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觉、感觉与 环境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65
设计中的认知心理学原理与应用设计是一个广泛的领域,不论是产品设计、界面设计还是环境设计,都需要考虑用户的认知与感知。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学科,对于设计师来说,了解和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他们创建更有效、更人性化的设计。
本文将探讨设计中的认知心理学原理,并介绍其应用。
1. 基本感知原理人类的感知过程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的基本感知原理,如色彩、形状、大小和声音等对人类感知的影响。
例如,在界面设计中,使用明亮的颜色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使用柔和的颜色可以传达出安静和放松的感觉。
此外,人类对于对称和组织性的事物更容易感知和理解,因此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原理来创建清晰、易于理解的设计。
2. 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记忆是大脑中瞬间处理信息的空间,设计师可以通过减少信息负荷,简化界面和流程,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产品。
另外,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到人类的信息加工容量有限,避免过多的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同时处理。
通过合理的信息分段和分类,可以帮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记住重要的信息。
3. 视觉注意力与认知负荷人类的视觉注意力有限,设计师可以利用注意力的原理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
在界面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突出重要的内容,可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界面的信息。
此外,认知负荷是指人在执行任务时所承担的认知工作量。
设计师可以通过简化界面和流程,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提升用户体验。
4. 反馈与可用性设计中的反馈机制对于用户的交互体验非常重要。
用户通过反馈机制来理解自己的行为结果,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设计师可以通过明确的反馈,如声音、震动或视觉效果,来传达信息给用户,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此外,设计中的可用性也需要考虑用户的习惯和心理模型。
设计师可以参考用户的习惯和心理模型,使得界面和操作更符合用户的预期,提升用户体验。
5. 情感设计与情绪识别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来激发用户的情感体验,并帮助他们建立情感连接。
感知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复杂领域。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即满足他们的心理、生理和文化需求。
因此,室内设计建设者和室内设计师都需要熟悉感知觉在室内设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感知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为标题,从感知觉的定义出发,讨论感知觉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环境设计主要考虑的感知因素,以及如何实施室内环境设计。
首先,从定义上讲,感知觉是指人们根据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动态反应的能力。
它涵盖了感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健康、安全等多种感知域。
它也是每个人感知体验室内环境的基本工具,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其次,感知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很多,有以下几点:1.内环境应符合人体生理及心理需求,应满足人们眼、耳、鼻和皮肤感受到环境温度、亮度、湿度、颜色、声音、气味等因素的需求。
2.境中有意识的使用感知觉来满足特定的室内环境要求,例如,在室内医院设计中,在颜色、声音、气味等方面应选择淡雅、轻松的选择,以放松病人的身心;而在室内娱乐场所设计中,则可以选择引人注目亮丽的多色调来刺激消费者的情绪。
3.用感知觉来规划室内空间,以最大程度舒适室内环境,让人在使用空间时能够感觉到舒适宜人的气氛。
最后,在实施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环境因素和室内空间的规划,考虑感知觉的多方面因素,使室内环境符合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可以从天然光照、声音、色彩等各个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采取恰当的调节措施,以满足人们的感知需求。
总之,感知觉在室内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更能改善人们的生理状况,提升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室内设计建设者和室内设计师应了解感知觉在室内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设计出能满足人们感知需求的舒适室内环境。
目录绪言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二、知觉定势三、习惯化——适应四、对变化的知觉五、认知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一、视觉研究的深化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三、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二、基本观点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二、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三、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四、生态知觉与道德约束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二、概率性的世界三、概率知觉与个人经验四、概率知觉与环境问题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一、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三、认知地图的性质四、认知地图的特点五、认知地图的功能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七、易识别环境的特征第二节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武汉市的公共意象一、城市公共意象图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和讨论三、城市环境总体评价第三节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被试者个人背景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三、风景质量评价四、讨论和建议第四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研究对象概述二、比较:范围、结构、同一性和意象元素三、讨论:识别、使用和理解第五节校园评价地图一、新的H校园认知地图二、情感评价地图三、审美评价地图四、校园环境总体评价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一、唤醒与情绪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三、唤醒与绩效第二节环境应激一、应激反应二、应激物的种类三、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和代价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一、环境负荷理论二、适应水平理论三、行为约束理论四、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三、场所的生命四、研究行为场景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一、噪声的定义二、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第二节拥挤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第三节空气污染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四、空气污染对绩效的影响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一、个人空间二、人际距离三、人际空问定位第二节私密性一、私密性的定义二、私密性的功能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三节领域性一、领域性和领域二、领域的类型三、领域的功能第七章城市环境的认知第一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一、城市意象研究范围的扩大二、研究方法的改进三、研究内容的深化第二节空间定向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导航系统二、定向系统的文化差异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定向系统的影响四、环境具体因素对空间定向的影响五、环境改变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第三节认知距离一、认知距离的概念二、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