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实验三 植物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5
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教案第一篇: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教案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1.实验背景与原理染色体的研究在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变异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染色体工程、分类学等众多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
物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形态、长度等信息的总和根据实验的观察和测量绘制成的模式图称为核型(karyotype)。
核型分析在物种亲缘鉴定,染色体变异分析,杂种分析,细胞分裂过程分析,孤雌生殖等研究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标本的常规制片方法有切片法、涂片法、压片法、滴片法(空气干燥法)等。
压片法操作简单,是常用的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
不过,该法在制备中要注意避免压片所造成的染色体的扭曲、变形和丢失的现象。
染色体制备的重要环节如下:(1)取材:应取分生旺盛的组织或细胞。
在植物中通常取根尖,在分裂高峰时取材,可得到大量分裂相细胞。
而在动物细胞中通常选取骨髓等分裂活跃的细胞,或是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刺激下的淋巴细胞,也可选取分裂旺盛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或转化细胞等。
(2)预处理:使用秋水仙胺等药品破坏纺锤体形成,不但可得到大量分裂相细胞,而且可使染色体缩短变粗,有利于观察。
(3)固定:渗透力强的固定液将细胞迅速杀死,蛋白质沉淀,并可尽量保持细胞原有状态。
(4)解离或低渗:植物细胞要除去细胞间的果胶层,并使细胞壁软化,从而使细胞得以膨胀,为染色体的分散提供了空间。
常用解离方法有酸解法和酶解法。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通常不需解离,而是用低渗液使细胞膨胀。
(5)染色体分散:通过压片、滴片等机械力量使染色体分散, 有利于观察。
2.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压片技术制作植物染色体标本的一般方法。
(2)了解显微镜下常规显色的植物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点,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3)理解染色体与生命遗传的意义及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应用。
3.实验材料与试剂(1)材料:市售大蒜、洋葱。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摘要:目的1、掌握常规压片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会观察和统计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3、了解和学习去壁低渗法进行植物染色体制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方法大蒜的根尖是分裂比较旺盛的,我们可以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根尖使得大蒜根尖的细胞分裂处于分裂中期,然后经固定染色等处理将染色体染色固定,以便观察。
结果大蒜的染色体有16条,都被染色成红色的条状或细丝状物质。
结论大蒜染色体有16条。
关键词:植物染色体;大蒜;秋水仙素前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本实验便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
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用的方法。
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即可观察到较多的、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由于现在洋葱发根较难,我们采用的是大蒜根尖进行相关实验。
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大蒜根尖、白姜花的根尖、野百合的根尖等。
2.实验试剂:0.02%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1N盐酸,浓盐酸:95%乙醇(1:1)解离液。
3. 实验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4.实验植物和试剂大蒜根尖、 0.02%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1N盐酸;70%酒精;95%乙醇;85%乙醇;蒸馏水5.实验方法和步骤5.1 取材先将大蒜浸泡若干小时,然后转入一个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25℃恒温培养箱中萌发,待幼根长至1~2cm时,于上午9~11时剪下根尖。
5.2 预处理将剪下的根尖放进装有0.02%秋水仙素溶液的烧杯中,浸泡处理3~4小时。
5.3 固定将经过预处理或没有预处理的材料,放到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固定液的量约为材料的10倍,要求一个容器中所装的材料不能太多,温度不能太高)。
固定2~24h后分别在95%和85%乙醇中各30min ,再转入70%酒精中,于4℃冰箱内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二个月。
植物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导及鉴定摘要用物理因素(X射线,γ射线和快中子等)和化学药剂等处理植物材料,染色体的断裂频率会大大增加。
在染色体移向两极时无着丝粒染色体由于没有着色粒而不受纺锤丝的牵引而随机地停留在细胞的各个部位,称为染色体断片。
