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色体的孚尔根染色法
- 格式:ppt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14
福尔根染色原理
福尔根染色原理是利用福尔根染色剂对细胞中的DNA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结果来判断细胞中是否存在DNA。
福尔根染色剂的主要成分是Schiff试剂,它是一种无色品红和偏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
当Schiff试剂与细胞中的DNA结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这个反应被称为席夫碱反应。
生成的紫红色化合物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从而证明细胞中存在DNA。
福尔根染色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检测DNA的领域,如遗传学、病理学、法医学等。
通过福尔根染色,可以鉴定细胞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癌变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孚尔根染色法中Schiff试剂配方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深入了解孚尔根染色的基本原理2、探究尝试用非传统的方法配置Schiff试剂并观察其染色效果二、实验原理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应用Feulgen反应法显示细胞DNA是常用的组化染色技术,其中Sehitt试剂是染色成败的关键因素。
Sehiit试剂(希夫试剂),又称品红醛试剂,与醛类反应呈紫红色。
它有多种不同的配制方法,归结起来有经典热配法以及冷配法。
实验室经常采用的热配法,配制过程繁琐,常会因一个步骤的偏差而造成配制失败,实验中尝试改用冷配法,可收到与热配法同样的染色效果。
Schiff试剂的主要成分是碱性品红,属三氨基三苯甲烷类,它由副品红、品红、二号碱性品红组成四。
碱性品红在酸性环境下与亚硫酸盐作用,生成无色品红。
其配制方法有2种:热配法(将碱性品红加热煮沸)是通过热效应来加速分子运动,使染料溶解与脱色;冷配法(室温下采用振荡或搅拌的方法)是通过增加分子间的碰撞,促进染料溶解与脱色。
2种方法的反应机制相同。
三、实验器材实验材料:蚕豆根尖实验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电炉、滤纸、烧杯、纱布、量筒、锥形瓶、标签、刀片、容量瓶实验药品:蒸馏水、卡诺氏液、0.1mol/L的盐酸、碱性品红、盐酸、偏重亚硫酸钠、活性炭。
四、实验方法1.浸种催芽选择无虫、饱满、大小均匀的蚕豆种子50粒放入蒸馏水的烧杯中, 25℃浸泡24h,其中换水1次。
种子吸胀后,在培养皿中铺一层脱脂棉,倒入足量的蒸馏水,将种子置于其中25 ℃培养2至3天,期间随时补充水分,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左右。
2.不同试剂配置1. 热配法(常规法)称取0.5g碱性品红加入到100ml煮沸的蒸馏水中(用三角瓶),时时振荡,继续煮5min(勿使之沸腾),充分溶解。
然后冷却致50℃时用滤纸过滤,滤液中加入10ml1mol/L HCl,冷却致25℃时,加入0.5g偏重硫酸钠,充分振荡后,塞紧瓶塞,在室温暗处静置至少24h(有时需要2至3天),使其颜色退至淡黄,然后加入0.5g 活性碳,用力振荡一分钟,最后用粗滤纸过滤于棕色瓶中,封瓶塞,外包黑纸。
植物DNA的Feulgen染色法研究李桂萍;李瑞;杜雪玲【摘要】Displaying DNA through staining method is one of required biology experiments in most universities. Feulgen is the traditional staining method to display DNA. In teaching practice, DNA staining results show larg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xperiment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onion, corn, bean and pea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Feulgen stain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stain different tissues of the above materials. By comparing staining resul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op- eration, the most suitable experimental material would be selected for DNA Feulgen stain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1 ) from the results of observation, the staining effects of onion epidermal and root tip were the best ; ( 2 )from the ex- perimental operation process, the operation of onion epidermal was the simples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onion skin is the most suitable material for Feulgen staining method to display DNA.%通过染色法显示DNA是高校生物类专业常做实验之一,Feulgen染色是显示DNA 的传统染色方法。