三、影响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第八章城市环境的体验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一、环境信息的特点二、对“复杂性”的偏爱三、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第二节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一、显著差异的含义二、从环境知觉理论看显著差异三、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第三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一、形成显著差异元素二、城市设计美学——审美情感反应的理论模型三、综合性模拟研究四、寻求易识别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一、早期国外的研究二、近年的外部空间研究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行为习性二、体验性行为习性三、行为习性的差异第三节城市外部空间研究实例一、洪山广场二、红楼广场三、滨江公园四、四美塘公园五、讨论和建议第四节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一、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二、兼顾私密性活动三、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四、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五、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一、超载假设二、城市环境应激三、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四、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一、应激与应对行为二、亲和与亲社会行为三、犯罪、犯罪率与恐惧感四、绩效和健康五、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六、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一、重视社会因素二、旧城更新:研究例证与设计建议三、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研究第十一章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第一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一、反映建筑与行为关系的理论二、“适用”的现代术语三、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第二节环境一行为信息概述一、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二、使用者群体三、环境~行为现象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功能”研究一、功能研究的扩大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三、功能研究的细化:特定功能与行为第十二章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一、建筑的意象二、使用者的建筑综合意象三、建筑室内的认知距离第二节室内空间定向一、建筑易识别性研究概述二、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影响三、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第三节建筑体验概述一、知觉理论与建筑体验二、建筑体验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三、室内空间的体验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一、居住场所二、老年人福利设施三、其他建筑类型结语:走向更朴实和更开明的环境一行为研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们通过对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反应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优化环境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理论与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关注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它涉及到个体对环境的知觉、评估、喜好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1.1 知觉与环境个体通过感官系统获取来自环境的信息,经过加工与解释,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1.2 环境评估个体对环境进行主观评价,形成对环境的喜好或厌恶态度。
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光照条件、温度和声音等方面的好坏,会对个体的评估产生影响。
1.3 环境行为与适应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引导作用是环境心理学关注的内容。
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和适应能力,受到环境特征、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空间认知是环境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着重研究人类对空间的知觉、理解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环境导航、地图认知、方向感知等方面。
2.1 空间认知与环境导航个体在环境中进行导航时,依靠对空间的认知来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决策。
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记忆,个体能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2.2 地图认知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传递工具,对个体的空间认知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地图对环境进行认知,结合地图上的符号、颜色等信息来理解环境的结构和属性。
2.3 方向感知个体的方向感知能力在空间认知中起到重要作用。
方向感知能力差的个体在空间导航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或走错路线,而方向感知能力强的个体在空间导航中更具优势。
三、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设计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研究成果在空间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教案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等内容,以及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和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提高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本章介绍了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
要求学生理解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物,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工程学发展的历史,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人体与室内本章分为两节,分别介绍了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
学生需要了解人体尺寸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人体活动的特点设计室内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第三章人体与家具本章介绍了人体工程学在家具中的运用,分为三节:工作面的高度、座位的设计和卧具的设计。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根据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的特点设计家具,使其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第四章人的知觉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本章介绍了人的感觉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感觉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室内环境的设计来提高人的感官体验。
第五章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本章介绍了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包括人的行为模式、行为惯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行为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室内环境的设计来引导人的行为。
