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基础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148.50 KB
- 文档页数:11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工笔画入门教程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根底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工笔画的色彩知识吧!工笔画色彩入门知识工笔国画色彩的种类分植物色、矿物色、动物色三种。
现有的所谓“化学色“,我不懂,无从谈到。
植物色:藤黄、花青、胭脂、黑墨等矿物色:朱砂、朱、赭石、铅粉、锌太白、石黄、头二、三、四青、头二、三、四绿、杯金、杯银等。
动物色:蛤粉、调色用的黄明胶。
据说西洋红是动物色,终究什么原料我不了解。
色彩的性质红、朱红、金黄、黄等颜色,热烈明快,称为热色;紫、兰、绿、黑、白等色,皆为暗调子,称为冷色。
善于用色的,冷色也可以使其明快,热色也会使其灰暗。
问题在于互相配适宜宜。
比方画大红花朵,用色到达饱和程度,那么花朵周围的绿色的叶子,就不能再使其达于饱和,宜浅为佳,如花朵红色的面积大,那么花叶绿色的面积要小。
总之,两色相邻,不可面积对等,也不可浓度对等,如或对等,那么全画面是冷是热、糊里糊涂,缺乏重点,令人产生闷气。
就如一个人吧,上身穿大红袄,下身穿条大绿裤子,深度相等,面积相等,就不协调。
本来在一幅画里,各方面都要求比照的,但以大红比大绿,就显得火气和土气了。
再如画白色的花朵,周围叶色,就要尽量重,用绿色的叶子,不够比照,用青的叶子,也不够比照,就用上黑色,虽然与真的叶子不一样了,但看起来花朵突出了,就使人有明快的感觉,这就是说色彩的性质本身的冷热是绝对的,但善于调配者,其变化无穷,那么又是相对的。
因此,冷与热、热与冷,性质也会变化的。
色彩一般知识1、一般色彩,粉剂的现浸现用,管装的现拧现用,特别是掺了的色彩或本身胶性大的色彩,浸久了容易变质,或变成细黑小颗粒状,或变成粘糊状,就不好用了,勉强用了也很难。
工笔画基础教程—入门知识本文仅供工笔画初学者了解工笔画的基本知识及介绍工笔画的入门技法。
1、什么是工笔画“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
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
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
2、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1)线条。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
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2)色彩。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3)装饰性与平面感。
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
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3、工笔画使用什么种类的笔(1)勾线笔。
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
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
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
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3)板刷类。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4、工笔画用什么样的纸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
其性能是不渗水。
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
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
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
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
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
工笔画基础入门:老艺术家手把手教你画工笔画,简单易学基础入门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颜料作画于绢或宣纸上。
国画与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和草木花卉;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
我们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准备最基础的笔、墨、纸、砚。
画前准备除了笔、墨、纸、砚外,绘制工笔画还会用到许多其他工具。
在动笔之前,按照自己的习惯,按顺序摆好工具,这是一幅好的作品开始的第一步。
1 笔帘笔帘又称为笔卷,是一种临时存放毛笔的传统工具。
把毛笔卷入其中,不会像装在铅笔盒里那样来回碰撞而损坏笔头。
而且笔帘通风,可使毛笔很快干爽。
