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基本技法
- 格式:pdf
- 大小:570.00 KB
- 文档页数:9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基本技法一、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白描概况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自学白描入门知识点总结白描是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手法,以描绘主体的形态和轮廓为主要目的,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和叙事功能。
白描技法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入门,下面是关于白描的一些入门知识点总结。
一、白描的基本概念白描起源于中国古代绘画,是一种线描技法,注重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方式。
白描最初是使用黑色墨水或水墨绘制的,后来在欧洲绘画中也出现了白描的技法。
白描作品以线条为主,不着色,以简约的线条描绘出主体的形态和轮廓。
二、白描的传统与现代传统的白描多用于绘制人物、动物、风景等传统题材,现代白描则涉及更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插画、漫画、动漫等,在绘画、平面设计、插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白描的工具和材料白描的工具主要包括钢笔、墨水、铅笔、橡皮、素描纸等。
钢笔是最常用的绘画工具,因为线条流畅而有力,墨水也能够产生明显的线条效果。
铅笔、橡皮和素描纸是用来绘制初稿和构思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四、白描的基本技法1. 线条的运用:白描的线条要求精确、流畅、有力,需掌握用笔的轻重、粗细和速度等技巧。
2. 线条的表现力:线条在白描中的表现力非常重要,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线条,表现出主体的形态和轮廓。
3. 素描的构图:素描的构图是指在白描中要对主体的布局、比例和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和处理,使整体构图更加合理美观。
4. 灰度的表现:虽然白描是以线条为主,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还需要用灰度来表现主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五、白描的学习方法1. 观察:艺术创作始于观察,要想绘制出精确、逼真的白描作品,就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主体的形态和轮廓。
2. 练习:学习白描需要不断地练习,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和进行写生等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3. 学习:艺术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创作技法,与其他白描爱好者一起学习交流,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4. 发挥:艺术创作需要灵感和想象力,要想创作出有个性、有灵魂的作品,就需要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创作潜能和才华。
国画⼊门:⽩描基础知识讲解很多朋友是刚刚接触到国画的,⽩描是国画的基础练习形式之⼀,今天要给⼤家讲讲⽩描的基本含义以及特点。
想了解的朋友⼀起来看看吧,理论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描的基本含义⽩描是中国画的⼀种,古代称之为“⽩画”,是⼀种技法形式的名称,通常也叫“线描”。
⽩描是⽤⽑笔墨线勾描物象轮廓、结构,有时也可以渲染淡墨,以增加画⾯的层次和整体感,其特点是造型简练、明确。
它的艺术语⾔丰富,线的长短、粗细、⽅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笔轻重、顿挫、刚柔等各种节奏变化都是它独特的艺术表达⽅式。
中国画⽩描有着⾼度的艺术表现⼒及独⽴的审美功能,经过历代画家的创作积累,有关线条的技法名称甚多,分类亦细,如画⾐纹的“⼗⼋描”,以及“曹⾐出⽔”、“吴带当风”等,都形象地概括了⽩描的艺术表现⼒与感染⼒。
⽩描是学习⼯笔画的重要基本训练,⼀幅好的中国画通常有好的⽩描。
⽩者,素也,就是⽤单⼀颜⾊——墨画描绘对象,是⽤线来塑造对象,这种线不是简单的轮廓线,⽽是富有刚柔、轻重、急缓、长短、粗细、疏密、浓淡等变化的线,它可以表现对象的形象、体积、空间、质感和⼈物的精神⾯貌,使对象跃然纸上。
⽩描强调线条的运⽤,在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其韵律与美感,是以⾻法⽤笔为理论基础。
