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8000系列矩阵主机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模拟矩阵配置手册(V1.03)拟制 Prepared by 阙步军05095Date 日期 2008-04-30评审人 Reviewed byDate 日期批准 Approved byDate 日期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3C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目录1.概述 (4)1.1.模拟矩阵功能概述 (4)1.2.DS功能简介 (5)1.3.MU功能简介 (5)1.4.缩略语 (6)2.组网与连线配置 (6)2.1.组网说明 (7)2.2.MU设备连接指南 (8)2.3.组网示意图 (9)3.服务器参数配置 (10)3.1.VM服务器配置 (10)3.2.巨视配置 (11)3.2.1.Pg_config设置 (11)3.2.2.DS上服务器参数设置 (12)3.2.3.DS自启动设置 (13)3.2.4.MU设置 (14)3.2.5.设置MU的ip地址 (16)3.2.6.MU的升级说明 (16)3.2.7.DS升级说明 (19)Man配置 (20)Man登录配置 (20)4.1.2.MU登录参数配置 (20)4.1.3.忘记MU密码怎么办? (21)4.1.4.添加DS (23)4.1.5.添加视频管理服务器 (23)4.1.6.添加MU节点 (24)5.MU101设置 (25)5.1.1.添加用户 (25)5.1.2.华三逻辑矩阵 (26)5.1.3.添加逻辑矩阵摄像机 (27)5.1.4.添加监视器 (29)5.1.5.逻辑矩阵干线设置 (30)5.1.6.添加编码器(可选) (31)5.1.7.添加资源组 (32)5.1.8.用户组类型 (34)6.MU103设置 (35)6.1.1.添加模拟矩阵 (35)6.1.2.定义MU的串口类型 (36)6.1.3.添加摄像机 (37)6.1.4.添加模拟矩阵监视器 (38)6.1.5.模拟矩阵干线设置 (39)Man功能 (40)7.1.1.资源映射 (40)7.1.2.添加域用户 (41)7.1.3.数据同步 (42)8.VM管理台配置 (43)8.1.1.添加用户 (43)8.1.2.添加模拟矩阵摄像机 (44)8.1.3.添加模拟矩阵监视器 (47)8.1.4.干线设置 (49)9.业务操作 (51)9.1.1.VC客户端 (51)9.1.2.模拟矩阵键盘 (52)10.测试的定位方法 (53)10.1.1.服务器抓包信息 (53)10.1.2.如何查看抓包信息 (53)10.1.3.调试信息命令 (53)10.1.4.巨视MU、DS和PG的调试命令 (54)10.1.5.注意事项 (55)11.参考文档: (64)1. 概述1.1. 模拟矩阵功能概述模拟矩阵兼容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实际项目中会经常遇到。
DS8000 系列型号命名规则和DS8100简介The DS8000 系列提供了4种型号,分别带有基本机柜(base frame)和扩展机柜(expansion frame),可以连接多种平台的主机服务器。
本文主要介绍DS8000系列命名规则和DS8100的硬件配置。
型号命名规则DS8000 系列当前有三种增强的型号(Turbo models): DS8100 Turbo Model 931,DS8300 Turbo Models 932 和9B2. 这些型号的区别主要是所使用的处理器方面和能否支持存储系统的逻辑分区功能(LPARs). DS8000 系列Turbo Models的前身是DS8000 系列Models 921, 922, and 9A2. 三个字符9xx中的最后的一个字符表示是一个双两路的处理器(dual two-way processor)complex model (9x1), 或者一个双四路处理器(dual four-way processor )complex model (9x2), 或者一个不包含处理器的扩展机柜(9xE). 三个字符9xx的中间位置的字符表示该型号支持逻辑分区或者非逻辑分区(LPAR or non-LPAR model)—93x 是支持非逻辑分区的型号(non-LPAR model), 9Bx 是一个支持逻辑分区的(LPAR )型号. 你可以给基本机柜订购相应的扩展机柜:92E 是对应于非逻辑分区的型号,9AE 对应于逻辑分区的型号.下图总结了命名规则适用于Turbo models 931, 932, 9B2, 以及他们的前身型号921, 922, 和9A2 ;对于老的型号,x的值对应的是2 和A.图-1 Turbo models 931, 932, 9B2 和老的921, 922 ,9A2的命名规则下面简单列出上面型号的一些特征:1. DS8100 Turbo Model 931这个型号带有一个双两路处理器模块,它包括一个型号931 的基本机柜和一个可选的型号92E 的扩展机柜.2. DS8300 Turbo Models 932这个型号带有一个双四路处理器模块,它包括一个型号932 的基本机柜和最多可达2个可选的型号92E 的扩展机柜.3. DS8300 Turbo Models 9B2这个型号带有一个双四路处理器模块,它包括一个型号9B2 的基本机柜和最多可达2个可选的型号9AE 的扩展机柜.另外,型号9B2在一个DS8300上支持两个存储逻辑分区(LPARs) 。
