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案: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

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小升初名校文言文集训阅读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篇一: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 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 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 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 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 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 中加点的词。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

案: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 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 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4. 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 篇二: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等) (一)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古文学苑

七下古文学苑断句及翻译词语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笃学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文章要多做 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己之工夫其益相去远矣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疏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亦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又不可因不佳而懈其心懒于做也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 卖柴翁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杨震拒贿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

2019秋小学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___________________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2)先自度其足: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3)而置之其坐: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4)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 5)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2、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脚的尺寸 ) ②至之市(到、往) ③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④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⑤何不试之以足( 鞋子) 3、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dúo量(长短)) (2)吾忘持度(dù尺寸\尺码) (2)宁信度(dù尺寸\尺码)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偷偷地) ②辄默记辄 ( 就 ) ③儿痴如此痴( 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若不见恬 ( 坦然) ⑤父怒挞之挞(用鞭子打)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hé同“何”,怎么,为什么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_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2.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吃 ) ②欲以去热也去( 驱除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20200522181250)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2)平生于书 (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2)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 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 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1)啖粥而读:(2)辄以水沃面:(3)食不给:(4)乃至被谗受贬: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游西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师旷论学阅读答案

[《游西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师旷 论学阅读答案 游西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游西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游西陂记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①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没②,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③,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④,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⑤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既入陂,至赐书堂⑥,晤其主人⑦,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⑧,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焉⑨。折而西,有小屋一区⑩,供尚书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11)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12),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13)。是为记。 (选自清管同因寄轩水集) 【注释】①陈燕仲谋名燕,字仲谋。陈焯(zhu o)度光名焯,字度光。宋氏指宋荦,字牧仲,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②没通“殁”,死。③黄河之患指黄河决口造成水患。④芰(j )梁、松庵诸名胜指西

陂中的景物。⑤蓊然茂盛的样子。⑥赐书堂安置皇帝赐书的房子。据宋荦漫堂年谱,从康熙三十八年起,皇帝曾多次给宋荦亲笔写字赐书,宋荦在其所建御书楼收藏。⑦其主人指宋荦的后代。⑧王翚(hu 1)石谷王翚名翚,字石谷,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初画家。六境图宋荦西陂杂咏共六首,分咏渌波村、钓家、纬萧草堂、松庵、芰梁、放鸭亭六境。王石谷以此为图。⑨尤展成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朱锡鬯(chng )朱彝尊,字锡鬯,清初文学家。他们在六境图上有所题咏。题咏写在书画上的文字。⑩一区“一处。(11)艮(gn )岳石太湖石之类的奇石。宋徽宗令朱勔mi cn在江南搜求太湖石,运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在城东北修所谓的“艮岳”(在八卦的方位中东北属“艮”)。(12)景从响应如影之随形,如音之相应。 景,同“影”。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已通 【译文】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的陈仲谋、陈度光邀请我一起到西陂游玩。自从宋尚书死了以后,西陂到现在已历经了上百年了,曾经又遇上黄河决口造成的水患,所说的芰梁、讼松庵等西陂中的名胜,都不存在了。只有靠近西陂的几百棵大树,长得苍翠茂盛,远远看去就像用云雾织成的帷幕一样,路人指着说“这是宋尚书亲手在的树啊。”进入西陂之后,就到赐书堂,会见主人,主人拿出王石谷所画的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等人在上面题了字。转向西面,有一

觅春阅读题答案范文

觅春阅读题答案范文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一、课内基础知识(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4分)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4分) 识记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同复习题(一),此处略。 3.根据词性给下列词语分类(4分) 1乌鸦 2飞奔 3迅速 4美丽 5精彩 6警察 7留恋 8钢笔 9恩师 10西藏 11冲刺 12妩媚 13五枚 14少女 15小心翼翼 16侄子17我 18废都 19歌唱 20三哥 21七元 22协商 23流利 24毕恭毕敬 25音乐 26五章 27海洋 28辛苦 29爷爷 30那里 31好 32思忖33左右 34作业 35六天 36校长 37右手 38白 39黑夜 40打击 41生动 42宽阔 43市里 44一粒 45机器 46美妙 47奔驰 48字典 49生 50研究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数量词: (五)代词: 二、积累与运用(每句1分,共10分) (赵翼《论诗》) 5. (赵师秀《约客》)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木兰奔赴沙场神速的句子是:

