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做细胞常用染色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8
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一、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1.苏木精:苏木精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染料,其主要成分是吡啶类化合物。
苏木精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对细胞核染色效果好,特别适用于观察细胞的核结构和形态。
2.基本蓝1:基本蓝1是一种亲水性染料,也是常用的组织染料。
它能与细胞内核酸结合,使细胞核显色。
基本蓝1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现出暗蓝色,有良好的穿透性,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的核仁、蛋白质沉积等。
3.伊红:伊红是一种细胞染色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它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可以用来染色观察细胞的酸性和碱性成分。
4.甲磺酸伊地洛尔:甲磺酸伊地洛尔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可以与细胞膜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细胞,用于细胞增殖、迁移等研究。
在实验室中,还有很多常用的药品试剂和培养基需要配制。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配制方法:1.X溶液的配制:X溶液通常是用于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的一种添加剂。
具体的配制方法是将X溶液的粉末称取适量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X溶液可以用于抗菌、抗霉等作用。
2.磷酸缓冲盐水的配制:磷酸缓冲盐水经常用于细胞培养中的一种缓冲液。
配制磷酸缓冲盐水需要称取适量的氢磷酸盐和二氢磷酸盐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并调节pH值即可。
3.阿霉素的配制:阿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常用于细胞培养中的抗菌作用。
阿霉素的配制需要将相应的阿霉素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均匀形成阿霉素溶液。
4.LB培养基的配制:LB培养基是著名的富含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常用于大肠杆菌等细菌的培养。
LB培养基的配制需要称取适量的草莓粉末、酵母粉末、纯化骨粉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通过高压灭菌形成LB培养基。
以上仅为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部分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实验室中还有很多其他药品试剂和培养基需要进行配制或选购,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使用。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和试剂配方染色液和试剂在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
它们可以用来染色细胞、分析化合物和反应产物、诊断疾病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染色液和试剂配方。
1. Hematoxylin-Eosin染色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液是一种经典的组织染色方法,常用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
配方如下:- Hematoxylin染色液:将5 g hematoxylin溶解在100 mL乙醇中,加入2 mL盐酸和900 mL蒸馏水,最后调节pH值为5-6-酸性酒红染液:将0.5g酸性酒红溶解在100mL乙醇中。
- Eosin染色液:将0.5 g eosin溶解在100 mL乙醇中。
2. Giemsa染色液:Giemsa染色液用于染色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常用于血液学和微生物学研究。
配方如下:- Giemsa染色液:将4 g Giemsa粉末溶解在1 L蒸馏水中。
可以加入2 mL甲醇增强染色效果。
3.厌氧培养试剂:用于厌氧条件下培养微生物的试剂。
配方如下:- Thioglycollate培养基:将11.5 g thioglycollate溶解在1 L蒸馏水中,加热至溶解。
- Dithiothreitol(DTT)溶液:将1 g DTT溶解在100 mL蒸馏水中,用10 mL离心管分装,-20℃保存。
4. Bradford试剂:用于蛋白质的浓度测定,常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
配方如下:-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将100 mg染料溶解在50 mL浓硫酸中,加热至溶解。
再用1 L蒸馏水稀释至30%浓度。
5. Gill's胶片显影试剂:用于胶片的显影,常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
配方如下:-显影溶液A:将1.5g氯化钴和1g柠檬酸溶解在200mL蒸馏水中,用0.1MNaOH调节pH值至6.4-6.8-显影溶液B:将3g溴化钾和1g柠檬酸溶解在200mL蒸馏水中,用0.1MNaOH调节pH值至6.4-6.86.RIPA裂解缓冲液:用于细胞或组织的裂解,提取蛋白质或RNA,常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
