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A.基因B.器官C.细胞2.在下列人体细胞的形状中,呈纺锤形的是()。
A.神经细胞B.骨细胞C.肌肉细胞3.植物、动物都是由()组成的。
A.真菌B.细胞C.病毒4.1675年,荷兰人()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A.胡克B.列文虎克C.弗莱明5.小科观察了很多生物的细胞,下列属于神经细胞的是()。
A.B.C.6.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下列不是细胞的是()。
A.蛙卵B.鱼卵C.鸭蛋7.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都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B.人体有不同类型的细胞C.细胞是胡克发现的8.下图是人体红细胞,它的形状是?()A.方形B.纺锤形C.圆盘形二、填空题9.卵细胞是球形的,神经细胞是( ),红细胞是( )。
10.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11.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它是构成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________。
12.有些细胞很大,如鸡蛋的____________。
13.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那些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洋葱的______________;它是构成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三、判断题14.所有的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 )15.在空气、水、泥土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但是在火山、岩石里微生物无法生存。
( )16.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茎细胞形状一样。
( )17.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是细胞。
( )18.第一次发现微生物存在的人是列文虎克。
( )四、综合题19.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了很多生物的细胞。
如图所示:(1)属于植物细胞的有____________。
属于动物和人体细胞的有_________。
(2)不同生物的细胞一样吗?____________。
202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样子。
它们的一样之处: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2.微小的生命体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水样中生物的样子。
在下面生物中勾选出微生物。
〔√〕蓝藻〔√〕变形虫〔√〕病毒〔√〕乳酸菌〔√〕草履虫〔√〕红细胞〔〕西瓜虫〔√〕大肠杆菌〔√〕霉〔〕跳蚤〔〕苔藓〔√〕蘑菇科学阅读微生物无处不在摄影师将一滴海水在显微镜下放大 25 倍,事实的真相暴露了:这滴海水中竟然包含着蟹幼虫、菌类、鱼卵、浮游动物、硅藻,还有更多各种你想不到的生物。
我们全身上下也都遍布着各种微生物,如皮肤上、口腔里、肠道里等。
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气味,就与他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空气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的孢子、细菌的芽孢和某些耐枯燥的球菌,如葡萄球菌。
这些微生物吸附在尘埃和小液滴上,随气流在空气中传播。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放线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多,1 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
依据以上科学短文,写出能够觉察微生物的地方:海水、皮肤、口腔、肠道、空气中的尘埃、空气中的小液滴、土壤。
3.发霉与防霉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各种霉。
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问题:馒头在什么状况下简洁发霉假设:馒头放置在温顺、潮湿的环境中简洁发霉。
试验设计:序号条件试验方法试验结果1严寒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2温顺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发霉3严寒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4温顺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不发霉试验结论:馒头在温顺、潮湿的条件下简洁发霉。
4.微生物的“功”与“过”写出你对微生物的了解。
有“功”的事例:制作馒头、面包、生产调味品有“过”的事例:导致感冒、导致食物变质有“功”也有“过”的事例: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微生物就会分解苹果,使苹果变成腐殖质我认为:假设没有微生物,世界将会垃圾成山,难以分解;植物难以存活和生长;动物难以生存;人类没有食物,没有某些药品,等等。
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说教材本课遵照认识微小个体的主要进程,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从发现细胞到认识细胞的多种形态,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发现细胞,其中包括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指导学生依次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内表皮,发现它们的特点,为第二个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找出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共同之处,为课文介绍细胞打下基础;第三个活动,介绍胡克发现细胞的资料,指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过程。
第二个部分,观察人体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有多种形状,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通过一、三、四年级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动植物多样性、植物生命周期、生物延续生命繁衍后代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概念,对生命体的宏观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生命体的微观概念还处于模糊认识的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听说过细胞,也许还不经意地说过这个词汇,但由于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细胞,学生还未真正亲眼见过,更没有见识过它们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变化。
因而,学生渴望撩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进入一个他们从未领略的微观世界。
同时,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表达交流、数据搜集和加工的能力,并且对未知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愿意与同伴合作分享,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工具逐步观察生命体的细胞结构,通过对比、归纳建构出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同时通过感受科技发展和工具的发明对人类认识自然具有深远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2.在观察植物与动物以及人体的各种细胞图片中,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科学探究目标:1.能比较用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的不同,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实验目标: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胞的材料一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通过逐次放大观察,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微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洋葱内表皮、手背皮肤。
实验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复习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出示洋葱表皮鳞片,同样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内表皮,观察动物表皮细胞和植物表皮细胞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结论: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霉茵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注意事项:1.在现容手背皮肤前,应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在让学生观察洋意鳞片内表皮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在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后应提醒学生去洗手,以免活在手上的洋葱汁制激眼睛。
