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78.65 KB
- 文档页数:6
法学培养方案法学培养方案是指法学专业学生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案。
法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旨在培养法学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法学领域的实际工作。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法学培养方案正文,供参考:一、课程安排本培养方案将制定一系列法学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史、宪法与法律法理、法律逻辑、刑法与民法、国际法、商法等。
必修课程将由学校指定的教授或副教授授课,选修课程则将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本培养方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演练等。
在课堂讲授中,我们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模拟演练中,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应对能力,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培养方案将涵盖法律理论、法律史、宪法与法律法理、法律逻辑、刑法与民法、国际法、商法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包括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体系、法律规定、案例分析、法律应用等。
四、教学目标本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法律理论、法律史、宪法与法律法理、法律逻辑、刑法与民法、国际法、商法等领域的基本法律知识和理论。
2. 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法学领域的实际工作。
4. 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和应对能力,能够应对各种法律挑战和问题。
法学培养方案1. 引言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全面的法学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一条系统、科学的学习路径,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
2. 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法学专业人才:•熟悉和掌握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法律规范的适用和解释。
•具备扎实的法律实务操作技能,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
•具备较强的法律研究能力,能够开展法律科研和学术工作。
•具备一定的法律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适应国际法律交流合作需求。
•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法律职业工作。
3. 培养体系3.1 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课程设置,包括以下主要课程:•法律基础理论: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等,形成学生对法律基本理论的全面了解。
•法律实务技能:包括法律写作与表达、调研方法与技巧、诉讼法律援助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法律研究与创新:包括法学论文写作、法律研究方法与设计、法学研究前沿讲座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法律英语与国际交流:包括法律英语听说读写、国际法律交流与合作等,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
•法律职业道德与实务:包括法律伦理与职业道德、法律实务操作规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2 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我们设立了以下实践环节:•律师实习:要求学生在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亲身参与法律案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司法实习:要求学生在法院进行实习,了解司法流程和法官工作,培养法律职业素养。
•法律援助:要求学生参与法律援助项目,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培养社会责任感。
4. 培养评估4.1 课程考核每门课程都要设立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践操作、论文写作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4.2 学位论文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学位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
法商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主要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重要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发展信息,熟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具备较系统扎实的法律实务知识,有较强的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适合到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涉外机构从事法律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发展潜力的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从本科学生的应用领域与就业方向出发,本专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增强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为主要方向,培养符合培养目标的较高素质法律专门人才。
具体而言,本学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部门法知识;2、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3、具备科学的法学知识结构,能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法律实务的实践能力;5、具有从事法律实践工作必备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思维严谨、表达流利,具有较好的文字驾驭能力。
三、主干学科法理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行政法学、国际法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五、学制、修业年限1.学制4年;2.修业年限3-6年。
六、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最低需取得170.5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课程类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必修41 . 5学分、学科基础必修19学分、专业必修59学分、专业技能必修18学分I实践环节13学分、综合素质10学分。
注:不够应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修其它选修课补足学分。
七、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八、各类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九、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表十、法商学院专业任意选修课十一、专业主干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法理学》(2 )课程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3)课程简介:法理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高等学校法律院系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1. 引言法学专业是培养具备法学基本理论与法律实务知识的专门人才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法学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法律人才,各大学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专业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法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
