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480.00 KB
- 文档页数:11
有刷电机emi滤波电路有刷电机(Brushed DC Motor)是一种常见的电机类型,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
然而,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性,有刷电机会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
为了减少这种干扰,可以采用EMI滤波电路对有刷电机进行滤波处理。
EMI滤波电路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电路,通过滤波器的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元件,可以有效地抑制有刷电机产生的EMI干扰,保证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EMI滤波电路一般由滤波器和衰减器组成。
滤波器可以分为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两种类型。
低通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高频噪声,而带通滤波器则可以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滤波。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滤波器类型。
在EMI滤波电路中,常用的滤波元件包括电感、电容和电阻。
电感可以通过阻碍电流变化的方式来抑制高频噪声,起到滤波的作用。
电容则可以通过储存和释放电荷的方式来滤波。
电阻则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起到衰减的作用。
在设计EMI滤波电路时,需要考虑到有刷电机的工作电压和电流范围,并选择合适的滤波元件。
同时,还需要根据有刷电机产生的EMI干扰频谱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频率范围。
除了滤波电路的设计,还需要注意EMI滤波电路的布局和接地。
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和辐射,保证滤波效果的最大化。
接地的设计也非常重要,良好的接地可以提供低阻抗路径,将干扰电流导向地,进一步减少干扰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EMI滤波电路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的电磁干扰,只能将其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抑制EMI干扰的方法,如屏蔽、地线设计等。
有刷电机的EMI滤波电路是一种有效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滤波器设计、选择合适的滤波元件和良好的布局接地,可以在保证有刷电机正常工作的同时,减少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
这对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输入EMI滤波器电路设计规范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相输入EMI电源滤波器电路,该电路一般作为中小功率电源的输入部分电路,以满足电源的EMC要求。
缩略词解释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
1.适用范围
该单元电路参数只要做适当调试、更改,便可用于绝大部分中小功率电源。
2.满足的技术指标(特征指标)
电源的规格为:
输入:AC 120V~290V
输出:48V/50A
输出功率:2900W
3. 详细电路图
图1 单元电路原理图
4. 工作原理简介
电源滤波器是一种由无源元件构成的低通滤波网络。
它毫无衰减地将50Hz,400Hz 的交流电源功率传输到设备上,却大大衰减通过电源线传输的EMI信号,保护设备免受其害。
同时,它又能抑制设备本身产生的EMI信号,防止它进入电网,污染电磁环境,危害其他的设备。
电源EMI滤波器是电子设备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行之有效的器件。
组成电源EMI滤波器的核心元件为:共模电感,差模电感,X和Y电容。
其中共模电感和Y电容共同构成LC两阶低通滤波器,主要用来抑制共模噪声,绕制时除了尽量减小杂散电容外,还应适当控制不平衡电感(一般为1%左右〕,虽然不平衡电感有抑制差模噪音的作用,但不平衡电感太大,容易导致共模电感出现磁芯饱和现象。
对差模噪音的抑制和。
EMI滤波器介绍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设备,通过滤除电路中的高频干扰信号,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EMI滤波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电源、通信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场景。
被动滤波器是EMI滤波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主要通过电感和电容来实现滤波。
电感是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对于低频信号具有较好的传导性能,可以将其中的高频噪声滤除。
而电容则具有对高频信号有良好的传递性能,可以将所需信号传递给负载端。
通过合理的组合和调整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干扰信号的滤除。
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基于主动元件的滤波器,主要通过运算放大器和反馈电路的组合来实现。