早期的⽩描画,其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朝,⽩描线条才发展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动表现⾐褶的动感与厚度感。
⽩描是从宋代李公麟开始才发展成独⽴绘画形式的,在这以前⽩描还只是作为绘画粉本⽽勾描的。
李公麟继承了顾恺之、吴道⼦的优秀传统,把⽅折劲挺的铁线描融合进去,准确地表现了形象的结构和质感特征,形成了⾃⼰新的风格。
他的作品被称为“独步当时”、“映照千古”,认为李公麟是“吴道⼦之后⼀⼈⽽已”。
李公麟⼀⽣专门从事⽩描创作,是杰出的⽩描⼤师,对后世影响极⼤。
⽩描是中国画的基础训练形式之⼀,可以帮助⼤家学习国画中的造型能⼒,也可以作为国画中独⽴的⼀种画种。
⼆、⽩描的特点⽩描画法以墨线描绘物体⽽不着颜⾊。
【导语】白描用笔方法:用笔是学画白描的基础,用笔方法不同,勾出的线描效果也不同。
它指的是如何运用笔锋以勾勒出切合画面需要的各类线条。
白描用笔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执笔和运笔。
一、执笔:工笔画的勾线,都是中锋用笔,所以执笔的姿势很重要。
中锋的关键,执笔要正。
执笔的方法,是以拇指外推,中指食指向里勾,夹住笔杆,无名指并拢中指,以指甲根部贴紧笔杆,小指紧靠无名指。
要点在于保持垂直、稳当,使之转运灵便。
所谓的“指实掌虚”“死笔挫腕”,即是指着力于指,稳抓笔杆,不动不摇;在抓紧笔杆的情形下,掌心要空,以保证运行灵便。
在行笔中不管线的长短变化如何,笔杆都不能推移转动,要稳定;腕伏纸面,手掌昂起,保持稳定。
使白描线条均匀连贯,逐渐变化,流畅自然。
二、运笔:工笔画的运笔,主要表现在笔锋上。
因为工笔画以线造型,而线的产生,全由锋出,所以对笔锋的认识和掌握十分重要。
工笔用锋可分为中锋(正锋)和偏锋(侧锋)二种。
主要是申锋,偏锋只用于勾皴某些表面变化较大的物象,如树干、岩石类的。
中锋要求笔杆执正,锋毫垂直落纸,行笔时锋在线条正中,这样勾出的线条,边缘整齐光润,圆浑深沉。
这种笔法宜于表现花、叶。
侧锋时笔杆稍倾,笔毫横侧,运行时笔锋在线的一边,线条硬朗多变。
这种笔法多用于表现树木等坚硬的物品。
为使勾出的线条优美有神韵,在笔道的起止运行之中,要进行藏锋、收锋,以具有顿挫、轻重、迟速的变化。
藏锋与收锋,是指勾线的起止方式。
“藏”指起笔时将笔锋转折,使它藏在即将运行的笔画里边,使尖芒内藏。
“收”是在勾完一根线时将笔锋回转到线条之中再提起;实行藏露法,目的是使线条连贯沉稳。
顿挫是指笔能在运行转折当中的提按停顿。
在笔道运行当中忽然下按停住,随即就势提起转下,继续运行。
每遇转折处均要停按;以收回笔锋,恢复垂直状态,丰富了线的形象。
轻重是指笔道运行的力度。
略提为轻,稍按便重,以求得虚实刚柔的变化。
迟速是指行笔的快慢。
快则线条流畅,慢则滞涩,有快有慢,产生节奏美。
体会中国工笔画基础——白描画法
导学针对人群:没有基础的中国画爱好者
较熟练掌握毛笔的小朋友
学习重点:
用笔的方法:转折
难度:★★★★
所需工具:笔洗、墨盘、勾线小毛笔、墨汁、熟宣或毛边纸
本期图片来源:《中国画白描基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千逸中国画是用线造型的艺术,无论写意、工笔都注重线的运用。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勾皴擦点染”,前面三项都是线,只不过形态不同。
今天我们体会中国画最纯粹用线的科目——白描,感受绘画线条的丰富多彩。
柳叶描
千逸线条如柳叶飘动,多用来描绘轻柔、飘逸的女性衣服。
千逸动笔画一画第二张图吧,转折处要自然过渡。
钉头鼠尾描千逸每根线条,都有一个像钉子的起笔和像老鼠尾巴的逐渐收尾。
线条斩钉截铁,多用来描绘果敢坚毅的将军。
千逸动笔画一画第二张图吧,线条的转折有一定顿挫。
柴笔描千逸线条转折大,变化多。
多用来表现性格粗犷的大汉形象。
千逸动笔画一画第二张图吧,线条转折不仅有顿挫,还有较大的粗细变化。
欢迎来到“每周一课”
跟随千逸一起学习简单、有趣、讲解清晰的
中国画课程吧!文化引领梦想艺术美化生活重庆艺林画院中国画培训工作室。
国画工笔花鸟教程—白描基础111白描基本概念白描是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之一,是国画的基本功,是工笔重彩画的基础。
它表现技法的特点是不敷色彩,单纯用线(有的也用淡墨渲染),表达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空间感、立体感等因素。
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所以它又是独立的绘画形式。
白描不强调光线的变化,但要求作者对物象要特别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其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
中国画的线是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它是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律的。
出水芙蓉图吴炳白描工具笔勾粗细不一的长线条用衣纹、叶筋、拖线、鼠须;勾短线用大小红毛、大小蟹爪;紫毫(七紫三羊)、描笔;保养:新笔开毫用温水泡开,切勿用开水。
用手轻轻洗净笔毫的胶水,然后用布或纸巾把笔内水分吸干。
把笔挂在笔架上,等笔干透方可插入笔筒或用竹帘卷好。