2. 专业目标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实务知识,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律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将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2.1 法学基础知识学生应通过法学专业的学习,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实务知识,包括法律哲学、法律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2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法学研究能力。
2.3 法律实践能力学生应通过实践环节的培养,具备一定的法律实践能力,包括立案、诉讼、合同起草、法律顾问等实践能力。
2.4 职业道德素养学生应具备合格的职业道德素养,遵守法律法规,严守职业操守,具备一定的法律伦理素养。
3. 课程设置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3.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包括法律哲学、法律史、宪法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法学专业的整体了解和基本理论知识。
3.2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法律实务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法学专业的补充课程,包括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等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3.4 实践环节法学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模拟法庭实践、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培养,学生将实际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提高自己的法律实践能力。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法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和法学理论功底,具备较强的法律实务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具备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法律文书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等法学基础知识的系统讲解与学习。
2.专业课程:包括法理学、法学方法论、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诉讼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实务课程。
3.实践教学:包括模拟法庭、法律实习、调查研究、论文写作等法学实践和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模式1.系统传授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授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践培养:通过模拟法庭、法律实习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3.阶段性评估:通过考试、论文、实验、项目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辅导。
四、培养要求1.系统学习法学基础知识,掌握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方法论,具备较强的法律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熟悉我国法律法规,特别是宪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能够熟练运用。
4.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法律文书的撰写和法律实务工作。
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培养评价1.学业成绩评价:通过课程考试、论文评审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模拟法庭、法律实习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满意度评价:通过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及时改善教学质量。
4.就业情况评价:通过毕业生就业和社会反馈情况评价培养效果,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新闻—法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路径摘要:现代社会需要法律和新闻知识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却很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的传媒法教育刚刚起步。
2011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新闻—法学”本科实验班,新闻与法学两个学科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首次实现校内联合培养。
本文对美英等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传媒法教育及传媒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国内各高校的初步探索进行了系统分析,就如何推进新闻传播与法学两个学科教学科研融合,加快和完善传媒法教学科研等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提出思考。
关键词:传媒法;新闻—法学复合型人才;合作教学科研;培养模式一、发达国家的新闻—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法治国家,新闻人与法律人被并称为“社会的良心”,两者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和社会功能,因此,新闻与法律两个学科和职业的联系非常紧密。
如中国人民大学这样,新闻与法学院系合作培养通晓两门学科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做法,在发达国家已很常见。
1. 英美知名高校培养传媒与法律复合型人才情况在英美等国,各知名高校都很重视传媒法的教育和传媒与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这些大学多开设了专门的传媒法项目及课程,分别设在新闻学院或法学院,教授内容十分丰富,目标就是培养懂媒体的法律职业者和懂法律的媒体从业人员。
其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作为美国大学中设立最早的新闻系,采取与法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来培养复合型人才。
其联合培养已达到硕士和博士层次,包括新闻硕士学位与法律博士双学位项目(MA Journalism/ JD Law);法律与冲突解决方向的新闻学硕士培养模式项目(Master’s Model in Law and Conflict Resolution);新闻学博士“法律与冲突解决”辅修项目(The PhD Minor in Law and Conflict Resolution)兼获法律博士学位的新闻学博士项目(JD/PhD)。
其中新闻硕士与法律博士双学位项目,是为了使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有更大的空间,通过这样的教育,他们同时兼具合格的新闻人才和法律人才双重属性。
法学培养方案导言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理论的学科,培养法学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法学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法学教育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法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法学培养方案是高校制定的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严谨的法学思维和创新的法学能力。
制定法学培养方案应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法学培养目标法学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培养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深入理解法律原理和法律制度的能力,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法律实践中发挥作用。
三、法学课程设置法学课程设置是法学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
核心课程包括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法律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还应设置实务课程,如法律实习、法律写作和法律研究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法学教学方法法学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案例、组织模拟法庭辩论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原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研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法学评价方式法学评价方式应注重综合评价,既注重学术能力的评估,又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估。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论文、实习报告、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
