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卫生保健
- 格式:pptx
- 大小:17.15 MB
- 文档页数:69
2024年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卫生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依据《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材第四章“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卫生保健”展开,具体包括: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保健要点、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育特点及其保健要点。
2. 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关注学前儿童健康,提高卫生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保健要点。
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学前儿童视力检查表,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感觉器官保健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讲解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育特点;(2)介绍保健要点;(3)分析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学前儿童视力保护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视力保护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自我检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育特点;(2)列举三种常见的学前儿童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疾病,并简要介绍预防与处理方法。
2. 答案:(1)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育特点:大脑发育迅速,感觉器官发育逐渐完善,视听触味嗅觉逐渐成熟。
(2)常见疾病及其预防与处理方法:疾病1:近视疾病2:多动症疾病3:感统失调预防与处理:加强感觉统合训练,提高儿童感觉器官的协调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保健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以下是对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的详细阐述。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包括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
在运动系统方面,学前儿童骨骼柔软、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较弱。
因此,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行姿势,避免过度负重和长时间单侧肢体活动。
同时,提供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呼吸系统中,学前儿童的鼻腔狭窄、鼻毛少、喉腔较窄、声带短而薄,呼吸频率快且浅。
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儿童接触刺激性气体,预防呼吸道感染。
循环系统方面,学前儿童心肌纤维细、弹性纤维少,心脏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
不宜让儿童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消化系统里,儿童的乳牙萌出较晚,咀嚼能力差,胃容量小,消化能力较弱。
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易消化,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泌尿系统中,学前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排尿次数较多。
要训练儿童定时排尿,注意尿道口的清洁。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有其特点。
学前儿童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旺盛,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神经系统发育迅速,但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易疲劳。
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感觉器官方面,如眼睛,学前儿童眼球前后径较短,容易出现生理性远视。
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用眼过度。
二、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营养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首先要了解儿童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蛋类、奶类、肉类、鱼类等。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如谷物、薯类等。
但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预防龋齿和肥胖。
脂肪能提供能量、保护内脏和维持体温。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与卫生保健(笔记)一、神经系统概述(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脑包括大脑(思维与意识)、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间脑和脑干(其中的延髓是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组成。
(二)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与其相连的突起构成(树突和轴突)。
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三)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系统得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和内部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
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组成。
2.高级神经(大脑皮质)活动的方式——条件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先天形成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得,反射弧是固定的,反射比较恒定,是一种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条件形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弧不是固定的、临时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动物只能对外界具体事物的刺激发生反应,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只对具体信号刺激发生反映的皮质功能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
而人类除对具体刺激信号发生反映外,还可以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人类对语言文字发生反映的皮质功能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四)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对侧支配、倒立分布且皮质区面积与功能相关、睡眠、动力定型、优势原则、镶嵌式活动原则。
二、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一)神经系统发育迅速神经系统是发育最早的系统,妊娠3个月时,胎儿的神经系统就已经基本发育完善。
1.脑优先发育1岁前脑细胞数量飞速,接近成人水平。
新生儿脑重为350~380g,1岁时脑重为950g,3岁时脑重约为1100g,6岁时脑重已达1250g,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卫生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材的第四章“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卫生保健”。