细胞分裂末期或二分体时期或四分体时期,染色体断片形成核状的结构,称为微核或拟核。
关键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染色体、微核引言本文利用植物根尖作为材料,用不同的诱导剂经行处理,利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观察其微、核率来表示动植物受遗传损伤程度的一种方法.微核的形成是细胞受诱变剂作用后的一种遗传学终点。
此实验可以应用于寻找最佳诱变剂,和环境敏感型植物,最终用来指导实际生活中的环保工作,其中包括预测实际环境可能引起污染的因素,进行环境监测的科学方法,可用于环境监测的敏感型植物.从而让科学研究真正服务于人类事业.1材料及方法1.1验材料及器具1.1.1验材料洋葱和大蒜根尖1.1.2验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计数器、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白瓷盘、紫外灯(长为365nm 10W) 、吸水纸1.1.3验试剂CuSO4浓度(0、0.1、0.2、0.5、1.0、5.0和10.0 mg/L) ;实验室常用XX 牌子的洗手液,分别稀释25,50,75,100,200倍,并用稀盐酸调节酸碱度,使pH为7-8;卡诺固定液(95%酒精:冰醋酸3:l), 70%乙醇, 1mol/LHCl,95%酒精和浓盐酸,卡宝品红染色液1.2 步骤1.2.1发根:选取大小均匀,无病害的大蒜鳞茎,洋葱鳞茎,置于铺好含充分的纱布的培养皿中,并将培养皿放进25℃的恒温箱中2~3d。
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加水,保证植物生根所需水分。
在根长至2cm时,即根细胞分裂高峰期取出。
1.2.2诱变处理重金属处理:取出若干个处理组大蒜,每组至少需要15个植株,分别用硫酸铜溶液浓度(0、0.1、0.2、0.5、1.0、5.0和10.0 mg/L),每个浓度梯度下分别处理其根尖24小时。
大蒜根尖染色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1、掌握洋葱培养的方法,掌握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2、掌握洋葱根尖制片的方法,复习染色、压片的基本操作。
3、通过对于有丝分裂相的观察,统计洋葱染色体数目,加深对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4、对比进行多倍体诱导前后的洋葱根尖,理解四倍体与二倍体的区别,认识微核和植物细胞分裂期的各形态特征。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生物实验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力和撰写实验报告水平。
二、实验方案1、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试管、烧杯、小塑料管、滤纸、刀片、解剖针、滤纸等 2、实验药品新鲜、健康的洋葱鳞茎一个;0.02%秋水仙素、1mol/L HCl、醋酸洋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碱性品红、乙酸,乙醇等。
3、实验原理 (1 洋葱的根尖洋葱根尖的整体结构如右图,其中只有分生区的初生分生组织由于细胞始终处于持久而强烈的有丝分裂之中而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其余部分在制片时都应当尽量剔除来保证观察效果。
(2 多倍体的诱导多倍体的诱导使用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可以阻止微管蛋白的聚合,从而使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不能正常形成,但是姐妹染色单体照常想成,只是没有被拉向两级,于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各步骤的作用:固定液可以迅速杀死细胞,保持细胞形态在有丝分裂相。
解离可以破坏细胞的胞间层(果胶),使细胞之间的联系变松散,有利于压片和染色。
漂洗可以洗去过量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破坏细胞结构或影响染色效果(盐酸是酸性,而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
(3 有丝分裂完整的有丝分裂相包括G1期(合成前期)、S 期(合成期)、G2期(合成后期)和M 期(分裂期),其中G1期、S 期和G2期合称间期,细胞完成DNA 的复制以及有丝分裂的准备,而M 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为了形态观察的方便,本实验采用后一种分法。
如表一。
表一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4、实验步骤(1 将大蒜剥皮后放进垫了滤纸的培养基中,加入清水,放进25℃恒温培养箱中2~3天,催化大蒜生根。
实验十染色体畸变试验可用末梢血淋巴细胞,或人和哺乳动物体细胞系作为材料,常用的体细胞系有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中国地鼠肺成纤维细胞(V79和CHL),人胚肺2倍体成纤维细胞等。
这里介绍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对象的染色体畸变的试验方法。
1.实验原理外周血中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细胞增殖周期的G1期或G0期(不同于体外培养的体细胞),一般条件下是不会再分裂的。
当在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PHA,在37℃下,经52~72h 的培养,淋巴细胞开始转化,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此时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固定,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良好的中期染色体分裂相。
电离辐射,化学有害物质作用于机体或体外细胞,均可引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且与剂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因此,染色体畸变已用于电力辐射事故的生物计量估算。
2.方法与步骤(1)试剂①RPMI-1640培养液,含20%小牛血清。
②肝素:每支含肝素12500U,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配成500U/ml,4℃冰箱内保存备用。