diffquik染色原理Diff-Quik染色原理引言Diff-Quik染色技术,又称为Wright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染色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和病理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Diff-Quik染色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Diff-Quik染色的原理Diff-Quik染色法主要通过染色剂的作用,使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结构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达到对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观察和分析的目的。
Diff-Quik染色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作用:核染色、胞质染色和胶原纤维染色。
1. 核染色:Diff-Quik染色使用的核染色剂是由甲苯胺、甲苯胺盐酸盐和蓝色染料组成的溶液。
这种染料有亲核性,能与细胞核内的DNA结合,使细胞核呈现出蓝色。
2. 胞质染色:Diff-Quik染色使用的胞质染色剂是由碱性染料组成的溶液。
这种染料能与胞质内的蛋白质结合,使胞质呈现出粉红色。
3. 胶原纤维染色:Diff-Quik染色还能染色胶原纤维,使其呈现出红色。
这是因为Diff-Quik染色剂中的胶原纤维染色剂能与胶原纤维结合,使其呈现出红色。
二、Diff-Quik染色的步骤Diff-Quik染色的步骤相对简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固定、染色、洗涤、脱水、透明化和覆盖。
1. 固定:将待染色的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和乙醇等。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完整性,使细胞不发生变形。
2. 染色:将Diff-Quik染色剂均匀地滴于待染色细胞上,让染色剂充分渗透到细胞内。
染色剂的作用是使细胞核染色为蓝色,胞质染色为粉红色,胶原纤维染色为红色。
3. 洗涤: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轻轻地冲洗载玻片,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4. 脱水:将载玻片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逐渐提高乙醇浓度,以使细胞内的水分逐渐被乙醇取代。
5. 透明化:将载玻片浸入透明剂(如苯胺、苯酚醛等)中,使细胞透明,以便观察。
6. 覆盖:用显微镜盖玻片将载玻片覆盖,以保护样本并方便观察。
·健康科学·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汇总黄波因微生物细胞比较小且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进行观察。
染色以后微生物细胞会与背景形成比较鲜明的色差,从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有利于鉴别、强化细化或细胞组分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的反差,方便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微生物细胞进行观察的简便方法。
一、微生物染色原理因微生物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及水溶液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机体属于无色、透明样,且与周围的环境背景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反差,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进行识别,所以必须对微生物进行染色,经过染色以后,菌体会与背景有明显色差的形成,才能更加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细胞主要是有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以及其他的化合物所组成,所以会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
而两性电解质又兼具了碱性基、酸性基,在酸性溶液当中,会解离出含有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当中,会解离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
经过测定后,细菌等电pH值在2~5之间,所以在中性、碱性或是偏酸性的溶液中,细菌的等电点均小于上述中溶液的pH值,因此,细菌是带负电荷,容易和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相互结合,所以应用碱性染料色的比较多。
此外,微生物体内的各种结构的结合力与染料不同,所以可以使用各种染料对微生物的结构分别进行染色,便于观察。
二、染料的种类与选择染料可以分为2种类型:①天然染料,包含胭脂虫红、地衣素、石蕊、苏木素等,大部分都是从植物中所提取的,成分较为复杂。
②人工染料,又被称为煤焦油染料,大部分都是从焦煤油中所提取的,属于苯的衍生物。
大部分染料都属于带色有机酸或是碱类,有的也与有机溶剂相溶,为了使其能够在水中易溶,通常会把它们制作成盐类。
染料按照电离后的染料离子,所带的电荷性质,将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酸性染料该类染料进行电离以后,染料离子带负电,例如伊红、刚果红、苯胺黑等,可以和碱性的物质进行结合,成为盐;当培养基为糖类,而分解产酸的时候会使pH值下降,同时细菌所带的正电荷会增加,这时应该选择酸性染料,微生物容易被染色。
常用染色剂及配制常用染色剂及配制供组织学诊断用的优秀常规染色剂,不仅须使细胞核和细胞浆有选择性着染,也要使结缔组织着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切片适当分色,可使这些结构得以区分,胞核表现为蓝色,胞浆和结缔组织纤维呈各种色调的粉红,因此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常规染色剂。
一、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基本原理苏木素是最早用于生物学上的天然染色剂之一,百余年来,一直是生物学实验室最常用的组织学中细胞核的染料,它是从苏木树的树心中提炼出来的,为浅褐色结晶或淡黄褐色的粉末状物。
易溶于乙醇、甘油,也可溶于热水。
苏木素本身没有染色能力,它经过氧化后,能产生具有染色能力的苏木红,苏木红又称为氧化苏木素或苏木因。
苏木素变成苏木红的过程叫作“成熟”。
成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配制好的苏木素液在开口瓶中放置两个月以上,让其在日光和空气中的氧的作用下使之氧化。