2.微小的生命体安验名称:自制“小水塘”。
实验目标:为了克服自然水城中微生物密度小,学生难以在水中找到微生物的困难,自制“小水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微生物,以使学生用星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广口靓,地塘水,放大性,叶子,草,土。
实验步骤:1.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组织全班集体做一个“小水塘”,还是分组做。
最好能把做好的“小水塘”放在教室里,以便学生随时观察其变化。
2。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机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3.将一些腐性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人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4。
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分别用内眼和放大镜观察瓶子中水样的变化。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引言:《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本课程是小学科学1的一堂重要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以及为什么这些结构和作用至关重要。
一、生命体的基本结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由细胞组成。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
每个细胞都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它具有调控细胞的功能。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二、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生命体能够正常工作。
例如,胃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的胃能够将食物消化,肌肉能够运动。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生命体的不同部分能够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生命体的“积木”生命体的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些“积木”,这些“积木”是细胞。
正如我们在搭建积木时一样,每个积木都有特定的形状和功能,但只有当它们按照正确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时,才能形成完整的结构。
对于生命体来说,细胞也是相同的原理。
每个细胞都有特定的功能,但只有当它们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时,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四、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心脏细胞负责泵血,肌肉细胞负责运动,神经细胞负责传递信号等等。
这些细胞之间的合作使得生命体能够正常运作。
如果有任何一个细胞功能失常,都会影响生命体的正常运作。
五、细胞分化为了能够执行不同的功能,细胞会经历分化过程。
分化是指细胞根据自己的功能需求,转变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例如,一个未分化的胚胎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脏细胞、肌肉细胞等。
分化过程中,细胞会逐渐发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以适应其特定的功能要求。
六、结论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了解到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篇:《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2《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4、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难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
教学准备: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思路:利用课件,视频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3、观察交流,认识细胞;4、小组交流,全课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洋葱师:我们今天就来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的表皮。
二、探索新知(一)认识植物细胞1、回顾:显微镜的使用。
2、小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交流。
师:这一个个的小格,就是细胞。
(多媒体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显微图片)师:大家刚刚观察的洋葱表皮有细胞,其它部位有没有细胞呢?根、叶?3、小结:植物体由细胞组成。
(二)认识动物细胞师:植物体有细胞,那动物呢?生:(猜测)师:就以人体为例,你都知道人体有哪些细胞?生:肌肉细胞;骨细胞;神经细胞;血红细胞;……(多媒体出示:人体各组织细胞显微图片)小结:动物体由细胞组成。
(三)认识微生物细胞师:自然界中除动、植物外,还有一类微小的生物——微生物。
微生物又是否有细胞呢?生:(猜测)(多媒体出示:细菌、草履虫图片)小结:微生物由细胞组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探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1、动、植物表皮细胞比较。
2、人体不同组织细胞比较。
师:由此可见,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它们都起着什么作用呢?师:就以人体为例,你都知道人体有哪些细胞?生:肌肉细胞;骨细胞;神经细胞;血红细胞;……(多媒体出示:人体各组织细胞显微图片)3、小结:细胞形态多样,功能不同。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五年级科学下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苏教版)基础知识梳理1.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1)观察工具(2)在显微镜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观察对象 显微镜下图片特点 手背皮肤人体表皮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即没有细胞壁 洋葱鳞片内表皮洋葱表皮是由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即有细胞壁基本单位。
注意:病毒不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放大镜:放大几倍到十几倍。
手持显微镜:放大几十倍到上百倍。
实验室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几千倍。
3.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上面有许多小孔,看上去像一个个规则的小室,他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软木细胞胡克用过的显微镜4.显微镜的构造5.显微镜的使用(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注意事项①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反光镜不能对着太阳;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物镜不要碰到载玻片。
6.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神经细胞是带突触的星形。
红细胞是中间略有凹陷的圆饼形;白细胞是球形;血小板形状不规则。
肌细胞一般呈长条形。
7.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卵黄。
蛋黄鱼卵常考题型背记判断题1.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一样的。
( × )解析:同一种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如人体表皮细胞是扁平的、不规则的单多边形;人体的红细胞是中间有凹陷的圆饼形。
2.细胞都是很小的,不可能用肉眼观察到。
( × )解析:大多数细胞非常小,也有的细胞比较大,如鸡蛋中的蛋黄就是一个细胞。
选择题1.(C)被称为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A.微生物B.细菌C.细胞2.首先发现了细胞的科学家是(B)。
A.列文虎克B.胡克C.牛顿3.可以观察到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的是(A)。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显微镜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取镜2.显微镜看到的物体图像是:放大了的倒像。