墨:油烟墨-用桐油、麻油、脂油等燃烧后产生的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墨。
松烟墨-燃烧松枝取烟和以胶制成的墨。
果熟来禽图林椿白描花卉用笔方法笔乃做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有笔有墨谓之画,线条无力,表达不出物体的质感,量感白描线的勾勒一气呵成,气势连贯。
勾线要平句舒畅,如山泉流水,笔意连绵不断。
切忌造作使气,圭角横生(转折不自然、不圆润,过于生硬,形成的一些比较突出、尖锐的夹角),否则就会形象呆板生硬。
执笔:指实掌虚;用笔:中锋、侧锋;中锋:执笔端正,无论怎样运动,笔锋都在中间,转笔时要裹毫;在白描和工笔花鸟画中用的最多。
勾花、叶的轮廓、叶筋,画鸟的羽毛等;侧锋:执笔向右倾斜,在没骨画和写意画中用的多。
画花瓣、叶子、石头、老干,工笔画渲染等常用;起止:一条线有起笔、运笔、收笔三个过程,即一波三折;“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无往而不回”;画画的笔法和书法基本相同,一向有“书画同源”之说,所以学习国画,同时也应练习书法;用笔要注意起止,要有轻重疾徐、强弱虛实等变化:实起实收,如竹竿的节;实起虚校,如花和叶;虚起虚收,如勾云、水、纤秀的物体(花瓣、鸟羽、虫翼等);虚起实收,如鸟嘴;总之,要因形而殊,因质而异,该平匀的平句,该圆浑的圆深,该苍劲的苍劲,凌纤秀的纤秀。
白描的主要技法
1、白描执笔技法
白描的执笔方式与书法一致,都是用拇指和食指固定笔杆,中指位于食指下方托住笔杆,无名指在中指下方抵住笔身,小拇指在紧贴无名指,其原因是能够更好的把持毛笔,运笔时需将笔垂直于桌面,学会运用手肘、手腕的力量运笔。
2、白描运笔技法
白描常用于勾勒线条,所以白描用笔主要是中锋,中锋也就是笔锋与宣纸处于垂直状态,用中锋勾勒出来的线条更加有力。
起笔时要稳住手,不要抖动,行笔时要有快有慢,收笔要有回锋的感觉,而不是突然停顿下来。
3、白描用墨技法
用墨和用笔都密切相关的,其实掌握的用笔,墨也成功了大半,可以说墨的精妙之处全出自于笔法,而笔的技法也都是由墨体现出来的,两者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不可分离。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墨线勾勒不着任何颜色的事物都可称为白描,例如墨线勾勒人物画、花卉等等。
简单地说,白描就是只画了线条轮廓,没上色,通过最简单的笔墨描绘事物的一种方式,古代称为“白画”,现在称作“线描”。
工笔人物白描勾线详细教程图解
工笔画勾线讲究提按虚实。
多用中锋用笔,画出的线条挺而圆润,有弹性,笔画收放自如。
握笔不可太用力,否则线条显得死板。
要勤加练习,体会手感,勾出的线才会灵活生动。
一根线条从起笔到收笔之间有很多变化。
也有多种方法,实起虚收实起实收虚起实收虚起虚收。
勾眉毛要用虚起虚收。
眼睛要内实外虚,上眼线要实,下眼线要虚。
勾画鼻子,鼻梁处要虚起虚收,鼻翼上虚下实,鼻孔实起实收。
嘴唇的上下唇线要用淡墨勾出来或者也可以不勾,上下嘴唇中间的线,如果是正面唇可从一个嘴角到另一个嘴角之间,实起实收。
头发一般用虚起实收和虚起虚收,由于发丝密集,线条排列和衔接部分要清晰分明。
五官
头发
衣服的线条大部分是用实起虚收,注意线条的转折和线与线之间的衔接关系,整体要流畅透气,画出衣服的质感和体积感。
以下是完整的白描成品。
国画工笔中人物白描及手、脸淡彩技法图解
眼:画眼睛一般从眼睛的内角,至外眼角收笔,眼珠用淡墨勾出轮廓,眼睫毛要注意生长方向和疏密。
嘴:要通过线的虚实转折表现嘴唇的体积,中间的嘴缝宜实,唇线宜虚,有时为了突出嘴唇的质感也可以不画唇线。
耳:耳部结构变化微妙,软骨处用线略方,耳廓略圆。
鼻:鼻梁的结构通过线的轻重提按来表现,鼻孔宜实,鼻翼宜虚。
手:手背骨节用线稍硬,指腹要丰润饱满,特别是女性的手,关节的处理要含蓄,注意手指甲的透视关系,要和手指混然一体。
脚:女性的脚不宜画的太夸张,要结构清晰、圆润自然。
发质:现代女性的发型多样,表现方法也十分丰富,头发勾线要均匀、流畅、发梢要虚,如果是披发,边缘要有蓬松的感受。
面部淡彩
1.皮肤以中墨加曙红勾线,眉毛、睫毛用浓墨。
嘴的中缝线要实,上下要虚。
下巴要注意虚实变化。
2.面部用淡赭石略加一点胭脂或朱膘调少许花青进行分染,水笔含水要适中,在分染时水笔要尽量把颜色染开,水笔运行的方向对结构有微妙的影响。
3. 罩染肤色,干后用小板刷蘸清水在上过的肤色上轻洗一遍,洗去浮色。
4.调整结构关系,分染和罩染交替进行。
手部淡彩
1.以中墨加曙红勾线。
2.染手部时尤其要注意结构,指尖、指腹处用曙红染圆有色,骨节点用色偏冷一些,指甲盖上的白色月牙部分要小心留出,用胭脂从指甲盖的边缘往中间染。
3.赭石加胭脂加三绿加白罩染几遍。
4.调整结构,手背染结构多一些,骨节处颜色较深,手心特别是指腹部位染血色多些。
画工笔画必学的基础知识--白描▲白描是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即用墨线勾勒物象,突出其神韵。
白描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通过画白描不但可以练习造型、收集素材,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
1.白描的概念白描是用毛笔墨线勾描物象轮廓、结构的技法形式。
白描古代称之为“白画”,现在也叫“线描”。