故一般地盛苏木素的瓶子放在向阳处,时间愈长,染色的效果愈好。
常配制一大瓶,备长期使用。
另一种方法是在苏木素液中加入氧化剂,如磺酸钠,过锰酸钾,氧化汞,双氧水等。
用这种方法成熟与用第一种方法者不同的是,它放置时间愈长,染色的效果愈低。
这是因为苏木红被继续氧化可生成无色的化合物,故一次不宜配制过多,还应放置40C冰箱内避光保存以延长使用时间。
它的优点是配制后即可使用。
成熟的苏木素对组织并无亲和力,须加入含金属离子的媒染剂,才能达到染色的目的。
一般用于明矾苏木素的媒染剂为钾明矾或氨明矾。
主要是利用明矾中的铝离子和苏木红结合形成的铝沉淀色素为紫蓝色,对染色质有很大的亲和力,水和酒精都不能使其褪色。
用于铁苏木素的媒染剂是三价铁离子,苏木红的铁沉淀色素为黑蓝色,不溶于水,因此,故不能配制大量含媒染剂的混合液,一般用时现配,或在染色过程中,先用铁明矾媒染,然后再染苏木素,如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即是。
常规苏木素染色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也有采用焰红,因为焰红比伊红色泽更鲜明,此外还有采用橘黄G,比布里希猩红,波尔多红等作为对比染色。
血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导入新课
导言:在学习完显微镜使用以及血涂片制备课程之后,我们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但是显微镜下细胞都是圆形的,如何将这些细胞区分开呢?我们可以借助于染色技术将血细胞染上颜色,这样我们就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的形态了
【板书】
五、血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1、瑞氏染色法
【讲解策略及方法】:图示法讲解
瑞氏染色法是临床检验血细胞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技术,简要介绍其历史再从试剂组成、染色原理、染色方法、染色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讲解。
试剂组成: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美蓝M+
染色原理:化学的亲合作用+物理的吸附作用(配合图例进行讲解)
染色方法:涂片、染色、水洗
染色结果:结合图例进行讲解
影响因素:pH
讲解中应注意重点突出,对染色原理、染色结果做重点讲解。
影响因素是本段的难点,可以对蛋白质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其余略讲。
2、吉姆萨染色法
【讲解策略及方法】:简单介绍。
常见细胞染色试剂简介1、酸性品红(Acid fuchsin)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
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
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Congo red)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喝酒精,遇酸呈蓝色。
它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
它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
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
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
刚果红可以跟苏木静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于它能溶于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3、甲基蓝(Methyl blue)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于水和酒精。
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
它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
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
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它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Fast green)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于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
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
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5.苯胺蓝(Aniline blue)是一种混合酸性染料,平常所用很难有一定的标准。
此染料一般很难溶于水,也不易溶于酒精(1.5%)。
植物制片中可与番红合用,作为组织染色;也可作藻类植物染色。
因为这种染料的成分很不一致,染色效果不易掌握。
6、苏丹Ⅲ(Sudan Ⅲ)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不溶解于水,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
常用70%酒精中的饱和溶液。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配方1. Giemsa染色液配方:- Giemsa染色液用于染色细胞核和染色体,常用于血液细胞计数、病原体观察等实验。
- 配方:Giemsa染色液的配方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进行调整,但基本原料一般包括甲基蓝、伊苏琉斯蓝G、亚甲基蓝、酒精、非紫外吸收的甘油、磷酸盐缓冲液等。
2.范式染色液配方:-范式染色液常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常规染色,如荧光染色、光学显微镜下的染色观察等。
-配方:范式染色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染料、溶剂、pH缓冲溶液、增稠剂等。
常用的染料有荧光素、伊红、伊博蓝等;常用的溶剂有酒精、乙醚、显微镜油等;常用的增稠剂有明胶粉、琼脂等。