2 狼毫笔狼毫笔笔力劲挺,宜书宜画。
在写意画里经常用于勾画花瓣及叶片脉纹,勾染法中勾画的部分就是全部由狼毫笔来完成的。
3 羊毫笔羊毫笔的笔头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经常用于铺画花叶、花瓣,以及大面积的染色。
4 铅笔初学者可以用来画线稿,熟练之后可以省去。
5 调色盘用来调色,可以多准备一些。
6 镇纸也叫镇尺、压尺,是用来压镇纸张的用品。
7 墨汁使用瓶装墨汁要注意在使用前轻轻摇动几下,使瓶内的墨汁上下浓淡均匀。
8 笔架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
9 颜料国画颜料的种类十分丰富,属管状颜料使用便捷。
10 松烟墨松烟墨淡黑无光泽,墨色略带青色,偏冷,偏向于墨青色调,墨色淡而不薄、苍茫古雅,能够让人感觉到静意。
11 笔洗用来盛水清洗笔的器皿。
12 砚台用来研墨。
13 生宣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很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
写意画和书法常用到它。
笔工笔画的用笔分为勾线笔和染色笔两种。
【勾线笔】勾线笔用于以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
常见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常用来勾花鸟画的叶筋)、红毛笔等,依画面的需要来选择。
叶筋笔红毛笔衣纹笔线条的练习勾短线勾长线刻画细节工笔画的执笔,笔正则锋正;手执笔要牢实有力,不要紧握,指要离开手掌,掌心是空的,以便运笔自如。
最全工笔画勾线方法与学习教程工笔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纯净、细节丰富、构图严谨、表现力强。
在工笔画中,勾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画面形态的基础和精确度,对整幅画作的最终表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掌握工笔画的勾线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全的工笔画勾线方法与学习教程。
一、准备工作在开画前,应先准备好所需的绘画工具,如毛笔、墨汁、颜料、羊毫、宣纸等。
在开始勾线前,还需先了解所绘主题的比例关系和构图方案,明确线条粗细、精细度和印象感等等要素。
二、勾线方法1.先用铅笔在宣纸上画出大致的线框,以此来定位每个物体的位置和比例,同时还需注意细节的处理。
2.接着,用笔墨勾出比线,也就是在铅笔线的基础上,用毛笔沾墨,在宣纸上画一遍轮廓线。
需要注意的是画比线要有起笔和收笔之分,线条厚薄要有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3.等到比线干透后,再用毛笔挑毫执行“首笔” ,也就是对着比线,在每个物体的位置先行勾绘出物体的雏形。
如花朵可以画出花蕊,叶子可以勾绘出主干。
4.继续用毛笔挑毫完成各物体的内部构造,并在比线上勾绘出细节,如花瓣、花蕊、叶子的纹理、脉络、条纹等等。
5.等到内部构造和细节处理完毕后,再回头润色勾线,赋予画面更多的层次感和色彩丰富度。
三、注意事项1.保证宣纸干燥,否则勾线会出现发虚、脱胶等现象。
2.要使用适宜的墨汁,否则会影响画面的附着力和固定度。
3.勾线要遵循规律,不能随意涂抹,否则会破坏画面形态。
4.细节处理要细致入微,但不要过于追求精细,应以整体效果为标准。
5.颜色处理要准确,不能混淆或者漏掉任何一个颜色。
四、推荐练习方法1.模仿练习新手可以先从模仿入手,选择一幅工笔画,按照勾线方法和注意事项正确模仿,久而久之就能从模仿中获得提高。
2.拓展练习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绘画,如花卉、动物、人物等,掌握物体的形态比例和透视关系,提高勾线和色彩能力。
3.自由创作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风格,进行自由创作,不断完善基本功,拓展技法和提高表现力。
工笔牡丹步骤画法(图文教程),超全面,大爱!示范(一)第一步:淡墨勾花头,中墨勾花萼、托叶、反叶。
浓墨勾正叶及枝梗。
用五寸底纹笔蘸大量淡淡的檀香色(藤黄+朱膘+墨+三绿)平涂底色。
淡白色平涂花头。
白色浓度不可太浓,以免设色时底色“吃色”。
浓白色平涂花房中间的花籽的顶部柱状体。
矾水平涂花头,固定一下底色,以后渲染时候可免底色上翻。
藤黄+花青+朱膘调和成偏黄的芽绿平涂托叶、花房及花萼的反面。
芽绿中再加点花青调和成偏绿的芽绿平涂反叶。
墨青(墨+花青)统染叶子:首先是淡淡的墨青统染,第一遍大约从叶子的根部向尖部分染到三分之二处渲染开去,随后再次统染,本次只需统染至二分之一处即可。
第三次统染时颜色可调重一些,主要集中在叶子三根筋交织的地方,也就是叶子的根部。
然后还是用墨青分染叶子,主要依据叶筋的走向来定,一般都是集中染色在叶子远过去的那一面。
有一个比较机械的理解方法就是:叶筋向哪边鼓起来,色彩就染在哪边。
譬如:叶筋往右上鼓起,那么色彩就染在叶筋的右上边。
水线正好和叶筋相反,留在其对面。
需要注意的是:反叶的渲染和正叶恰恰相反。
因为正叶鼓起的地方正是反叶凹进来的地方。
水线不可太现眼,能表现明暗的分别就可以了,除非是纯粹的重彩,否则不要用石绿等重色来勾勒水线。
淡墨绿分染花房、花籽、花萼反面以及托叶根部,淡墨绿整体的统染一下反叶。
花头:淡曙红统染花瓣,第一次需染至整个花瓣的五分之四左右。
颜色需极淡,不可浓。
反瓣正瓣都是从根部统染,这一步无需留水线。
花头:反面用淡曙红继续分染,此时可再根部留水线以区分正反面。
