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的剂型和生产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17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
一、产品剂型要求
保健食品备案的产品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粉剂、液体剂等。
产品剂型应根据所含的有效成分及其特性、使用方法和途径等因素来确定。
同时,产品剂型在设计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到其生产工艺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的剂型应保证样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并要求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性能不发生变化,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
产品剂型还应易于使用,方便携带和储存,并且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能够发挥其功效。
二、技术要求
1.有效成分
2.安全性评价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应进行安全性评价,包括毒理学、安全性和安全性合理性评价。
毒理学评价要对产品的各种成分进行毒理学研究,明确其毒性、归毒和聚毒性等特性;安全性评价要对产品的接受性、短期和长期安全性进行评估;安全性合理性评价要对产品的用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进行评估,确保产品的合理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药物相互作用评价
4.生物利用度评价
以上是关于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产品剂型和技术要求的规定,可以确保保健食品备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严格遵守备案要求,符合产品的剂型和技术要求,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主要生产工艺保健食品备案产品主要生产工艺适用于可以备案的保健食品。
目前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产品在备案时可以使用以下剂型(或食品形态)及主要生产工艺。
未来根据《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陆续发布情况,不同原料可以制备的剂型(或食品形态)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及其配套文件发布时规定的剂型(或食品形态)为准。
各剂型(或食品形态)主要生产工艺如下:一、片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包装等。
二、硬胶囊: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装囊、包装等。
三、软胶囊:干燥、混合、均质、过滤、压丸、包装等。
四、口服溶液:混合、溶解、配制、过滤、灌装、包装等(涉及灭菌的,应填报具体灭菌方法及工艺参数,如湿热灭菌、热压灭菌、流通蒸汽灭菌等)。
五、颗粒: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包装等。
六、凝胶糖果:溶胶、化糖、熬煮、调配、过滤、充气、成型、干燥、拌砂、包衣、抛光、涂挂、包装等。
七、粉剂:粉碎、过筛、混合、分装、包装等。
八、经预混、包埋、微囊化等前处理的原料,应以预混(**、**、**)、包埋(**、**、**)、微囊化(**、**、**)等形式在生产工艺中标注经预混、包埋、微囊化等前处理的原料名称。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主要生产工艺(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试行)><保健食品备案产品主要生产工艺(试行)>的通知》,该通知中包括了保健食品备案可用辅料和产品生产工艺两部分内容,其中备案可用辅料已于2019年更新,此次将对备案产品的主要工艺进行重新修订和发布。
一、前言说明原2017年发布的备案产品生产工艺中,明确了“该备案产品主要生产工艺适用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包括片剂、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颗粒、预混料的内容。
随着保健食品原料未来陆续推进,可用于备案的原料将不仅是维生素矿物质产品,而包括更多具有功能的原料可以备案,因此本次备案产品生产工艺的修订,在前言部门明确了以下两项内容:(一)维生素矿物质产品备案时可以使用的剂型(或食品形态)2017年保健食品备案工作开展时,能够备案的原料为维生素矿物质原料,包括片剂片剂、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颗粒,此次增加凝胶糖果和粉剂两种食品形态都可用于维生素矿物质的产品备案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1.01.29•【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1年第4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1年第4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现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1月29日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一、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主要生产工艺辅酶Q10、鱼油、破壁灵芝孢子粉、螺旋藻和褪黑素五种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在产品备案时,可用剂型及主要生产工艺如下:(一)片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包装等。