有源滤波器可以提供更高的滤波效果和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因为它可以根据电路参数的变化来调整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有源滤波器通常用于对高精度信号的滤波,如音频和视频信号。
根据EMI滤波器的应用场景,可以将其分为电源滤波器和信号滤波器两大类。
电源滤波器主要用于电源线路中,用于滤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干扰信号,避免其进入电子设备中,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源滤波器通常由电感、电容和阻抗器组成,通过合理的排列和组合,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干扰信号进行滤除。
电源滤波器的类型有很多,包括单级LC滤波器、CLC滤波器、LCπ滤波器等。
这些滤波器通常需要根据电源线的特性和所需滤波效果进行选择和设计。
信号滤波器主要用于通信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中,用于滤除输入输出信号中的干扰噪声,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信号滤波器通常由电感、电容和阻抗器组成,通过调整和优化这些元件的数值和排列,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干扰信号的滤除。
信号滤波器的类型也有很多,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来实现对信号的滤除。
emi滤波器工作原理EMI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EMI)的设备,它可以将高频电磁波从电路中滤除或减弱,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传导路径和耦合路径。
传导路径是指电磁波在电路中的传导路径。
当电磁波进入电路时,它会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传导到电路中的各个部分。
这些传导路径是电磁波进入电路的主要途径,也是EMI滤波器起作用的重点。
EMI滤波器通过在传导路径上设置电感和电容等元件来实现对电磁波的滤除或减弱。
其中,电感主要用于滤除高频电磁波,而电容则主要用于减弱低频电磁波。
通过合理选择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和结构,可以使EMI滤波器在不同频段上具有不同的滤波效果,以满足不同电路对电磁波的屏蔽要求。
耦合路径是指电磁波在电路中的耦合路径。
当电磁波进入电路后,它会通过电路中的元件间的耦合作用,传递到电路中的其他部分。
这些耦合路径是电磁波在电路中传播的次要途径,但同样需要进行抑制,以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EMI滤波器通过在耦合路径上设置衰减器、隔离器等元件来实现对电磁波的滤除或减弱。
衰减器主要用于减弱电磁波的幅度,而隔离器则主要用于隔离电磁波的传播路径。
通过合理选择衰减器和隔离器的数值和结构,可以使EMI滤波器在耦合路径上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从而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除了传导路径和耦合路径,EMI滤波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对电磁波的滤除或减弱。
例如,可以通过在电路中添加屏蔽罩、屏蔽层等结构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还可以通过调整电路的布局和结构来减少电磁波的辐射和散射。
EMI滤波器通过在传导路径和耦合路径上设置合适的元件和结构,以及其他方式的组合,来实现对电磁波的滤除或减弱。
通过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EMI滤波器可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是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emi抑制电路的组成一、引言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是电子设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故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emi抑制电路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将介绍emi抑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 滤波器(Filter)滤波器是emi抑制电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滤除电磁干扰信号。
常见的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滤波器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电磁干扰频段来确定。
2. 屏蔽材料(Shielding Material)屏蔽材料用于阻挡电磁干扰信号的传播,起到屏蔽的作用。
常见的屏蔽材料有金属材料、导电涂层和电磁波吸收材料等。
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
3. 地线(Grounding)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emi。
通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路连接到地线,可以将电磁干扰信号引导到地下,减少其对设备的影响。
4. 滤波电容器(Filter Capacitors)滤波电容器用于滤除电源线上的高频电磁干扰信号。
它们被连接在电源线上,通过消除高频噪声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瞬态抑制二极管(Transient Suppression Diode)瞬态抑制二极管用于抑制电源线上的瞬态电压。