白描的艺术语言丰富,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用笔轻重、顿挫、刚柔等各种节奏变化都是它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白描是中国画的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对于训练造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其画作亦可成为独立的作品。
白描具有明朗、清晰、严谨、简练、质朴、雅致的艺术特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2.白描的特点白描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有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线的高度表现能力。
② 高度提炼、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
③ 强化物象形象特质的艺术加工。
④ 讲究笔墨技巧。
⑤ 长于抒发情感。
3.线的表现力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最简单、最朴素的造型语言,在中国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画中,线条起着塑造形体、界定形象的作用,是画作的灵魂。
线条语言虽然单纯,但在表现不同对象和物体时,通过对线条进行各种微妙变化,使其产生了各种个性的表现形态,如根据丝绸、棉布和麻料等不同质地的物体,使用不同线形、力度、弹性的线条进行表现。
用笔流畅而生动,使人感到整个画面的用线有节奏、有层次,生动而又清新。
白描的线不但能够表现对象的形体和结构,而且可以利用笔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质感与空间感。
线的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抽象美感。
线本无生命,是人们融情其中,它才显得那样生机勃勃;线本是很单纯的东西,是人们利用它抒情写意,它才显得那样神秘莫测。
对于国画家来讲,驾驭线条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优劣。
4.白描的作用白描是中国画的入门训练之一,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具有使学习者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树立良好的造型观念、提高造型能力、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用线的组织和运用规律的重要意义。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基本技法线描造型的基本规律从分析对象的体面结构入手,不仅是物象外轮廓的描绘,还要研究透视状态下物体不同角度所呈现的体面关系(即内轮廓)的变化。
既要借助光线对形体结构、生长规律进行观察分析,又要排除光线对物象表面产生的明暗、阴影变化,线描造型就是要紧紧抓住物象组织结构的这一特征进行形象塑造的。
线描的造型要求,就是准确地掌握住对象形体的组织结构以及在透视状态下,形体可能发生的转折、变化,这样才能准确地描绘出物体形象、体积、空间和质量的变化关系。
由于人在观念形态中的认识经验,在线描的形象刻画上,无须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对象的某些特征,在描绘中提炼概括,既能使人由此及彼的产生丰富的联想,以致对画面的形象产生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线描程式——十八描中国人物画中的“十八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描绘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其描法名称,唐代之前已散见。
“十八描”是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周履靖《夷门广谈》和汪坷玉的《珊瑚网画法》中所归纳的历代各派人物衣褶的表现形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至清代才由王赢加上图例,即成为流传至今的“十八描”后来逐渐成为人物画线描技法教材。
“十八描”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撅头描,混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
这虽是属于形式和表现手法,可还是根据不同的衣服质地或人物性格来表现的。
东晋顾恺之用高古游丝描来描绘衣服褶纹,这种衣服质料是麻织品,比较挺括;唐代吴道子画得直了点,有细有粗,用兰叶描、行云流水描,画的衣服质料是丝织品,故称“吴带当风”,有飘举之状。
画衣褶的各种线描,也是根据不同内容和质料进行描绘的,现代织品繁多,描法也应该不断变化和发展。
十八描解析1 、高古游丝描:用尖笔圆匀细弱描出,要有轻柔秀劲古逸之气合。
易于表现娴静幽闲,典雅雍穆之情趣,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2 、琴弦描: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心手相应而不乱,如唐代周肪的《听琴图》等。
