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品管圈
- 格式:ppt
- 大小:13.11 MB
- 文档页数:30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刘瑛;田书梅【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手法分析探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整改,完善手术室标本的规范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1日—2017年5月31日收取的2050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资料,期间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善,与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3230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于2016年10月1日对手术标本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标本无专人管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标本交接不规范、标本信息填写不全、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漏登记等现象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有明显降低,缺陷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01%下降为改善后的0.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运用品管圈手法改善手术标本的送检流程及标本管理制度,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大幅降低了标本的缺陷率,规范了手术标本的安全管理.【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11)004【总页数】3页(P186-188)【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室;标本;管理;安全;应用【作者】刘瑛;田书梅【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潜江医院手术室,湖北潜江 433199;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宜昌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4品管圈(QCC)是指由同一个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1-3]。
这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同心协力,集思广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过程中[4],近年来QCC在医疗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效果明确[5]。
手术标本是指手术中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患者疾病有关的物体、异物等[6]。
其管理一直以来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科为了加强手术标本的规范管理,将手术标本管理列入手术室2017年度重点质量改进项目之一。
“品管圈活动”资料汇整目录一、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实施二、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三、品管圈活动提高脑血管患者压缩雾化吸入的正确率四、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入院患者宣教知晓率方面的效果评价五、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六、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实施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强调以基层员工为主体,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运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这种质量管理方法在医疗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
本文将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包括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降低故障率、减少安全隐患和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通过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为后续工作计划和实施提供方向。
根据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包括活动的时间安排、成员分工、仪器设备调查和统计、制定改进措施等。
为保证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围绕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故障率、安全性能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制定。
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需要对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训则针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品管圈成员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调查和统计。
针对发现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措施实施后,对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持续改进。
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将品管圈活动的成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相应的文件资料,以便后续查阅和学习。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为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提高、故障率降低、安全性能提升等方面。
品管圈活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效果分析随着手术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是影响手术质量和病理诊断结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对离体标本进行及时、准确的固定处理,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不足或过长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这对病理诊断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的合格率,成为了品管圈活动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效果分析的角度,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提高效果。
一、品管圈活动的介绍品管圈活动是一个质量管理工具,旨在帮助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改进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在医疗保健领域,品管圈活动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管理、病房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
品管圈活动通常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问题分析、改进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
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二、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影响因素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是指手术中取出的组织标本在固定液中的处理时间。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组织需要用不同的固定液和时间进行固定处理,以保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细胞形态的保持。
影响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医务人员对不同类型组织的固定处理方法和时间要求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手术室是否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对术中离体标本的固定处理是否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3. 设备和仪器的维护与检验:离体标本固定处理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是否经过定期的检验与维护,能否保证其正常运行。
4. 协作配合和信息沟通:医务人员之间是否进行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减少人为失误。
5. 系统管理和监督检查:手术室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制度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对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的合格率是否进行了定期评估和跟踪。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张新丽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第32期[摘要]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该院手术是10名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
应用品管圈工具,把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解决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隐患发生率由31%下降到13%明显降低(P[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安全隐患[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11(b)-0133-02手术病理标本是判断疾病预后结果的重要依据,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可以为医生诊断患者疾病提供有效信息。
病理标本多集中于手术室中,医务人员应该注重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科学管理,保证手术病理标本的送检质量[1]。
基于此,品管圈活动应运而出,医院中性质互补、相似的工作场所中的护理人员自发习性组成一个活动团队,该团队以合作方式,利用科学的统计工具和物品管理手法,对工作场所和管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和排除。
该文主要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中,该院的品管圈小组成员主要组成包含:手术室的10名护理人员;该品管圈小组是自发组成,品管圈包含2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另外,选择一名专业能力强、领导能力突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
1.2 方法1.2.1 选定主题在选定主题之前,圈内成员要注重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其进行分类,从事情的急迫性、重要性进行严格分类,然后例举出措施,并以可行性和圈内成员的实际能力,进行项目的评估,进而确定该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该研究以如何降低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隐患发生率为主题进行研究讨论。
选择该主题的运营是: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离不开手术病理标本资料,由于手术病理标本量较大,在其管理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医院需要对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该院手术是10名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
应用品管圈工具,把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解决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隐患发生率由31%下降到13%明显降低(P<0.05)。
结论品管圈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隐患,可以为安全管理手术病理标本提供保障。
标签:品管圈活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安全隐患手术病理标本是判断疾病预后结果的重要依据,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可以为医生诊断患者疾病提供有效信息。
病理标本多集中于手术室中,医务人员应该注重對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科学管理,保证手术病理标本的送检质量[1]。
基于此,品管圈活动应运而出,医院中性质互补、相似的工作场所中的护理人员自发习性组成一个活动团队,该团队以合作方式,利用科学的统计工具和物品管理手法,对工作场所和管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和排除。
该文主要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中,该院的品管圈小组成员主要组成包含:手术室的10名护理人员;该品管圈小组是自发组成,品管圈包含2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另外,选择一名专业能力强、领导能力突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
1.2 方法1.2.1 选定主题在选定主题之前,圈内成员要注重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其进行分类,从事情的急迫性、重要性进行严格分类,然后例举出措施,并以可行性和圈内成员的实际能力,进行项目的评估,进而确定该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该研究以如何降低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隐患发生率为主题进行研究讨论。
选择该主题的运营是: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离不开手术病理标本资料,由于手术病理标本量较大,在其管理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医院需要对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品管圈活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是在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项操作步骤,其目的是保证标本在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时,能够保持组织结构完整。
由于手术现场的各种因素影响,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的合格率并不理想,导致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影响。
近年来,针对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低的现状,一些医疗机构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提高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
品管圈活动通过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开展培训和考核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的合格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对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中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手术过程中术中离体标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提高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数据对比,验证其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方面的有效性,并为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完善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旨在找出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提升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影响。
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是影响组织病理学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固定时间不合格,会导致标本质量下降,可能影响医生的诊断判断,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
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效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指导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