 月第 2 期 总第 488 期水运工程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Feb. 2014No. 2 Serial No. 488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拥有近百条水道及虎门、蕉门、洪奇门(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出海口门。
珠三角地区区域位置优越、河网发达、通江达海、港口众多,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地区之一,也是江海联运驳船码头的优良港址。
20世纪,广州老港江海联运驳船码头的布局形态一般是主码头布置在珠江干流上而在其紧挨的珠江支流上布置驳船码头,如洪圣沙水转水码头,驳船码头布置在沙鹭江口、新港港区驳船码头布置在东江口等,由于珠江支流河面平面尺度较宽,布置较为方便容易。
随着海港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船型大型化,海港逐步向深水化发珠三角水网地区驳船港池总体设计肖玉芳,麦宇雄,许鸿贯,覃 杰,王红尧(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30)摘要: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总结珠三角水网地区江海联运驳船挖入式港池总体设计的特点,提出了珠三角江海联运驳船挖入式港池总体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船型、港池轴线、口门宽度、港池宽度和安全措施等,并通过潮流泥沙模型试验、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等科学途径验证,可供业内参考。
关键词:珠三角; 江海联运; 驳船挖入式港池; 总体设计中图分类号:U 6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972(2014)02-0108-05展,可利用的支流也越来越少,对江海联运驳船码头布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
在海轮码头边布置驳船挖入式港池,由于具有与海轮码头无缝连接、占用深水岸线少、掩护条件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水网发达的珠三角被广泛应用。
本文总结了珠三角典型驳船挖入式港池的特点,开展了沿海驳船挖入式港池总体设计的研究。
1 案例分析1.1 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挖式港池1.1.1 项目概况工程位于广州港南沙作业区已建南沙二期工Overall desig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s barge- dredged harbor basinXIAO Yu-fang, MAI Yu-xiong, XU Hong-guan, QIN Jie, WANG Hong-yao(CCCC-FHDI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510230, China)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ypical engineering examples, , we sum up the overall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barge-dredged harbor basin in the Pearl River ’s river-ocean combined transportation, put forward the key influential parameters for the barge-dredged harbor basin in Pearl River ’s river-ocean combined transportation , i.e.,ship type, , axis of harbor basin , entrance width of harbor basin, width of harbor basin, as well as safety measures, which are verified by the tidal current and sediment model test , ship maneuvering test and other scientific way for the industry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Rearl River Delta; river-ocean combined transportation; barge- dredged harbor basin;overall design收稿日期:2013-11-12作者简介: 肖玉芳(1974—),女,高级工程师,从事港口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