干货储备:国画中白描用笔技巧大全国画种类中的白描画,它是用毛笔勾勒临摹出画面。
很多人不解,这不就是简单的描线吗?有什么难的。
其实不然,在白描中线条十分有讲究,除了流畅之外,用笔粗细,深浅都是一门大学问,今天小艺就来为大家科普白描用笔技巧有哪些?别再盲目临摹了,一起来学习吧!勾线:中国工笔画中勾线是第一关,古人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积累众多的勾线法,如“十八描”就是一例。
线描在图画中的作用如前所述,它在白描作品中是具有独立品格性质的,因而一幅画里用线的起止、快慢、浓淡、干湿之变就极为讲究。
它不仅能丰富一幅白描画的外在形式,还能帮助塑造生动的形象、表现活的世界。
线描虽然各家有各家的风格,但其基本功能仍离不开塑造形象、传达情绪。
就具体的线描而言,虽然描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无非是变与不变两种线条。
“兰叶描”可说是变的代表;“铁线描”可说是不变的代表。
“兰叶描”行止多变,如兰叶,画法自由洒脱;“铁线描”变化不显,如铁丝,画法凝重装饰。
余下各描法都可由此派生或变化而来。
皴擦:绘画里常遇到土、石、树桩等物类,用笔中常以皴增强质地和厚重感,亦是线的补充,较讲究用笔。
一般要求自然而顺势,不故作姿态。
擦,更加隐笔。
一般只是丰富皴的技法,有时亦起修改皴的败笔的作用。
染法:有许多种,一般有平涂、分染、罩染等。
平涂多在做色底及画面局部平涂颜色时用,不宜见笔痕。
分染是分出物体结构的染法,有高染与低染两种。
染在物中间凸起部位并造成一点立体意味的是高染。
罩染是在已分染过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种颜色,这样能产生厚重而沉着的色彩变化。
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强主物的塑造,实际上有染扩大的意味,月、云、雪边多用。
点:在绘画中点的用途极广,视所打处可为花草野卉,可为苔点,也可不计何物仅为画面的装饰用。
用点时一般求用笔的统一。
撞水撞粉:有些画法灵活多变,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
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笔画出对象的形态、结构,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发生变化,活泼生动。
知识点如何才能快速掌握工笔白描传统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白描是其基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
有单勾和复勾两种。
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
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
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
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
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
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要想画好工笔画,白描是要过的第一关。
白描是工笔画的骨架,在传统工笔画中更是强调白描的重要性。
白描掌握的好坏也影响色彩的练习,特别是留水线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吃力。
练习白描是非常枯燥的,很多人因不得法总是勾不好,对工笔画也没了兴趣。
先在纸张上(什么纸张都行)做直线练习,笔要用中锋,尽可能把直线勾的长些,中途也可以接线,但线接的尽量一致。
还有就是做线条的螺旋练习,也要用中锋。
行笔要慢些,中途做些提笔和压笔的练习。
这种练习每天一个半小时就行,一个星期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这两种练习就是掌握毛笔在手中的灵活程度。
接下来就要开始白描练习了。
在练习之前要选些自己喜欢的白描稿,同时要先看懂白描稿用笔的特点。
再用普通白纸(纸一定要薄,能看到下面的白描稿子)放在白描稿的上面用夹子夹好,就可以开始了。
等到有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不用拷贝底稿,自己照着白描稿对稿临摹,相信只要能耐心的坚持下去,白描就会越画越好。
入门基础中白描绘画要领总结入门基础中白描绘画要领总结白描画法以墨线描绘物体而不著颜色。
白描画法以线条为主,也可渲染淡墨。
画线条时,要使笔墨结合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以所表现物件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粗较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干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白描有单钩和复钩两种。
