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20
攀枝花水果产业的发展趋势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水果产区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该地区的水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品质优良水果的需求增加,攀枝花的水果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围绕着攀枝花水果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分别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攀枝花的水果产业正迎合了这一需求。
首先,人们对于有机、绿色食品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他们更加关注水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因此,攀枝花的水果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机、无农药的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
其次,攀枝花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口。
这些人口对于水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旅游旺季,攀枝花的水果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可以出售给游客和社区居民。
因此,攀枝花的水果产业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市场营销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再次,随着消费者品味的提升,对于多样性和特色水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攀枝花的气候条件适宜水果生长,因此可以种植不同种类的水果,如橙子、苹果、葡萄等。
通过不断推出新品种和品种改良,攀枝花的水果产业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多样性和特色水果的需求。
此外,攀枝花的水果品质优良,口感鲜美,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提升品质来扩大市场份额。
二、技术创新的推动在攀枝花水果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攀枝花的水果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种植技术日益先进化和精细化。
比如,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设施和管理技术,提高水果种植的效益和品质。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管理水果种植环节,实现精准种植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水果品质和产量。
其次,攀枝花的水果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攀枝花市农牧局二〇一一年二月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
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
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
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
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
3.攀枝花市芒果产业的优势(1)自然条件优越攀枝花是四川省唯一适宜种植芒果的地区,也是我国少数几个芒果、龙眼等南亚热带水果的生态最适宜区之一。
其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700h左右,冬季晴日占八成以上,热量丰富,充足的光照资源十分有利于植物根、茎、叶、花的生长和发育,为芒果的营养生长期和安全越冬提供优越气候条件。
攀枝花芒果单产非常高,高者可达2.5吨/亩,近年来产地平均批发价格在6元/公斤左右,芒果亩均产值超过万元,最高产值可达2.5万元以上,有效带动了果农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攀枝花产芒果品质上乘,芒果可溶性固形物达15%—26%,含糖量14%—23%,同一品种比国内主产区高1—3个百分点,果色鲜艳,果面光洁,博得了社会各界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具有独特的品种优势。
(2)区位优势明显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是川滇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
北离成都749 km,南距昆明351 km,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其产区又处于我国芒果产区的边缘地带,远离主产区,而背靠广袤的大西北市场,交通运输便利,占尽地利。
攀枝花机场已通航,成昆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成昆高铁、丽攀高速正在建设中,而丽攀高速将为攀枝花开通出海通道,有利于攀枝花芒果的出口贸易。
可以看出,明显的区位优势为攀枝花芒果的产销对接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也对其产销对接新模式提出了必然要求。
(3)市场需求旺盛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生产芒果3121万吨,中国生产芒果85万吨,芒果产量居世界第8位,但出口量只排在世界第23位,说明国内对芒果的需求量很大,国内生产的芒果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发达国家的芒果进口占世界芒果进口的3/4,仅新加坡进口就以20%的速度递增给中国的芒果出口创造了市场空间,攀枝花芒果成熟比其它芒果产区晚2-3个月,此时其它芒果产区已无芒果销售,因此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攀枝花市农牧局二〇一一年二月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
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
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
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
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
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
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
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 前言攀枝花市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芒果产地,自古就有"芒果之乡"的美誉,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攀枝花市的芒果产业也逐渐迈向产业化。
然而,芒果产业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对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2. 现状攀枝花市的芒果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产量逐年攀升。
政府也加大了对芒果产业的支持力度,建设了一批芒果生产基地,并提供了技术指导、培训等支持措施。
加上攀枝花市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使得芒果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较为坚实。
然而,随着芒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企业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仍有较多散户在从事芒果种植和加工,产供销一体化程度不够高。
芒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认证,影响了攀枝花市芒果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滞后,攀枝花市的芒果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不够。
3. 问题在芒果产业化发展中,攀枝花市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着设施简陋、技术落后等问题。
市场销售环节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的水平和质量。