它们可以快速响应瞬态电压的变化,并将其引导到地线,从而保护设备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三、emi抑制电路的工作原理emi抑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上述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来降低电磁干扰信号的影响。
当电磁干扰信号进入设备时,滤波器首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滤波器类型,它可以滤除不同频段的电磁干扰信号。
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我们可以滤除特定频段的干扰信号,从而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屏蔽材料起到了屏蔽的作用,阻挡电磁干扰信号的传播。
它们可以将干扰信号引导到设备以外的地方,减少对设备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可以提高emi抑制电路的效果。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EMI滤波器(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电路。
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干扰产生的电磁辐射或者干扰信号,会对设备的正常操作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EMI滤波器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者屏蔽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抑制。
一般来说,低通滤波器是指可以通过低于其中一特定频率的信号,而对高于该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滤波的电路。
低通滤波器常用于消除高频电磁干扰。
一个常见的低通滤波器电路是RC滤波器,由电容器和电阻器组成。
电容器对于高频信号具有很大的阻抗,从而将高频信号绕过电路,实现滤波作用。
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阻大小可以实现对于特定频率的信号滤波。
相比之下,高通滤波器是指可以通过高于其中一特定频率的信号,而对低于该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滤波的电路。
高通滤波器常用于消除低频电磁干扰。
一个常见的高通滤波器电路是RL滤波器,由电感器和电阻器组成。
电感器对于低频信号具有很大的阻抗,从而将低频信号绕过电路,实现滤波作用。
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阻大小可以实现对于特定频率的信号滤波。
除了RC和RL滤波器,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EMI滤波器电路,比如LC滤波器、二阶滤波器、传输线滤波器等,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在EMI滤波器电路的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滤波的频率范围,然后根据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
其次,需要根据滤波器的阻抗特性和传输线的特性来选择适当的元件值。
还需要注意电路的功率和电流容量,以确保电路能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EMI滤波器电路通常需要与其他电路结合使用,比如与电源、传输线路、信号线路等进行连接。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电路的布局和接线,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路径。
总之,EMI滤波器电路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电路,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者屏蔽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抑制。
在设计EMI滤波器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并根据电路的阻抗特性和传输线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元件值。
emi滤波电路原理
EMI滤波电路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EMI)的电路,常用于电子设备中,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EMI是指不同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内部电磁波相互干扰的现象。
EMI滤波电路依靠元件的电容和电感特性,将高频电磁噪声过滤掉,只允许所需信号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EMI 滤波电路一般采用LC滤波器的结构。
LC滤波器包括电感(L)和电容(C)两个主要元件,它们可以形成一个低通滤波器或者高通滤波器。
通过合理设计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电磁噪声的滤波。
一般情况下,EMI滤波电路采用多级的LC结构,以提高滤波效果。
EMI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输入信号经过电感电路时,高频部分会被电感阻止,而低频部分则会通过电感。
然后经过电容阻止高频部分,将低频信号传递到输出端。