正面稍浓曙红再次统染2次,统染的时候记得逐次将染色面积缩小。
同时要注意花瓣之间的掩映关系,通常的被盖在下面的花瓣总要比上面的黯淡一些,交界处要少许的用淡曙红分染一下,就如西画中的投影一般。
统染结束后用胭脂调和曙红再次分染,这次分染主要是集中在根部,致力于表现花瓣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一个花瓣本身的结构变化。
染色时正面花瓣的染法同反叶,反面花瓣的染法同正叶,因为花瓣基本上都是向内卷,而叶子因为下垂基本上都是外翻的,所以二者的明暗关系处理上正好不同。
国画工笔牡丹的基本步骤一、牡丹花头白描特写牡丹花型硕大,姿态万千,画白描稿时,先根据花的颜色深浅选择墨色,线条注意要流畅,依据花瓣动势完成花形描绘,以较浓的墨色描绘花蕊和梗叶。
区分花与叶的质感。
牡丹花头二、牡丹花蕊白描特写牡丹花蕊白描特写画花蕊时要疏密变化有序,既整齐又不呆板,要形向心的感党。
三、牡丹花苞白描特写描绘牡丹含苞待放之时,要注意墨色的变化,区分花瓣和叶之间的差别,以强调不同的质感。
四、牡丹花叶白描特写牡丹花叶一般一枝分三组,每组三片叶,俗称“三又九顶”,白描勾勒时根据画面需要用中墨画叶的正面,用稍的墨色画叶梗及花叶的反面。
五、牡丹花叶嫩芽白描特写牡丹嫩芽初发时,颜色嫩绿泛红,可选用淡墨勾勒,运笔收笔可拙些。
六、牡丹枝干白描特写牡丹枝干为多年生木本,用笔应顿挫有力,与花、梗、叶的匀法形成对比,造成质感差别。
七、花苞染色步骤步骤一:用淡墨勾花瓣,用中墨勾叶顶及花梗。
步骤二:用淡墨分染花叶结构。
步骤三:用石绿染花梗及反叶,用华清分染花叶根部,用曙红依结构从花顶向下分染。
步骤四:用汁绿(花青加藤黄)罩染花叶与根部分,花朵根部用白粉提染,最后醒线完成。
八、花叶染色步骤步骤一:花叶正面部分用中墨勾线,调淡墨勾反叶部分及花梗,注意起笔收笔变化。
步骤二:调淡墨从根部向梢分染花叶,注意留出叶筋。
步骤三:用花青从叶根向叶尖分染,反叶及叶柄部分用石绿分染,可多次分染,不要一次染大重。
步骤四:用汁绿罩染叶片正面,用曙红分染叶尖部分最后醒线完成。
九、嫩叶染色步骤步骤一:用较淡的墨色勾出嫩叶白描,枝干部分用墨可稍重些。
步骤二:淡墨分染花叶结构,较大的叶片留出叶筋。
步骤三:用石绿染叶柄及反叶部分,用石绿调藤黄染叶正面。
步骤四:用曙红分染嫩叶尖及叶柄部分,顶部叶比下部叶片稍红些。
十、枝干染色步骤步骤一:用中墨勾勒枝干,注意线条要有顿挫表现苍劲质感,芽苞部分用稍淡墨勾出,用笔要圆润。
步骤二:用中墨勾皴枝干肌理结构。
步骤三:用淡墨调少许花青分染枝干。
技法教程:工笔人物画法详细步骤步骤-1.第一步:画线描稿。
需要注意人物的姿态、结构、细节,尽可能地展现人物性格与画者对人物的个体感受。
要求所有的细节都能准确的呈现。
最后的定稿要能清楚明白地反映局部之关系。
注意对线条的梳理。
可参照永乐宫与当代的工笔人物作品。
(略)第二步:勾线方法。
1.铅笔过稿。
用笔要轻,可见即可。
边画边调整线条。
2.勾线。
小红毛与叶筋,为硬毫勾线笔。
3.脸、手、皮肤不用墨线。
用胭脂调一点墨,为灰暗之红,近乎紫。
皮肤之水淡然,透明。
4.将线与线之关系理请,注意起始轻重长短转折映带之关系。
5.用毛笔注意手感,不拘一格,随心即可。
6.眼睛:注意上实下虚。
精确而不含糊。
眉毛注意起走向。
7.鼻子,注意体现空间结构。
观察要细致,描写要概括。
8.女子人中一般不勾线,也可勾一根阴影较重的单线。
老人根据需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9.嘴。
中缝线要实上下则虚。
10.脸之轮廓:颧骨。
肉。
虚之。
与颈部交接处不封口,体现结构即可。
主要靠晕染出效果。
11.头发。
A、用墨线勾。
B、用胭脂勾,渲染后用墨线勾勒。
提前分好块,勾起来方便。
线条要松,以轻为好,体现头发质感。
12.耳朵:耳轮两条线有粗细变化。
13.下巴:注意虚实。
14.鬓角的线:先染后勾。
15.身上的线:可加点墨稍重一些。
从衣领向下,注意起收笔。
16.胳膊:从肘向上勾一点即可,边缘线相交处要交代清楚。
17.手:注意结构,可以适当修改。
18.身躯:由实而虚,根据实际情况。
19.衣褶:注意方向与染色关系。
注意光线的方向与阴影关系。
20.后背之动态线:清晰、准确、交代清楚。
21.裤、腿面、随结构走。
第三步:染色。
1.准备:颜料、两只白云笔、清水、墨。
2.脸:第一遍用朱膘渲染,用清水笔染开。
主要标出暗部,突出人物结构。
3.手:同样办法。
4.衣服:根据实际情况找一种比较沉稳的颜色,渲染暗部,清水晕开。
5.整体过完一遍后,待干后用平涂的方法罩一遍。
颜色要淡一些。
6.而后,再次渲染,仍然从暗部开始。
工笔画法1冲染法。
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
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
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
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
2撒盐:特技的一种。
铺好底色后,趁湿在上面撒上食盐,任其自然渗化,形成雪花状的肌理效果。
3涂蜡:特技的一种。
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
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4皱纸: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
7水洗:是画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使画面更加统一、协调,同时也可以把表面浮色洗掉,使画面更加沉稳。