结语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学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备扎实法学基础、严谨法学思维和创新法学能力的法学专业人才。
法学院School of Law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培养理念,采取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模式,培养从事立法、行政、司法、法律服务等法律实务人才,从事法学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以及从事国际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
二、培养要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掌握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法学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和论证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的水平;身体健康,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总学分157学分,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四、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一)基础技能24学分,全校共同课,必修1.大学英语16学分2.公共数学4学分3.计算机教学4学分(二)通识教育19 学分,其中必修11学分,选修8学分全校共同课:1.新生研讨课1 学分,必修2.思想政治理论课8 学分,必修3.科学、人文与方法4 学分,选修4.原著原典选读2 学分,选修5.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 2 学分,选修课程外学习:1、经典历史著作阅读2学分,必修2、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不计学分(三)专业教育90学分1.学科基础课:共10门,必修32学分2.专业必修课:共12门,必修35 学分3.专业选修课:23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15学分,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8 学分(四)素质拓展10 学分,其中必修8学分,选修2学分1.体育4 学分,必修2.心理健康教育1 学分,必修3.国防教育2 学分,必修4.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必修5.公共艺术教育2 学分,选修(五)实践教育12 学分1.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2 学分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是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2023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一、培养目标法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熟悉法律法规,具备法学思维和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法律实务能力,适应法律工作和学术研究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 法学专业学生应具备坚实的法律基础知识,熟悉法学理论体系,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法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法学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遵守法律法规,具备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
3. 法学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法律实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法律研究和实践能力。
4. 法学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进行法律文书写作和口头辩论,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哲学等。
2. 专业基础课程: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劳动法学、公司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环境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
3. 专业核心课程:法律实务、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英语、法律心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伦理学、法律职业与法学研究方法等。
4. 选修课程:诉讼策略、商法实务、国际商法、法治与社会建设、法学前沿等。
四、培养模式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2.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术与实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
五、实践教学1.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进行实习实训,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模拟法庭:开设模拟法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法庭辩论,模拟解决实际案件,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原理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030101)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能;3、了解法学理论前沿和国家法制建设动态;4、熟悉我国常用法律和相关政策;5、具有一定的运用法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6、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8、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等的兴趣,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法学。
四、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
五、学制与学位1、学制:四年。
2、学位:法学学士。
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由入学教育与军训、论文写作、学科考赛、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六大模块组成,其内容主要包括军训、校外社会调查、暑期三下乡、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模拟审判、法律咨询、法庭辩论赛、庭审速记等形式,每位学生必修24学分,选修不少于4学分,具体实施细则如下:(一)实习类1、专业见习。
第三学期要求学生在寒假到法律实务部门进行专业见习,返校后提交一篇见习报告,字数在3000字左右。
2、毕业实习。
学生在完成专业课学习后,第七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解决法律实践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法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和法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和法治观念,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具备较高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现代化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专业支撑。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法理学:介绍法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法律现象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2.民法学:包括民法总论和各分支民法学科,使学生能够掌握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具备分析和解决民事案件的能力。
3.刑法学:介绍刑法的基本理论、刑法犯罪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等,提高学生对刑事法律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行政法学:介绍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并掌握行政法律实务操作能力。