(二)硬胶囊: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装囊、包装等。
(三)软胶囊:混合、均质、过滤、压丸、干燥、包装等。
(四)颗粒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包装等。
(五)粉剂:粉碎、过筛、混合、分装、包装等。
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辅酶Q10》备案产品技术要求(一)可用辅料维生素E、抗坏血酸钠、聚维酮K30、纽甜、滑石粉、硬脂酸镁、蔗糖、甜菊糖苷、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β-环状糊精、交联聚维酮、柠檬酸、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食用葡萄糖、二氧化硅、低聚果糖、预胶化淀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二氧化钛、聚乙二醇、D-甘露糖醇、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羧甲基纤维素钠、维生素C、食用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食用小麦淀粉、食用甘薯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空心胶囊(包括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明胶空心胶囊)、明胶、甘油、纯化水、饮用水、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粉末大豆磷脂、浓缩大豆磷脂、大豆磷脂、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蜂蜡。
保健食品原料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备案
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
保健食品原料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是常见的保健食品成分。
以下是关于它们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的一些建议:
1. 大豆分离蛋白备案产品剂型:
- 固体剂型:大豆分离蛋白粉、颗粒等;
- 液体剂型:大豆分离蛋白液等。
2. 乳清蛋白备案产品剂型:
- 固体剂型:乳清蛋白粉、颗粒等;
- 液体剂型:乳清蛋白液等。
3. 技术要求:
- 原料安全性:确保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的原料来源可靠,无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 标签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成分含量、适
用人群、使用方法等信息,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 无虚假宣传:禁止使用虚假宣传语言,确保产品宣传和推广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并非具体的法规要求。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您应该参考当地相关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合法合规。
《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配套解读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总结而得出的,它们是保健食品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对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要求。
一、辅酶Q101.产品剂型辅酶Q10的产品剂型包括胶囊、片剂、软胶囊、口服液和其他剂型。
其中,胶囊剂型是最常见的,其主要由辅酶Q10、明胶和钛白粉等成分组成。
辅酶q10在胶囊剂型中的使用量一般为30-100mg。
2.技术要求(1) 辅酶Q10的含量要求不低于95%,并且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确定其质量。
(2) 辅酶Q10的质量应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或《保健食品原料使用标准》。
(3)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工艺和规范操作。
二、硒酵母1.产品剂型硒酵母的产品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等。
其中,以片剂剂型为主流。
硒酵母在片剂中的使用量一般为50-200μg。
2.技术要求(1) 硒酵母的含量不低于80%,并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确定其质量。
(2) 硒酵母的生产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硒酵母的含量和质量,避免脱落和杂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大豆异黄酮1.产品剂型大豆异黄酮的产品剂型包括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等。
其中,以胶囊剂型为主,其使用量一般为30-100mg。
2.技术要求(1) 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不低于80%,并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确定其质量。
