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343.50 KB
- 文档页数:34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讲义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讲义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而非原发性高血压。
正确诊断继发性高血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一、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无明确病因的慢性病,它是由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
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疾病或停用引起高血压的药物来控制血压。
二、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1:肾脏疾病: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多囊肾等均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1.1 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肾血管炎等肾实质病变可引起高血压。
1.2 肾动脉狭窄: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
1.3 多囊肾: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可出现高血压。
2:内分泌疾病:肾上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2.1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髓质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可导致高血压。
2.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素的作用。
2.3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常伴有高血压。
3: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引起高血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1: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病年龄、家族史、症状、服药情况等。
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3:实验室检查:3.1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等。
3.2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等。
3.3 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肌酐等。
3.4 全血细胞计数:检查血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等。
3.5 电解质检查:包括血钠、血钾等。
4:影像学检查:可进行超声心动图、CT、MRI等检查。
5:功能性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血压持续升高的病症,其病因通常可以找到明显的诱因。
相较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更加复杂,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首先,要明确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它是指在某些明确病因的作用下,血压持续升高,这些病因可以是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相较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更加多样,因此治疗上也更加复杂。
在诊断继发性高血压时,医生通常会首先进行常规检测。
这包括血压测量、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以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和身体状况。
如果常规检测发现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心脏超声等,以了解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此外,基因检测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某些遗传疾病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病因,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然而,基因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仅能检测部分遗传疾病,且费用较高。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会有所差异。
因此,准确地诊断病因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总之,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包括常规检测、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等。
通过这些手段,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慢性疾病,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特定病因引起的高血压。
了解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和流程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
一、疾病背景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明确病因引起的高血压,这些病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心血管病变等。
中国乡村医药·余振球谈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总思路(1)余振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早期继发性高血压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典型症状、特异性体征才能考虑到某一种疾病,再接受一般的实验室检查(即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然后进行特异的定性、定因到定位确诊检查形成的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
这一思路指导临床工作几十年,以至于各指南都极力推崇。
现在随着体检的开展、高血压分级诊疗的推进,使得诊断继发性高血压相应思路要发生变化,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筛查方法,二是确诊程序。
现简要介绍继发性高血压的特性如下2:一、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分类继发性高血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一般按其发生部位分类较适合临床应用。
(一)肾性1. 肾实质性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遗传性或放射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多囊肾、肾盂积水、分泌肾素性肿瘤、糖尿病性肾病、结缔组织病。
2. 肾血管性疾病:纤维肌性结构不良致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致肾动脉狭窄、肾梗死、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肾动脉致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肾动脉内膜剥离。
3. 肾外伤:肾周围血肿、肾破裂。
(二)内分泌性1. 甲状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3. 肾上腺: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性异常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糖皮质激素反应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4. 垂体:肢端肥大症。
(三)神经源性包括脑部肿瘤、脑炎、延髓型脊髓灰质炎、家庭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四)机械性血流障碍包括动静脉瘘(佩吉特病、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缩窄、动脉粥样硬化性收缩期高血压。
(五)外源性1. 中毒:铅、铊。
2. 药物:交感神经胺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与麻黄碱或与含酪胺(包括含酪胺高的食物、干酪、红酒)的食品合用、避孕药、大剂量泼尼松。
3. 食物:摄食甘草过量。
继发性高血压一、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随着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常到医院进行身体的一般检查。
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
高血压中的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
尽早查明病因,通过针对病因的治疗,缩短病程甚至达到根治的目的。
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有以下几种:⑴肾实质病变:其常见病因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
前者为免疫反应引起弥漫性肾小球病变,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甚或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造成不同程度血压升高,同时常伴有血尿、水肿、肾功能异常及血清补体的下降、抗链“O”滴度升高等可协助诊断。
后者为长期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襻之间发生玻璃样变导导致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至高血压、浮肿及蛋白尿、肾功能减退。
本病可通过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及其他并发症及空腹血糖增高等协助诊断。
