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30
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与诊断依据传统的Mogensen分期,糖尿病肾病被分为5期。
然而,国外大量研究提示,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正常,但肾功能已出现下降。
李红教授团队的研究也发现,近20%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eGFR降至60 ml/min以下。
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NKF/KDOQI),建议用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DN(diabetic nephropathy);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达成共识: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CKD,主要包括GFR低于60 ml/min/1.73 m2 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持续>3个月。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对DKD的诊断具备以下标准之一即成立:①能够肯定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或高血糖为CKD的起始病因或排除了非DKD;②有病理学诊断的支持。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筛查,2014年《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建议,首次筛查始于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和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此后应每年筛查糖尿病肾病。
筛查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ACR/AER)、血清肌酐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如有CKD需进行分期。
推荐采集任意时点尿标本(清晨首次尿标本最佳)测定ACR,如有异常,应在3个月内至少进行2~3次ACR/AER检测,需有2次以上异常、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方可考虑诊断白蛋白尿。
此外,糖尿病伴肾脏损害,同时合并下列≥1项者需进行肾活检:①糖尿病病程<10年而有显著肾脏病变;②大量白蛋白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出现肾病综合征;④无法解释的肾功能迅速恶化;⑤有持续性镜下血尿。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正确使用利尿剂以及戒烟、限制食盐摄入和适当运动等。
糖尿病肾病【概述】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diabetic nephropathy)表示,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
该指南建议用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DN。
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 达成共识,认为DKD 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73 m 2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mmol 持续超过3 个月。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I 型和II 型糖尿病均可发生糖尿病肾病,且均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
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比较差,常较快进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合并肾病综合征和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更差。
【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可出现下列临床表现:1、蛋白尿: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早期可以是间歇性的、微量的白蛋白尿,后期常常是持续性的、大量的蛋白尿。
2、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率很高,高血压与肾功能的恶化有关。
3、水肿:在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尤其是肾病综合征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出现全身高度水肿,甚至胸水、腹水,同时合并尿量减少。
4、肾病综合征: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常在短期内发生肾功能不全。
5、肾功能异常: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与非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蛋白尿相对较多;②肾小球滤过率相对不很低;③肾体积缩小不明显;④贫血出现较早;⑤心血管并发症较多、较重;⑥血压控制较难。
6、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1)视网膜病变:95%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大血管病变: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下肢血管疾病,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 ESRD)的首要原因。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表示, 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
该指南建议用 DKD取代 DN。
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与 NKF达成共识,认为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60 ml·min- 1·1.73 m2 或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 ACR)高于 30 mg/g 持续超过 3 个月。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 K-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
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1.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AER)或 ACR。
个体间 UAE的差异系数接近 40%,与之相比 ACR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 ACR。
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及控制我国的经济水平一直在升高,与此同时民众的生活调节与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改变了原有的饮食习惯,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在肾病发生初期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无法及时发现肾功能下降现象,当患者有大量蛋白尿现象发生时,说明其肾脏已经有较为严重的病变。
为了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需要及时对疾病进行治疗控制。
那么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治疗呢?该种疾病的防控方式有哪些呢?让我们从以下文章内容来寻找答案。
一、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肿:患者在早起后常会出现水肿现象,在中午时水肿会消退,在劳累时甚至脚踝内侧、双下肢有水肿现象。
2 排尿量增多,当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时,会表现出肾功能障碍,此时患者的排尿量会出现增多现象,且颜色较重通常呈现出棕褐色,而且尿液不澄清,有一定的浑浊现象。
3 视力下降: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的机体微血管发生病变,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现象说明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已经发生病变,而肾小管周围围绕着大量微血管,当视力下降时患者应尽快去检查,及时确诊疾病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会导致肾脏发生一系列病理反应,在肾脏病变发生初期患者的症状是不明显的,因此较难被察觉,因此后期较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我们可以从下文的分析来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原因。
1 遗传因素:得了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他的后代得糖尿病肾病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而且当血糖控制较好时,这类人群此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这就说明了糖尿病肾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若长辈患有糖尿病肾病,就一定要注重控制血糖,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