(2) 大豆异黄酮的生产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铅、汞、镉等重金属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益生菌1.产品剂型益生菌的产品剂型包括口服液、胶囊、粉末、饮料等。
其中,以口服液和胶囊剂型为主。
2.技术要求(1) 益生菌菌株应为经过鉴定和认证合格的产生明显益生作用的菌株,并应按照菌株含量进行标明。
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研究及其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是保健食品产品研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保健食品工艺研究应以国家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方法为指导,对产品配方的配伍关系、保健功能、成效成分等进展分析,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方法进展剂型选择、工艺路线设计、工艺技术条件筛选及中试生产等系列研究,使生产工艺做到科学、合理、先进、可行,同时还需按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的规定及要求进展研究资料的整理及总结,使申报资料做到标准和完整,使产品到达平安、有效、可控和稳定。
关于生产工艺研究资料和技术要求,归纳起来,分两局部进展论述。
第一局部研发报告中有关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在研发报告中涉及生产工艺的有以下三项内容:一、剂型选择剂型是将原辅料加工制成适于食用的形式。
保健食品剂型的选择应根据配方原料化学成分的性质,保健功能及适用人群的需要以及生产的实际条件综合考虑。
由于保健食品具有食品的属性,故原那么上应选择通过胃肠道吸收的口服剂型,非口服剂型不宜做为保健食品剂型。
有些原料为难溶性或者某些成分的溶液状态不稳定,那么应选择固体剂型;假设水溶性好的原料或成分,可选择液体剂型,如口服液、饮料、糖浆剂型等;但是在水中不稳定,如含有易水解、易聚合、易氧化等成分的保健食品,不宜选择口服液等液体剂型。
儿童应用的保健食品应注意选择色香味俱佳的剂型。
此外,还应根据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选择剂型。
剂型不同,采用的工艺路线、生产技术、生产环境、设备及工人素质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应尽量选用既能充分发挥保健功能,又能充分利用原有设备,适于工业化生产、工艺简便、本钱较低、方便食用、便于携带、运输、储存的剂型。
目前保健食品常用剂型有茶剂、颗粒剂、粉〔散〕剂、胶囊〔硬〕、软胶囊剂、片剂、糖粒、口服液剂、保健饮料和酒剂等。
二、生产工艺路线设计保健食品除了营养素外,很大局部以天然动、植物为起始原料制成,为了使保健食品到达食用平安,成效好,便于食用和储运保存等要求,除少数情况可以直接使用药材粉末外,一般的中药材及动植物原料都需要经过提取,有的还需要经过别离、纯化工艺,然后再经过浓缩、枯燥、粉碎、过筛混合、制剂成型以及灭菌等工艺,才能制成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剂型和生产工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食品已经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中。
保健食品是指一些经过特殊设计的食品,具有预防、保健和调节身体功能的功效。
在保健食品的生产中,剂型和生产工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直接影响到保健食品的品质和功效。
一、保健食品的剂型1、片剂型:片剂是将各种有效成分制成片状,在去除机械杂质后,再经过除菌,干燥等工艺制成。
片剂的制作工期较短,效果较稳定。
并且其可以控制每个片的用量,方便携带,广受消费者欢迎。
2、胶囊剂型:胶囊是将各种有效成分粉末封装在胶囊中,完全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味道和难以摄取等问题。
同时,胶囊剂型也具有保护成分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优点,可以控制粉末填装量,有效成分控制在合理比例内。
3、糖果剂型:糖果是将保健成分放入糖果中,制成多种口味的糖果。
其优点在于可以适应消费者的口感,添加不同口味的糖果也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4、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常见的有口服液、注射液等。
这种剂型制成的保健食品,可以有效地强化人体的身体机能,其含量精准,易吸收,药效显著,深受消费者欢迎。
二、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1、提取工艺:提取工艺是制备保健食品的首要环节。
提取工艺需要根据原料的不同特性进行精细化处理,提取出有效成分。
提取过程有水提取、乙醇提取等,不同的提取工艺可以提取到不同的有效成分,生产的保健品功效也不同。
2、配方工艺:配方工艺是制备保健食品的关键之一,它决定了产品的功效和成分比例。
在制作过程中,经过严格把控,用合理的配料比例,制作出高品质的保健食品。
3、混合工艺:混合工艺是将原材料和保健成分完全混合制成,保障成分的均匀分布,确保整个产品的效果稳定。
此工艺的掌控能力极强,尤其是草本类配方保健品,混合工艺相当重要。
4、扫描与包装工艺:扫描与包装工艺是保障保健食品质量与卫生的最后关键工艺,在最后的生产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高精度的扫描仪对产品进行快速扫描检测,发现问题随时整改。
两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来啦!附解读1. 引言1.1 概述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和改善健康等作用。
在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和剂型技术要求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功效。
