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护理品管圈降低输液卡不规范使用率
- 格式:ppt
- 大小:53.11 MB
- 文档页数:22
应用品管圈降低我科输液观察单的漏签率作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手护圈”降低输液观察单漏签率,提高本科护士意识,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方法:应用品管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明显降低了输液观察单漏签率。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输液观察单漏签率【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073-0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活动。
床旁输液观察单签字是按护理文书的要求,将每天的输液医嘱打印出来挂于患者床旁,患者每输注一组液体,护士立刻据实签署执行者和执行时间。
目的是追踪执行者和执行时间,可避免少输液、多输液、漏输液,从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但在临床工作中因多种原因经常出现输液观察单漏签的现象,是发生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隐患。
为了降低床旁输液卡的漏签率,我科于2018年3月开始实施了降低床旁输液卡漏签率的品管圈质量控制活动,效果明显。
1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小组成员共9名,护士长为辅导员,民主选举圈长和副圈长。
辅导员负责领导,圈长负责领导品管圈开展各项活动,圈员积极参加圈会,认真执行分派到的各项工作。
品管圈成立后辅导员带领圈员,通过投票结果,设定了圈名、圈徽、圈含义和口号,同时制定了品管圈活动步骤和方法。
2 选定主题召集全体圈成员进行开题会议,会议期间9名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通過记名投票,最终按照得票数高低,选定主题。
在品管圈活动中,每一个圈员充分发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协作力、积极性、工作责任心、个人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同时利用这些方法发现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并科学、规范的分析问题,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科学实用规范的标准化流程,自动自发的解决问题,使护理质量安全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持续发展。
18临床护士用药错误率税琪雅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谓的品管圈(Qcc),主要是指在同样的一个工作现场,工作性质也比较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组建起的一个小集团,结合实际情况,选定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改善的主题,并切实有效地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性的质量改进的相关活动。
在眼科临床护理实践中,需要用到很多方面的药物,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护士是最直接的观察者和执行者,在具体的给药全过程中,始终处在第一线的位置。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降低护士的用药错误率,进一步提升用药效果,这是相关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研究着重分析和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眼科临床护士用药错误率等相关情况,现在针对具体内容和结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我们医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这个期间内收治的眼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一共有16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79例,女患者81例,年龄最大的是89岁,年龄最小的是52岁,平均年龄是65.35岁。
所有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可以分析对比。
1.2 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的操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品管圈小组在该小组的组建过程中,选定9名护士作为成员,由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都比较强的护士长来担任圈长,有针对性地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候选主题,在选题的过程中,要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的基本原则,以此来进一步有效明确各项活动的基本主题。
选择该主题的理由主要体现在:因为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他们普遍都有比较典型的并发症,口服的用药种类比较多,有着很强的特殊性,选此主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掌握相关方面的用药常识和技能,确保用药安全,最大限度地提升用药效率,充分降低护士的用药错误率,并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更优质的全程护理服务。
应用品管圈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的实践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方面的实践成效。
方法成立品管圈,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输液治疗中留置针堵管的发生情况。
结果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从65.47%下降到4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效果顯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保障了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推进。
标签:静脉输液;留置针;品管圈;护理管理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存在的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封管和固定等4个方面的原因,针对那些意识不清的患者或是情绪不良的患者必须按照医嘱实施镇静,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培训学习与操作实践训练,必须实施考核,要求每个人都达到规范操作的要求。
该院自2015年5月开始运用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s)活动降低静脉输液治疗中留置针堵管的发生,截止2016年5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品管圈活动方法1.1 品管圈小组成立于2015年5月开始成立QCC,圈名确定为“麦乐乐圈”,这里的“麦”同“脉”。
含义:第一个“乐”可解为用我们纯洁、无私、积极、快乐的心去呵护患者身心。
第二个“乐”可解为得到我们呵护的患者快乐了,就连静脉都快乐了。
“麦乐乐”即护患和谐,其乐融融。
圈成员10人,其中辅导员2人,秘书1人,圈长1人,圈员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理师2人,护士1人)。
小组遵循PDCA循环原则开展活动。
1.2 品管圈主题确定根据对2015年1—4月静脉治疗小组质量检查结果分析,确定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降低留置针液体外渗发生率、提高留置针标准化封管的正确率3个重点环节的质量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由圈内的7名成员根据“5-3-1”评分标准,就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支持4个方面进行打分,得出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得分位列第一,成为此次圈活动的主题。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率的应用[摘要]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新时代电子病历系统的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的预防,以降低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率。
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4年6月18-7月3日,从耳鼻咽喉科随机抽取300份运行病历,对运行病历的护理记录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后调查2015年4月10日~4月24日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率。
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本科室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率由4.30%降至1.93%。
结论:对开展预防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记录单书写的质量,并确实减少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的发生。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记录单书写电子病历系统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的小集团,自动自发地进行的品质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品管圈已不断融入到医院细节管理中[1]。
规范: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2]。