产品手册Cisco MDS 9250i 多业务交换矩阵交换机产品概述Cisco® MDS 9250i 多业务交换矩阵交换机(图 1)是业界领先的下一代 Cisco MDS 9200 系列多业务交换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并久经验证;这款经过优化的平台可针对开放式系统和大型机环境部署高性能 SAN 扩展解决方案、分布式智能交换矩阵服务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多协议连接。
Cisco MDS 9250i 外形紧凑,拥有通常仅在导向器级交换机中提供的高级功能,通过与 Cisco MDS 9710 多层导向器配合使用,可成为部门与远程分支机构 SAN 以及大型SAN 的理想解决方案。
Cisco MDS 9250i 可在固定双机架单元 (2RU) 外形中提供最多四十个 16 Gbps 光纤通道端口、两个 10 Gb 以太网IP 存储服务端口和八个 10 Gb 以太网光纤通道 (FCoE) 端口。
Cisco MDS 9250i 可连接到现有的本地光纤通道网络,从而保护现有存储网络的投资。
作为标准配置,两个固定 10 Gb 以太网 IP 存储服务端口上已启用基于 IP 的 Cisco SAN 扩展应用包许可证,无需额外的许可证即可在交换机上启用 IP 光纤通道 (FCIP) 和压缩等功能。
此外,Cisco MDS 9250i 平台使用八个 10 Gb 以太网 FCoE 端口连接到直接连接的 FCoE 和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并可直接通过FCoE 支持多层统一网络交换矩阵连接。
图 1. Cisco MDS 9250i 多业务交换矩阵交换机主要功能和优势Cisco MDS 9250i 在紧凑的 2RU 外形中提供多业务和多协议功能:●实现 SAN 与集成多协议支持的整合:Cisco MDS 9250i 提供以下基本配置:20 个用于高性能 SAN 连接的16 Gbps 光纤通道端口、2 个用于 FCIP 和小型计算机系统 IP 接口 (iSCSI) 存储服务的 10 Gb 以太网端口,以及 8 个用于 FCoE 连接的 10 Gb 以太网端口。
中文版KONZEKONZE9800安装使用手册[022]20088 [0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KZ KZ--9800安装使用手册200目 录概 述............................................................................................................................................................................3 注意事项......................................................................................................................................................................3 第一章第一章、、产品简介......................................................................................................................4 第二章第二章、、设备包装说明..............................................................................................................6 第三章第三章、、中控示意图及简单连线图中控示意图及简单连线图............................................................................................................................6 第四章第四章、、红外发射棒的连接......................................................................................................7 第五章第五章、、投影机控制线连接......................................................................................................7 第六章第六章、、电动屏幕接线图..........................................................................................................7 