EMI滤波电路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数值,以满足对特定频率的EMI的滤波要求。
同时,EMI滤波电路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电路的功耗、尺寸、成本等因素。
滤波器电路全集
EMI 电磁波会与电子元件作用,产生干扰现象,称为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例如,TV荧光屏上常见的“雪花”,便表示接受到的讯号被干扰,EMI电路是用来过滤
这些干扰电磁波的.PEC是集成控制电路
一、E MI滤波电路
EMI滤波器主要作用是滤除外界电网的高频脉冲对电源的干扰,同时也起到减少开关电源本身对外界的电磁干扰。
实际上它是利电感和电容的特性,使频率为50Hz左右的交流电可以顺利通过滤波器,但高于50Hz以上的高频干扰杂波被滤波器滤除,所以它又有另外一种名称,将EMI滤波器称为低通滤波器(彩电上的称法),其意义为,低频可以通过,而高频则被滤除。
下面是EMI滤波电路的线路图:
上图中的C1和L1组成第一级EMI滤波,C2、C3、C4与L2组成第二级滤波。
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二级EMI滤波电路
在优质电源中,都有两道EMI滤波电路,其中一路在电源插座处,另外一路在电源的PCB板上(也有把两道EMI滤波电路都做在PCB板上的情况),这两道EMI电路,可以很好地滤除电网中的高频杂波和同相干扰电流,同时把电源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削减到最低限度,使泄漏到电源外的电磁辐射量不至于对人体或其它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劣质电源通常会省去第一级EMI 滤波电路,甚至连第二级EMI滤波电路也省掉。
emi电路及其工作原理EMI电路是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抑制电路,是为了保护敏感电子器件不受外界电磁干扰而设计的。
它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干扰的电路,在电子器件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EMI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使用EMI电路。
第一步:EMI电路的工作原理EMI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滤掉电子器件内的信号干扰噪声,确保电子器件内的信号准确和稳定。
EMI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阻抗匹配,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提供一定的隔离和抑制,以滤掉电磁波的干扰。
EMI电路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滤波器和传输线。
滤波器的作用是滤掉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高频噪声,它由电容和电感组成。
传输线的作用是将信号从输入端传递到输出端,它由PCB上的导线组成。
EMI电路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同时通过传输线将滤波后的信号传递到输出端。
第二步:EMI电路的设计方法EMI电路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选择滤波器和传输线的材料和结构,并确定它们在电路中的排列位置和布线方法。
首先是滤波器的选择。
EMI滤波器的选择要根据信号频率和干扰源的频率进行匹配。
电容和电感的值要按照所需的频率响应进行选择。
特别是在高频EMI电路中,需要选择低损耗的材料,以保证尽可能高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其次是传输线的设计。
传输线的设计要根据EMI电路的频率响应和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进行匹配。
传输线的构造包括板式、同轴电缆、微带线等。
需要选择满足EMI抑制要求的传输线结构。
此外,在设计传输线时,还需要注意传输线的型号和特性阻抗等因素,在PCB板上布线时要考虑到接头和间距,以保证EMI电路的稳定和可靠性。
总之,EMI电路的设计方法是选择并匹配滤波器和传输线,以保证EMI电路的抑制效果和稳定性,实现对信号的精确和可靠传输。
结论:EMI电路是电磁干扰抑制电路,应用于电子器件的设计中,通过阻抗匹配,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提供一定的隔离和抑制,以滤掉电磁波的干扰。
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电路
1、功能定义
所谓电磁干扰(EMI),是因电磁波造成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降低的一种电磁现象。
EMI以辐射和传导两种方式传播。
辐射方式:能量通过磁场或电场耦合,或以干扰源与受扰设备间的电磁波形式传播。
传导方式:能量通过电源线、数据线、公共地线等而产生或接收。
传导干扰有差模(DM对称模式)和共模(CM非对称模式)两种类型。
目前抑制EMI的技术措施有屏蔽、接地(浮地、单点接地和接地网)与滤波。
我这里所说的即为滤波电路,它主要用于高频开关电源和电子镇流器的输入回路及电源的输出回路中中。
该电路用于滤除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的噪声(150kHz~30MHz),消减对直流稳压电源的传导干扰。
2、适用范围
A、CISPR标准(电机、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等射频干扰设备)
B、VDE0871标准(有目的的高频波发生器的电磁兼容标准)
C、FCC标准(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标准)
D、VCCI标准(在工业和商业区使用的家用电器及其类似装置)
3、设计规范
3.1 电路原理图及其描述
该电路主要对输入进行滤波,削弱对稳压电源或电子镇流器的输入的传导干扰。