水洗时,先用清水把画稿打湿,用白云笔轻轻洗刷,可整体洗,也可局部洗,用力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稿弄破。
也可以在画面颜料的水分全部都干了以后再洗。
三、关于用具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
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
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
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
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
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
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
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
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
工笔步骤详细讲解.pdf工笔步骤详细讲解基础技巧篇一、关于用线工笔画中,线是画面的灵魂。
我们在评论到某个画家的工笔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 这个画家的笔力不错。
” 那么,究竟什么是“ 笔力” 呢?所谓的“ 力透纸背” 又该如何理解?-绘画或书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 视觉艺术” ,所谓的“ 力度” 其实就是画面上的线条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联想。
譬如:铁线描就比游丝描感觉凝重、斧劈皴就比披麻皴感觉有力、苍涩的线条就比光洁的线条感觉粗糙。
传统绘画中,各种笔力的运用来源于持之以恒的训练,来源于画家对纸张颜料性能的掌握,来源于对手中画笔的控制能力。
而当代画坛肌理盛行,也就是将创造这种视觉效果的技巧步骤化、技术化了而已。
这种带有制作意味的技巧难度,显然要低于传统的笔墨技巧难度。
用线,首先要考虑中锋,只有中锋行笔,笔锋才会始终在笔划的中央行进,所以中锋画出的线条两边都是光洁的,线的顺滑和力量感觉都较好。
侧锋的线则如图谱所示,一边光洁一边毛涩,其力度感觉较之中锋线条相比要单薄许多。
只有在一些需要皴擦的部位或者是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侧锋线条。
二、关于用色其实色彩的主要问题就是调配比例,不外乎三原色以及黑白色的搭配,同学们平时闲暇的时候多练习练习,做到看到一种彩色立刻脑海中就能分析出色彩的组成成分,到了这个地步,调配出自己想要的颜色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下面给出了工笔花鸟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色彩的调配方法。
需要提醒下同学们,色谱只是初期入门阶段的一个辅助课而已,大自然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最有用、最好的色彩还是要来源于我们的主观认识、来源于我们的自身感受。
三.关于技巧在着手绘制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明白工笔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工笔画的用线和基本染法。
工笔画中,线条是骨架,也是灵魂,更是中国画中笔情墨趣的重要体现。
线条的提高几乎没有什么捷径,主要是靠多加练习。
同学们现阶段要能要能做到:粗细均匀、线条流畅、转折自如、八方行笔无碍。
到了后期,线条还要讲究弹性、力度、节奏、空间、虚实、质感等方面的变化。
工笔人物白描勾线详细教程图解
工笔画勾线讲究提按虚实。
多用中锋用笔,画出的线条挺而圆润,有弹性,笔画收放自如。
握笔不可太用力,否则线条显得死板。
要勤加练习,体会手感,勾出的线才会灵活生动。
一根线条从起笔到收笔之间有很多变化。
也有多种方法,实起虚收实起实收虚起实收虚起虚收。
勾眉毛要用虚起虚收。
眼睛要内实外虚,上眼线要实,下眼线要虚。
勾画鼻子,鼻梁处要虚起虚收,鼻翼上虚下实,鼻孔实起实收。
嘴唇的上下唇线要用淡墨勾出来或者也可以不勾,上下嘴唇中间的线,如果是正面唇可从一个嘴角到另一个嘴角之间,实起实收。
头发一般用虚起实收和虚起虚收,由于发丝密集,线条排列和衔接部分要清晰分明。
五官
头发
衣服的线条大部分是用实起虚收,注意线条的转折和线与线之间的衔接关系,整体要流畅透气,画出衣服的质感和体积感。
以下是完整的白描成品。
国画工笔牡丹的基本步骤
国画工笔牡丹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
以下是国画工笔牡丹的基本步骤:
1.准备纸张和颜料:选用宣纸或棉纸作为绘画媒介,选择适合牡丹的颜色和颜料。
2.绘制轮廓:先用淡笔勾勒出牡丹的形状和轮廓,注意比例和构图。
3.填充颜色:用适当的颜料填充牡丹的各个部分,注意色彩的层次感和过渡。
4.勾勒细节:用细笔勾勒出花朵的细节和花蕊的轮廓,注意线条的粗细和质感。
5.点染色彩:用点染的方式增强牡丹的层次感和质感,创造出更加生动的效果。
6.润色修饰:根据需要润色修饰,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和协调性。
通过以上步骤,就能够绘制出一幅精美的国画工笔牡丹作品。
- 1 -。