本文将针对两种不同的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相应的剂型分类和技术要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引言、第一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第二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比较分析与应用前景展望以及结论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以便全面了解两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的特点和相关技术要求。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两种不同的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探讨它们在剂型分类和技术要求上存在的差异,并从中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这两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的应用前景,为市场定位提供建议,并提出新的制备技术方向以促进其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推动保健食品行业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健康保健产品。
2. 第一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1 原料介绍在第一种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具有显著保健效果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原料。
该提取物富含丰富的活性成分,经过科学研究和验证,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
2.2 产品剂型分类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应用范围,我们将该原料制成几种常见的保健食品产品剂型。
这些产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口服液和颗粒剂。
每种剂型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 片剂:该剂型制作简单,易于保存和携带。
吞咽方便且无需配合其他药物或食物摄入。
- 胶囊:胶囊容易被消化系统吸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例如填充不同颜色的胶囊以区分不同功效。
- 口服液:口服液易于吸收,可快速起效并适用于不能吞咽固体制剂的人群。
- 颗粒剂:颗粒剂易于溶解和吸收,并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不同的调味料。
一、备案产品剂型及主要生产工艺以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为原料,或配以列入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的营养物质备案产品时,产品剂型应选择粉剂,主要生产工艺为:粉碎、过筛、混合、分装等。
二、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名单根据以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为主要原料的注册产品情况,产品备案时可用辅料名单如下:阿拉伯胶、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白砂糖、磷脂、大豆磷脂、浓缩大豆磷脂、粉末大豆磷脂、分提大豆磷脂、透明大豆磷脂、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二氧化硅、果糖、黄原胶(又名汉生胶)、果胶、麦芽糊精、木糖醇、羟丙纤维素、乳粉、乳糖、食用玉米淀粉、甜菊糖苷、维生素C 、维生素E 、硬脂酸镁、玉米油、蔗糖、磷酸三钙、D-甘露糖醇、柠檬酸、食用葡萄糖、三氯蔗糖、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果蔬粉、食用香精。
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确需与营养物质配伍的,营养物质如需要预处理,其可用辅料应符合现行规定。
产品备案时,允许使用食用香精,但产品名称不允许标注口— 1 —味。
三、产品说明书有关内容除应符合备案产品统一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标志性成分及含量】标志性成分至少包含“蛋白质”指标及含量,产品原料包含已纳入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的营养物质时,还应列出全部营养物质的指标及含量。
标志性成分的含量标示值应为产品技术要求中蛋白质及营养物质的指标最低值,营养物质用量不得高于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对应人群的每日用量上限。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以粉剂为产品剂型的,产品每日最大食用量不超过40g。
【规格】产品规格原则上不超过1 个月的服用量。
建议产品经开启后,1 个月以内食用完。
四、备案产品技术要求备案产品技术要求中除应设定符合剂型要求的技术指标,微生物指标符合GB 167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规定外,其他指标还应符合以下要求:【标志性成分指标】应为每100g 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标志性成分指标的检验可列出检验方法全文。
保健食品的剂型和生产工艺引言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补充营养素、保持生理健康的作用并适用于特定人群的食品。