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是指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单没有达到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本科室护理记录单书写程序是护士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软件书写护理记录,并将护理记录单打印,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可导致病情表述不清、错误、增加病历打印费用,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可见,降低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率尤其重要。
我科自2014年4月起运用品管圈,开展了对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的预防管理实践,有效降低了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率。
现在报告如下。
1 主题选定建立由14名病房护士组成的品管圈。
采用头脑风暴法,圈员提出8个题目,经全体圈员讨论,从圈能力、效益性、迫切性3个维度进行评价,得出分数最高者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降低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率。
2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步骤,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将品管圈活动时间定为2014年4月~2015年6月。
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高,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风险。
为了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品管圈活动被提出并实施。
该活动涉及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培训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监测和反馈等。
本文旨在对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品管圈活动是一种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通过团队合作,不断循环改进的管理工具。
在该活动中,首先建立了由医生、护士、院感科、质控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并确定了目标: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然后通过培训、沟通、监测等手段,不断改进实施各项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患者安全质量的目的。
在培训方面,医院针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了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化的培训,包括正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等内容。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增强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关爱和照顾意识。
在规范操作流程方面,医院制定了详细的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包括留置时间、固定方式、留置部位等要求,以确保操作的统一和规范。
在加强监测和反馈方面,医院建立了相关的监测系统,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了监测和统计,为活动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医院也建立了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意见,促进改进。
二、品管圈活动的效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计划拔管率下降经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医院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下降。
这是品管圈活动最直观的效果之一。
通过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对,可以清楚地看到非计划拔管率的显著降低,为老年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应用品管圈降低胰岛素笔不规范使用率的实践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胰岛素笔不规范使用率的效果。
方法:通过品管圈的成立,确定以降低胰岛素笔的不规范使用率为活动主题,活动计划拟定,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胰岛素笔不规范使用错误例数由248 例降至136 例。
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胰岛素笔不规范使用错误例数,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体圈员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在临床中持续应用。
[ 关键词]品管圈;胰岛素注射;不规范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TQ467.3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290-0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即为品管圈[1]。
它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 年所创[2]。
医学上常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这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注射胰岛素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胰岛素笔,胰岛素笔如果使用方法不对就会导致血糖控制的效果不好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
此次品管圈活动主题是降低胰岛素笔的不规范使用率,不规范使用是指操作过程中存在任何问题即为不规范,衡量指标: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例数。
经过近5 个月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此次品管圈科室共计8 名成员组成,护士长为圈辅导员,责任组长为圈长。
品管圈取名“守护圈”,活动宗旨是关爱老人,用心呵护。
守护圈圈内是一双手托扶的仙鹤,仙鹤身体的组成是康宁医院康宁的首拼字母,整体以绿色为主,寓意松柏长青,背景采用夕阳红,人生都有夕阳红,代代相承敬老情。
本次圈活动时间为2014 年5 月— 9 月。
2. 方法2.1 现状把握小组成员通过结合本科室目前状况在本单位现有胰岛素注射操作基础上改良,自制评分标准,针对安装针头、排气、摇匀、选择部位、拔针等项目,进行了检查。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运用及护理体会何华【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运用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3年9-11月间患者使用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例数,运用品管圈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及实施,评价2014年1-3月实施品管圈方法后患者使用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例数,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2组在出现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从64%降低到2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能有效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留置针正常使用时间.【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4页(P249-251,258)【关键词】品管圈;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作者】何华【作者单位】617023 四川攀枝花,四川攀枝花攀钢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1留置针在临床上不仅可减轻由于针管反复穿刺而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便于患者进行肢体活动[1],还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医嘱及时补液,提高危重抢救成功率,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因此,得到了广大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好评。
根据《静脉输液指南》的要求,留置针的正常留置时间为72~96 h,但是在临床护理中,60%~70%的留置针不到留置时间就出现留置针回血堵塞,液体外渗,局部红肿等问题,造成了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时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作为一种运用群体智慧,并按照一定活动程序,科学的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品质管理和质量改进的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
对此,笔者通过运用品管圈,并以“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主题,旨在提高留置针的正常使用时间,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11月间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使用留置针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为(40±15.2)岁,以及2014年1-3月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使用留置针的患者100例,其中男35例,女65例,年龄为(46.2±17.2)岁。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张鸿儒姚兰祖利崔秀珍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段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作用效果。