9.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寓于李龟年演唱的衰落,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 10.古往今来许多人将“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数文人墨客也将这种理想写进自己的诗词作品中,如杜甫的忧国忧民,辛弃疾的慷慨悲壮,文天祥的大义凛然,无不体现着他们赤诚的爱国之心。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中,写出能体现爱国情感的连续的两句。 . 三、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0分)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文言文《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作者是西汉时人刘向。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对。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 7.安:怎么 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听说。

12.光:这里指阳光。 13.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生的太阳. 18.日中之光:正午太阳的阳光.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 【问题】 1.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文中的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2.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3.有哪些反问句? “何不炳烛乎?”“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盲臣安敢戏其君?孰与昧行乎?” 4.“善哉”句中的“善”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字面意义:赞许。深层意义:平公对师旷的赞许。 “少”、“壮”、“老”分别指什么? 指:少年、壮年、老年。

《师旷论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师旷论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3题。(5分)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是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22,填空。(2分) (1)晋平公思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 是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 (2)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 了,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观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秉烛之喻。 23.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者,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知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答案: 22. (2分)(1)晚(晚了),迟(迟了) (1分) (2) 天黑(天色晚) (1分) 写作评分时应注意:①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下列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应评为一类卷:A.立意新颖: B.构思巧妙: C.感情真挚动人: D.语言富有个性②切忌打保险分 (及格分)、印象分,要敢于拉开档次,敢于打高分。③书写分3分。其中,文字规范1分,端正1分,整洁1分。 23.D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和答案一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

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鳌与蚂蚁》附答案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鳌与蚂蚁》 东海有鳌①焉,冠蓬莱②而浮游③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④云,没而下潜于重泉⑤。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 月余日,鳌潜未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⑥,海水沸,地雷震⑦。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 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槩⑧天,或游而东,或游而西。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⑨之巅,归伏乎窟穴也。此乃物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选自《师旷论学》) 注释: ①鳌(o):相传为海中大龟。一说为海中大鳖。②蓬莱:又名蓬壶,传说为古代仙山名,在渤海中。③浮游:没有目的地漫游。④干:动词,冲入。⑤重泉:深水。⑥仞:周制七尺(一说八尺)为仞。这里的万仞为夸张写法,非实指。沸:沸腾。⑦地雷震:言波涛冲击海岸,就像打雷震动大地一样。此:这个。将:当是。作:兴起。岳:高大的山。⑧槩(gi):同概,平、齐。逍遥:悠然自得的样子。⑨封壤:蚂蚁洞外面的土堆,也叫蚁冢。封是把土堆高的意思。巅:顶。窟穴:指蚂蚁洞。⑩物:他物,这里指鳌。然:如此。何用:哪里用得着。形:身体。 简析: 这则寓言通过红蚂蚁看东海巨鳌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大。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着重号的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蚁将反 A.有红蚁者闻而悦之 B.与群蚁相要乎海畔 C.此乃物我之适 D.彼之冠山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冠:________________ (2)或游而西或: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己而然然: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劳: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之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1)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之: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将鳌之作也之: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异我之戴粒之: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之: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槩天,或游而东,或游而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采用了夸张的笔法,写了东海里的大鳌,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东海巨鳌的大体现在哪里?作者极力渲染东海巨鳌的用意是什么?

古诗师旷论学翻译赏析

古诗师旷论学翻译赏析 文言文《师旷论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2于:向。 3 吾:我。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5恐:恐怕,担心。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7何:为什么。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9安:怎么,哪。10戏:作弄,戏弄。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13闻:听说,听闻。14而:表并列,并且。15阳:阳光。16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19善哉:说得好啊!20善:好。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23好:爱好。24为:作为。25少:年少。【翻译】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

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b/20025,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人生哪有不拿着烛火照明的时候呢?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师旷论学》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师旷论学》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 什么道理 第一篇:《师旷论学阅读答案》 师旷论学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案: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

