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后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一、思考题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4.试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5.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二、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答案:二、 1.× 2.× 3.√ 4.× 5.×三、 1.C 2.B 3.C 4.B 5.B第三章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可以分为哪些种类?2.为什么说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3.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有哪些?5.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有哪些特点?6.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的作用是什么?7.标志变动度可分为哪些指标?它们分别是如何运用的?8.平均数与标志变动度为什么要结合运用?二、练习题(教材第四章P108课后习题答案)1.某村对该村居民月家庭收入进行调查,获取的资料如下:按月收入分组(元)村民户数(户)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20 30 35 25 10合计120 要求:试用次数权数计算该村居民平均月收入水平。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C2.A3.C4.C5.C6.B7.A8.D9.C 10.D 11.A 12.C 13.C 14.A 15.B 16.A 17.C 18.B 19.D 20.A 21.D 22. D23.B 24.C 25.A 26.A 27.A 28.B 29.A 30.D 31.C 32.A 33.B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一、选择题1.A2.B3.A4.D5.B6.C7.D8.D9.D 10.C 11.C 12.A 13.D 14.D 15.C 16.A 17.D 18.C 19.B 20.B 21.A 22.B 23.C 24.A 25.B 26.B 27.A 28.B 29.C 30.C (A)二、判断题1.∨2.∨3.×4. ∨5. ×6. ×7. ∨8. ×9. ×10.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显示一、选择题CABCD CBBAB BACBD DDBC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一、选择题1.A2.C3.B4.C5.D6.D7.A8.B9.A 10.B 11.A 12.D 13.C 14.C 15.D 16.A 17.A 18.B 19.A 20.B 21.A 22.A 23.B 24.C 25.C 26.D 27.D 28.A 29.D 30.C 31.C 32.D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 11. ∨ 12. ×四、计算题1. 11399073.8954ki ii kii x fx f=====∑∑甲11.96σ===甲73.89100%100% 6.18%11.96x σν=⨯=⨯=甲73.8100%100%7.43%9.93x σν=⨯=⨯=乙甲的代表性强2. 10.2510.966ki ii kii x fx f====∑∑0.250.056σ==0.250.056100%100% 5.834%0.966xσν=⨯=⨯= 1114.534ki ii kii x fx f====∑∑10.1295σ==10.1295100%100% 2.857%4.534xσν=⨯=⨯=该教练的说法不成立。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附录三:部分习题参考解答老师说这份答案有些错误,慎重参考哈~~第一章(15-16)一、判断题2.答:对。
3.答:错。
实质性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合适的方法,特别是数量分析的方法。
4.答:对。
5.答:错。
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答:错。
有限总体全部统计成本太高,经常采用抽样调查,因此也必须使用推断技术。
7.答:错。
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
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答:对。
二、单项选择题1.A;2.A;3.A;4.B。
三、分析问答题1.答:定类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只可用来分类,民族可以区分为汉、藏、回等,但没有顺序和优劣之分,所以是定类尺度数据。
;定序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它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和顺序,教育程度可划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属于定序尺度数据;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不但可以排序,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在两方面的差异,人口数、信教人数、进出口总额都是定距尺度数据;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通常都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所以经济增长率是定比尺度数据。
3.答:如考察全国居民人均住房情况,全国所有居民构成统计总体,每一户居民是总体单位,抽查其中5000户,这被调查的5000户居民构成样本。
第二章(45-46)一、单项选择题1.C;2.A;3.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C.三、简答题1.答:这种说法不对。
从理论上分析,统计上的误差可分为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2.答:统计报表的日常维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统计报表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不容易调整,对现代社会经济调查来说很不合适。
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3.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
A.年龄B.性别C.企业类型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6.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8.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总体是()。
A.IT业的全部从业者B.500个IT从业者C.IT从业者的总收入D.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9.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月收入”是()。
第1章导论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
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000颗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
该研究的总体是()A、250颗成年松树B、公园中25000颗成年松树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2、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成年松树的高度。
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
该研究所感兴趣的变量是()A、森林公园中松树的年龄B、森林公园中松树的数量C、森林公园中松树的高度D、森林公园中数目的种类3、推断统计的主要功能是()A、应用总体的信息描述样本B、描述样本中包含的信息C、描述总体中包含的信息D、应用样本信息描述总体4、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
这一叙述是()的结果A、定性变量B、试验C、描述统计D、推断统计5、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学作业,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参考书中包含美国50个州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在该生的作业中,他应该将此数据报告来源于()A、试验B、实际观察C、随机抽样D、已发表的资料6、某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任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他注意到,雇员的午饭要么从家里带来,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这种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认为是()A、观察研究B、设计的试验C、随机抽样D、全面调查7、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感兴趣的总体或样本C、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D、了解数据分布特征8、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
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 B、所有的大学生C、该大学所有的一年级新生D、样本中的200名新生9、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
统计学第一至四章答案第一章一、思考题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2.统计数据的分类: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获取数据的方式: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特点:分类数据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任意改变;顺序数据的分类是有序的;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定量数据;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截面数据也称静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也称动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对武昌分校的全体教师进行工资调查,那么全体教师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五十名教师进行调查,这五十名教师的集合就是样本,全体教师工资的总体平均值和总体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五十名教师工资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教师的工资。
4.有限总体:指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