工笔花鸟的步骤画法~(太全了)展开全文《一夜清香》步骤图文步骤一:勾线:树枝用中墨侧锋勾,花托用中墨,梅花和花苞用淡墨,勾梅花线条要均匀纤细。
鸟喙用重墨,中墨偏淡墨勾眼、身体、羽毛。
(为方便观赏,此处用重墨印出。
)步骤二:这一步主要上背景色,背景用(藤黄加硃磦加胭脂加四绿)四绿少一点,按比例调成一个底色褐黄色,第一次平涂底色要淡一些,这样上色会比较均匀,连着树枝一起平涂底色。
第二遍以后树枝留白,花头和鸟儿始终留白。
花头:平涂白粉,白粉不要调的太浓,白粉上的太重,分染会不均匀,注意不要盖住边缘线。
步骤三:这一步我们先用色把花和树枝区分开来,花头:正瓣分染藤黄加朱磦,要整个分染,不要一个花瓣一个花瓣的分染。
反瓣分染曙红加少许大红,留水线,用色分染不要超过边缘线。
花苞:用曙红加少许大红分染。
花托:平涂薄汁绿。
树枝:平涂淡墨,有结疤的地方分染四绿,有树枝交叉的地方,上面的树枝染四绿,下面的树枝染淡墨。
鸟儿:用淡墨分出鸟儿的结构,头部墨色要深一些,眼球平涂淡墨,翅膀和尾羽要倒着染。
步骤四: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继续分染,花头:和上一步的用色一致,花瓣比较细,染的时候要仔细,不然容易染脏画面。
花苞:用曙红加少许大红分染。
花托:平涂草绿。
树枝:用中墨开始皴出枝干的纹理和结构,前面的需要染的细致一些。
鸟儿: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用中墨加深,注意鸟儿的虚实、前后关系和立体关系,背部的羽毛用勾填法平涂,初级飞羽倒染中墨,前面的翅膀要比后面的翅膀深色,眼睛平涂焦茶,鸟嘴倒染淡墨。
步骤五:这一步要细细的分染,整体的调整了,花头:反瓣用曙红加大红继续分染,深处加少许胭脂分染,正瓣的花瓣可以分着染了,把每瓣之间的结构染出来。
花苞:颜色相对花瓣要深,所以要多染2遍。
树枝:用中墨比较细的皴出枝干的纹理,细化结构,平涂一遍淡墨,中间的树枝要染的细致些,旁边的树枝可以染色淡些。
鸟儿: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用中墨加深,墨色上足后,中级复羽和三级飞羽罩染墨绿色,尾羽部分也罩染墨绿色,过渡要自然,背部整体罩染淡墨,眼睛平涂墨褐色,鸟嘴倒染中墨。
⼀、⽤胶:在国画中使⽤胶⽔的作⽤有三: 1、⽤胶⽔是为了控制⽔分,调⾊时掺进胶⽔,⽔就带着⾊彩四外跑;调⾊时如不掺胶⽔,便只跑⽔不跑⾊,⽽且⾊彩也不够润泽。
2、⽤胶⽔起到固定⾊彩作⽤,特别是粉剂的⾊彩,如⽯青、⽯绿、锌粉、朱砂、⽯黄等属于矿物质的颜⾊,若不加胶⽔,⼲后,粉剂就会脱落下来。
3、渲染时起到均匀⽽不显笔痕的作⽤:在⽣宣纸上作完⼀幅画后,倘若需要渲染底⾊,调⾊时必须加胶⽔,⼀笔接⼀笔染去,并不见笔痕,如不加胶⽔,则⼀道⼀道的⽔线很不好看。
⼆、⽤⽔: 作画时每⼀笔都得使⽔,⾄于使⽔多少,则⼤有⽂章。
下笔之前,完全须要做到⼼中有数。
有时候笔上需要饱满的⽔分,如画⼤写意荷花。
笔上的⽔分,⾮但能滴下来,⽽且是滴下去拖泥带⽔,落到纸上。
这时候⾏笔要快,⼀⽓呵成,有时候笔上⾊彩需要浓厚,落笔之前,蘸清⽔于笔端,迅速点去,使⾊彩的浓淡变化,⾃然⽽有趣。
如画葡萄,就是先在笔上调了浓厚的胭脂,落笔之前,于笔端蘸⽔,或蘸极浅的粉绿⽔,点下去,深浅变化极妙,有时候,笔上⽔分不多,⽽要画出表现苍⽼古拙的味道,则将笔落实,徐徐按下,徐徐⾏动,画出的线条,看上去不⼲⽽不枯,颇见功⼒。
⼀般⽤笔时,总得根据实际情况,看这⼀笔下去,要画多么⼤的⾯积,要他出现湿润的效果,还是苍劲的效果,笔上的⽔分多少,必得⼼中有数。
⽤⽔多少,⾏笔快慢,成为写意画中最须掌握的关键。
三、⽤矾: ⽣纸绢,做成熟纸绢,需要⽤矾。
作画时⽤矿物⾊,⼲后,需罩矾⽔,起固定作⽤。
画⾯上需要表达“雪”和“露珠”的,必须⽤矾,就是先⽤矾⽔点出来,⼲后,从表⾯并看不出来。
着⾊时,凡是点过矾⽔的地⽅,就基本上不沾⾊彩了。
表现雪和露珠,⼗分⾃然。
如画“雪梅”或画“荷花呈露”,这个题材,⽤好矾⽔,效果很好。
矾⽔不能掺到⾊彩中⼀起调,会使⾊彩沉淀,⽣纸、绢做成熟纸、绢,需要的是:七分胶⽔三分矾。
分两下⾥溶解,临⽤时混合,必须将纸、绢两⾯刷透。
⼯笔画的基本步骤▲1.起稿:⼀般是去打印部放⼤稿⼦。
2.过稿:把熟宣纸和稿⼦⽤胶带纸粘在⼀起,只需要粘住上⽅两个⾓。
3.画稿:⽤BH或者2B把稿⼦描下来,⼀笔到位尽量不要⽤橡⽪修改,否则会漏矾。
4.(1)裱画:把画稿平铺在画板上,⽤喷壶均匀喷⽔,接着⽤报纸条刷上浆糊,封住四周。
看起来很皱,纸有张性,⼲了后跟新纸张⼀样。
(2)也可直接⽤镇纸压纸固定,代替以上步骤。
5.勾线.:⼀般⽤⿏须笔,⼤线⽤⼩红⽑或者⼩⽩云。
6.刷底⾊:根据画⾯效果,调配颜⾊要淡。
⼲了后在继续刷两到三遍。
7.上墨⾊:先打墨⾊,这样的画很有⽴体感,能沉在纸上,不会浮躁。
8.上颜⾊:颜料要调配的很淡,多画⼏遍,这样画⾯效果更逼真⾃然。
9.调整:统⼀,再局部,再统⼀的绘画观念。
10.落款盖章。
11.装裱。
⼯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式。
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
作《牡丹图》,光⾊艳发,妙穷毫厘。
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因⼯细逼真,呼之欲出,⽽被苍鹰视为真物⽽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政中昶命筌与其⼦居农于⼋卦殿画四时⼭⽔及诸禽鸟花卉等,⾄为精备。
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其间⼀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殿搏其所画翎⽻。
”⼯笔画在唐代已盛⾏起来。