其中,C1、C2和C4、C5及Lc用于滤除共模噪声,C3和C6用于滤除差模噪声。
输出端一般接一电解电容,负载电流大时还需接高频电容,用于消除负载端对输入的噪声干扰。
C1=C2、C4=C5、C3=C6,Lc=(7~30)mH、磁材使用铁氧体材料。
EMI滤波器有C型(纯电容)、L型(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T型(两只电感和一个电容)、π型(一个电感和两只电容)、双π型(对称绕在同一磁芯上的两个电感和两只电容)等。
上图中电路为最常用的电路。
电源的滤波和保护电路
[作者:耗子转贴自:网上转载点击数:1477 更新时间:2004-4-28 文章录入:admin ]
一、滤波电路
1、电磁干扰
电脑电源是把工频交流整流为直流,再通过开关变为高频交流,其后再整流为稳定直流的一种电源,这样就有工频电源的整流波形畸变产生的噪声与开关波形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噪声在输入端泄漏出去就表现为辐射噪声和传导噪声,在输出端泄漏出去就表现为纹波。
辐射噪声频率高于30MHZ,会传播到空间中;传导噪声频率在30MHZ以下,主要干扰音频设备,通过电源线传播到电网中。
外部噪声会进入到电网中的其它电子设备中影响电子设备的运行,而供给负载的电源产生的噪声也会泄漏到电源外部,因此,电脑电源必须有阻止这些噪声进出的功能。
在电脑电源的输入端,需要有由电容和电感构成的滤波器,用于抑制交流电产生的EMI。
在电源的输出端,工频电源的整流波形畸变引起的噪声,以及开关工作波形产生的噪声呈现为纹波,因此在输出端也需要接入滤波器,用于抑制直流电产生的EMI。
2、输入端第一道EMI滤波电路
第一道EMI滤波电容是由X电容(白盒子)、线圈型电感和两个Y电容构成的,用来抑制输入端的高频干扰,以及PWM自身产生的高频干扰对电网的污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第二道EMI滤波电路
为保证输入到整流电路中的电流的纯净,还需要进行第二道滤波。
此滤波电路是由X电容、Y电容和变压器型电感组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高压滤波电路
高压整流滤波电路把220V的交流市电转换为300V的高压直流电压,一路输到开关电路,一路输到辅助电源电路。
高压滤波电容的容量对输出端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纹波输出的控制也是基于滤波电容的容量。
纹波是与输出端呈现的输入频率及开关变换频率同步的分量,一般为输出电压的0.5%以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低压滤波电路
当高频噪声泄漏到负载侧时,可能使电脑配件产生故障,同时,高频噪声也会向空间辐射。
低压端采用的直流线路EMI滤波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直流线路EMI滤波器比较复杂。
电源的直流有5V、12V和3.3V电压,对于每路电压,都需要进行滤波。
低压端通常有两个大的扼流线圈,其中稍大的对+5V和+12V进行滤波,稍小的对+3.3V进行滤波。
另外,磐石355的低压大容量滤波电容和线圈型电感数目也较多,共有6个,5V、12V和3.3V各使用2个滤波电容和1个线圈电感。
这样设计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滤波效果。
如下图所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保护电路
一些电源具有四重保护电路,即过流、过压、过载和短路保护。
1、输入端过压保护
电源的高压滤波电路边上,有两个蓝色的压敏电阻,其耐压值为270V,当市电电压超过270V时,压敏电阻就会被击穿,从而保护电源其它电路以及电脑配件的安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输入端过流保护
第二道EMI滤波电容旁边,会有一根保险丝,当瞬间电流非常大时,保险丝就会熔断,从而保护电源和电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输出端过流保护
过电流会损伤电源和配件。
在下图中,有两根细导线连接了控制电路部分和驱动变压器,当控制电路监测到输出端有过大的电流时,通过导线反馈到驱动变压器,驱动变压器就会相应动作,关断电源的输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输出端过压保护
输出端输出过高的电压,会对电脑配件造成致命的损害,因此防止输出过压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在磐石355的输出端的控制电路中,分布着
一些稳压管,当比较器检测到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偏差较大时,稳压管就会对电压进行调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输出端过载保护
电源是能量的转换设备,而不是像电池是存储能量的设备,因此其输出不受额定功率的限制,比如额定150W的电源,可以提供200W甚至更高的功率,但此时输出电压将出现很大的波动,跌出正常的5%的范围,并且产生的热量甚至可以烧毁电源,因此不设过载保护的电源是危险的。
过载保护的机理与过流保护一样,也是由控制电路和驱动变压器进行的。
6、输出端短路保护
输出端短路时,LM339N的比较器会侦测到电流的变化,并通过驱动变压器、PWM关断开关管的输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温度控制
电脑电源的转换效率通常在70~80%之间,这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能量将转化为热量,热量积聚在电源中不能及时散发,会使电源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对电源造成伤害。
一些电源设计了温控电路,散热片附近的温度探头会检测电源内部温度,并智能调整风扇转速,对电源内部温度进行控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电源不仅要保证输出到电脑配件的功率,还必须保证输出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