第七章第七章、、设备红外遥控器代码的学习和录入备红外遥控器代码的学习和录入............................................................................................................8 第八章第八章、、主机接口功能介绍 (9)1、 红外发射口 (9)2、IO 口................................................................................................................................9 3、网络接口网络接口........................................................................................................................................................1010 4、音视频输入输出音视频输入输出............................................................................................................................................1111 5、串口接口串口接口........................................................................................................................................................1111 6、十五针VGA 接口接口............................................................................................................................................1212 7、电源部分电源部分........................................................................................................................................................1212 第九章第九章 通讯协议及代码..........................................................................................................1313 第十第十章章、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软件相关说明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软件相关说明.. (1616)1、关于双向控制关于双向控制................................................................................................................................................1616 2、系统界面说明系统界面说明 (1616)概述感谢您购买和使用本公司的产品,在使用本机前请细阅这本用户手册以便能正确使用并且请妥善保存这本手册万一有不了解或故障时这本手册会带给您很大的帮助 。
ASuper Mixing Matrix Series全能混合矩阵系列SMM-L圣大奥维(中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录1、SMM-L Series 全能混合矩阵主机 (3)2、SMM-L Series 全能混合矩阵输入板卡 (7)2.1、CVS-IN-3G CVBS复合视频输入卡 (7)2.2、VGA-IN-HD VGA模拟视频输入卡 (8)2.3、YUV-IN-HD YPbPr 色差分量视频输入卡 (9)2.4、DVI-IN-ST DVI 标准高清视频输入卡 (10)2.5、DVI-IN-CP DVI 带HDCP高清视频输入卡 (11)2.6、DVI-IN-PL DVI 带时钟再生高清视频输入卡 (12)2.7、HDMI-IN-ST HDMI高清视频输入卡 (13)2.8、SDI-IN-3G 3GSDI高清视频输入卡 (14)2.9、SDI-IN-HD HDSDI高清视频输入卡 (15)2.10、HBT-IN-PO 带网络供电网络高清视频输入卡 (16)2.11、HBT-IN-RJ 网络型高清视频输入卡 (18)2.12、FIB-IN-LC光纤型高清视频输入卡 (19)2.13、MDC-IN-SP 系统检测板卡 (20)3、SMM-L Series 全能混合矩阵输出板卡 (21)3.1、VGA-OT-AD VGA分辨率可调节模拟视频输出板卡 (21)3.2、VGA-OT-HD VGA标准模拟视频输出板卡 (22)3.3、YUV-OT-AD YPbPr 分辨率可调节色差分量模拟视频输出卡 (23)3.4、DVI-OT-AD DVI分辨率可调节数字视频输出卡 (24)3.5、DVI-OT-ST DVI标准高清数字视频输出卡 (25)3.6、HDMI-OT-SL HDMI高清视频输入卡 (26)3.7、SDI-OT-3G 3GSDI高清数字视频输出卡 (27)3.8、HBT-OT-PO 带网络供电网络高清视频输入卡 (28)3.9、HBT-OT-RJ 网络型高清视频输入卡 (29)3.10、FIB-OT-LC 光纤型高清视频输出卡 (30)1、SMM-L Series 全能混合矩阵主机产品介绍SMM-L系列全能混合矩阵是一款能将数字、模拟、高清、标清各种不同格式和不同类型的视频信号进行及集中处理的全能混合矩阵,本设备采用了单卡单路视频信息的混合输入输出技术,为VESION最新全能混合矩阵,它将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数字化融为一体,前面板设有七英寸高灵敏高清触摸屏,具有视频信号预视功能,并以高清数字交换系统作为平台,运用高性能图像处理芯片来确保各种信号间完美转换。
DPtech DPX8000系列典型配置DPtech DPX8000系列典型配置声明Copyright © 2008-2015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为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
对于本手册中出现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手册内容有可能变更。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的情况下对本手册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尽全力在本手册中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是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并不确保手册内容完全没有错误,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也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通和路68号中财大厦6层邮编:310051网址:邮箱:support@7x24小时技术服务热线:400-6100-598DPtech DPX8000系列典型配置约定图形界面格式约定格式意义【】带方括号“【】”表示各类界面控件名称、选项卡和数据表。
如“选择【网络管理】选项卡”。
=> 多级菜单用“=>”分隔。
如“选择【基本】=>【防火墙】=>【包过滤策略】菜单项”。
< > 带尖括号“< >”表示按钮名称,如“单击<确定>按钮”。
各类标志约定格式意义表示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信息,如果忽视这类信息,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功能失效、设备损坏或不可预知的结果。
表示对操作内容的描述进行强调和补充。
目录1产品概述 (1)1.1产品简介 (1)1.2产品特点 (1)2设备基本配置维护案例 (2)2.1登陆DPX设备Web界面 (2)2.1.1组网说明 (2)2.1.2配置前提 (3)2.1.3注意事项 (3)2.1.4配置思路 (3)2.1.5配置步骤 (3)2.2 Telnet/SSH远程管理DPX设备 (5)2.2.1组网说明 (5)2.2.2配置前提 (6)2.2.3注意事项 (6)2.2.4配置思路 (6)2.2.5配置步骤 (6)2.2.6结果验证 (7)2.3限制特定IP/特定协议管理DPX设备 (8)2.3.1组网说明 (8)2.3.2配置前提 (9)2.3.3注意事项 (9)2.3.4配置思路 (9)2.3.5配置步骤 (9)2.3.6结果验证 (11)2.4保存/下载/导入DPX配置文件 (12)2.4.1组网说明 (12)2.4.2配置前提 (12)2.4.3注意事项 (12)2.4.4配置思路 (12)2.4.5配置步骤 (12)2.4.6结果验证 (14)2.5 Web页面升级DPX软件版本 (14)2.5.1组网说明 (14)2.5.2配置前提 (15)2.5.3注意事项 (15)2.5.4配置思路 (15)2.5.5配置步骤 (15)2.5.6结果验证 (17)2.6命令行升级软件版本 (17)2.6.1组网说明 (17)2.6.2配置前提 (17)2.6.3注意事项 (18)2.6.4配置思路 (18)2.6.5配置步骤 (18)2.6.6结果验证 (18)2.7 conboot升级软件版本 (18)2.7.1组网说明 (18)2.7.2配置前提 (19)2.7.3注意事项 (19)2.7.4配置思路 (19)2.7.5配置步骤 (19)2.7.6结果验证 (24)3基础转发典型配置案例 (25)3.1特性简介 (25)3.2二三层转发配置案例 (25)3.2.1组网说明 (25)3.2.2配置前提 (26)3.2.3注意事项 (26)3.2.4配置思路 (26)3.2.5配置步骤 (26)3.2.6结果验证 (28)4防火墙板卡典型配置案例 (28)4.1特性简介 (28)4.2包过滤典型配置案例 (29)4.2.1组网说明 (29)4.2.2配置前提 (30)4.2.3注意事项 (30)4.2.4配置思路 (30)4.2.5配置步骤 (30)4.2.6结果验证 (34)5 NAT典型配置案例 (34)5.1组网说明 (34)5.2配置前提 (35)5.3注意事项 (36)5.4配置思路 (36)5.5配置步骤 (36)5.6结果验证 (41)6防火墙板卡综合典型配置案例 (41)6.1.1组网说明 (41)6.1.2配置前提 (43)6.1.3配置思路 (43)6.1.4注意事项 (43)6.1.5配置步骤 (43)6.1.6结果验证 (51)7负载均衡板卡典型配置案例 (51)7.1特性简介 (51)7.2链路负载均衡典型配例 (52)7.2.1组网说明 (52)7.2.2配置前提 (53)7.2.3注意事项 (53)7.2.4配置思路 (53)7.2.5配置步骤 (53)7.2.6结果验证 (63)8服务器负载均衡典型配置案例 (63)8.1组网说明 (63)8.2配置前提 (65)8.3注意事项 (65)8.4配置思路 (65)8.5配置步骤 (65)8.6结果验证 (70)9 UAG板卡典型配置案例 (70)9.1特性简介 (70)9.2流量分析典型配置案例 (71)9.2.1组网说明 (71)9.2.2配置前提 (71)9.2.3注意事项 (71)9.2.4配置思路 (71)9.2.5配置步骤 (71)9.2.6结果验证 (75)10带宽限速典型配置案例 (75)10.1组网说明 (75)10.2配置前提 (76)10.3注意事项 (76)10.4配置思路 (76)10.5配置步骤 (76)10.6结果验证 (78)11 IPS板卡典型配置案例 (78)11.1特性简介 (78)11.2 IPS入侵防御典型配置案例 (78)11.2.1组网说明 (78)11.2.2配置前提 (79)11.2.3注意事项 (79)11.2.4配置思路 (79)11.2.5配置步骤 (79)11.2.6结果验证 (81)12防病毒典型配置案例 (81)12.1组网说明 (81)12.1.2配置前提 (81)12.1.3注意事项 (81)12.1.4配置思路 (82)12.1.5配置步骤 (82)12.1.6结果验证 (83)13双机热备典型配置案例 (83)13.1特性简介 (83)13.2高级双机热备典型配置案例 (83)13.2.1组网说明 (83)13.2.2配置前提 (85)13.2.3注意事项 (85)13.2.4配置思路 (85)13.2.5配置步骤 (85)13.2.6结果验证 (92)13.3静默双机热备典型配置案例 (92)13.3.1组网说明 (92)13.3.2配置前提 (93)13.3.3注意事项 (93)13.3.4配置思路 (94)13.3.5配置步骤 (94)13.3.6结果验证 (102)14混插板卡典型配置案例 (102)14.1特性简介 (102)14.2 FW、IPS、UAG混插典型配置案例 (102)14.2.1组网说明 (102)14.2.2配置前提 (104)14.2.3注意事项 (104)14.2.4配置思路 (104)14.2.5配置步骤 (104)14.2.6结果验证 (116)14.3 ADX、IPS、UAG混插典型配置案例 (116)14.3.1组网说明 (116)14.3.2配置前提 (118)14.3.3注意事项 (118)14.3.4配置思路 (118)14.3.5配置步骤 (118)14.3.6结果验证 (130)15 VSM典型配置案例 (130)15.1特性简介 (130)15.2配置样例 (131)15.2.1组网说明 (131)15.2.2配置前提 (133)15.2.3注意事项 (133)15.2.4配置思路 (133)15.2.5配置步骤 (133)15.2.6结果验证 (147)1产品概述1.1产品简介随着VoIP、高清视频、Web2.0、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数据传输容量出现了几何级增长,据吉尔德定律预示,未来25年,带宽每六个月将增加一倍。
技术指标
连接方式:主机至解码器:屏蔽二芯双绞线传输入
主机至键盘:二芯双绞线传输入
视频带宽:15MHZ
频响: 10MHZ范围内土1.0dB
信噪比: -55 dB
干扰(输入至输入隔离): -70 dB(典型值3.58MHZ)
耦合(输入至输出隔离): -55 dB(典型值3.58MHZ)
差分相位:≤2.0o
差分增益:≤1.5%
增益:±1dB
回程丢失(输入/输出):≥40dB
倾斜:1%
切换时间:小于15毫秒
切换:全交叉点矩阵
直流输出: 0V
键盘/接收器控制时间: 20ms
视频输入: 8-128路,BNC插座,复合视频信号 0.5~2.0Vp-p 视频输出: 2,4,6,8,12,16路,BNC插座
音频输入:8-64路,BNC插座,<5 Vp-p
音频输出:2,4,6,8,12,16路,BNC插座,<5 Vp-p
功率: 30W
断电保护:10年
解码器:最多128个
信息显示方式:数码显示
报警触发方式:稳态
报警输入:最多128个
可配键盘:16个
重量: 7kg
安装:安装于桌面或机架上
尺寸: 89(高)x331(深)x482(宽)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