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绘画技法⽇臻成熟,另⼀⽅⾯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
⼯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过的绢或宣纸上。
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对⼯笔画的发展起到了⼀定的推动作⽤,据⽶芾《画史》所载:“古画⾄唐初皆⽣绢,⾄吴⽣、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粉捶如银板,故作⼈物,精彩⼊笔。
”⼯笔画⼀般先要画好稿本,⼀幅完整的篙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狼毫⼩笔勾勒,然后随类敷⾊,层层渲染,从⽽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工笔技法工笔画【现代人物】画法及染色步骤工笔现代人物画法详细步骤图解一、主要部分线稿的画法嘴:要通过线的虚实转折表现嘴唇的体积,中间的嘴缝宜实,唇线宜虚,有时为了突出嘴唇的质感也可以不画唇线。
眼:画眼睛一般从眼内角起笔,至外眼角收笔,眼珠用淡墨勾出轮廓,眼睫毛要注意生长方向和疏密。
耳:耳部结构变化微妙,软骨处用线略方,耳轮略圆。
鼻:鼻梁的结构通过线的轻重提按来表现,鼻孔宜实,鼻翼宜虚。
发型:现代女性的发型多样,表现手法也十分丰富,头发勾线要均匀、流畅,发梢要虚。
如果是披发,边缘要有蓬松的感觉。
手:手背骨节用线稍硬,指腹要丰润饱满,特别是女性的手,关节的处理要含蓄。
注意手指甲的透视关系,要和手指混然一体。
脚:女性的脚不宜画的太夸张,要结构清晰、圆润自然。
工笔人物染色色谱参考二、面部上色示例1.皮肤以中墨加曙红勾线,眉毛、睫毛用浓墨。
嘴的中缝线要实,上下要虚。
下巴要注意虚实变化。
2.面部用淡赭石略加一点胭脂或朱膘调少许花青进行分染,水笔含水要适中,在分染时水笔要尽量把颜色染开,水笔运行的方向对结构有微妙的影响。
3. 罩染肤色,干后用小板刷蘸清水在上过的肤色上轻洗一遍,洗去浮色。
4.调整结构关系,分染和罩染交替进行。
三、手部上色示例以中墨加曙红勾线。
2.染手部时尤其要注意结构,指尖、指腹处用曙红染圆有色,骨节点用色偏冷一些,指甲盖上的白色月牙部分要小心留出,用胭脂从指甲盖的边缘往中间染。
3.赭石加胭脂加三绿加白罩染几遍。
4.调整结构,手背染结构多一些,骨节处颜色较深,手心特别是指腹部位染血色多些。
工笔人物嘴部刻画示范视频工笔人物绘制步骤作者:张艺步骤1:起稿勾线在勾稿前首先要考虑画面的虚实关系,勾线的墨色要注意分出浓淡。
近景和需要着重刻画的形象可勾的深一些,远景和陪衬物件则可勾的淡一些,皮肤用线要用很淡的墨色来勾。
在勾衣褶时要注意转折处的力度,行笔不宜过快,每根线条都要考虑起承转合及线条之间的呼应。
线条的组织要注意疏密、长短关系,突出结构线,去掉多余的线条,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工笔画入门教程:从线条到色彩,分步骤图解教你画,快来学习工笔画线条:以线造型是工笔画技法中重要的特点。
工笔画对线有很高的要求,要求造型准确,采用“骨法用笔”,体现出骨力和“气、骨、韵、力”的特点。
它既能体现骨架,又能体现画面的结构,同时还是分染和罩色的依据。
工笔画线条工笔画线条色彩:工笔画的设色以固有色为主,采用较为单纯的色彩关系。
传统工笔画用色强调“随类赋彩”,灵活运用各种技法,通过重彩、淡彩、勾填、描金等不同的形式,使画面更具生动的效果。
工笔画常用色彩装饰感和平面感:装饰性是工笔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无论从画面构图、用线、设色到物象的细部刻画,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
工笔画通过层层渲染,使物体具有凹凸感,不考虑三维空间的受光、背光、高光、反光等的区别,更加注重平面空间的绘画语言的表达,着重于物象间的色彩组合形式和构成关系。
工笔画装饰感和平面感初学者的必备工具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其绘制方法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宣纸或绢等材料上作画。
我们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绘画之前先要了解国画常用的工具,它们主要有笔、墨、纸、砚和国画颜料等。
笔:选择毛笔有时可以按照颜色来区分。
羊毫笔是用山羊的毛制作的,外观看起来是白色的;狼毫笔是用黄鼠狼的尾毛制作的,一般是黄褐色;而兼毫笔是两种以上的毛混合制成的,外圈白色,中心呈黄褐色。
勾线笔用于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
常见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常用来勾花鸟画的叶筋)和红毛笔等。
工笔画十八描工笔画人物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础训练,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用笔的轻重、顿挫、刚柔等表达方式体现人物的比例、结构和人物面貌及动态特征,体现人物画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创作人物画,神韵是关键,要使其有精气神,而不是纯粹的结构式的表现在画面中,这对于线条的应用与笔触的细腻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十八描是工笔画线条的总结,以下描法不涉及前后,初学者收藏起来临摹学习。