与传统食品相比,保健食品在剂型和生产工艺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保健食品的剂型和生产工艺。
保健食品的剂型保健食品的剂型是指保健食品所采用的物理形态。
根据保健食品的特点和用途,常见的保健食品剂型包括以下几种:1.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保健食品成分装入胶囊中,形成胶囊剂。
这种剂型具有便携性好、保鲜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于以粉末或颗粒形式的保健食品。
片剂是将保健食品成分经过压片或造粒等工艺制成的片状剂型。
片剂具有剂量准确、易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适合于以固体形式的保健食品。
3. 膏剂膏剂是将保健食品成分制成半固体状物质,适合于外用的保健食品。
膏剂具有易于吸收和使用的特点,适合于一些皮肤相关的保健食品。
4. 饮品剂饮品剂是将保健食品成分制成液体状物质,适合于以液态形式摄入的保健食品。
饮品剂具有易于吸收和饮用的特点,适合于一些口服液体型的保健食品。
糖果剂是将保健食品成分制成糖果状物质,适合于以糖果形式吃的保健食品。
糖果剂具有口感好、易于吸收的特点,适合于一些口腔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是指将保健食品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制造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剂型和成分特点,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以常见的保健食品成分为例,介绍一些常用的生产工艺:1. 提取工艺提取工艺是将保健食品所需的有效成分从原材料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对于一些需要提取有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常见的提取工艺包括水提取、醇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造粒工艺是将保健食品成分制成颗粒状的过程。
通过造粒工艺可以改变保健食品的物理性质,如改变成分的溶解度、释放速度等,提高保健食品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3. 压片工艺压片工艺是将保健食品成分制成片剂的过程。
通过压片工艺可以使保健食品成分均匀分布在片剂中,提高片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4. 包封工艺包封工艺是将保健食品成分包封在胶囊中或袋装的过程。
保健食品备案是保健食品上市前的一项重要程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其中,产品剂型及主要生产工艺是备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以下将对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主要生产工艺作简要介绍。
一、产品剂型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是指以固体形式存在的保健食品,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
在备案过程中,需要提供产品的剂型信息,包括剂型名称、规格、主要成分及含量等。
还需要提供产品的外观特征、颜色、气味等描述,以便监管部门对产品进行评估和监管。
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是指以液体形式存在的保健食品,包括口服液、滴丸、口服溶液等。
在备案过程中,同样需要提供产品的剂型信息,包括剂型名称、规格、主要成分及含量等。
还需要提供产品的物理性质、澄清度、溶解度等相关信息,以便监管部门进行评估和监管。
3. 其他剂型除了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外,还有一些特殊剂型的保健食品,如胶囊剂、软胶囊剂、糖浆剂等。
这些剂型在备案过程中同样需要提供详细的剂型信息和相关性质描述,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
二、主要生产工艺1. 原材料采购在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备案申请中需要提供原材料的采购来源、质量标准、检验报告等相关信息,以确保产品的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备案材料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申请单位需提供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和文字说明,包括原料的接收、储存、配料、混合、成型、包装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关键控制点。
3. 生产设备及车间条件备案申请中需提供生产设备的类型、规格、数量,以及生产车间的硬件设施、卫生条件、环境监测等相关信息。
确保生产设备齐全、车间条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
4. 质量控制及检测手段备案申请中需提供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标准、检测手段和设备、质量控制记录等。
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保健食品的剂型和生产工艺保健食品的剂型和生产工艺 (1)保健食品的主要剂型是什么? (1)软胶囊 (1)硬胶囊 (2)片剂 (3)蜜膏 (6)露剂 (7)散剂 (8)鲜汁 (9)茶饮 (11)酒剂 (13)口服液 (14)颗粒剂 (15)保健食品的主要剂型是什么?保健食品有11种剂型,分别是蜜膏、露剂、软胶囊、散剂、鲜汁、硬胶囊、片剂、茶饮、口服液、酒剂、颗粒剂软胶囊一、软胶囊的概念及特点软胶囊是指把一定量的原料、原料提取物加上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囊中制成的剂型。