⑵肾动脉狭窄:包括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炎及动脉粥样硬化。
前两者见于青少年,后者老年人多见。
但三者均可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刺激近球细胞和致密斑,肾素合成,进而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使钠水潴留血压增高,同时因外周阻力增高,多数病人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无高血压病家族史,发病较原发性高血压急骤,且药物难以控制。
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听到高调收缩杂音或双期杂音。
肾动脉造影、肾素活性测定可协助诊断。
⑶嗜铬细胞瘤:为发生于嗜铬组织的肿瘤,以20~50岁为多见。
嗜铬细胞瘤多位于肾上腺髓质,多为单侧。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周围交感神经节系统,如:腹主动脉旁、腹膜外。
多为良性,瘤体大小不一,平均100g左右,嗜铬细胞浆中含有大量嗜铬的微细颗粒,易被重铬酸钾染色。
来自肾上腺髓质及主动脉旁体的嗜铬细胞可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并以前者为主,其他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只能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因而患者出现以高血压为主的全身症状。
血压升高多呈陈发性,发作时血压骤升至200~300mmHg/130~180mmHg,伴剧烈头痛、大汗、心悸、面色苍白、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发作时间短则数秒,长达数小时。
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思路及方式科普发布时间:2021-05-13T16:37:15.90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作者:龚智仁[导读]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较以往显著提升,在高血压患者当中,有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龚智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四川宜宾 644000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较以往显著提升,在高血压患者当中,有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然而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证明患者可以进行治疗达到治愈的效果,所以在临床高血压诊断中,应当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评估。
简单来说,高血压患者在诊断期间需要经过诊断性评估过程,包括继发性高血压得票评估,其措施包括病史询问、生化检验等,针对高度可疑者,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以下情况怀疑为继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30岁,且无高血压家族史。
初发重度高血压或坚持用药的情况下,血压突然难以控制,难治性高血压以及不合理体征等。
一、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包括了肾实质性高血压以及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原因是慢性肾脏病导致的高血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是继发性高血压,在我国慢性肾小球肾炎引发的高血压较为常见,发病率仅次于肾实质性高血压。
因急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等,主要表现为少尿、水肿、血尿等。
部分患者会以重度高血压就诊,在就诊时发现血肌酐上升,一些患者也会因恶性高血压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等。
经过辅助检查后可发现,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动脉硬化,腹部超声显示肾脏大小回声异常。
需要对高血压肾损害和肾实质性高血压进行分辨,高血压肾损害在检查后可发现尿检异常,临床中对病史不清,肾功能不全的病例较难分辨。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值狭窄,引发的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导致的高血压。
二、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包括了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疾病,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腺瘤等。
2019年5月第26卷第9期·余振球谈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总思路(2)余振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所谓筛查方法是让医生既考虑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又要找到线索,为确诊奠定基础。
我国目前高血压人群庞大,各级医生对高血压患者做鉴别诊断时,必须有一定的思路。
如前文所述,早期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思路是先依据典型症状、特异性体征,再进一步接受一般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特异的定性、定因到定位检查。
随着高血压诊疗规范的推广与落实,增强了广大医生对高血压查因的重视程度。
详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筛查的重要方法,具体如下:一、症状(一)典型症状典型症状指继发性高血压各原发疾病本身的症状,如患者出现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血尿,明显怕热、多汗、消瘦,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憋气现象等。
各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症状有: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好发于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病程多较长,血压中等或以上程度升高。
有高血压、低血钾、高尿钾、低肾素、高醛固酮、头痛、口干、夜尿增多、发作性软瘫、周期性瘫痪、心律失常、手足抽搐、肢端麻木等症状。
症状发作诱因为饱餐后、高钠饮食、服用含有利尿药的降压药。
一般降压药疗效不明显,对螺内酯敏感,单纯血压控制后症状无变化。
2. 嗜铬细胞瘤:好发于20~50岁,儿童嗜铬细胞瘤约占10.0%,无明显性别差异,血压200~300/150~180mmHg。
表现为高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波动大)、头痛、心悸、多汗、高代谢状态(怕热、多汗、体重减轻等)、高血糖。
高血压发作时还可见恶心、呕吐、便秘、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直立性低血压、腹痛、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或濒死感等神经、精神症状。
改变体位、按摩或挤压双侧肾区及腹部、活动、情绪变化、排便、手术、麻醉、妊娠、分娩时均可诱发疾病。
仅用β受体阻滞药病情反而加重,对一般降压药物不敏感,对α受体阻滞药敏感,单纯血压控制后部分症状消失。
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一、继发性高血压概述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其他疾病或特定情况引发的高血压,其诊断过程相对复杂且多样化。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性的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与鉴别。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1.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肾小球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小管疾病(如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等)●肾上腺素瘤2.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3.其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如口服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妊娠期高血压●复杂性动脉硬化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1.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家族病史●询问用药史,包括正在服用的药物及剂量●了解患者是否有妊娠史或相关疾病史2.体格检查●测量血压,注意是否有明显的高血压表现●检查体重指数(BMI),评估患者是否有肥胖问题●检查眼底,观察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表现●检查肾脏区域,观察是否有肾脏肿大等异常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肾功能、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查●血浆醛固酮、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素、肾素等激素检测●血、尿儿茶酚胺和其代谢产物的测定4.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或CT扫描●肾脏血流动力学检查5.综合分析与鉴别●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鉴别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进行排除附件:本文档附带有详细的继发性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供参考使用。
法律名词及注释:1.继发性高血压:指由其他疾病或特定情况引发的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对。
2.高血压:指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3.肾动脉狭窄:指肾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造成肾脏供血不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