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 格式:ppt
- 大小:12.27 MB
- 文档页数:26
脊柱区•脊柱区由脊柱及其背部和两侧的软组织组成,自上而下分为项区、胸背区、腰区和骶尾区o软组织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肌层,肌间形成重要的三角有枕下三角、听诊三角、腰上三角和腰下三角o各区浅层有许多皮神经分布和浅血管供给;深层有重要的动脉和枕动脉、肩胛背动脉、椎动脉和胸背动脉及伴行的静脉;神经主要来自31对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和肩胛背神经o脊柱的连结特别强调钩椎关节、椎间盘、黄韧带及椎间孔,椎管的毗邻及形态特点o椎管内有脊髓及其表面的三层被膜、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根、脊髓的血管和脊神经膜支、椎静脉丛及结缔组织•概述o脊柱区o境界▪上达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下至尾骨尖▪两侧自上而下为斜方肌前缘、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线、髂嵴后份、髂后上棘和尾骨尖的连线o分区▪项区▪胸背区▪腰区▪骶尾区•表面解剖o肩胛骨o棘突o骶骨o尾骨o髂嵴o第十二肋o脊肋角•层次结构o脊柱区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和脊柱、椎管及其内容物等结构o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皮神经•项区•胸背区和腰区•骶尾区▪浅血管o深筋膜▪项区和胸背区的深筋膜较薄弱,骶尾区的深筋膜与骶骨背面的骨膜相愈着。
第12肋的深筋膜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被称为熊腰筋膜o肌层▪浅层肌▪中层肌▪深层肌•夹肌•竖脊肌•横突棘肌•枕下三角•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o深部血管和神经▪动脉•项区主要由枕动脉、肩胛背动脉和椎动脉等供血;胸背区主要由肋间后动脉、胸背动脉和肩胛背动脉等供血;腰区由腰动脉和肋下动脉等供血;骶尾区由臀上、下动脉等供血。
•枕动脉•肩胛背动脉•椎动脉•胸背动脉▪静脉•脊柱区深部静脉与动脉伴行。
•项区静脉汇入椎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胸背区静脉经肋间后静脉汇入奇静脉,部分汇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腰区静脉经腰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骶尾区静脉经臀区静脉汇入髂内静脉。
▪神经•脊柱区神经主要来自31对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和肩胛背神经。
(三十二)脊柱区1.脊柱区的层次解剖脊柱区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和脊柱、椎管及其内容物等结构。
浅层结构的特点①皮肤:厚而致密,毛囊和皮脂腺丰富。
②浅筋膜:厚而致密,有较多脂肪,并通过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
③皮神经:各分区的皮神经均来自同名部位脊神经的后支。
如:项区来自颈神经后支,其中较粗大的皮支有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的后支(分别来自第2、3颈神经的后支)。
胸背区和腰区来自胸、腰神经后支的分支。
其中臀上皮神经(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腰部急剧扭转时,易被拉伤。
骶尾区来自骶、尾神经后支的分支。
其中第1-3骶神经后支的分支组成臀中皮神经。
④浅血管:浅动脉主要有枕动脉、颈浅动脉、肩胛背动脉(项区)、肋间后动脉、胸背动脉(胸背区)、腰动脉、肋下动脉(腰区)及臀上、下动脉(骶尾区)的分支。
各动脉均有伴行静脉。
2、深筋膜的特点项区的深筋膜分为浅、深二层,浅层覆盖在斜方肌表面,深层在该肌的深面,称项筋膜。
胸背区和腰区的深筋膜也分浅、深层,浅层位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深层较厚,称胸腰筋膜,包裹竖脊肌与腰方肌,在腰部明显增厚,可分前、中、后三层。
骶尾区的深筋膜较薄弱,与骶骨背面的骨膜相结合。
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于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于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
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
前层又称腰方肌筋膜,位于腰方肌前面,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向下附于髂腰韧带和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内、外侧弓状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