软胶囊的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1、软胶囊的可塑性强、弹性大。
这由于软胶囊囊材组成的性质所决定的,取决于明胶、增塑剂和水三者之间的比例。
2、软胶囊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如含油量高或液态药物不易制成丸剂、片剂时,可制成软胶囊。
软胶囊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与硬胶囊剂相同的特点,如方便、利用率高、稳定性好、可以延效等。
二、软胶囊的制作方法软胶囊囊材的组成主要是胶料(主要是明胶)、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附加剂(防腐剂、香料、遮光剂等)和水。
软胶囊的形状有球形、椭圆形等多种。
在保证填充物达到保健量的前提下,软胶囊的容积要求尽可能减小。
软胶囊中填充物如为固体物时,原料粉末应通过五号筛,并混合均匀。
软胶囊生产时,填充物品与成型是同时进行的。
制作的方法可分为压制法(模压法)和滴制法两种。
1、压制法:第一步,要配制囊材胶液。
根据囊材配方,将明胶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使其膨胀,待明胶溶化后把其他物料一并加入,搅拌混合均匀;第二步,制胶片。
取出配制好的囊材胶液,涂在平坦的板表面上,使厚薄均匀,然后用90℃左右的温度加热,使表面水分蒸发,成为有一定韧性、有一定弹性的软胶片。
第三步,压制软胶囊。
小批量生产时,用压丸模手工压制;大批量生产时,常采用自动旋转轧囊机进行生产。
2、滴制法:滴制法是指通过帝制机制备软胶囊的方法。
制作时需注意胶液的配方、粘度,以及所有添加液的密度与温度。
硬胶囊一、硬胶囊的概念及特点硬胶囊是指把一定量的原料提取物或原料粉末直接充填于空心胶囊中,或将几种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分装于空心胶囊中而制成的保健食品。
硬胶囊剂具有以下特点:1、外观光洁,美观,可掩盖原料不适当的苦味及臭味,使人易于接受,方便服用。
2、健功能因子的生物利用度高,辅料用量少。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不加粘合剂、不加压,因此在胃肠道中崩解快,一般服后3~10min即可崩解释放功能物质,与丸剂、片剂相比,硬胶囊显效快、吸收好。
3、稳定性好,光敏物质和热敏物质,例如维生素宜装入不透光的硬胶囊中,便于保存。
4、可延长释放保健功能物质,可先将原料制成颗粒状,然后用不同释放速度的材料包衣,按比例混匀,装入空胶囊中即可达到延效的目的。
二、硬胶囊的制作方法空胶囊的制作囊材的选择:明胶是制备空胶囊的主要原料。
除了明胶以外,制备空胶囊时还应添加适当的辅料,以保证其质量。
空胶囊的制作:空胶囊的制作过程可分为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截割及整理等六个工序,多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
按照国家的生产标准,将空心胶囊划分为3个等级,即优等品(指机制空胶囊)、一等品(指适用于机装的空胶囊)、合格品(指仅适用于手工填充的空胶囊)。
并对胶囊的外观和理化性状,以及菌检标准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囊内填充物:由于填充物多用容积来控制,而原料的密度、晶态、颗粒大小不同,所占的容积也不相同,所以,一般是按照其剂量所占的容积来选用最小的空胶囊。
空胶囊的规格常用的为0~3号,基本可以满足产品的要求。
一般是凭经验或试装来决定选择适当号码的空胶囊。
硬胶囊中填充的物品,除特殊规定外,一般均要求是混合均匀的细粉或颗粒。
填充方法一般小量制备时,可用手工填充法。
大量生产时,用自动填充机。
定量粉末在填充时经常发生小剂量的损失而使胶囊含量不足,故在加工时应按实际需要的剂量多准备几份,待全部填充于胶囊后再将多余的粉末拿开。
如果填充物是浸膏粉,应该保持干燥,添加适当的辅料,混合均匀后再填充。
胶囊的封口:有平口与锁口两种。
生产中一般使用平口胶囊,待填充后封口,以防其内容物漏泄。
封口是一道重要工序。
片剂片剂的制作方法有颗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两大类,以颗粒压片法应用较多,颗粒压片法又分为湿颗粒法和干颗粒法两种,前者适用于原料不能直接压片,或遇湿、遇热不起反应的片剂制作。
下面重点介绍湿颗粒法。
一、原料的处理按配方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洁净、灭菌、炮制和干燥处理。
1、适宜粉碎的原料:含淀粉较多的原料如淮山药、天花粉等;或含有少量芳香挥发性成分的原料和某些矿物原料等,宜粉碎成细粉,过5~6号筛。
2、适宜提取法的原料: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原材料如薄荷、紫苏叶等,可用单提挥发油或双提法。
3、适宜煎煮浓缩成稠膏的原料:含纤维较多、质地疏松、粘性较大或质地坚硬的原材料。
浸膏片、半浸膏片中的稠膏,一般可浓缩至相对密度1.2~1.3,有的亦可达1.4。
4、化学品中的主、辅料的处理:某些结晶性或颗粒状物,如大小适宜并易溶于水者,只要进行过筛使成均匀颗粒或经干燥加适量润滑剂即可压片。
一般通过5~6号筛较适宜。
二、制粒大多数片剂都需要事先制成颗粒才能进行压片,这是由原料物性所决定的。
制成颗粒主要是增加其流动性和可压性。
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以减少片剂的松裂,避免粉末分层和细粉飞扬。
不同原料有不同的制粒方法,主要分为全粉制粒法、细粉与稠浸膏混合制粒法、全浸膏制粒法及提纯物制粒法等。
其中全浸膏制粒法比较常用。
1、全浸膏制粒法:有两种方法,即:(1)将干浸膏直接粉碎,通过规定的筛子,制成颗粒。
(2)用浸膏粉制粒。
干浸膏先粉碎成细粉,加润湿剂,制软材,制颗粒。
用这种方法制得的颗粒质量好,但费时费力,成本高。
近年来,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浸膏颗粒,或得到浸膏细粉进而喷雾转动制粒。
这些方法比较先进,既可以提高生产率,又提高了片剂的质量,并减少细菌污染。
全浸膏片因不含原材料细粉,服用量较少,容易符合卫生标准,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片剂。