4. 对策为了解决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在生产环节,应该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农户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备,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并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模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应该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提高加工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高芒果产品的附加值。
在市场销售环节,应该加强市场准入和产销对接,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芒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市农业概况发表时间 2009年06月04日点击数921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云贵川西南资源“金三角”核心区,是国家布局在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的钢铁和能源基地。
辖三区两县,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一个典型的新兴移民城市。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独具资源特色和区域优势,是发展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
光热资源独特。
我市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 半干燥立体气候,河谷盆地干热少雨,全年日照达2300—2700小时,高山坡地冬暖夏凉,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具有四季不明显、雨旱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季干旱、日照充足,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
近年来,原农业部何康部长、卢良恕院士和中科院、中国热科院、华南热农大等的专家教授多次来攀考察、调研和指导,均一致认为攀枝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块宝地。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我市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立体气候特征,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其特点是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草地资源丰富、牧草种类多,农作物质量好、农产品竞争力强。
据调查,全市有各类植物近900属、190余科、2300余种,野生动物279种,分别是四川省动植物种类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此外尚有大量昆虫、微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
我市拥有可垦荒地面积23.9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2%,其中宜农5.3万公顷,宜林13.13万公顷,宜牧5.5万公顷。
我市土壤有11个土类、17个亚类、32个土属、96个土种,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相对集中成片,发展南亚热带特色作物前景广阔。
淡水资源充足。
全市河流、溪涧众多,大小河流共100余条,其中最主要有"两江三河",即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三源河、大河。
我市淡水养殖业充分利用了自身水资源优势,建立了以二滩库区网箱养鱼为核心的淡水养殖基地。
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攀枝花市是四川省重要的芒果产区之一,芒果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然而,目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现状:1. 年产量增长:攀枝花市芒果产量逐年增长,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2. 鲜果销售占比高:目前芒果的销售主要以鲜果为主,加工产品开发和销售较少。
3. 品种单一:攀枝花市主要种植的是地方品种,除少数外地品种外,缺乏丰富的品种资源。
存在的问题:1. 市场开发不足: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攀枝花市芒果的市场开发不够积极主动,市场营销力度不够,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2. 品质和包装不规范:部分芒果种植户在采摘、包装和贮存等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品质无法保证,导致产品价值受损。
3. 缺乏加工能力:市场需求多元化,但攀枝花市缺乏加工能力,无法开发芒果加工产品,限制了芒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策建议:1. 增加品种多样性: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提高攀枝花市芒果品种多样性,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竞争压力。
2. 加强市场营销:建立芒果品牌,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量。
3. 提高品质和包装标准:加强芒果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推广规范的采摘、包装和贮存方法,提高芒果的品质和外观,增加产品附加值。
4. 发展加工业:建立芒果加工厂或合作社,加工生产芒果干、芒果酱、芒果蜜等加工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芒果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技术支持和宣传推广。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提升攀枝花市芒果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增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攀枝花市农牧局二〇一一年二月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
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
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
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2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
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
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
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
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
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
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3菜农亩纯收入超过3万元。
仁和区大田镇种植的青皮软籽石榴8-10月上市,因商品性好、品质优,在全国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现状。
攀枝花市围绕农业“热带亚热带特色鲜明、农产品比较效益高”的特点,重点发展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1、优质水果2010年,全市特色水果面积31万亩,产量14.5万吨。
晚熟芒果:历经多年发展,芒果已经成为攀枝花市最大的水果产业,近十余年来,攀枝花芒果以平均每年超过万亩的速度增加。
截至2010年底,全市芒果种植面积14万亩,投产面积超过6万亩,产量4.3万吨,产值超过2亿元,仅芒果一项就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近400元。
优良品种比例65%以上,商品率90%以上。
全市芒果主要分布在十大片区:大龙潭—金江片区、总发—普达片区、布德—同德片区、梅子箐—福田片区、太平片区、金河—得石片区、红格—益民片区、渔门—国胜片区、垭口—新山片区、攀莲—湾丘片区。
优良芒果品种有凯特、圣心、肯特、金白花、红贵妃、金煌、台农一号、爱文、海顿等。
目前主要栽培品种为凯特、圣心。
冬春枇杷:近几年来,攀枝花枇杷产业发展迅速,由最初的零星种植发展到2010年的5.36万亩,产量由几百吨猛4增至2009年的0.45万吨,2010年的0.35吨(因2010年初遭受严重霜冻,盐边北部枇杷基本绝收),2011年预计超过6000吨。