例如:武昌分校10 级金融专业学生无限总体:指总体所包含的元素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例如:整个宇宙的星球5.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同时数值型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6.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可以一一列举,例如“产品数量” 、“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的取值指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
例如“温度” 、“年龄”。
二、练习题1.(1)数值型变量(2)分类变量(3)数值型变量(4)顺序变量(5)分类变量2.(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IT 从业者,样本是从IT 从业者中抽取的1000 人,样本量是1000(2)“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3.(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第二章一、思考题1:答:1: 普查的特点: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②: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③: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4:普查的使用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特定的现象。
第一章绪论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统计工作C.社会经济内在规律D.统计方法2.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A)A.产业的分类B.职工人数C.劳动生产效率D.所有制3.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A.全国所有居民户B.全国的住宅C.各省市自治区D.某一居民户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B)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C.社会统计学D.数理统计学派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1.统计的调查对象是(C)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D.统计指标2.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A)A.经常性抽查调查B.必要的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D.周期性普查3.要对某企业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企业的“生产设备”是(A)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报告单位4.下面那些现象事宜采用非全面调查?(ABCD)A.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B.某型号日光灯耐用时数检查C.某地区居民储蓄存款D.某地区森林的木材积蓄量5.抽查调查(abd)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B.是一种非连续性的调查C.可以消除抽样误差D.应遵循随机原则6.洛伦茨曲线(BC)A.是一种向下累计曲线B.可用于反映财富的分布曲线C.用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D.越接近对角线基尼系数越大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由变量数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直接体现权数的实质的是(D)A.总体单位数的多少B.各组单位数的多少C.各组变量值的大小D.各组频率的大小2.若你正在筹划一次聚会,想知道该准备多少瓶饮料,你最希望得到所以客人需要饮料数量(a)A.均值B.中位数C.众数D.四分位数3.2004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和3350 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平均收入的代表性(B)A.甲类较大B.乙类较大C.两类相同D.在两类之间缺乏可比性4.假如学生测验成绩记录为优。
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
这里,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计划,抽样调查是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推断是分析资料的过程。
显然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而推断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是用部分资料来推断总体。
增加定义: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
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如普查数据),则经过描述统计之后就可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规律性的目的了;如果所获得的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数据),要找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则必须应用概率论的理论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
统计学第三版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答:(1)有两个总体:A品牌所有产品、B品牌所有产品(2)变量:口味(如可用10分制表示)(3)匹配样本:从两品牌产品中各抽取1000瓶,由1000名消费者分别打分,形成匹配样本。
(4)从匹配样本的观察值中推断两品牌口味的相对好坏。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思考题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答:分二个步骤:(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解释洛伦兹曲线及其用途答:洛伦兹曲线是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洛伦兹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收入分配公式绘制成的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可以观察、分析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思考与练习: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4.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5.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6.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
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
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
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
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
要求:(1)描述总体;(2)描述研究变量;(3)描述样本;(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7.“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
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
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统计学复习笔记第七章参数估计一、思考题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
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
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
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
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
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
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勺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
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 (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为(z 2)2 2 E zn P—其中:E z2*2.样本量n与置信水平1- a、总体方差工、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大;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要求的样本量也越大;与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样本量与估计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即可以接受的估计误差的平方越大,所需的样本量越小。
二、练习题1.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采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出一个样本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第一章总论2. 统计有几种涵义?各种涵义的关系如何?统计的三种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及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实践。
8. 什么是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总体和单位的关系如何?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位或元素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和单位的关系:(1)总体是由单位构成的;(2)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统计任务的不同,可以变换位置;(3)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地联结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了。
10. 什么是标志?标志有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如人的性别、工人的工种等。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人的年龄、企业的产值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1.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以及填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调查对象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是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它可能是全部总体单位,也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又称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在同一次调查中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确定调查对象是要划清所要研究的总体界限,确定调查单位是要明确调查标志有谁来承担。