一、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白描概况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
中国白描人物画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发展过程,已成为我们民族绘画之一。
历代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和流派,它们的风貌各异,渊源有别,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历史的积累、民族精神的体现。
我们对古代白描人物画的研究与借鉴,不断地在买践中体悟民族文化的真谛和传统艺术的奥妙,无疑将成为当代人物画走向辉煌的起点。
隋唐时期张萱、周仿在他们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使用的遒劲纤细的铁线描,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丰颐典丽、雍容自若”的典型形象,人称“倚罗人物”为工整艳丽的重彩人物画开创了新风格。
吴道子,又名道玄,今河南禹县人,是盛唐“画圣”。
道子一身创作甚丰,各种题材兼工,而以宗教题材为主,人称“道玄以佛道为第一”。
道子用笔道劲,中锋圆转,富有粗细变化,这种注重用笔的顿挫、转折、行笔放纵,表现出来的衣纹神采飞动有迎风飘举之感;所绘人物八面生动,传彩染色,别出心裁,人称“吴家样”。
这种有别于浓艳、富丽的表现方法,后世苏东坡赞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自己也曾说:“众皆谨于像似,我则脱落其俗”。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在《送子天王图》中塑造的天王,文臣、武将、神女、鬼怪等因其身份、个性、气质不同,所有的线区分为粗细强弱之分,表情也是随着绘画情节的变化而各异,或平和、或横眉怒目,笔法减练生动又合乎生理结构。
用笔的提、按、转折巧妙的表现出神女纤巧细秀武将饱满有力的手臂和腿足。
对于神怪采用了粗细变化较大的兰叶描,并作以淡墨的渲染,突出肌肉的起伏给人苍健之感。
《八十七神仙卷》(传),吴道子共画了八十七位神仙,在两侧有阑干阁道上行进,画中人物表情宁静,神仙排列疏密、聚散、前后错落层次分明,人物动态转换,顾盼呼应,自然生动。
利用衣纹向后飘动,幡幢的微微前倾和飘带的飞扬来表达徐徐缓进的动态。
人物组织非常工整细密。
衣带飘举,疏密有致,发髻细匀,盔甲短线画出、饰物琳琅满目变化多端、衣纹以密密排列的长线组成,既丰富又有变化,整幅画卷优美多变而协调,像一首动人的轻音乐;给人美的享受。
韩晃,唐代中期的杰出画家。
他非常喜欢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正如朱景玄评述他“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
他最著名的是《五牛图》,画中表现了五匹动态各异的牛的形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们有的俯首蹭痒,有的翘首低鸣、有的张口吼叫、有的回首聆听,画面设色柔和,被人誉为“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
他的人物画极佳。
《文苑图》在线描上又有另一番新意;他在圆润长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凝重的力度而多曲折,可描绘的衣褶效果形柔实刚,含蓄沉稳,明显看出是经过细心观察实地写生后创作出来的;行笔有“瘦硬战掣”的效果,线的处理恰当地表现了形体结构和生动地传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唐代人物白描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以民间画工为主力的壁画创作中;壁画创作其规模的宏伟壮观,手法的丰富多彩,至今还保留在誉满中外的敦煌壁画及藏经洞绢画、唐墓壁画之中,使我们叹为观止,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遗产。
五代辽金五代时期人物绘画再度辉煌。
顾阂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有名的传世佳作,大政治家韩熙载为躲避统治阶级的注意,故意“纵情声色”。
后主李煜派宫廷画家在阁中暗中察访,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堪称五代人物画最高成就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宴乐的情景。
全卷共分五段,每段巧妙地以屏风床榻相隔,自然连贯。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作者根据在场客人的不同身分、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分别作了不同神情的刻画,精妙传神;第二段观舞,描绘了韩熙载的宠姬王屋山在表演“六幺舞”,韩熙载亲自为她击鼓的场面。
饶有兴味的是,画上还画了一个双手合十的和尚,和尚出现在舞会上终究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他只看韩熙载而不看舞女,体现了出家人特有的心态;第三段是宴会中的休息;第四段为听笛子和筚篥演奏,作者着意表现众姬吹奏的自然神态,连细小的动作都精描细绘,使人如身临其境;未段,通过一对隔着屏风说话的男女,巧妙地过渡到最后一个场面;送别。