详细内容包括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基本知识,功能与保健要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日常保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健康发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维护学前儿童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健康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促进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展的保育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神经系统的复杂结构与功能、感觉器官的保健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在实际保育中应用保健知识,预防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疾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手绘感觉器官图、保健活动计划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儿童视力检查表,引发学生对儿童视觉保健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描述:呈现视力检查表,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视力?”目标:引起学生对感觉器官保健的重视。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感觉器官的种类及其保健要点。
例题讲解:以视觉系统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合理膳食和户外活动预防近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与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保健相关的环节。
目标:让学生结合实际,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份针对幼儿园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保健活动计划。
目标: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5. 互动问答: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共同讨论保健中的实际问题。
目标:解决疑问,深化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左侧列出教学要点,右侧以图表形式展示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及其保健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针对36岁儿童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保健宣传册。
答案要点:包含基本知识介绍、日常保健建议、预防疾病措施等。
2.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当前学前儿童视力问题的主要成因及预防措施。
学前卫生学第一部分: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一、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一)运动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1)幼儿骨的特点(1)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
(2)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物无机盐成人 1/3 2/3幼儿 1/2 1/2(3)各部分的骨的发育:颅骨、胸骨、躯干、四肢例举2)关节的特点:稳定性和灵活性,主要是运动作用、杠杆作用、保护作用灵活性好牢固性差,韧带发育不完善,易脱位,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的先天性脱位。
3)肌肉的特点1、肌肉的发育:大肌肉群先发育,会走会跑会跳,小肌肉群后发育,持握,拿捏。
2、肌肉的成分:幼儿肌肉水分多,固体物质少,肌纤维细,间质多。
3、肌肉的力量:力量、耐力不足,收缩力量差,易疲劳但是新陈代谢旺盛,供氧充足,疲劳易恢复。
4)卫生保健1、开展适合年龄的体育活动2、意外的预防3、避免被束缚:衣服、鞋子、松紧带等4、加强营养,合理补充5、保证睡眠(二)呼吸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特点:1、鼻腔:鼻道狭窄,没有鼻毛,粘膜少,血管丰富,易感染,易出血,防线作用弱2、咽: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幼儿咽鼓管短、粗、水平3、喉:喉腔狭窄,声门狭窄。
声带薄,音调尖、高,声音易疲劳4、气管、支气管:摆动能力差,易发炎——支气管、气管炎5、肺:(1)肺泡数量少,肺容量少,含气量少,间质多,弹性纤维,易感染肺炎(2)呼吸频率快 (3) 呼吸节律不齐卫生保健: 1、确保空气新鲜,流通良好2、培养正确的姿势:坐,立,行,走的姿势3、培养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挖鼻孔,不蒙头睡觉,不把异物放入鼻孔…4、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5、注意歌唱和朗读卫生(三)消化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消化:通过消化管和消化液的作用把食物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吸收:经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管壁进入到血液循环的过程。
牙齿的特点:质地坚硬,磨损或形成洞后无法修复,只能通过人工方法修复胃:是个肌性结构,伸展性大,个体差异大,分泌的胃液为弱酸性,在帮助人体消化食物中起重要的化学作用,其中粘液细胞分泌的碱性粘液在中和胃酸、润滑胃粘膜、减少胃炎、胃溃疡的发生中起作用。
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保健1.8.1早期儿童卫生保健(1)皮肤的卫生要求①每天用清水洗脸、手、耳、颈等身体裸露的部分,经常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保持皮肤的清洁。
②根据不同的季节,随着气温的变化以及活动情况,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衣着并提醒他们增减衣服。
婴幼儿的衣服应宽松舒适、简洁大方,内衣最好选择柔软、透气的棉布。
③幼儿不宜佩带任何首饰,防止尖锐或坚硬的东西损伤皮肤;不要让幼儿使用有刺激性的化牧品及成人用的清酒、护肤用品。
④经常带要幼儿到户外进行活动锻,让该子多接受阳光和空气的沐浴,可锻炼婴幼儿皮肤对冷热的适应能力,增强抵抗力。
(2)眼睛的卫生要求①1~3岁时活动增多,谨防眼外伤。
平时应注意不要让早期儿童玩有可能伤害眼睛的危险物品,如玩具刀、尖锐的长棍等签、弹号、小刀、剪子等,远离放酸炮、沙子飞扬等的场所。
②3~6岁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宜长时间用眼。
不要在阳光直射或过暗处看书、画画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看电视要有节制;数育早期儿童不要用手揉眼,保持专用毛巾、手帕的清洁卫生。
③为早期儿童提供良好的采光环境、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④补充养眼的营养素。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需要维生素A,如维生素A缺乏,会引发夜盲、视神经损伤、泪腺萎缩、角膜水肿乃至穿孔。
主要来源:动物肝脏、鱼肝油、蛋类、奶类,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包括胡萝卜、韭菜、香菜、西兰花、菠菜等。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定期检查幼儿的视力,以便及时发现视觉异常,及时治疗。
早期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预防和治疗视觉异常的最佳年龄。
(3)早期儿童耳的卫生要求①禁止用锐利的工具挖耳。
重视听觉器官的卫生,不能用锐利的工具给婴幼儿挖耳,以免划破鼓膜,造成外耳道感染,引起疼痛,严重时会发生听觉障碍。
②避免噪声的影响。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幼儿经常接触噪声会影响听力的发展。
要防止要幼儿受噪声的影响,平时说话声音要适中,电视、音响音量不要太大。
③避免药物的影响。
一些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幕素、庆大霉素等会损害耳,可致感音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