2、提纯物制粒法:是将提纯物细粉(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与适量稀释剂、崩解剂等混匀后,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制颗粒。
片剂颗粒所用的粘合剂或润湿剂的用量,以能制成适宜软材的最少用量为原则。
如果原料粉末较细且干燥,则粘合剂用量要多些,反之则少些。
制成的湿粒要及时进行干燥,含水量应控制在3%~5%的范围之内。
三、压片常用的压片机有单冲压片机和旋转式压片机两种。
单冲压片机的产量一般为80片/min,一般用于新产品的试制或小量生产;压片时是由单侧加压(由上冲加压),所以压力分布不够均匀,易出现裂片,噪音较大。
旋转式压片机,生产能力较高,是目前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压片机。
压片前要先计算出片的重量。
片重的计算:如果片数和片重未定时,则先称出颗粒总重量然后计算相当于多少个单服重量,再依照单服重量的颗粒之重量,决定每次服用的片数,进一步计算出每片的重量。
若配方中规定了每批原材料应制的片数及每片重量时,则所得的干颗粒重应恰等于片数与片重之积,即干颗粒总重量(主料加辅料)等于片数乘以片重。
如果干颗粒总重量小于片数乘以片重时,则应补充淀粉等辅料,使两者相等。
半浸膏片的片重,可用下式计算:片重=(干颗粒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重量)÷理论片数=[(成膏固体重+原粉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重量]÷原药材总重量/每片原药材量=[(药材重量×收膏%×膏中含总固体%+原粉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质量]÷(原药材总重量/每片原药材量)。
若已知每片主料成分含量时,可通过测定颗粒中主料成分含量再确定片重。
片重=每片含主料成分量÷干颗粒测得的主料成分百分含量。
干颗粒法是指不用润湿剂或液态粘合剂而制成颗粒进行压片的方法。
干法制粒的最大优点在于物料不需要经过湿润和加热的过程,可以缩短工时,并可减少生产设备,尤其对受湿、热易变质的原料来说,可以提高其产品质量。
粉末直接压片是指将原料的粉末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后,不经过制颗粒而直接压片的方法,目前国外应用较广泛,国内也有不少研究及生产部门应用。
蜜膏一、蜜膏的概念及特点蜜膏是指原料经过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蜂蜜制成的稠厚的、半流体状的剂型。
蜜膏的特点是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利于保存,携带方便,便于服用,作用和缓、持久。
蜜膏又叫煎膏剂。
煎膏剂中所用的蜂蜜均指炼蜜,糖大多为冰糖或蔗糖,也有用红糖(如益母草膏),糖也必须经过炼制。
二、蜜膏的制作方法蜜膏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煎煮、浓缩、收膏、分装四个步骤。
1、煎煮:将原料按照要求切成片、段,或粉碎成末,加水加热,进行煎煮,先以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煎煮30min即可;将汁液倒入杯中,留渣再加水煎煮,如此反复3次,把3次的汁液合并在一起,静置,用滤器滤过待用。
如果原料为新鲜的果蔬,可用榨汁机榨取汁液,另用其渣加水如常法煎煮,时间可稍短一些,取汁去渣,与前面的汁液合并备用。
2、浓缩:将准备好的汁液加热煎煮,不断搅拌,待汁液浓缩到产品所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可停火;或者取浓缩液滴在滤纸上,如果滴液四边无渗出的水迹,即达到了要求,我们把这种浓缩膏称为“清膏”。
3、收膏:在清膏中加入规定量的炼蜜(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用小火煎熬,不断搅拌,撇去浮沫,当膏液稠度达到所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可停火。
除另有规定外,蜜膏的相对密度一般要求在1.4左右。
由于蜂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死蜂、蜡质等杂物,故应用前须加以炼制,其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减少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鲜蜂蜜的选择,以半透明、有光泽、香甜味纯、清洁无杂质为好。
炼蜜的程度除由制膏原材料的性质而定外,与原料粉末的粗细、含水量的多少、加工季节的气温也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般冬天用嫩蜜,夏天用老蜜。
4、分装:先将容器洗净、干燥、消毒,然后再把放凉的蜜膏装瓶,以免日后发霉变质。
一般选用大口容器盛装,这是由于蜜膏比较粘稠,存取方便。
露剂一、露剂的概念及特点露剂是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一种液体。
原料一般带有芳香性,含挥发性成分较多,如花、茎枝、果实等。
露剂的特点是芳香宜人、服用方便。
二、制作方法露剂的制作方法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该法系将含有挥发成分的原材料洗净、粉碎,放入蒸馏器中,加适量的水进行加热、冷凝,收集蒸馏液至相当于原材料重量的6~10倍即可。
必要时可蒸馏数次。
散剂一、散剂的概念及特点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原料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散剂的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
二、散剂的制作方法一般应通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以及包装等程序。
过筛:将粉碎的物料选择适当的筛过筛。
混合:即指将多种固体粉末相互交叉分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