填报单位和调查单位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如工业企业设备普查,调查对象是工业企业设备,调查单位是每台设备,填报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2. 什么是统计调查?它有哪些分类?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的连续性,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
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第二章思考题2.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使用时要进行评估,要考虑到资料的原始收集人,收集目的,收集途径,收集时间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指出各自适用情况概率抽样: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时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它同样使用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不需要调查结果投影到总体的情况; 2.3除了自填式,面访式和电话式还有什么搜集数据的办法试验式和观察式等第三章思考题3.1数据预处理内容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数据筛选和数据排序;3.2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分类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用比例,百分比,比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可用条形图,帕累托图和饼图进行图示分析;顺序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用比例,百分比,比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可用条形图,帕累托图和饼图,累计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进行图示分析; 3.3数据型数据的分组方法和步骤分组方法: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组距分组又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分组步骤:1确定组数2确定各组组距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4.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集中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4.2怎样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的测度,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而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4.3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上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第七章思考题7.1 估计量: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随机变量估计值:估计参数时计算出来的统计量的具体值7.2 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7.3 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第8章思考题8.1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然而推断的角度不同;参数估计讨论的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总体参数μ在估计前是未知的;而在参数假设检验中,则是先对μ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去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8.2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统计显著是什么意思答:显著性水平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和风险;统计显著等价拒绝H0,指求出的值落在小概率的区间上,一般是落在0.05或比0.05更小的显著水平上;8.3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答:假设检验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所犯的错误有两种类型,一类错误是原假设H0为真却被我们拒绝了,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所以也称α错误或弃真错误;另一类错误是原假设为伪我们却没有拒绝,犯这种错误的概论用β表示,所以也称β错误或取伪错误;第10章思考题10.1什么是方差分析它研究的是什么答: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它所研究的是非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10.2要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时,为什么不作两两比较,而用方差分析方法答:作两两比较十分繁琐,进行检验的次数较多,随着增加个体显著性检验的次数,偶然因素导致差别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而方差分析方法则是同时考虑所有的样本,因此排除了错误累积的概率,从而避免拒绝一个真实的原假设;10.3方差分析包括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答:方差分析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区别: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而双因素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第13章思考题13.1简述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趋势,季节性,周期性,随机性13.2利用增长率分析时间序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当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增长率;2不能单纯就增长率论增长率,要注意增长率与绝对水平的综合分析;大的增长率背后,其隐含的绝对值可能很小,小的增长率背后其隐含的绝对值可能很大; 13.3简述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的含义;1.平稳序列stationary series基本上不存在趋势的序列,各观察值基本上在某个固定的水平上波动或虽有波动,但并不存在某种规律,而其波动可以看成是随机的2.非平稳序列non-stationary series是包含趋势、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序列,它可能只含有其中的一种成分,也可能是几种成分的组合;因此,非平稳序列又可以分为有趋势的序列、有趋势和季节性的序列、几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复合型序列;第14章思考题14.1解释指数的含义;答:指数最早起源于测量物价的变动;广义上,是指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狭义上,是指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实际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14.2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有何区别与联系加权综合指数:通过加权来测定一组项目的综合变动,有加权数量指数和加权质量指数;使用条件:必须掌握全面数据数量指数,测定一组项目的数量变动,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质量指数,测定一组项目的质量变动,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拉式公式:将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帕式公式: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加权平均指数:以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使用条件:可以是全面数据、不完全数据;因权数所属时期的不同,有不同的计算形式;有:算术平均形式、调和平均形14.3解释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答:零售价格指数: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生产价格指数: 测量在初级市场上出售的货物即在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买某种商品时的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简称股价指数;其单位一般用“点”point表示,即将基期指数作为100,每上升或下降一个单位称为“1点”;。
第一部分课程指导第一章绪论一、本章重点1.统计的基本涵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统计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古典统计学时期、近代统计学时期、现代统计学时期。
曾经产生过记述学派、政治算术学派、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等流派。
赫尔曼·康令、特弗里德·阿亨瓦尔、威廉·配第、约翰·格朗特、阿道夫·凯特勒、克尼斯等是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
《政治算术》、《社会物理学》是统计学说史上的典型著作。
3.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变化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通过这个对象的研究以认识和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
4.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等特点。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归纳推理法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5.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具有信息的职能、咨询的职能、监督的职能。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6.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是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是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统计指标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三个特点。