产值超过0.5亿元。
全市枇杷基地主要分布在米易县安宁河流域和盐边县二滩库区,品种以早钟六号、大五星为主。
软籽石榴:攀枝花石榴产业主要集中在仁和区大田镇。
历经1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青皮软籽石榴为主的“一镇一品”产业化发展格局。
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有石榴面积1.3万亩,产量0.7万吨,产值1540万元。
2、优质蔬菜攀枝花利用天然温室条件,进行错季节播种、茬口合理调节播种,提早或延后了上市时间,实现了全市蔬菜周年供应和大量外销,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早春蔬菜基地。
2010年全市蔬菜面积17万亩(其中早春蔬菜11万亩,夏秋蔬菜6万亩),总产量54万吨。
全市农民人均从早春蔬菜中获得1100元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早春蔬菜的种植水平已经位于全省、全国前列,2010年产量33.5万吨,产值近6亿元。
特别是早春设施蔬菜效益明显,2010年设施蔬菜面积4.8万亩,亩产值普遍超过10000元,最高可达4万元。
3、优质烤烟烤烟产业是攀枝花市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目5前,全市已在米易、盐边、仁和等地形成了3个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建成了米易县晃桥村万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烤烟产业成为全市二半山区和高山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06年以来,全市烤烟产业发展较快,面积和产量均实现跨越式增长。
2010年全市烟叶按计划种植11.43万亩,收购烟叶32万担,烟农实现直接经济收入1.92亿元。
4、畜牧水产攀枝花市的畜牧业受饲养规模和养殖总体水平限制,近几年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但水产业却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畜牧产业:以发展生猪和牛羊等草食牲畜为主。
水产业:全市水产养殖在开发自身优质渔业资源的基础上,着重引进、发展高档优质鱼类。
目前,已建成早苗生产、优质鱼苗、热带鱼养殖、网箱养殖等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个,分别是二滩库区、米易拿虎湾片区、胜利水库、晃桥水库,重点发展名、优、特淡水鱼养殖。
5、林业生物:攀枝花市林业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干果、块菌、麻疯树(小桐子)等产业。
攀枝花人工培植块菌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被国家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块菌之乡”。
全市已建立国家麻疯树科技核心试验示范基地3000亩,建成麻疯树生物能源林基地20万亩。
块菌、核桃、板栗、澳洲坚果、麻疯树(小桐子)等产业化势头良好。
6二、重视品牌打造,大力开拓市场攀枝花市以芒果品牌整合为突破口,推进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工作。
(一)品牌整合情况。
一是抓芒果品牌整合。
全市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芒果大户农产品营销座谈会”,达成了农产品品牌整合共识。
成功推动市田远农业公司、市民惠芒果专业合作社等7家法人,发起、注册成立了攀农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了全市芒果品牌资源,芒果对外销售时统一使用了“攀枝花”品牌。
芒果品牌的成功整合为进一步整合全市农产品品牌、打造知名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是打造知名品牌。
目前,“攀枝花牌”、“仁和牌”、“大祥牌”、“金河牌”芒果产品获绿色食品称号;“攀西”、“攀西阳光”等5个农产品商标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德益牌果品、攀西牌石榴等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国圣”牌茶叶获得有机食品称号,“攀西”牌石榴获得四川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二滩银鱼荣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金奖;“国圣”有机绿茶通过中国地理标志认证,“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红格”脐橙已正式成为农业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二)市场营销情况。
一是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把分散的基地和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开拓市场;二是通过开展“农超对接”,使我市优质蔬菜、枇杷、芒果、石榴等农产品成功打入了成都、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大7型超市。
先后促成了家乐福西南片区生鲜采购部与米易县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促成了沃尔玛公司与市田远、锐华等农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二是通过西部农博会、北京农展会等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展示、宣传提升了攀枝花优质品牌农产品形象。
全市主要农产品基本建立起了对外销售渠道,扩大了对外营销量。
2010年,全市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年外销总量超过了55万吨。
其中,早春蔬菜外销量超过90%,早春枇杷、芒果、石榴、脐橙等特色水果的外销量超过了80%。
三、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多年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攀枝花市探索出了多种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了特色产业结构调整。
(一)畜(猪)――沼――果(菜、粮)循环农业模式攀枝花因光热条件优越,沼气池的产气效果好,多年来全市大力推广普及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沼气池8.5万口,农村沼气普及率达62.7%。
畜牧业为沼气生产提供原料,沼气生产为果(菜、粮)生产提供肥料,果、菜、粮生产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饲料,形成了畜(猪)――沼――果(菜、粮)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
(二)水旱(稻菜)轮作模式。
攀枝花市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河谷区冬春季节可以利用稻田发展早春设施蔬菜、鲜食玉米、鲜食豌胡豆、春马铃薯等蔬菜和菜用粮,形成了冬春8抓“钱袋子”,夏秋抓“米袋子”的水旱轮作高效发展模式。
水旱轮作优点明显,一是可以有效果杀灭地下害虫,大大减少冬春蔬菜、菜用粮生产的农药使用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既保证了农民增收,又保证了粮食安全,米袋子和钱袋子两不误,高度符合国家稳粮增收的大政方针;三是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冬春菜用粮、蔬菜亩产值在3000-40000元,特别是早春蔬菜平均产值在1万元以上,最高可达4万元。
(三)企业建基地、闯市场相结合模式。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在企业成立之初,大力扶持企业建基地,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基地,全市龙头企业自有芒果、枇杷等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超过2万亩,龙头企业在建设基地的同时组织特色农产品创市场,这就使龙头企业安心发展产业基地,同时为提高基地效益而加大力度创市场,保证了全市特色农产品价格高且稳定,也使得他们能够安心农业,扎根农业,为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
攀枝花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大力开展与特色农业相结合的乡村旅游、阳光旅游,使农民更多地参与第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五)特色产业大规模发展与珍稀农产品小规模发展相结合模式。
攀枝花在坚持以晚熟芒果、冬春枇杷、早春设施9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同时,也鼓励小规模发展莲雾、番木瓜、火龙果、番荔枝等热带珍稀水果,走礼品农业道路,以充分发挥攀枝花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和生物多样性优势,增加农民增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