2 高血压:患有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大多都合并有高血压,且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肾病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的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具有更大的负担,更容易发生肾病。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如何控制血糖水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促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蹭蹭地往上增长。
根据最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调查,在20岁至80岁这个阶段的成年人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大概就有4亿人,其患病率高达9%。
如果不加以控制,估计到2035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中大概会有6亿人患上糖尿病。
其中,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在世界中是属于患者最多的国家。
1.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是一种因为人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浓度上升及糖尿。
感染、肥胖、环境等因素都会诱发糖尿病的产生。
2.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产生的肾脏疾病,在糖尿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划分为5个阶段,一般去医院就医时多为3期、4期的病人。
第一期到第三期的患者,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感,在对尿液进行检查时,会发现有些许的白蛋白,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
当处于第四阶段时,尿中会时常出现蛋白,表示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了损伤,精力与体力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当到第五期时,患者伴随着高血压、全身水肿,需要依靠人工透析来延续生命。
此时需要注意,当在进行尿检时,如果尿中出现微量的白蛋白,一定要引起重视,根据医生的建议接受相应的治疗,好好的进行控制是可以改善病情的。
引起病因的因素有很多种,在一定的遗传和潜在危险的共同发力下,都会引起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情况的发生,严重时会促使肾衰竭,出现生命危险。
对于此类型的患者来说,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方法进行完全治愈,只能通过预防的方式,延缓它的进程。
3.对血糖的认识(1)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是指人体的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含量。
避免肾脏病严重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症状初期时对血糖进行控制,使其在合理、正常的范围内。
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促使死亡率减低。
当人体内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l/L,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mmol/L时为糖尿病的判定标准。
糖尿病肾病CKD5期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肾性贫血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目的糖尿病肾病(CKD 5期)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一般用糖化白蛋白(GA)来评估。
该研究拟在探讨糖尿病肾病(CKD 5期)的患者的糖化白蛋白水平对其肾性贫血的影响,同时分析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该院于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CKD 5期)患者220例,根据糖化白蛋白水平分为A、B两组。
A组糖化白蛋白19%(118例)。
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年龄、甲状旁腺激素(PTH)、血脂(TG)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影响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
结果A组Hb均值较B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F、PTH均值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血脂均值较B组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分析提示Hb、TG与GA呈正相关,年龄、PTH、SF呈负相关,TG、SF、PTH与GA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肾病(CKD5期)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間接通过影响PTH、铁蛋白等指标,从而影响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标签:糖尿病肾病;CKD5期;糖化白蛋白;肾性贫血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5原因中除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二位病因。
糖尿病病史的控制与治疗可以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
而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性贫血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其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及死亡率。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与其肾性贫血严重程度是否相关,目前尚未有文献详细报道。
同时该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糖尿病肾病(CKD 5期)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该院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该院收集的糖尿病肾病(CKD 5期)患者220例。
糖尿病肾病(CKD5 期)诊断符合KDIGO相关指南。
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有哪些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后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严格控制血糖,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1.严格控制血糖在糖尿病早期,通过胰岛素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来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保持正常。
它可以延缓甚至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改善微量白蛋白尿。
2.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可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发展。
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率,减少尿白蛋白排出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常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
其它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可乐宁等。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限制蛋白质摄入适当减少饮食中蛋白质数量可以减低肾小球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
而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组织学病变,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者更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并应食用含必需氨基酸高的蛋白质。
4.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换上糖尿病肾病病人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就只能通过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才能得救。
1.高质量低蛋白饮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应参考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和内生酐清除率决定。
血肌酐水平越高,内生肌酐清除率越低,蛋白质摄入控制越严格。
应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量,这是因为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是劣质蛋白,一般应少食豆制品,可适当限制主食,如白面、大米,因为主食也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可适当补充牛奶、鸡蛋、鱼、瘦肉等动物蛋白,其中尤以牛奶、鸡蛋蛋白为宜。