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钩。
单勾有用一色墨钩成的,也有根据不回物件用浓淡两种墨钩成的,例如花用淡墨钩,叶用浓墨钩。
复钩是先用淡墨完全钩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钩一部分或全部。
复钩的线不能依原路的线刻板地重叠钩一道。
复钩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物象显得更有神采。
白描是用线条、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的表现技法。
在白描画中,线条的优劣是一幅画成败的主要关键。
白描画运笔宜以中锋为主,用笔的压度和速度要均匀,钩出的笔线要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内,不宜显露于外;缺乏涵蓄的笔墨,不耐久看。
锋芒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尚可减低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故白描画的线条要“寓刚建于婀娜中。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1.行云流水描 2.高古游丝描 3.铁丝描4. 柳叶描 5.琴弦描 6.蚂蝗描 7.混描 8.橛头钉描 9.曹衣描 10.钉头鼠尾描 11.折芦描 12.减笔描 13.战笔水纹描14.竹叶描 15.橄榄描 16.蚯蚓描 17.枣核描 18.枯柴描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后来逐渐添加的,然而这十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
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
双勾白描怎么运笔?白描的线条有几种画法?图解教你画,简单易学关于双勾白描白描,也称双勾,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特点是不借助色彩和明暗关系,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绘画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虚实,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要求,形成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审美要求和艺术特色。
白描是以线条的运用来表现形式美的,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
学习工笔画,必须以白描作为基本功,所谓“白描打底”就是这个意思。
线条在客观事实中并不存在,它是作者从复杂的描绘对象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造型方式。
这就要求作者对描绘的对象有着深刻细致的观察和充分的理解分析后再提炼出来,要求作者充分地了解描绘对象的生长规律和组织结构。
白描的空间感是通过线条的虚实、疏密、浓淡、粗细等对比手法来表现的。
白描的运笔解析练习工笔画的勾线技法时,基本上要运用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阶段的行笔方法。
白描不是用勾线笔去“描”,而是用书法的规律去“写”线条,正所谓“书画同源”。
顿笔笔身用力下按,根据需要按到不同的部位,下按轻者称为驻笔,下按重者称为顿笔。
顿笔能使线条加粗成节状,或者来改变运行方向。
图中的大小不同的红点表示了顿笔时向下压的不同力度,所造成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小点为驻笔,大点为顿笔。
挫笔运笔行进中,稍一停顿,然后向后行笔,再从原路或略错开一些向前推进(见红圈内行笔路线示意)。
这一停顿、一退、一进的用笔方法,就是挫笔。
挫笔可以加强线的节奏变化,同时进行蓄力,做再一次发力的准备。
白描的典型线条技法白描中比较常见的线条形式有中锋、侧锋、钉头鼠尾描、铁线描、兰叶描、游丝描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于教条。
中锋其特点是线条挺拔有力,有起笔、收笔的动作,笔锋垂直于纸面。
一幅白描作品中大部分地方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处理。
侧锋是由笔侧倒画出的笔触,给人一种灵动感,速度快时还会出现飞白,多用来勾画老干。
钉头鼠尾描其特点是用笔犀利,富于变化,起笔重、收笔细,即便是收笔也不可甩出去,一定要有回旋的力量,叶子的主筋常用这种笔法。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基本技法一、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白描概况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
中国白描人物画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发展过程,已成为我们民族绘画之一。