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 第二篇:《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9)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师旷论学》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 平公曰:“善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第三篇:《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师旷论学》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读·书(12分) 1.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将其内容 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填空。(10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3)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 (4),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5)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6),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7)河流大野犹嫌束,。(《潼关》) (8)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9),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天上的街市》) 二、读·思(31分) (一)(12分) 3.下列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荫”字在“绿树成荫”读“yīn”,大部分场合都读“yìn”如“荫蔽” B.“大相径庭、混为一谈、拈轻怕重、怪诞不经”这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C.“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D.“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句话的朗读重音应该标示在“街市”上。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想象和夸张是神话的特性,它的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B.《动物笑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C.《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都是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D.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先后联系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5.阅读下面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人们选. 择.了十二种 ...自然界的动物,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顺序排列。 这十二种动物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这些动物的性格之间也相互补充,成为祖先对后辈的期望。比如: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而反过来,一个人如果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会失去原则。所以()是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诚,对团队的忠诚,()是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真正保持内心深处的忠诚。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外圆内方,君子和而不同。 A.文中加点的“重要”是名词,“选择”是动词,“十二种”是数量词。 B.“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外圆内方,君子和而不同。”中的“这”指“忠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无论”“还”。 D.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狗,姐姐比她大3岁,小玲要挑选一款姐姐的生肖属相的项链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美羊羊。 (二)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调用你的知识储备完成6-7题 6.认真观察下图,请写出《西游记》中与之相关故事的名称(2分)

《师旷论学》读后感作文600字

《师旷论学》读后感作文600字 今天,我在古文课上学了一篇小古文,名叫《师旷论学》,受益匪浅。 它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天,晋文公去拜访师旷,他七十多岁了,想学习,但怕已经晚了。而师旷却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平公很生气,觉得师旷在戏弄他。实况纠结是,他怎么敢戏弄平公,他知道年轻而好学,就像刚升起的太阳;年壮时而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发出的光;老年了而好学,就像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点燃蜡烛的光明,总比黑夜中行走好多吧。平公终于明白了,直叫好。这篇古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再与年纪,青年学习固然是好,但是我们要鼓励老年人在垂暮之年学习。 看着这篇古文,我就想起了朱熹的一句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在新闻中看到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从小就在很好的学校就读,但他始终没有放下心来好好学习,整天都在与狐朋狗友打交道,尽管在他爸爸众多的保护下他进入了北京的一所名校“长城中学“,在他上中学的时间里,他爸爸没有很好的管教他,导致他在步入社会的青壮年时期,做出了一系列的恶性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我知道,学习是在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看来是一件十分苦恼的事,但是现实是那么残酷,如果你

不好好学习,你就没法考考上一所名校,如果你学业未有所成,你就没法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所以我总结出了一句话:”好好学习,才能找到人生的出路” 我知道了有志不在年高,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龄、性别、身份都是无关紧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为人要好学。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学都不算晚的。

师旷论学阅读答案【“陆俟代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师旷论学阅读答案【“陆俟代人也”阅读答 案及翻译】 “陆俟,代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 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①。与西平公安颉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拜冀州刺史。对考州郡,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转武牢镇大将。平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追讨玉等,皆获之。迁怀荒镇大将。未期,诸高车莫弗②惧俟严急,请前镇将郎孤。太武许之。征俟,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以叛。帝闻之大惊,召俟问其故。俟曰“夫高车之俗,上下无礼,无礼之人,难为其上。臣莅以威严,节之宪网,欲渐加训导。而恶直丑正,故讼臣无恩,称孤之美。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无札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复上下。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忿。怨忿既多,败乱彰矣。”帝叹曰“卿身乃短,虑何长也”即日复除散骑常侍。 帝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剐督辎重。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仍迁长安镇大将。与高凉王那击盖吴于杏城,获吴二叔。

诸将欲送京师,俟独不许,曰“若不斩吴,恐长安之变未已。一身藏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诸将咸曰“令获其二叔,唯吴一人,何所复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头,犹能为害。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遂舍吴二叔,与之期。及期,吴叔不至,诸将皆咎俟。俟日“此未得其便耳,必不背也。”后数日,果斩吴以至,皆如其言。俟之明略独决,皆此类也。迁内都大官。 安定卢水刘超等叛,太武以俟威恩被关中,诏以本官加都督秦、雍诸军,镇长安。帝曰“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为一; 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令使卿以方略定之。”于是俟单马之镇。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俟乃率其帐下见超。超使人逆曰“三百人以外,当以弓马相待; 三百人以内,当以酒食相供。”乃将二百骑诣超。超备甚严,遂纵酒,尽醉而还。后伪猎,诣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限。”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士卒应声纵击,遂平之。帝大悦,征拜外都大官。 节选自北史陆俟传 【注】文中加粗的文字为人名。①蠕蠕柔然,是公元 4 世纪末至 6 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②高车莫弗高车,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有答案)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字义。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参考答案: 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欧阳修苦读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答案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划线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参考答案: 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参考答案: (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2)孟母三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