③秋水仙素:配成40ug/ml浓度。
称取秋水仙素4mg,溶解于100ml 0.85%Nacl 溶液中,经6号细菌漏斗过滤,4℃冰箱内保存。
使用时吸取0.05或0.1ml加入到5ml细胞培养物中,其终浓度为0.4~0.8ug/ml。
④双抗: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g/ml。
⑤PHA:PHA为冰干注射剂(广州生产)每支10mg,使用时用2ml生理盐水溶解。
⑥KCl低渗液:KCl 1.88g,双蒸水1000ml使之溶解,其浓度为0.025M.⑦冰醋酸甲醇固定液:冰醋酸1份,甲醇3份,混合而成。
(2)细胞培养常规细胞培养。
(3)受试物的处理实验分组:至少设立五个组,即阳性对照、阴性(溶剂)对照及三个剂量组。
最高剂量和最低剂量之间相差10倍,中间再设一个剂量,阳性对照物为已知的染色体断裂剂,如丝裂霉素C(MMC),剂量为0.02μg/ml;黄曲霉素毒素B1,浓度为10-6M等。
实验03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了解自然界出现多倍体的原因实验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使细胞也不能正常分裂。
结果,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材料用具洋葱或大葱、蒜均为二倍体,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实验步骤1)培养根尖: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让洋葱的根尖接触水面。
(2)低温诱导:待洋葱长出1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4℃),诱导培养36小时。
(3)固定细胞形态:剪去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小时,以固定细胞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约95%的酒精冲洗2次。
(4)制作装片:取固定好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与“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相同。
(5)观察装片: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
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正常细胞的二倍。
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1)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有丝分裂前期,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由于没有纺锤体,染色体不能被牵拉到细胞两极,细胞无法实现一分为二,从而使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当温度恢复正常或秋水仙素被细胞代谢消耗完全之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又通过正常的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子代细胞。
(2)两次漂洗的对比:①时间不同:第一次漂洗在固定之后解离之前,第二次漂洗在解离之后染色之前;②试剂不同:第一次用95%酒精漂洗,第二次用清水漂洗;③目的不同:第一次是为了洗去多余的卡诺氏液,第二次是为了洗去多余的解离液。
实验三植物常规染色体制片Ⅲ染色和镜检--染色和镜检(综合性实验)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韦若勋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染色的方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染色的方法;2、观察各分裂时期染色体形态,测量典型染察时期染,染色体长臂和短臂;3、熟悉染色液的配制;4、了解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准。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主缢痕二、实验原理2、核型分析原理因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差异导致了各染色因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差异导致各染色体形态差异。
Denver将人体染色体划分成四大类型请问:Denver划分如下4类染色体的臂比临界请问D值标准是多少?三实验器具及试剂三实验器具及试剂(二)实验试剂1、45%醋酸量取45ml冰醋酸,蒸馏水定溶至100ml。
2姬姆萨母液2、姬姆萨母液姬姆萨3.8g与甘油250ml研磨15分钟,60℃水浴2小时,加60℃预热甲醇250m1,混匀、过滤,棕色瓶室温长期保存。
3磷酸缓冲液3、磷酸缓冲液称Na2HPO44.735g,少许蒸馏水溶解后,定溶500ml;称KH2PO45.35g ,少许蒸馏水溶解后,定溶500ml,等量混合。
四实验材料四、实验材料涂片法得到的蚕豆或其它植物根尖制片。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染色实(1)方法①Giemsa母液︰缓冲液= 1 ︰7,配成稀释液;浸没全部材料室温染色1530i②浸没全部材料,室温染色15-30min;③染色后,用小流量自来水冲洗玻片至无色,晾干。
(2)注意事项染色前材料要定要干否则着色不佳①染色前材料要一定要干,否则着色不佳;②植物固定时间长易着色,反之则反。
第一部分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物种: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2014.6.5姓名:×××五、实验方法与步骤五实验方法与步骤2、镜检观察(1)分裂细胞观察低倍镜找分裂细胞区,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形态。
估计染色体数目。
40倍下观察,记录3个视野的细胞总数、分裂细胞和典型染色体细胞数;计算出分裂细胞及典型染色体图象细胞频率。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参考分享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一、中文摘要:染色体( 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