实验二孚尔根染色法一、实验原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系核苷酸的多聚体,核苷酸又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所组成,当细胞经60℃、1mol·1-1HCl处理后,不仅使分生组织的细胞彼此分离,而且可以破坏核内DNA链上的嘌呤碱与脱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嘌呤脱下,脱氧核糖上的醛基暴露,形成含醛基的无嘌呤结构物,醛基与希夫试剂反应显紫红色。
细胞中只有DNA才具有这种专一的孚尔根反应,因此所以根据紫红色出现的部位就可鉴定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存在,并广泛应用于核及染色体的研究中。
二、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孚尔根反应染色法,鉴定植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DNA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用具及药品1.材料:洋葱或大蒜的根尖2.用具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镊子、解剖针、刀片、冰箱、温箱、天平、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吸管、烧杯、量筒、3.药品希夫氏试剂(无色碱性品红液)、漂洗液、1mol·1-1 HCl、45%醋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与固定:待大蒜根尖长1cm 时,于上午8时剪下根尖,经过预处理后投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24h。
固定后,保存在70%的酒精中,放入冰箱中冷藏供用。
2.水解试管1:取大蒜根尖数条,投入试管,先用清水洗3次,换1N HCl洗一次,倾去,换入预热60℃的1N HCl 浸没根尖,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60±0.5℃下水解10分钟(视材料而定,水解时间可以从10分钟延长至30分钟)。
然后吸去热1N HCl,换入冷1N HCl洗一次,再用清水将根尖洗三次。
试管2(对照)取大蒜根尖数条,投入试管,先用清水洗3次,入预热60℃的蒸馏水浸没根尖,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60±0.5℃下水解10分钟。
以下各步骤两试管相同。
(水解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重要的是温度,应保持在60±0.5℃之间。
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水解过度,醣与醛基之间的键被破坏,醛基流失到水解液中,反之,不能出现潜在的醛基,都不能呈现颜色反应。
富尔根染色原理
富尔根氏核染色法是根据席夫氏(Schiff)试剂进行的反应而建立的。
席夫氏试剂含有碱性复红和亚硫酸,碱性复红与亚硫酸结合后,失去醌式结构而变为无色,当DNA经酸作用后生成的醛化合物与席夫氏试剂结合后,使醌式结构恢复,合成一种带紫红色的碱性复红衍生物。
1富尔根染色的基本原理:
富尔根氏核染色法对DNA具有特异性。
细菌细胞用此法染色后,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核。
2 富尔根氏染色法主要分两步:
(a)将细菌用1mol/LHCl温和水解,使DNA中的嘌呤碱与戊糖分开,放出戊糖的醛基;
(b)放出的戊糖醛基与席夫氏试剂作用后呈紫红色。
3 富尔根氏染色法操作步骤:
1.取培养8-10小时的酿酒酵母涂片,室温下风干。
2.将涂片置于有2%锇酸的蒸汽瓶口上,用锇酸蒸气固定5分钟,然后放入加热至60℃的Schandiun固定液中10分钟。
3.用水冲洗固定后的标本,然后放在60℃1mol/LHCl中水解8分钟,水洗。
4.用席夫氏试剂作用30-40分钟。
5.由席夫氏试剂中取出放在亚硫酸水溶液中洗5分钟。
6.由亚硫酸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期末实验孚尔根染色法和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207.12.1 6.结果与分析6.1结果(1)孚尔根染色结果图1.洋葱根尖分生区孚尔根DNA染色结果(10×10倍)图2.洋葱根尖分生区孚尔根DNA染色结果(10×40倍)①结果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洋葱根尖细胞被均匀地压成了单层细胞,细胞分布较为均匀,变形细胞较少。