3.原位杂交染色液配方:-原位杂交染色液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定核酸序列,常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定位等实验。
- 配方:原位杂交染色液的配方会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进行调整,但一般包括核酸探针、碱性缓冲液、蛋白酶K、DNase I等。
4.细胞活力染色液配方:-细胞活力染色液用于评估细胞的活力和生理状态,常用于细胞培养实验、细胞毒性测试等。
- 配方:细胞活力染色液的配方一般包括活细胞染料、死细胞染料、背景抑制剂等。
常用的活细胞染料有乙酰红、卤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等;常用的死细胞染料有丙酮溴化物(7-AAD)、EthD-1等;常用的背景抑制剂有苯甲缩醛(Sodium Azide,NaN3)等。
以上是实验室常用染色液的一些基本配方和介绍,实验者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需求进行配方选择和调整。
同时,注意染色液的稳定性、pH值的控制、操作的规范等因素也是成功进行染色实验的关键。
五彩缤纷的世界常见的染色简介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薛彬彬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
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瑞氏染色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主要成份不同,这种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
这种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
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试剂:龙胆紫、碘液、酒精、沙黄.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
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
革兰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
具体操作方法是:1、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载玻片的一面用marker 笔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
罗丹明染色皮克林步骤及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罗丹明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用于检测细胞核以及细胞内某些特定结构的存在和性质。
它以罗丹明染料为染料剂,通过染料与细胞内某些物质的特异性亲和作用,使目标物质在镜下呈现出明亮的红色或橙色。
在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研究中,罗丹明染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本的分析和观察。
其简便的操作步骤和准确的染色结果使得罗丹明染色成为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此外,罗丹明染色还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检测DNA、RNA、蛋白质以及细胞膜的分布情况和数量。
因此,它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罗丹明染色的步骤及原理,并对其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讨论。
通过对罗丹明染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描述了本文的布局和组织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1. 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概览。
2. 正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罗丹明染色步骤、罗丹明染色原理和优缺点及应用。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叙述了罗丹明染色的实际步骤、染色结果观察和该染色方法的基本原理。
3. 结论:总结了罗丹明染色步骤及原理的要点,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组织,本文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罗丹明染色的步骤和原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和应用展望。
这样的结构,既清晰明了,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1.3 目的一、目的罗丹明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罗丹明染色的步骤和原理,以及分析其优缺点和应用领域,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种染色技术。
具体而言,本文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介绍罗丹明染色的步骤: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详细的描述,向读者展示罗丹明染色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和染色过程。
细胞凋亡染色种类
细胞凋亡染色有多种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染色种类:
1. HE染色:这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凋亡染色方法,使用苏木素-伊红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会呈现圆形,胞核深染,胞质浓缩,染色质成团块状的现象。
2. Giemsa染色:Giemsa染色也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凋亡染色方法。