方法:以“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降低住院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方法,制定出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措施。
结果: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4.50%降至活动后的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现状,提高了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助意识,创建了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围。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58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穿刺次数、操作方便、易于固定、方便患者活动,能有效满足临床输液、输血等治疗及抢救需要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1]。
目前,我科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已占输液治疗患者的80%以上。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很多使用留置针的患者,还没有达到正常使用时间就出现了静脉炎症状,这不仅造成了浪费,更给患者造成生理、精神上的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
2012年我院护理部引进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全院各科室广泛开展,我科将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获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是心力衰竭专科病房,共有床位数41张,护士18名。
于2013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10名。
平均年龄30岁。
其中本科学历8人,大专4人。
成立后对品管圈成员进行培训。
经过召开圈会,收集了圈名、圈徽设计方案8例,经投票,最终将“新希望圈”设为圈名,并设有圈徽,寓意:用我们的知识、智慧和无私奉献给心脏新的希望,为心脏注入新的活力,让衰弱的心重新充满力量、跳动起来。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静脉输液抱怨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抱怨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由科内8名护士组成”品管圈”,以”降低患者静脉输液抱怨率”为目标开展品管圈活动。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抱怨率明显降低。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抱怨率,同时还使圈内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识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标签:品管圈活动;静脉输液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ele,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1]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C 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
由于我科住院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龄在63岁以上,住院疾病以慢性病居多,静脉输液治疗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这类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听力和视力有所下降,以及部分患者患有前列腺疾病等原因,在输液治疗期间常会因为带针上厕所,以及看不清液体是否输完等原因,造成漏针、头皮针回血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时有抱怨发生。
为了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住院满意率,我科于2013年成立了护理品管圈”余香圈”,并把”降低患者静脉输液抱怨率”作为第一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活动的实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QCC小组成立及人员组成我科于2013年10月以倡议发起,自愿参加为原则成立QCC小组。
产生圈长一名,由从事三班工作的护师骨干担任。
辅导员一名,由科护士长担任。
圈员6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2名。
每周召开1次圈会。
设计形成圈徽图形,制作圈徽徽章佩戴于工作服前胸口袋上方。
2品管圈流程2.1选题在每周召开的圈会中,由QCC小组成员提出自己认为科室存在可以改进的问题,畅所欲言并通过小组讨论产生多个活动主题,统一写在黑板上。
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率的实践湖南省马王堆医院老年综合科【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
方法通过组建滴水不漏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与实施对策和效果评价,充分运用科学管理工具指导完成圈组活动。
结果2=44.298,P<0.001活动前后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外渗发生率比较,χ;活动后,通过头皮钢针、浅静脉留置针、针头脱出,护士观察及巡视不够、高位药物、穿刺部位选择不理想、护士穿刺技术差,P<0.05;圈员素质显著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品管圈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的管理,不仅降低外渗发生率,且增强圈组成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输液;外渗品管圈(Quality ControlCircle,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从尊重人格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1〕。
我院于2014年3月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至2014年11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降低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品管圈运行程序与方法1.1 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品管圈小组由1名圈长(兼辅导员)、7名圈员组成。
圈名为“滴水不漏圈”,并设有圈徽,寓意通过品管圈活动在医疗过程中用我们的爱心,温暖的双手呵护着脆弱的生命,保护静脉输液患者的外周循环,降低液体外渗率。
1.2 确定主题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相似性分类成亲和图,再采用评价法对亲和图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相符、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每个维度以1-5分计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根据得分的高低,最终圈定了本次活动以降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发生率为主题。
应用品管圈降低输液卡漏签率的实践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输液卡漏签率,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方法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和手段,组圈、选定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实施对策、确认效果、制定标准化流程。
结果我科输液卡漏签率从12.41%降低到3.27%,下降了9.14%,目标达标率118%,进步率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管理,有效降低了输液卡漏签率,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协作力、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識,是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标签:品管圈;降低;输液卡漏签率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活动[1]。
床旁输液卡签字是按护理文书的要求,将每天的输液医嘱打印出来挂于患者床旁,患者每输注一组液体,护士即刻据实签署执行者和执行时间。
目的是追踪执行者和执行时间,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查看每天输液用药的的情况,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同时也避免或减少加错药、漏加药、输液速度不准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重要举措。
但在临床工作中因多种原因常常出现床旁输液卡漏签的现象,是发生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隐患。
为了降低床旁输液卡的漏签率,我科于2014年2月开始实施了降低床旁输液卡漏签率的品管圈质量控制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1临床资料选取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2月10日~3月10日与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6月10~7月10日的输液漏签率作对比。