2.定期定量饮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
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
3.盐和水的限制当患者出现水肿或高血压时,要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应超过3克,水正确的摄入量应该是前一日的排尿量加300毫升~500毫升,保持体重基本恒定。
2014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抢鲜读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5年第03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
不久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共识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胡仁明等专家起草编写,针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行了详尽论述,共识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糖尿病》杂志上。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1.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早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在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反而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NKF/KDOQI指南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二)、糖尿病肾病的筛查和肾功能评价肾功能改变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表现,反映肾功能的主要指标是GFR,根据GFR和其他肾脏损伤证据可进行慢性肾病(CKD)的分期(表1)。
(三)、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标准我国目前仍无统一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本共识推荐采用表2诊断标准,符合任何一项者可考虑为糖尿病肾脏病变(适用于1型及2型糖尿病)。
诊断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考虑其CKD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1.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GFR较低或迅速下降;3.蛋白尿急剧增多或有肾病综合征;4.顽固性高血压;5.尿沉渣活动表现;6.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开始治疗后2~3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30%。
(四)、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1987年Mogensen建议,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演变过程,将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
2014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执行纲要)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1C≥6.5%。
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126mg/dL(7.0mmol/L)。
空腹的定义为至少8h没有摄入卡路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期间,2h血浆葡萄糖≥200mg/dL (11.1mmol/L)。
这项试验应当按照WHO的描述,使用含有75 g无水葡萄糖溶入水中的糖负荷来进行;或在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一次随机血浆葡萄糖≥200mg/dL(11.1mmol/L);如无明确的高糖血症,结果应当通过重复试验来证实。
对无症状患者的糖尿病诊断试验对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有一项或多项其他DM危险因素、应考虑从任何年龄开始检测,以检出2型糖尿病和DM前期。
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应从45岁时开始检测。
(B)如果检测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是合理的。
(E)为检出糖尿病和DM前期,A1C、FPG、或75g 2h OGTT都是适宜的。
(B)对确诊为DM前期的个体,应评估和治疗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B)儿童中2型糖尿病的筛查对超重或有2项及以上项其它DM危险因素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当考虑糖耐量试验以检出2型DM和DM前期。
(E)。
1型糖尿病的筛查可考虑将1型DM患者的亲属转诊到临床研究机构行抗体检测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E)妊娠糖尿病的检出和诊断对有危险因素的孕妇,在首次产前就诊时,使用标准的诊断方法筛查未曾诊断的2型DM。
(B)对既往未知患DM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时,筛查妊娠DM(GDM)。
(A)在产后6-12周,使用OGTT和非妊娠诊断标准筛查GDM妇女的持续性DM。
(E)对有GDM史的妇女,应终生筛查DM或DM前期的发生,至少每3年一次。
(B)发现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为糖尿病前期,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糖尿病(A)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建立一种统一的诊断GDM的方法。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目的研究并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该院内科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65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P<0.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
结论给予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同时,还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标签:糖尿病早期肾病;替米沙坦;疗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的种类较多,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约有25%~33%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肾病[1]。
糖尿病肾病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未能发现疾病,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糖尿病肾病很可能会发展为显性的蛋白尿,对肾脏功能造成较大的损害,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2],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次研究特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该院内科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别给予依那普利、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改善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以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控制和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该院内科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具有糖尿病史,且尿蛋白检测结果连续2次均为阳性,被确诊为糖尿病早期肾病。
糖尿病控制标准
糖尿病控制标准是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临床指标达到
一定水平以控制糖尿病的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国糖尿病预防控制联盟(CDPC)的
指南,糖尿病的控制标准如下:
1.血糖控制。
(1)空腹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应在3.9-6.1mmol/L,糖尿病患者
应在4.4-7.0mmol/L之间控制。
(2)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7.8 mmol/L,糖
尿病患者应<10.0 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一般控制在7.0%以下,高危人群可在6.5%以下。
2.血脂控制。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 mmol/L,女性>
1.3mmol/L。
(3)甘油三酯:<1.7 mmol/L。
3.血压控制。
血压控制要求:<130/80 mmHg。
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和血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以达到上述标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