3.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4.目镜X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6.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有些细胞却很大,如动物的卵黄。
7.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把他们成为细胞。
8.胡克证明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9.手背皮肤(动物细胞)VS洋葱鳞片细胞(植物细胞)区别: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10.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里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形状是长方形11.根尖细胞是方形、茎细胞是管状、神经细胞呈放射状、骨细胞杆状、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盘状、肌细胞是纺锤形、白细胞无稳定的结构第二课微小的生命体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4.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5.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小型原生生物。
6.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是线状、酸奶中的乳酸菌是杆状、病毒是球状皮肤上的葡萄球菌是球状、海洋中的硅藻是椭圆状第三课发霉与防霉1.霉的相同点:呈丝状,由霉菌组成不同点:颜色、形状都不同2.发霉的条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3.防霉:①真空包装(隔绝空气)②放干燥剂(减小湿度)③烈日暴晒(减小湿度)④空调除湿(减小湿度)⑤低温保存(减低温度)⑥消毒柜杀菌(杀死了霉菌菌种)第四课微生物的“功”与“过”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青霉素2.消灭细菌或病毒方法:①高温煮沸②紫外线照射③喷洒消毒液④涂碘酒3.防护措施:①戴口罩②勤洗手③不聚集④及时接种疫苗第五课生物的启示1.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的启示。
搭建生命的积木教案【篇一:《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案例与评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案例与评析红旗中心小学王丹教学资源的开发本课指导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深入到细胞水平,使学生体验和发现生命体的奥秘。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鉴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课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首先,利用学生儿时的搭积木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然后,发给学生容易观察的洋葱表皮或芦荟的叶子,让他们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从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伴随着工具的进步而逐步发展的。
关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在科技馆活动时已经学会了。
这样,我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观察细胞形态和大小上。
由于人体表皮细胞无现成装片,观察起来也不清晰,我便选用南瓜茎切片、玉米茎切片、神经细胞装片、骨细胞装片等细胞形态和大小有明显区别的标本来让学生观察。
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的同时,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进行交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各种装片中都有一块一块的小“积木”,但“积木”的形状和大小是不同的。
在认识细胞这部分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科学史故事,了解胡克发现细胞。
在这里我特意加入制造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列文虎克进行比较,让学生注意区别,以加深记忆。
另一方面是有关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有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过程。
不同的细胞,功能也不同,教师可以参照书上讲解叶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关、白细胞吞噬病菌等。
然后,组织几名学生表演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活动。
最后,利用图片介绍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组织学生讨论(1)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哪些及其传播途径。
(2)预防传染病的办法。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等。
能够绘制并描述洋葱表皮细胞。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学会使用积木搭建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使用积木搭建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观察和分析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学会总结和归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细胞——生命体的基本单位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细胞结构。
2.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探究细胞的功能:介绍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储存等。
4. 活动:小组合作,使用积木搭建细胞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的构成。
2. 学习细胞结构:学生自主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师讲解并演示。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使用积木搭建细胞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搭建的细胞模型,讲解搭建过程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分享搭建过程中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搭建细胞模型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细胞模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结构。
2. 积木:用于学生搭建细胞模型。
3. 生命科学知识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 教学课件:辅助讲解细胞知识。
六、教学内容第2课时:生命体的生长发育1. 导入:通过展示生命体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体的变化。
2. 学习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介绍胚胎发育、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等阶段的特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生命体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细胞的概念和功能。
2. 介绍组织的概念和功能。
3. 介绍器官的概念和功能。
4. 介绍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结构是由细胞组成的。
2.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3.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结构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的。
4. 讲解组织的概念和功能,如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5.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结构是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的。
6. 讲解器官的概念和功能,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7.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结构是由不同的系统组成的。