DNA成功被染上紫色,染色较深,视野背景为白色无红色颗粒较为清晰,视野中无气泡。
处于分裂时期的细胞约占10%,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染色较深,而分裂间期的染色较浅,中间有1-3个白斑为核仁。
②结果评价:较成功③结果分析:在物镜10倍观察下可以清晰反映出压片的结果与染色的情况。
在压片前要注意用亚硫酸水把染液冲洗干净,防止背景一片红,不利于观察,压片时先把根尖捣碎,防止细胞堆积;在压片时要固定好盖玻片防止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发生摩擦,防止细胞变形,同时也要注意力度的把握和敲击的方向,垂直敲打,且从中间到边缘。
染色的时间要足够长,这是我实验时制作的第二张装片,染色时间为18min,第一张为10min,染色较浅,不利于观察。
视野中,由于分裂期的染色质高度螺旋为染色体,DNA浓度较高,所以分裂期的染色体染色较深,而分裂间期的细胞,DNA分裂较为均匀,所以染色较为均匀且相对浅,中间的白斑为核仁,因为核仁中主要为rRNA,所以不被染成紫色。
A B C DE F G HI J K LM N O P图2.洋葱根尖分生区孚尔根DNA染色有丝分裂过程(10×40倍)①结果描述:A间期:DNA均匀分部于细胞核中,核仁明显,为透明发亮圆形,可见1—3个。
B-E前期:细胞核膨大,染色质缩短变粗,晚前期(D、E)核仁、核膜消失。
F-G中期:染色体缩短变粗,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整齐排列与赤道板上。
H-L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M-P末期:染色体解旋为染色质,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中间形成细胞板。
实验10孚尔根(Feulgen)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孚尔根(Feulgen)反应的原理和方法,观察了解DNA在细胞内的分布。
二、实验用具
洋葱内表皮,显微镜、染色缸、剪刀、镊子、培养皿等;1M HCl、希夫试剂、亚硫酸水溶液等。
三、原理
孚尔根反应是Feulgen和Rosserbeck于1924年发现的,是鉴定细胞内DNA特殊有效的方法。
其原理一般认为:稀酸(1M HCl,60℃)水解DNA,打开DNA分子上嘌呤碱和脱氧核糖连接的键,从而使脱氧核糖中的醛基释放出来,然后再与希夫试剂(Schiff试剂,无色品红)反应,由于醛基的氧化作用,使之与无色品红结合成紫红色的化合物。
细胞内凡有DNA的地方都呈阳性反应。
四、操作过程
1、将洋葱鳞茎内表皮放在1mol/l的HCl中,加热到60℃水解8-10分钟。
2、蒸馏水水洗3次。
3、入希夫试剂染色30分钟。
4、亚硫酸水溶液洗3次,每次1分钟。
5、水洗5分钟。
6、将鳞茎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上多余的溶液,置显微镜下检查,细胞内凡有DNA的地方都呈阳性反应(玫瑰红色)。
五、实验结果
绘图示Feulgen反应的结果即细胞内DNA的分布。
feulgen染色法Feulgen染色法是一种细胞核染色的技术,是由德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费尔根(Robert Feulgen)在1914年发明的。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増感反应特异性亲合性使DNA成为已知物质之一的二硫化物发生比较强的发色反应,因而得名 Feulgen 染色法。
Feulgen染色法以弗洛分离作为基础原理,对细胞内的核酸进行染色,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析和研究细胞发生分裂的相关特征。
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区分细胞核与其他成分,尤其是有机质成分。
因此,Feulgen染色法在细胞学、细胞遗传学、组织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 Feulgen 染色法的步骤:1. 细胞固定将要检测的细胞固定于载玻片上, Feulgen 染色法通常使用3.7%的甲醛作为固定液,使DNA在细胞和载玻片上不再发生运动和变化。
2. 酸解样品的酸解可以利用鹰嘴豆素和酸来进行。
这一步旨在剥离细胞的蛋白质并让核酸暴露在表面上,使其改变成醛基结构,以便接下来的染色成分与核酸相互作用。
3. 饱和无水硝酸样品用饱和无水硝酸处理,以去除酸中不必要的离子,同时也可以使其完成DNA的醛基反应。
4. Feulgen 组合液染色细胞样品将在染色溶液中放置2至10分钟,然后被放置于高氯酸中洗涤。
洗后,样品将被去水、除脂和用玻片覆盖。
5. 显微镜下观察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利用目镜下特殊荧光物质的作用,可以使核酸发亮,显露出来并被直接观察到。
总的来说,Feulgen 染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核酸染色方法,可用于在细胞组织学、细胞遗传学和生物亚细胞学等领域中快速、准确地检测DNA的含量,为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