《韩熙载夜宴图》用笔细润圆劲,如铁盘丝;设色浓丽,层层加深,局部配以淡彩,变化自然。
尤为可贵的是,顾闳中已不仅局限于对于物形体的描绘,而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他笔下的韩熙载,面对华宴歌舞却平淡悒郁,体现了与唐末士大夫阶层在危急形势下的矛盾、苦闷、空虚的性格特征,实属连续性的肖像画卷。
反映了作者绘画技巧之高超,止今罕见。
周文矩,在五代人物画家中功力较为深厚。
据传李煜也曾派遣他与顾阂中等一起去韩熙载家中,窥察韩家夜宴的情景,并描摹下来。
可借作品未见留存。
周文矩的《宫中图》计十二段,描写宫廷妇女悠闲而又平静的生活,她们或弹琴鼓瑟,或梳妆打扮,或戏花弄蝶,或同儿童嬉闹,其中尤以一男画家替一盛妆贵妇画像最为突出;画中人物衣纹多为“战笔”、“瘦硬战掣”、设色简淡明净、神寓其中,不愧为人物画像高手。
:周文矩曾画有《婴戏图卷》,生动地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将绘画题材扩大到儿童的生活范围,对后世画家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宋元时期宋代人物画创作的题材范围广泛,除仕女、圣贤、僧道之外;田家、渔户、牧民、婴戏及历史故事也在其列。
在人物画性格的刻画上注重“写心”深度,在形象结构把握上,更注重眉须神色的微妙变化。
使白描人物画表现力更加准确生动;用简略的笔墨,去描绘丰富的内容,这是中国画技巧上一向主张——突出主题和高度概括的表现方法,使白描人物画在这一时期成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独立画种。
李公麟少年时代即悟古人用笔意,肆力摹仿顾恺之、吴道子及其他名家杰作,集众家为己有。
《五马图》、《维摩诘图》展示了这位大师在白描表现上的巨大成就。
他的《五马图》,把马的神骏气息从外轮廓到欲要奔腾的昂扬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牵马的五个图像上也可看出他的人物画十分精工。
我曾把他画的马与清代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画的马做过比较;郎世宁想省略去中国传统的线描,侧重透视、块面和明暗,着意渲染,只注意通过细微写其真实,止于形似。
《维摩诘图》是李公麟另一代表作。
此画用线简练准确,通过线的变化充分的表现出物体的形状与背景的层次关系,并能准确而精到的刻画出维摩诘的性格和微妙的神情。
还有“简逸之韵,胜过前代工丽之作”。
发挥了画家“以虚带实”的艺术想象力。
不愧为杰出的白描大师。
梁楷,梁疯子,以减笔画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大门。
确立了他在画史上的地位。
他的《太白行吟图》,虽然着墨不多,廖廖数笔而极富有表现力,枯润参差,刚柔并济,不但画出了衣履的质感,而且表现出李白行吟时袍服迎风飘拂的动态,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这位“谪仙人”的浪漫主义的精神风貌。
梁楷另一类作品《泼墨仙人图》,更有一番情趣。
借着笔势和水墨的深浅、浓淡的变化开创了大写意泼墨人物画。
给线描人物画注入了新的生机。
他大胆变革为民族绘画做出了重大贡献。
元代由于民族和阶级矛盾日益深化,士大夫在山水、花鸟画方面遗兴的文人画飞速发展。
这时的人物画的确走入了低潮,像唐宋那样反映现实社会的风俗画越来越少,唯有民间画工仍不倦地从事着壁画的创作;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是其杰作代表,三清殿中的《朝元图》壁画最为精彩。
它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吴道子和宋代武宗元的画风,构图壮阔,气势雄伟,主像庄严肃穆,臣相气宇轩昂、将军威武有力、玉女温雅娴静。
其形象夸张浪漫,线描奔放有力、设色浑厚华滋、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形成了特殊的艺术风貌。
充分体现了民间画师们的杰出智慧。
也生动地说明了植根于人民大众的线描人物画的强大生命力。
明清时期明代由于社会因素,文人画相对有所发展,人物画虽不如山水、花鸟之盛,但仍不容小觑,人物画以继承前代传统为主,或白描、或工笔密丽、或水墨点染、或用线质朴;绘画题材除历史人物外,士大夫与仕女居多。
戴进人物用铁线描间亦用兰叶描,行笔有顿挫;吴伟用线细挺,重在传神,唐寅人物画行笔秀润、设色浓艳;仇英则摹古法,精细认真且能传神。
他们是人物画家,在山水方面,又是能手,因而造成了人物与山水相结合的传世作品。
曾鲸,字波臣。
著名肖像画家,其肖像创作特点是:面部造型准确,晕染细腻,画像面部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用淡墨多层烘染,神情毕现后,以淡色渲染,赭石中略参铅粉,色调柔美。
衣纹简练,笔法飘逸。
讲究构图和布局,其人物背景或简、或略、或空、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不只表现出人物外貌特征,而且揉进了人物精神气质。
他善描写文人学者的肖像,如《王时敏像》、《葛一龙像》、《张卿子像》,都是优秀的肖像作品。
表现手法上曾鲸从民间彩像那里吸取了技巧,又从文人画家那里吸收了创作的精神构思,故他的作品能文质相兼,形成自己独立风格。
世称“波臣派”,是王伟之后中国传统肖像创作中的又一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