指标的构成必须完整、指标的名称必须具有正确的涵义和理论依据、要明确指标的计算口径和范围、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等是对一个统计指标的基本要求。
掌握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二、难点释疑1.对于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及研究对象,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客观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出发,从统计总体本身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特点出发,联系社会经济统计的实践,从统计要发现规律、描述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等递进关系上来深刻正确的理解。
2.熟记、掌握以下基本概念: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统计指标体系。
要掌握这些重要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基本分类等。
三、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和()。
2.统计资料是()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统计科学又是指导()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3.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其代表作()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的产生。
4.()第一次提出“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之一”。
5.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和()、()。
6.统计的基本方法有()、()、()和归纳推理法。
7.标志是说明()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特征的。
8.统计总体的三个特征是()、()、()。
9.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
10.统计具有信息职能、()、()。
()和统计监督是统计作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1.统计指标的特点有:()、()和具体性。
12.指标构成完整要求指标必须具有指标名称、()、()、()、和()。
(二)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2.品质标志3.连续变量4.大量观察法5.统计指标6.指标体系(三)判断题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2.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关系是服务为主,监督为辅。
()3.社会经济统计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4.标志与指标都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
()。
5.统计指标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社会性、数量性。
()6.总体的大量性是指总体的范围不能确定。
()7.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间的数量关系。
()8.总体中各个单位标志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种可变的标志是变异。
()(四)单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C、统计信息统计咨询统计监督D、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技能2.社会经济统计是一门()。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C、实质性的科学D、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质性科学3.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有()。
A、数量性科学性社会性具体性B、数量性总体性连续性经常性C、科学性群众性社会性准确性D、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
A、威廉·配第B、阿道夫·凯特勒C、克尼斯D、康令5.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是()。
A、威廉·配第B、阿道夫·凯特勒C、海尔曼·康令D、约翰·格朗特6.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分析方法B、调查方法整理方法预测方法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D、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7.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总体性数量性同质性B、总体性同质性差异性C、数量性同质性大量性D、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8.统计工作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分组统计综合D、统计调查统计汇总统计分析报告9.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该企业的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10.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
A、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各个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也是变动的B、随着人们对客观认识的不同,对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认识也是有差异的C、随着统计研究目的与任务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变换位置D、客观上存在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11.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12.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B、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C、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13.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数B、水塘中所养的鱼C、城市的流动人口数D、工业中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14.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学生的性别B、学生的年龄C、学生的专业D、学生的住址15.某工人月工资800元,则“工资”是()。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16.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五)多项选择题1.在统计学说史中,()。
A、威廉·配第是政治算数学派的创始人B、康令是记述学派的创始人,阿亨瓦尔是继承者C、凯特勒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D、约翰·格朗特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另一创始人E、克尼斯把政治算术命名为统计学2.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
A、数量多少B、现象间的数量关系C、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D、具体的量和抽象的量E、确定的量和抽象的量3.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别,()。
A、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D、数量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4. 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有()。
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具体性5.标志与指标的主要区别有()。
A、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C、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D、标志既可以用数量表示,也可以不用数量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量表示的E、标志是未经任何综合,只代表某一个体现象,而指标是由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6.指标的构成必须完整,这是指任何一个指标必须具有()。
A、指标名称B、指标所属的时间C、一定的地点D、指标的数值E、计量单位7.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有()。
A、指标的构成必须完整B、指标的名称具有正确含义与理论依据C、要明确指标的计算口径范围D、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E、要有通俗易懂的编制说明8.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指标有可能成为数量标志B、数量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C、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D、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E、在任何情况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9.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性别比例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10.在工业普查中()。
A、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B、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C、工业总产值13700亿元是统计指标D、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E、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六)简答题1.简述统计的三种涵义及之间的关系。
2.简述设置科学的统计指标的基本原则。
3.简述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与区别。
4.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情况,指出其中的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变量值。
(七)论述题1.如何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2.如何理解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