作业设计本课程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室内设计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总体安排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共2学时,其中实训14学时。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适用专业为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1.人体尺寸比例关系成年人的身体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研究这些比例关系可以简化人体测量的复杂过程,只要测量身高就可以推算出其他尺寸。
浅析感官知觉在环境景观中的认知作用作者:郭希彦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第06期[摘要]人的环境知觉是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综合而成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要强化人的各种感官所能体验到的景观要素。
本文以环境知觉的相关理论为基本依据,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分析人的感官知觉对环境景观的认知作用。
[关键词]环境知觉;景观设计;感知[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0)06-0101-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景观的建设已经受到普遍重视。
人们眼界越来越宽,接受面越来越广,需求也逐层提高,这就要求景观设计的形式与内涵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拓展设计手法,强化各种感官所能体验到的景观要素。
环境景观设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外部活动空间和感官良好的居住环境,环境是一个整体,人们体验环境时各个感官必须同时起作用。
我们观察并倾听各种环境及各种声响,触摸并体味各种事物,每个感官接收环境不同特性的第一手资料,帮助我们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个环境的画面。
本文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分析人的感官知觉对环境景观的认知作用。
一、环境知觉环境作为一种客体,通过感觉、知觉而被认知。
人对环境的认知是从环境中得到信息,由感觉器官与大脑共同进行工作。
人对事物理解的最初形式是认知。
环境知觉的性质是把外界环境的信息通过感官传入大脑,并由大脑对这些信息做出解释,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一种解释刺激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及其属性的整体反映。
简言之,环境知觉即是人感受外界环境的过程。
人有两类感受器官:距离型感受器官(如眼、耳、鼻)和直接型感受器官(如皮肤和肌肉)。
这些感受器官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工作范围。
根据有关研究,由感觉获得的知觉按下述比例发生:视觉占78%,听觉占13%,嗅觉占3%,触觉占3%,味觉占3%。
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作者:李敏孟子皿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4期摘要: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彼此相互依存。
人是环境的主体,在理想的环境中,不仅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研究人体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人的一切活动与环境协调,使人与环境系统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一、人体工程学从环境艺术的角度看,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使一切環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统一。
人体工程学的重心完全放在人的上面,而后根据人体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要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设施的设计,使人的活动场所更具人性化。
人体的结构非常复杂,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看,人体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与活动的关系最密切。
运动器官方面,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尺度,活动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无论是采取何种姿态进行活动,皆有定的距离和方式,因而与活动有关的空间和家具设施的设计必须考虑人的体形特征、动作特性和体能极限等人体因素。
感觉器官方面,人的知觉与感觉与室内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诸如周围的温度、湿度、光线、声音、色彩、比例等环境因素皆直接和强烈地影响着人的知觉和感觉,并进而影响人的活动效果。
因而了解人的知觉和感觉特性,可以成为建立环境设计的标准。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相当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的活动范围以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
因此,在确定场所空间范围时,必须搞清楚使用这个场所空间的人数,每个人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空间内有哪些设施以及这些设施和设备需要占用多少面积等。
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础,要准确测定出不同性别的成年人与儿童在立、坐、卧时的平均尺寸,还要测定出人们在使用各种家具、设备和从事各种活动时所需空间的体积与高度,这样一旦确定了空间内的总人数,就能定出空间的合理面积与高度。
浅析环境心理学与设计的关系设计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分支也很庞大,包括环境心理学、照明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设计心理学主要研究设计作品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特定环境中所反映出的行为心理。
有人认为行为是心理的反映,这是因为,人的心理是大脑思考的一种机能,是外界刺激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处理的,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输入、加工和输出的过程,只有通过研究这一过程才能进一步推断出人心理的活动和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并在设计中加以运用。
人的知觉特性与设计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实际是交流的艺术。
交流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还包括人与物的交流,人与环境的交流,在整个设计流程中知觉应该始终参与其中,设计师在设计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受众的知觉特征,并把它评价为设计项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知觉概述知觉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心理过程,在不同的领域被人们加以研究和利用,知觉与感觉不同,感觉(sensantion)是指那些有简单的孤立的实际刺激产生的某些立即的、直接的、定性的经验,主要是滞留在感觉器官的感受器上的,未经整合的各种具体信息。
由此可见感觉是对刺激的个别属性反映。
而知觉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①它通过感觉器官,把从环境中得到的各种信息,如光、声、味道、触觉等转化为对物体、事件等的经验的过程,并加以实施。
所以,知觉是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现实映像的过程。
二、空间对知觉特性的影响空间是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要使人和产品、空间这三者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空间是由物体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组成,一个空间让人产生舒适或压抑等的感觉是建筑师所要研究的,把这些空间排列组合形成空间序列,这正是利用了人的空间直觉特性。
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希望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假如在一个空间中从一个区域往外看的时候能察觉到其他人的活动,它将给人精神上的自由感。
环境心理学【摘要】环境心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关键词】感觉,知觉,环境认知,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私密性。
通过这学期在选修课上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在齐老师的指导下,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感觉、知觉与环境知觉,环境认知。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
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自身状态。
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1.1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1.2刺激的分类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科都在变化.1.3感觉阙限和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