正常细胞的核色泽均一,而凋亡细胞的染色质会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
3. AO/PI双染色法:吖啶橙(AO)是一种荧光染料,能透过细胞膜使核DNA和RNA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
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内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碘化丙啶(PI)是一种DNA 结合性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在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能够透过细胞膜而将细胞核染红。
因此,通过AO/PI双染色法可以区分活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
4. Hoechst染色:Hoechst染料与DNA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
在紫外光激发下,活细胞核呈均匀淡蓝色荧光,凋亡细胞则呈现亮蓝色,或核呈分叶状、边集的荧光。
5. TUNEL染色:这是一种检测细胞凋亡中DNA断裂的方法。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会激活DNA内切酶,导致DNA断裂。
TUNEL 染色可以标记这些断裂的DNA,从而检测细胞凋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细胞凋亡染色的信息,建
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与染色方法一、爬片前盖玻片处理方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在进行各种染色前常需先制备成涂片。
为了保证细胞在长时间的染色过程中不从载玻片脱落,必须使其牢固贴附于载玻片上。
在载玻片上涂布一层有助于细胞黏附的物质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能促进细胞黏附的物质主要有多聚赖氨酸、铬矾明胶等,这里介绍多聚赖氨酸的涂布方法。
1、将载玻片用玻璃专用洗涤剂(如Decon)浸泡5min,间或振荡。
2、用自来水冲洗5min。
3、以1%盐酸—70%乙醇溶液浸泡5min。
4、烤箱干燥(至此即可用于普通染色)。
5、多聚L-赖氨酸(1:10溶于去离子水)浸泡5min,振荡。
6、入60℃烤箱1 h,或室温过夜干燥(用于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细胞化学)。
二、细胞固定常用方法固定细胞的目的在于把组织和细胞的原有结构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组织和细胞发生降解、自溶、腐败和变形等,使细胞和组织内的各种酶失去活性,防止细胞和组织的各种分子变性、解离,使细胞的化学物质和酶能准确定位,并在以后的处理和制片过程中亦不发生改变和破坏。
同时,固定还可使细胞的各部分易于着色,适于观察、长期保存和分析。
1.固定组织、细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选用新鲜培养物;根据检测工具、对象、目的和要求选择固定剂和固定方法。
2.培养物的准备和固定前处理:各种细胞培养物,如双盖片悬滴培养物、悬液培养物、单层培养物和盖片单层培养物都可作固定材料。
对双盖片悬滴培养物和悬液培养物来说,常通过离心收集细胞,PBS漂洗2~3次后,备固定制片;对盖片单层培养物来说,将盖片从培养器皿中取出后,PBS液漂洗2~3次,以洗去血清和附着于细胞表面的残渣,备固定用。
3.常用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分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化学物质配成的固定液,称简单固定液。
主要有甲醇、乙醇、甲醛、醋酸、丙酮、戊二醛、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氯化汞、氯化镉、四氧化锇(锇酸)。
另一类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配合成的固定液,称混合固定液。
三、常用染料介绍(一)天然染料1、苏木精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热带豆科植物)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
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
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
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
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
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虫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
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
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
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二)人工染料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
它们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
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
他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
他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喝酒精,遇酸呈蓝色。
实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stry stain for blood cells一、过氧化物酶染色染色原理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POX或MPO),能将底物H202分解,产生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可氧化四甲基联苯胶成联苯胺蓝。