8. 讲解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第二章: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体的积木模型,并能够运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生命体结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生命体的积木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如何使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生命体结构。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生命体的积木模型的概念和特点,如积木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2. 展示一些搭建生命体结构的积木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 讲解如何使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生命体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4.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生命体结构。
5.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生命体结构,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
第三章:搭建植物体的积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并能够运用积木搭建简单的植物体结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植物体的结构,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祁建淮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邮编:电话:电子信箱:一、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三课一起组成了一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前三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
它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生命科学的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师创造宽松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处理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分析,又善于合作、分享。
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紧抓“探究”不放。
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生命科学作为小学科学三大领域的一部分,必定严格体现小学科学课的科学味,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重视资料的收集。
生命科学离孩子们既远又近。
对人体、动植物的研究要强化观察,测量,数据的收集。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科学是一门充满探索和创造的学科,而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我们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体的构成和生物结构。
本次教案的主题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体的构建过程,并理解其中的原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2.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3.掌握细胞的基本构造,例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4.通过制作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教学准备】1.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的教具;2.制作细胞模型所需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彩色橡皮泥等;3.准备一些参考书籍或图片,展示不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生物的图片或生物构件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猜测这些生物是如何构成的,并逐渐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提出问题(10分钟)1.什么是生命体?生命体有哪些基本结构?2.你知道什么是细胞吗?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你能看出细胞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开始对生命体和细胞产生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思考生命体的构造是如何组成的。
三、核心内容讲解(15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通过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的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细胞的结构和构成要素。
特别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图示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将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补充一些额外的知识点。
四、细胞模型制作(45分钟)1.准备工作老师将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制作细胞模型所需的材料。
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生命体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参与到实践中去。
2.制作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透明塑料袋、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细胞模型。
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示意图,让学生们尽可能还原细胞的结构。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解释细胞膜的作用和细胞内部的运作机制,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的构造。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显微镜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人体表皮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即没有细胞壁。
洋葱表皮是由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即有细胞壁。
2.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3.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
4.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5.神经细胞是放射状,红细胞是双凹面圆盘形,白细胞是无稳定形状;肌细胞是纺锤形。
6.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卵黄。
2.微小的生命体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3.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4.微生物在大天然中分布极广,氛围中、水中、泥土中、动动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糊口着微生物。
有的微生物还能糊口在其他生物没法保存的中央,如火山、岩石里。
5.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3.发霉与防霉1.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霉菌形状各异,呈现红、黄、绿、白等多种颜色,能看到许多丝状物。
2.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
3.防霉方法及其依据防霉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空调除湿、烈日暴晒消毒柜杀菌高温储存依据隔绝空气减小湿度杀死霉菌菌种降高温度4.微生物的“功”与“过”1.微生物的“功”与“过”:“功”(1)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新的食物:例如,制作馒头和面包,离不开酵母菌;制作泡菜和酸奶,离不开乳酸菌。
(2)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调味品:例如,酿酒离不开一些曲霉和酵母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
知识与技能
●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
●知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难点: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大小
形状
功能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