历代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和流派,它们的风貌各异,渊源有别,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历史的积累、民族精神的体现。
我们对古代白描人物画的研究与借鉴,不断地在买践中体悟民族文化的真谛和传统艺术的奥妙,无疑将成为当代人物画走向辉煌的起点。
隋唐时期张萱、周仿在他们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使用的遒劲纤细的铁线描,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丰颐典丽、雍容自若”的典型形象,人称“倚罗人物”为工整艳丽的重彩人物画开创了新风格。
吴道子,又名道玄,今河南禹县人,是盛唐“画圣”。
道子一身创作甚丰,各种题材兼工,而以宗教题材为主,人称“道玄以佛道为第一”。
道子用笔道劲,中锋圆转,富有粗细变化,这种注重用笔的顿挫、转折、行笔放纵,表现出来的衣纹神采飞动有迎风飘举之感;所绘人物八面生动,传彩染色,别出心裁,人称“吴家样”。
这种有别于浓艳、富丽的表现方法,后世苏东坡赞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自己也曾说:“众皆谨于像似,我则脱落其俗”。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在《送子天王图》中塑造的天王,文臣、武将、神女、鬼怪等因其身份、个性、气质不同,所有的线区分为粗细强弱之分,表情也是随着绘画情节的变化而各异,或平和、或横眉怒目,笔法减练生动又合乎生理结构。
用笔的提、按、转折巧妙的表现出神女纤巧细秀武将饱满有力的手臂和腿足。
对于神怪采用了粗细变化较大的兰叶描,并作以淡墨的渲染,突出肌肉的起伏给人苍健之感。
《八十七神仙卷》(传),吴道子共画了八十七位神仙,在两侧有阑干阁道上行进,画中人物表情宁静,神仙排列疏密、聚散、前后错落层次分明,人物动态转换,顾盼呼应,自然生动。
利用衣纹向后飘动,幡幢的微微前倾和飘带的飞扬来表达徐徐缓进的动态。
人物组织非常工整细密。
衣带飘举,疏密有致,发髻细匀,盔甲短线画出、饰物琳琅满目变化多端、衣纹以密密排列的长线组成,既丰富又有变化,整幅画卷优美多变而协调,像一首动人的轻音乐;给人美的享受。
韩晃,唐代中期的杰出画家。
他非常喜欢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正如朱景玄评述他“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
他最著名的是《五牛图》,画中表现了五匹动态各异的牛的形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们有的俯首蹭痒,有的翘首低鸣、有的张口吼叫、有的回首聆听,画面设色柔和,被人誉为“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
他的人物画极佳。
《文苑图》在线描上又有另一番新意;他在圆润长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凝重的力度而多曲折,可描绘的衣褶效果形柔实刚,含蓄沉稳,明显看出是经过细心观察实地写生后创作出来的;行笔有“瘦硬战掣”的效果,线的处理恰当地表现了形体结构和生动地传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唐代人物白描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以民间画工为主力的壁画创作中;壁画创作其规模的宏伟壮观,手法的丰富多彩,至今还保留在誉满中外的敦煌壁画及藏经洞绢画、唐墓壁画之中,使我们叹为观止,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遗产。
五代辽金五代时期人物绘画再度辉煌。
顾阂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有名的传世佳作,大政治家韩熙载为躲避统治阶级的注意,故意“纵情声色”。
后主李煜派宫廷画家在阁中暗中察访,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堪称五代人物画最高成就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宴乐的情景。
全卷共分五段,每段巧妙地以屏风床榻相隔,自然连贯。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作者根据在场客人的不同身分、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分别作了不同神情的刻画,精妙传神;第二段观舞,描绘了韩熙载的宠姬王屋山在表演“六幺舞”,韩熙载亲自为她击鼓的场面。
饶有兴味的是,画上还画了一个双手合十的和尚,和尚出现在舞会上终究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他只看韩熙载而不看舞女,体现了出家人特有的心态;第三段是宴会中的休息;第四段为听笛子和筚篥演奏,作者着意表现众姬吹奏的自然神态,连细小的动作都精描细绘,使人如身临其境;未段,通过一对隔着屏风说话的男女,巧妙地过渡到最后一个场面;送别。
《韩熙载夜宴图》用笔细润圆劲,如铁盘丝;设色浓丽,层层加深,局部配以淡彩,变化自然。