联苯胺蓝自我脱氢氧化形成棕色的四甲基苯酿二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氧化纳结合,再进一步氧化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沉淀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
试剂器材1.1%TMB(3,5,31,5f一四甲基联苯胶)乙醇溶液:0.1g TMB溶于100mL88%乙醇溶液中,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2.亚硝基铁氧化锅饱和溶液在少量蒸馏水中加入亚硝基铁氰晶体,至不再溶解为止,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3.1%过氧化氢溶液取30%H2021mL加入蒸馆水29mL。
4.稀过氧化氢溶液1%H2021滴,加10 mL蒸馏水稀释(新鲜配制)。
5.瑞氏(Wright)染色液。
6.新鲜涂片(骨髓或血片)、染色架、洗耳球、光学显微镜等。
操作步骤1.取0.1%TMB乙醇溶液1mL,加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10μL,溶液呈淡棕黄色,染色液应临用前配制。
2.在新鲜干燥的血片或骨髓涂片上,加0.1%TMB一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0.5mL,放置lmin,再加稀H202溶液0.7mL,吹匀,染色6min。
3.自来水冲洗,待干,用瑞氏染液复染15~20 min。
4.自来水冲洗,待干,用油镜镜检。
注意事顶1.血涂片或骨髓涂片应新鲜制作,涂片应厚薄适宜。
2.TMB配制在85%~88%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90%~95%乙醇,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妨碍试剂向胞内渗入而导致染色效果差。
3.H202需新鲜配制,其浓度与加入量不能随意更改。
涂片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胞呈棕色或绿色,即表示H202过浓。
若H202加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则示无效。
4.染色液pH应为5.5。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与染色方法一、爬片前盖玻片处理方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在进行各种染色前常需先制备成涂片。
为了保证细胞在长时间的染色过程中不从载玻片脱落,必须使其牢固贴附于载玻片上。
在载玻片上涂布一层有助于细胞黏附的物质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能促进细胞黏附的物质主要有多聚赖氨酸、铬矾明胶等,这里介绍多聚赖氨酸的涂布方法。
1、将载玻片用玻璃专用洗涤剂(如Decon)浸泡5min,间或振荡。
2、用自来水冲洗5min。
3、以1%盐酸—70%乙醇溶液浸泡5min。
4、烤箱干燥(至此即可用于普通染色)。
5、多聚L-赖氨酸(1:10溶于去离子水)浸泡5min,振荡。
6、入60℃烤箱1 h,或室温过夜干燥(用于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细胞化学)。
二、细胞固定常用方法固定细胞的目的在于把组织和细胞的原有结构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组织和细胞发生降解、自溶、腐败和变形等,使细胞和组织内的各种酶失去活性,防止细胞和组织的各种分子变性、解离,使细胞的化学物质和酶能准确定位,并在以后的处理和制片过程中亦不发生改变和破坏。
同时,固定还可使细胞的各部分易于着色,适于观察、长期保存和分析。
1.固定组织、细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选用新鲜培养物;根据检测工具、对象、目的和要求选择固定剂和固定方法。
2.培养物的准备和固定前处理:各种细胞培养物,如双盖片悬滴培养物、悬液培养物、单层培养物和盖片单层培养物都可作固定材料。
对双盖片悬滴培养物和悬液培养物来说,常通过离心收集细胞,PBS漂洗2~3次后,备固定制片;对盖片单层培养物来说,将盖片从培养器皿中取出后,PBS液漂洗2~3次,以洗去血清和附着于细胞表面的残渣,备固定用。
3.常用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分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化学物质配成的固定液,称简单固定液。
主要有甲醇、乙醇、甲醛、醋酸、丙酮、戊二醛、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氯化汞、氯化镉、四氧化锇(锇酸)。
另一类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配合成的固定液,称混合固定液。
涂片染色常用的方法涂片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涂片染色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涂片染色方法。
一、吉姆萨染色法吉姆萨染色法是最常用的涂片染色方法之一。
它使用的染料是吉姆萨染料,可以染色细胞核和胞质。
这种染料具有亲水性,可以与细胞内的核酸结合,使细胞核呈现出深蓝色或紫色,胞质呈现出粉红色或橙色。
吉姆萨染色法简单易行,染色效果好,常用于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分布。
二、偏碱性吉姆萨染色法偏碱性吉姆萨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胚胎染色方法。
它在吉姆萨染色法的基础上,将染料中的酸性成分换成偏碱性成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染色胚胎细胞,使其呈现出更清晰的染色效果。
偏碱性吉姆萨染色法适用于胚胎发育研究和胚胎畸形筛查等领域。
三、格里姆萨染色法格里姆萨染色法是一种特殊的涂片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细菌。
它使用的染料是格里姆萨染料,可以染色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格里姆萨染色法将细菌染成紫色,背景染成粉红色,使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格里姆萨染色法在细菌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有助于鉴定细菌属种和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
四、朗格汉斯染色法朗格汉斯染色法是一种特殊的涂片染色方法,用于染色寄生虫和血液细胞。
