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思维导图
- 格式:ppt
- 大小:271.00 KB
- 文档页数:1
人民币的认识知识点总结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即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2、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按单位分为元币、角币和分币三种。
其中元币共有七种,分别是1元、 2元、 5元、10元、20元、 50元和100元;角币共有三种,分别是1角、2角和5角;分币也有三种,分别是1分、2分和5分。
3、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元加元,角加角;元减元,角减角5元4角+3角=5元7角(直接是4角+3角=7角)7元5角-4元=3元5角(直接是7元-4元=3元)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简单的元加角的问题——直接加。
如:3元+5角=3元5角4、不同单位相加减需要换成相同单位,如:4元-8角=5、换钱⑴换成一种: 1张10元可以换( 5 )张2元1 张 20 元可以换成()张 10 元。
1 张 100 元可以换成()张 50 元6、够不够毛巾8元5角,香皂4元8角,牙膏5元,牙刷2元6角,用10元钱买毛巾和牙刷,够吗?8元5角+6角= 9元1角10元>9元1角够了。
7、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元. 角分《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北师大版一下数学利用思维导图复习第5单元知识点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2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课堂作业本》第36页。
教材和学情简析: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是属于量与计量的内容。
生活中学生跟人民币有一定的接触,认识一些常用的纸币、硬币,但是受当下社会生活环境(购物中多数采用数字化支付,很少有找零环节,另外,随着物价提高,生活中基本没有用到分币。
)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独立购物的生活经历,直接经验非常欠缺的。
教学前我们特意安排让学生预学,包括认识各类人民币(样币),认识人民币上出现的大写数字及单位“圆”,和简单的换算等。
本课时在学生预学的基础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通过分类,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如按材质分,可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按人民币的单位分,可以分元、角、分等三类。
3.通过例举,认识各类人民币,掌握认识各类人民币的方法(读取数量和单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