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三、引言:洋葱( onion )是百合科( Liliaceae )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 2 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 ,染色体数为2n=2x=16 。
由表 1 和图 1 可见 ,洋葱的 8 对染色体中 ,有 7 对 (第 1~7 对 )染色体 ,臂比在1·01~1 ·70 之间 ,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1 对 (第 8 对 ),臂比为 4 ·74, 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 ; 依据 STEB-BINS[4] 的核型分类标准 ,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 2A 型。
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 25 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 2834 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 1045 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
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 含量 ,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三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孚尔根反应(Feulgen Reaction)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方法2. 掌握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二、实验原理Feulgen反应(Feulgen reaction)是显示DNA的最典型的组织化学反应,为学者Feulgen和Rossenbeck于1924年发明,简称为Feulgen法。
因对DNA的显示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故常被用来显示细胞内DNA的分布情况。
自Feulgen反应法问世以来,其作用机制也久经研究和讨论,目前认为其具体反应原理是: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
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
也就是说,DNA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的分布。
其反应机制如下所示。
2HCl+Na2S2O5→2NaCl+SO2+H2SO3三、实验用品(一)、器材:显微镜、水浴锅、烧杯、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二)、材料:小麦根尖。
(三)、试剂:1. schiff氏试剂:将0.5g碱性品红置入三角烧瓶内沸腾的蒸馏水中,时时摇动玻璃瓶,煮沸5min使之充分溶解,冷却至50℃时过滤,加入10ml 1mol/L HCl,冷至25℃时,加入0.5g偏重亚硫酸钠(Na2S2O3)无水亚硫酸钠(NaHSO3),在室温冷暗处至少放置24h(有时需2~3天),使其颜色退至淡黄色,密封瓶口,藏于暗处,最好保存于4℃冰箱中(可保存数月或更长时间)。
在使用前加入0.5g活性碳,摇1min, 用粗滤纸过滤,滤液应为无色;若液体颜色变为粉红色,便不能再用。
2. 亚硫酸水(漂洗液) 用200ml普通自来水(不要用蒸馏水, 以免引起误差)、10ml 10%的偏重亚硫酸钠水溶液和10ml 1mol/L HCl,三者在使用前混合,现用现配。
实验3、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核型分析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即压片技术和去壁低渗技术。
Belling(1921)提出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后,压片已成为植物染色体研究中最广泛应用的常规技术;但是由于植物细胞有坚实的细胞壁,染色体很难象动物染色体那样平整地贴在载玻片上,Omura 和Kurata(1978)把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应用到水稻染色体研究之中,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0.075mol.L-1氯化钾处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陈瑞阳等人(1979、1982)提出了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酶解去壁低渗技术,并在多种植物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今植物染色体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压片技术和去壁低渗技术在取材和预处理要求及其操作都是相同的,即两者的材料基础条件是相同的,但它们所采用的染色体分散方法是不同的。
压片法是以人工外加机械压力使染色体分散,而去壁低渗法是用酶分解细胞壁,低渗液使细胞膜吸胀、水表面张力使染色体分开。
两种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前者操作快速简便、省材省时,后者染色体易于展开、且真实不变形,尤其是对成熟细胞多的植物组织,如芽、愈伤组织等材料有独到效果,本实验主要介绍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技术。
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根尖、茎尖及叶片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技术,通过3周开放性实验教学,进行植物染色体制片技能训练;2、掌握植物染色体显微照象技术及组型分析技术,通过大量的制片观察,能获得图象清晰、完整、高度分散的染色体典型制片;通过显微摄影,获得某植物染色体自然核型图,并能用国内外通用的植物核型分析标准,确定该植物染色体模型图、核式公式及类型;3、掌握植物有丝分裂制片技术,通过大量的制片观察,能比较快速准确地判断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图象,并对其典型制片照像,收集核型分析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的染色体制片素材;4、结合实验,对某一新资源植物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获得该物种染色体组型公式、类型、核型图及核型模式图。