它使用的染料是朗格汉斯染料,可以染色红细胞、白细胞和寄生虫等。
朗格汉斯染色法将红细胞染成橙红色,白细胞染成蓝紫色,寄生虫染成深紫色,使它们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观察和区分。
朗格汉斯染色法在医学和病原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抗体染色法抗体染色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反应的涂片染色方法。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再通过染料或荧光素标记的二抗染色,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染色。
抗体染色法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细胞器或细胞表面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抗体染色法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涂片染色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和特点。
涂片染色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红墨水染色法
红墨水染色法是一种用红色墨水进行染色的方法,常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或生物实验中。
这种染色方法通常用于观察细胞或组织结构,以突出特定结构的红色成分。
红墨水通常会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某些成分结合或吸附,使它们显现出红色。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清楚地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红墨水染色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且染色效果明显,易于观察和分析。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红墨水染色法包括格里姆染色法和伊氏酸性红染色法等。
然而,红墨水染色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成像的干扰,例如红墨水可能会与某些细胞或组织成分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造成误判或干扰分析结果。
总的来说,红墨水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它可以为细胞学和组织学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可靠的数据。
然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染色条件和解释结果时的潜在干扰因素。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与染色方法一、爬片前盖玻片处理方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在进行各种染色前常需先制备成涂片。
为了保证细胞在长时间的染色过程中不从载玻片脱落,必须使其牢固贴附于载玻片上。
在载玻片上涂布一层有助于细胞黏附的物质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能促进细胞黏附的物质主要有多聚赖氨酸、铬矾明胶等,这里介绍多聚赖氨酸的涂布方法。
1、将载玻片用玻璃专用洗涤剂(如Decon)浸泡5min,间或振荡。
2、用自来水冲洗5min。
3、以1%盐酸—70%乙醇溶液浸泡5min。
4、烤箱干燥(至此即可用于普通染色)。
5、多聚L-赖氨酸(1:10溶于去离子水)浸泡5min,振荡。
6、入60℃烤箱1 h,或室温过夜干燥(用于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细胞化学)。
二、细胞固定常用方法固定细胞的目的在于把组织和细胞的原有结构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组织和细胞发生降解、自溶、腐败和变形等,使细胞和组织的各种酶失去活性,防止细胞和组织的各种分子变性、解离,使细胞的化学物质和酶能准确定位,并在以后的处理和制片过程中亦不发生改变和破坏。
同时,固定还可使细胞的各部分易于着色,适于观察、长期保存和分析。
..1.固定组织、细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选用新鲜培养物;根据检测工具、对象、目的和要求选择固定剂和固定方法。
2.培养物的准备和固定前处理:各种细胞培养物,如双盖片悬滴培养物、悬液培养物、单层培养物和盖片单层培养物都可作固定材料。
对双盖片悬滴培养物和悬液培养物来说,常通过离心收集细胞,PBS漂洗2~3次后,备固定制片;对盖片单层培养物来说,将盖片从培养器皿中取出后,PBS液漂洗2~3次,以洗去血清和附着于细胞表面的残渣,备固定用。
3.常用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分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化学物质配成的固定液,称简单固定液。
主要有甲醇、乙醇、甲醛、醋酸、丙酮、戊二醛、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氯化汞、氯化镉、四氧化锇(锇酸)。
另一类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配合成的固定液,称混合固定液。
如Mueller固定液、Flemming固液、FAA固定液、 Carnoy固定液、Rossman固定液、Altmann固定液、Bouing固定液等。
不同的固定液对细胞的化学成分、酶类及细胞结构固定效果不同。
因此,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是达到固定目的的基础。
(1)4%甲醛-PBS:甲醛是一种气体,其饱和水溶液无色,约含40%甲醛。
在很多情况下,甲醛常常产生多聚甲醛的白色沉淀。
4%甲醛-PBS使组织变硬速度比乙醇快,并能较好地保存组织的外部形式,固定效果不受制片影响,固定材料可用木精和其他合成染料染色。
甲醛的穿透力较强,对组织固定均匀,能增强组织的弹性,大标本的固定和保存多用甲醛。
甲醛是染色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固定液,在冷冻切片中,甲醛作固定剂具有显著的优点。
用40%甲醛水溶液:PBS=1:9配方制备甲醛固定液。