5.经济法学:包括宪法与法律、行政法与法律、国际经济法等,培养学生对经济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6.诉讼法学:介绍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和程序,培养学生的诉讼实务操作能力。
7.法律英语:提供专业英语的语言技能以及法律英语和法律翻译的基本知识。
三、专业选修课程设置1.知识产权法:介绍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实务操作能力。
2.国际法:介绍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国际法律体系,提高学生对国际法律问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环境法: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培养学生对环境法律问题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4.金融法:介绍金融法的基本理论和金融法律体系,使学生对金融法律问题有一定的专业了解和分析能力。
5.法律文书写作: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语言撰写法律文书的技能和能力。
6.司法制度与司法:介绍现代司法制度和司法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学生对司法系统运作的了解和思考。
四、实践教学环节1.应用性实验:通过实践案例和模拟法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与法律实务机构的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
法学院法学类法学专业法学类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1、公共基础平台课共34学分2、学科基础平台课共12学分二、专业培养方案法学专业1、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河南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及国际立法,能够在立法、司法、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法律及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2)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熟悉我国现行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一门外语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2、学制与学位(1)实行弹性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内完成学业。
(2)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3、毕业要求毕业总学分为155学分,其中必修课94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34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12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48学分);选修课46学分(专业选修课38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15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5学分)。
4、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5、课程安排参考表法学专业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安排参考表。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模式法学专业采取以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个性化培养育人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注重案例分析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地考察、法律实习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培养课程设置1.法学基础课程: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课程,使学生获得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公司法等。
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
3.法学研究课程:包括法学研究方法、法学论文写作、法学专题研究等。
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教学1.法律实习:学生在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进行实习,深入了解法律实践工作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2.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学习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地考察:学生实地考察重大刑事案件、民事纠纷等,加深对法律实践的理解,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培养方式1.班级教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和管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导师制度:每位学生有一位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加法律类社团,如模拟法庭社团、法学研究社团等,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六、评价体系在法学专业的培养中,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写作外,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体系将综合考虑各个评价指标,形成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案,我们将培养出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具备法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法学人才。
这些人才将有能力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法治进程做出贡献。
法学培养方案一、引言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规范制定、实施和适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是法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本文将探讨法学培养方案,旨在为法学教育提供合理的方向和指导。
二、培养目标法学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
学生应掌握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核心法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了解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运行机制。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三、课程设置法学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法学知识。
常见的法学核心课程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此外,还应设置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国际法、环境法、劳动法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实践教学法学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习、模拟法庭、法律研究等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针对法学培养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传统的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和研讨会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学术研究法学培养方案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开展自己的研究课题。
通过学术研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法学理论,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与就业法学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与就业环节的衔接。
学校应建立与法律实务机构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还应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八、评价方法法学培养方案的评价方法应科学合理。