尤为可贵的是,顾闳中已不仅局限于对于物形体的描绘,而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他笔下的韩熙载,面对华宴歌舞却平淡悒郁,体现了与唐末士大夫阶层在危急形势下的矛盾、苦闷、空虚的性格特征,实属连续性的肖像画卷。
反映了作者绘画技巧之高超,止今罕见。
周文矩,在五代人物画家中功力较为深厚。
据传李煜也曾派遣他与顾阂中等一起去韩熙载家中,窥察韩家夜宴的情景,并描摹下来。
可借作品未见留存。
周文矩的《宫中图》计十二段,描写宫廷妇女悠闲而又平静的生活,她们或弹琴鼓瑟,或梳妆打扮,或戏花弄蝶,或同儿童嬉闹,其中尤以一男画家替一盛妆贵妇画像最为突出;画中人物衣纹多为“战笔”、“瘦硬战掣”、设色简淡明净、神寓其中,不愧为人物画像高手。
:周文矩曾画有《婴戏图卷》,生动地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将绘画题材扩大到儿童的生活范围,对后世画家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宋元时期宋代人物画创作的题材范围广泛,除仕女、圣贤、僧道之外;田家、渔户、牧民、婴戏及历史故事也在其列。
在人物画性格的刻画上注重“写心”深度,在形象结构把握上,更注重眉须神色的微妙变化。
使白描人物画表现力更加准确生动;用简略的笔墨,去描绘丰富的内容,这是中国画技巧上一向主张——突出主题和高度概括的表现方法,使白描人物画在这一时期成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独立画种。
李公麟少年时代即悟古人用笔意,肆力摹仿顾恺之、吴道子及其他名家杰作,集众家为己有。
《五马图》、《维摩诘图》展示了这位大师在白描表现上的巨大成就。
他的《五马图》,把马的神骏气息从外轮廓到欲要奔腾的昂扬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牵马的五个图像上也可看出他的人物画十分精工。
我曾把他画的马与清代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画的马做过比较;郎世宁想省略去中国传统的线描,侧重透视、块面和明暗,着意渲染,只注意通过细微写其真实,止于形似。
《维摩诘图》是李公麟另一代表作。
此画用线简练准确,通过线的变化充分的表现出物体的形状与背景的层次关系,并能准确而精到的刻画出维摩诘的性格和微妙的神情。
还有“简逸之韵,胜过前代工丽之作”。
发挥了画家“以虚带实”的艺术想象力。
不愧为杰出的白描大师。
梁楷,梁疯子,以减笔画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大门。
确立了他在画史上的地位。
他的《太白行吟图》,虽然着墨不多,廖廖数笔而极富有表现力,枯润参差,刚柔并济,不但画出了衣履的质感,而且表现出李白行吟时袍服迎风飘拂的动态,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这位“谪仙人”的浪漫主义的精神风貌。
梁楷另一类作品《泼墨仙人图》,更有一番情趣。
借着笔势和水墨的深浅、浓淡的变化开创了大写意泼墨人物画。
给线描人物画注入了新的生机。
他大胆变革为民族绘画做出了重大贡献。
元代由于民族和阶级矛盾日益深化,士大夫在山水、花鸟画方面遗兴的文人画飞速发展。
这时的人物画的确走入了低潮,像唐宋那样反映现实社会的风俗画越来越少,唯有民间画工仍不倦地从事着壁画的创作;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是其杰作代表,三清殿中的《朝元图》壁画最为精彩。
它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吴道子和宋代武宗元的画风,构图壮阔,气势雄伟,主像庄严肃穆,臣相气宇轩昂、将军威武有力、玉女温雅娴静。
其形象夸张浪漫,线描奔放有力、设色浑厚华滋、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形成了特殊的艺术风貌。
充分体现了民间画师们的杰出智慧。
也生动地说明了植根于人民大众的线描人物画的强大生命力。
明清时期明代由于社会因素,文人画相对有所发展,人物画虽不如山水、花鸟之盛,但仍不容小觑,人物画以继承前代传统为主,或白描、或工笔密丽、或水墨点染、或用线质朴;绘画题材除历史人物外,士大夫与仕女居多。
戴进人物用铁线描间亦用兰叶描,行笔有顿挫;吴伟用线细挺,重在传神,唐寅人物画行笔秀润、设色浓艳;仇英则摹古法,精细认真且能传神。
他们是人物画家,在山水方面,又是能手,因而造成了人物与山水相结合的传世作品。
曾鲸,字波臣。
著名肖像画家,其肖像创作特点是:面部造型准确,晕染细腻,画像面部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用淡墨多层烘染,神情毕现后,以淡色渲染,赭石中略参铅粉,色调柔美。
衣纹简练,笔法飘逸。
讲究构图和布局,其人物背景或简、或略、或空、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不只表现出人物外貌特征,而且揉进了人物精神气质。
他善描写文人学者的肖像,如《王时敏像》、《葛一龙像》、《张卿子像》,都是优秀的肖像作品。
表现手法上曾鲸从民间彩像那里吸取了技巧,又从文人画家那里吸收了创作的精神构思,故他的作品能文质相兼,形成自己独立风格。
世称“波臣派”,是王伟之后中国传统肖像创作中的又一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