植物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以及核型分析组员:郑石悦陈雨佳吴俊强植物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烤片,及压片的步骤和作用。
2.掌握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
3.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以及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1.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比较旺盛,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期。
2.不同植物分裂高峰时期是不同的。
大蒜和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高峰时期通常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3.把分裂时期的根尖用固定液固定,再经染色后压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4.预处理可以使染色体缩短变粗,易于计数。
同时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使更多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
这时,染色体分散在整个细胞质中,有利于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观察。
三.实验材料:洋葱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镊子,解剖针,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箱,棉签,刀片试剂:95%乙醇,冰醋酸,盐酸,醋酸洋红染色液,秋水仙素,2甲苯四.实验步骤:1.材料的培养:洋葱置于盛有湿沙的托盘中,20~25度培养至根长1~2厘米时取材。
取材时使用解剖针及镊子。
2.预处理:(1)化学药物处理:0.05%~0.2%秋水仙素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处理2~4个小时(注意时间不能过长,过长染色体会变得很短,不利于研究)(2)冷冻处理:将根尖置于盛有冰雪混合物的烧杯中,保存于1~4度的冰箱20~24个小时(化学药物处理对染色体有破坏。
冷冻处理无破坏,对禾本科植物效果良好)3.固定:将材料再用蒸馏水冲洗两次,转入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和冰醋酸以三比一混合)中固定24个小时(注意取材和固定时要在有丝分裂高峰期)。
4.解离:将根尖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入已经在60度恒温水浴箱中预热的1mol每升的盐酸中,60度水浴约十分钟,当根尖的伸长区变透明而分生区呈米黄色或乳白色时即可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备用。
5.染色及压片:取出根尖,去掉伸长区,留1~2mm的分生组织区滴一滴醋酸洋红染色液,染色2~3分钟,然后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火焰上方加热至手背触摸盖玻片时感到微烫(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1.软化细胞,易于压片2.使细胞质颜色变浅,使染色体颜色反差加大,利于观察)。
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摘要:本实验用洗发水诱导蚕豆根尖发生畸变,通过固定、酸解、,染色、压片、镜检等一系列过程观察蚕豆根尖细胞核及微核,通过微核的数量判断洗发水对人体毒害作用的大小。
由于产生的微核数量与外界诱变因子的强弱成正比,因此可用微核实验来评价各种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蚕豆根尖微核卡诺固定液吉姆萨染液前言:随着相关研究人员的一系列实验表明:日常用品中的一些物质会对植物细胞尤其是分生组织细胞产生明显影响,它们会破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导致微核的产生,破坏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微核(micronucleus,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着色与主核一致或稍浅,呈圆形或椭圆形。
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是由于根尖细胞在分裂时受到外界诱变因子作用,形成的不随细胞分裂进入细胞核的染色体片段。
以观察细胞中微核的形成来检测遗传毒物,称为微核实验。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可用于污染程度的监测。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1.材料1.1实验材料: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DNA含量高,对诱变因子反应敏感)1.2实验药品:1mol/L盐酸、固定液(乙醇、冰醋酸3:1配制)、吉姆萨染液1.3实验用具: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盆、纱布、烧杯、水浴锅等2.步骤2.1 浸种催芽将试验所用适量蚕豆放入盛水烧杯盆中,在室温下浸泡1d。
种子吸胀后,用温润纱布松散包裹蚕豆置盆中,保持温度催芽2d,此时根长出将近约1.5cm。
2.2 毒性处理选取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入盛有被测洗发水的盆中,被测液浸没根尖即可。
另一组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盆中培养,做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