传统的考试评价可以检验学生对法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可以采用论文写作、案例分析、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3级攻读法律硕士专业(法学类)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3级攻读法律硕士专业(法学类)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毕业生)(学习年限:全国统考法学专业全日制2年)(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法学)二、培养目标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专门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58学分。
必修课不少于2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社会实践15学分;学位论文5学分。
四、社会实践实践教学15学分,教学时间不少于1年,其中包括实务实习(6学分),要求学生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公证处等司法实际单位或政府法制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工作部门实习不少于6个月。
五、论文撰写学位论文选题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事务、深入法学理论。
重在反映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应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
提倡采用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专项调查等形式。
学位论文的写作均应规范,字数在2万字左右。
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开课时间1、必修课(28学分)学分要求开课时间ZRQC001法理学专题 2 学分第1 学期(Jurisprudence)ZRQC0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 学分第1 学期(Deng Xiaoping's Democracy and Legality Theory ) ZRQC003刑法学专题 4 学分第 1 学期(Criminal Law)ZRQC004中国法制史专题 2 学分第 1 学期(Chinese Legal History)ZRQC005宪法专题 2 学分第1 学期(Constitutional Law)ZRQC006外语 3 学分第1 学期(Foreign Language)ZRQC007民法学专题 3 学分第2 学期(Civil Law)ZRQC008刑事诉讼法专题 2 学分第2 学期(Criminal Procedural Law)ZRQC009民事诉讼法专题 2 学分第2 学期(Civil Procedure Law)ZRQC010行政法专题 2 学分第2 学期(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ZRQC011经济法专题 2 学分第2 学期(Economic Law)ZRQC012国际法专题 2 学分第1 学期(International Law)2、选修课(10学分)ZELC001 外国法制史 2 学分第 1 学期(Foreign Legal History)ZELC011 刑法案例分析2 学分第2学期(Criminal Law Case Analysis)ZELC004 商法学 2 学分第2 学期 (Commercial Law)ZELC012 婚姻继承法 2 学分第2 学期 (Family Law)ZELC013 法律经济学 2 学分第 2 学期(Law and Economics)ZELC014中国法律思想史2 学分第2 学期(Chinese Legal Thoughts History)ZELC015 宪法案例(事例)分析 2 学分第2 学期 (Constitutional Law Case Analysis)ZELC016 公司法 2 学分第2 学期 (Corporate Law)ZELC019 证据法学 2 学分第 2 学期 (Evidence Law)ZELC020 检察学 2 学分第 2 学期(Procuratorial Science)ZELC024 竞争法 2 学分第3 学期 (Competition Law)ZELC025 金融法 2 学分第3 学期 (Financial Law)ZELC026 破产法 2 学分第3 学期 (Bankruptcy Law)ZELC027 国际私法 2 学分第3 学期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ZELC028 环境资源法 2 学分第3 学期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Law)ZELC029 外国司法制度 2 学分第3 学期(Foreign Judicial System)ZELC030 犯罪学 2 学分第 3 学期 (Criminology)ZELC031 物权法 2 学分第3 学期 (Law of Real Rights)ZELC032 债和合同法 2 学分第3 学期 (Obligation and Contract) ZELC033 民商法案例分析 2 学分第3 学期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Case Analysis)ZELC034 证券法 2 学分第3 学期 (Security Law)ZELC035 票据法 2 学分第3 学期 (Commercial Instrument Law) ZELC036 信托法 2 学分第3 学期 (Trust Law)ZELC037 劳动法 2 学分第 3 学期 (Labor Law)ZELC038 税法 2 学分第3 学期 (Tax Law)ZELC039 财政法 2 学分第 3 学期 (Financial Law)ZELC040 房地产法 2 学分第3 学期 (Law of Real Estate)ZELC041 犯罪心理学 2 学分第3 学期 (Criminal Psychology)ZELC042 经济法案例分析 2 学分第3 学期 (Economic Law Case Analysis)ZELC043 民事诉讼案例分析 2 学分第 3 学期 (Case Analysis of Civil Procedure)ZELC044 侵权行为法 2 学分第3 学期 (Torts)ZELC045 行政法案例分析 2 学分第3 学期(Administrative Law Case Analysis)ZELC069 证据调查学 2 学分第4学期 (Evidence Investigation) ZELC070 国际反倾销反补贴法2 学分第4学期(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Laws)ZELC071 世界贸易组织法 2 学分第4学期 (WTO Laws)ZELC072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2 学分第4学期 (Case Analysis ofInternational Patent Law)ZELC073 企业并购法 2 学分第4学期 (Acquisition and Merger) ZELC074 物证技术学概论 2 学分第4学期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riminalistics)ZELC075 企业公司法 2 学分第4 学期 (Corporate Law)ZELC076 外国刑法 2 学分第4 学期 (Foreign Criminal Law)ZELC092 英文法律文书写作 2 学分第4学期(Legal English and Legal Writing)ZELC093 法律方法 2 学分第4学期(Legal Methodology)注:由学生需完成本方向的指定选修课学分,其他由学生在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内任选,修满选修课学分要求后可在全校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范围内修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商治理—法学”实验班遴选方案经学校批准,我院和商学院于2020年开始合作组建“工商治理—法学”实验班,旨在培育知晓法学、治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材。
实验班单独编班,按独立培育方案讲课(附件1),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兼工商治理专业辅修证书。
为推动实验班项目顺利运行,我院现发布如下遴选方案:(一)遴选范围:2020级法学本科新生(不含国防生)。
(二)遴选名额:15名。
(三)遴选条件:对法学、治理学有爱好、数学基础较好、外语能力突出、擅长沟通、躯体健康。
(四)遴选方式:由法学院组织专家组对申请者进行综合素养和外语口语面试。
(五)遴选程序一、报名:申请者于9月13日下午17:00前填报并向各班班长提交申请表(见附件2,只须提交纸质申请表);班长将本班报名表收齐后于9月14日下午17:00前交到明德法学楼617室龚元平教师处,同时提交班级报名统计表(见附件3,此表须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发送至)二、资格审查:学院审核报名信息、确信面试名单、通知面试事宜;3、面试:学院初步决定面试专家组于9月中下旬组织面试,具体时刻和地址另行通知;4、公示:法学院在面试终止后发布遴选结果。
附件1:实验班学分及课程设置总学分:202学分。
必修课:144学分,其中,学校一起课55学分、学科基础课52学分、专业必修课37学分。
学校一起课含公共数学16学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
学科基础课16门,包括:治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反垄断与市场管制经济、组织行为、企业战略治理、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法理学、宪法学、民法总论、民法分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经济法学、行政法学。
专业必修课16门,包括:财务治理、市场营销、运营治理、治理信息系统、创业治理、人力资源治理、产业组织学、供给链治理、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税法、环境法。
选修课:42学分,专业选修课24学分,全校选修课18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