2方法2.1成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小组成员共7名,护士长为辅导员,民主选举一名圈长和圈秘书及4名护士自发成为圈员。
辅导员负责领导、支持和协助团队活动开展,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意见和资源安排。
圈长负责领导品管圈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圈会及处理事务性工作。
圈秘书负责做好每次会议前的准备工作和会中会后记录。
圈员积极参加圈会,踊跃发言,认真执行分派到的各项工作,遵照作业指导书,并督促其他工作人员严格执行。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的效果。
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再次调查成果,整理、规范方法并实施。
结果: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由9.2%下降至2.0%。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堵管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that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can be reduced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Method:To find QCC activities group,establish the theme that “reducing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ofindwelling needle”,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indwelling needle,analyzed the cause,found the solutions and implement,survey results once again,the final method can be sorted,normalized and implemented.Result: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as reduced from 9.2% to 2.0%.Conclus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 are very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and worth to promote.[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Retained needle;Rate of catheter plugging近年来,医患关系形势不容乐观,“钢针零容忍”静疗观念不断更新,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已非常普遍[1]。
品管圈在降低液体超时使用率中的效果王育红;王玉芳;李瑾;张静【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液体超时使用的影响,解决临床液体配置后超时使用的问题。
方法:成立科室内品管圈活动小组,品管活动开展前先对科室内液体超时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现状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真因验证、进而针对问题制订措施、并在三级检查控制下落实质量改进措施。
结果:液体配制后超时使用率由活动前的4.6%降至活动后的1.8%,经统计软件SPSS17.0计算得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液体超时使用率,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218-220)【关键词】品管圈;液体;超时使用;效果【作者】王育红;王玉芳;李瑾;张静【作者单位】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 030600;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 030600;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 030600;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 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2.6临床住院患者多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而液体的质量关系着药物的有效性,在配制药物的过程中,注射器污染的细菌种类与治疗室空气、物体表面及护理人员所携带的细菌种类一致,微粒污染与穿刺橡胶塞次数成正比,当配制液体时,液体与外界相通,空气中的细菌可进入液体中,溶液放置3~5 h,细菌可呈对数生长,因此药液应现用现配[1]。
2014版的“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中规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 h 后不得使用。
品管圈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2],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3]。
因此在我院开展的品质管理活动中,我科将“降低液体超时使用率”作为品管活动的主题,超时指的是在治疗室配制好的液体及配置好后悬挂在患者输液架上2 h未开始输注。
降低病房护士静脉用药缺陷率品管圈加强护士静脉用药管理降低病房护士静脉用药缺陷率品管圈加强护士静脉用药管理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学与护理服务相结合工作模式,增强护士静脉用药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
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查房应用药动学、药效学以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临床静脉输液应用进行药学服务指导。
结果: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临床护士需要不断的学习药物新知识,严格工作流程,加强静脉用药管理提供正确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临床护士临床药师静脉输液用药管理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我们对两家医疗机构静脉用药管理及给药途径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加强护理人员药学知识,提高护士静脉用药管理意识随着医药科技迅猛发展,许多新药、特药不断涌现,护士原有的药物知识难以满足目前临床的需要,对护士的用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学习掌握更丰富的药学知识,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服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静脉用药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因此临床药师对护理人员要进行药学知识培训。
提高静脉给药配伍溶媒选择的准确性:通过对护士培训,督查、监控,让大家真正做到准确选择配伍溶媒。
一旦出现不合理医嘱,药疗护士会咨询临床药师或提醒医生更改,不盲目执行。
熟练掌握静脉给药配伍禁忌:临床药疗护士因缺乏药物配伍知识而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现象。
调查还发现护士把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用电解质溶液配制迅速引起浑浊不良事件,违反药品说明书规定混配,通过临床药师培训、教育使全体护士在临床静脉给药配伍禁忌方面有新的认识并得以提高。
护士在配制输注药品需注意问题配制药物安全问题:针对护士溶药时间过早,不能规范各种药物的配制程序,临床药师强调现配现用,减少用药失误。
严格要求输入速度,有些药物刺激性大,需慢慢输入;有些药物需要快速输入以达到治疗所需的高浓度。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对心外血管损害主要为静脉炎,因胺碘酮注射液pH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因此易引起静脉炎[1]。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促进舒适,提升护士临床评估能力,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针刺伤。
方法成立由7人组成的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状把握,利用头脑风暴分析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钢针使用率低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明显下降(p<0.01)。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的钢针使用率,减少了输液相关并发症和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生命通道,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临床评估能力,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机率,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2]。
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科多为反复住院的慢性病患者,使用钢针需要反复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输液相关的并发症,患者的自主活动受限,同时也增加的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我科于2016年9月成立了“旭日圈”QCC小组,开展了以“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共47张床位,1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岁,主管护士5名,护师7名,护士3人,其中本科14人,大专1人。
2.品管圈实施活动与方法2.1成立品管圈组圈前医院品管部组织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品管圈高级研修班、发放品管圈活动海报并得到了科主任支持及全体护士的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