..(2)丙酮:丙酮为无色易挥发液体,用纯冷丙酮(4℃)固定细胞酶效果较佳。
(3)乙醇:乙醇又称酒精,固定血纤维蛋白、色素、弹性纤维、细菌和白细胞等效果优良。
无水乙醇或乙醇和醋酸的混合液是固定肝糖原及肌糖原的良好固定液。
乙醇除有固定作用外,还具有硬化和脱水的作用。
作为固定用乙醇的适宜浓度为70%~100%。
乙醇的缺点是渗透力差,并使组织收缩。
(4)醋酸:常用0.3%~5%浓度的醋酸作固定剂。
醋酸能和水及乙醇、甲醇溶合,醋酸不固定蛋白质,但能固定核酸。
醋酸的穿透力很大,它对细胞的膨胀作用显著,这是由于它破坏了某些蛋白质分子的结合,所以,常用醋酸来减少其他固定剂引起的细胞收缩。
细胞学技术中,它能防止细胞收缩,并能较好地保存染色体,还能把染色质沉淀成为可染色的块状体。
(5)苦味酸:苦味酸是黄色结晶体,强酸,可溶于水、乙醇、苯和二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因水温变化而变化。
苦味酸可以沉淀白蛋白、核蛋白、球蛋白、组蛋白和核酸。
苦味酸的穿透力很慢,单独使用时,造成组织严重收缩。
它和其他药物混合配制时,可以作为蛋白质的沉淀剂,同时可避免组织收缩、硬化,而且易于染色。
所以在很多混合固定液中被广泛采用。
作固定用的最适浓度为1%。
(6)锇酸(四氧化锇):锇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不能同乙醇和甲醛混合使用。
它的挥发性很强,挥发出来的气体能固定结膜,对眼睛很有害,所以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四氧化锇是保存细胞结构的最好固定剂之一,配制时先在棕色试剂瓶中盛入50~100ml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0~7.4),再将装有1g锇酸的安..培瓶放人PBS中,以玻棒击碎安培瓶,摇荡使锇酸溶解,备用。
常用的固定液浓度为1%~2%。
(7)戊二醛:戊二醛对组织的渗透率高,与蛋白质反应快,能较好地保存蛋白质,对微管和膜性结构保存亦比较好,并能较好地保存糖原。
常用的戊二醛固定液配制方法列于表12-1。
表12-1 常用的戊二醛固定液配制方法(8)甲醇/醋酸固定液:甲醇:醋酸为3:1的固定液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培养细胞固定剂。
甲醇穿透力好,醋酸固定蛋白效果好,两者结合,能使固定细胞形态不变。
不仅最适用于固定染色体,而且固定的染色体适于Giemsa染色(注意:此固定液宜现用现配)。
(9)FAA固定液:此固定液适用于固定盖片单层培养的细胞,固定效果好。
配制方法:90ml 80%酒精中加5ml冰乙酸和5m140%甲醛。
(10)Carnoy固定液:Carnoy固定液是较好的非水溶性固定液,是显示细胞化学成分(如粘多糖等)时常用的固定剂,固定、保真效果好,但穿透力差,适于固定培养的单层细胞。
配制方法:60ml纯酒精加30ml氯仿和10ml冰乙酸。
(11)Bouin固定液:用于固定双盖片法培养的标本,固定30分钟后,用70%酒精褪去苦味酸黄色,如不立即染色,可将标本保存在70%酒精中。
本试剂适于固定组织细胞的糖原。
配制方法:先将75ml饱和苦味酸(100ml水中加1.2 ..~1.4g)过滤,加入25ml福尔马林(40%甲醛,有沉淀时禁用),最后加入5ml冰醋酸,混和后存于4℃冰箱中备用。
冰醋酸最好在临用前加入。
该固定液对组织细胞穿透力较强,固定效果较好,保存的细胞结构完好。
但因偏酸(pH为 3~3.5),对抗原有一定损害。
(12)4%多聚甲醛-PBS固定液:多聚甲醛为白色固体,在50ml蒸馏水中加入4g多聚甲醛,加热至60~70℃时,边搅拌边逐滴加入2mol/LNaOH,至液体清晰透明。
用1mol/LHCl调节pH 至7.4,冷却后加入 0.01mol/LPBS液至100ml,4℃保存。
本试剂适于固定肾纤维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
三、常见的细胞染色方法1普通染色观察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Giemsa染色是观察培养细胞一般形态的最常用方法,也是把细胞作为标本保存的主要方法。
对于贴壁培养的细胞,以生长于盖玻片和塑料培养瓶壁者便于操作。
固定前先用Hanks液、PBS、BSS或生理盐水清洗培养物2次,去除妨碍染色的血清。
固定后可将盖玻片用树胶贴于载玻片上,以利操作。
对于悬浮培养细胞,须先经离心沉淀(1000r/min,10min),弃上清液后(留少量液体),将细胞悬液滴于玻片上做成涂片,冷风吹干。
1.1HE染色法1.1.1染液配制(1)木精染液:这里介绍鄂征(1995)改良的Mayer法。
称取0.5g木精,5.0g ..铵矾或钾矾,0.1g碘酸钠加温溶于70m1蒸馏水。
再加入30ml甘油, 2ml 冰醋酸。
混匀。
过滤后即成母液。
可长久保存。
用蒸馏水以1:20稀释即成工作液,可用很长时间。
每次染色前宜过滤,去除氧化膜。
(2)伊红染液:伊红有醇溶性与水溶性之分。
将0.5g伊红溶于100m170%乙醇或蒸馏水即成工作液。
1.1.2染色程序(1)用10%甲醛(福尔马林)固定培养物30min,或以丙酮固定15min。
(2)蒸馏水洗1次后,入木精染液5~10min染细胞核。
(3)入0.5%盐酸-70%乙醇溶液30~1min,脱去胞质的着色。
此时核呈紫红色。
(4)入碱性溶液碱化,使细胞核变成蓝色。
如果时间允许,最好用自来水(呈弱碱性)长时间浸泡。
也可入1%NaHCO3溶液。
此过程须不断用显微镜监视,以掌握碱化时间。
(5)蒸馏水洗1 min,去除残留的碱性溶液,否则影响伊红着色。
(6)入伊红染液30s~1 min。
(7)用梯度乙醇溶液脱水:70%、90%、95%乙醇各30s~1 min;100%(2次)各2min。
如伊红为乙醇溶液,略去70%乙醇。
..(8)用二甲苯透明2次,各5min。
(9)树胶封固。
1.1.3染色结果细胞核呈紫蓝色或深蓝色,大部分细胞的胞质呈粉红色。
如果胞质含较多核糖体(例如淋巴细胞)则亦呈蓝色。
1.2吉姆萨染色法此法可将细胞核与胞质同时染色,故便捷快速;但染液配制技术不易准确掌握,效果常不如HE染色稳定。
1.2.1吉姆萨(Giemsa)染液的配制(1)取1.5g吉姆萨粉末放入50ml甘油,置于60℃温箱,约3h后溶解。
(2)取出后倒入50ml中性甲醇,即为母液。
于棕色瓶可长久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甲醇含醋酸,会使染液中的伊红沉淀出来,不利染色。
(3)将母液与0.1 mol/LPBS(Ph6.9~7.2)按1:9混合即成工作液。
吉姆萨染液对pH极敏感,偏酸时染色过红,偏碱时则过蓝。
所以,工作液宜现用现配,保存时间不超过48h以免被CO2酸化。
1.2.2染色程序..(1)将标本用甲醇固定5~10min。
(2)入吉姆萨液染色10~15min。
可用染色缸;或将染液滴覆于标本。
(3)蒸馏水清洗,空气干燥,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
1.2.3染色结果细胞核呈蓝或蓝紫色,胞质呈色与HE染色相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