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处理工艺
- 格式:docx
- 大小:8.26 KB
- 文档页数:4
电晕处理工艺中的注意事项目前,电晕处理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通过对内壁进行在线电晕处理,提高了外护管内壁与保温层的粘接力,使直埋式预制保温管中的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聚乙烯外护管到达三位一体的结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在电晕处理的工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工艺控制要点1、处理电压。
施加于处理装置上的电压升高,薄膜的粘附性提高,但不成比例,当处理电压升高到一定值后,基本上不再变化。
处理电压主要根据制品厚度来确定,制品越厚,处理电压越高。
通常用于薄膜的处理电压控制在10000~20000伏。
2、处理程度。
薄膜的处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若处理程度不够,薄膜的润湿性没有明显改善,会出现油墨的附着性差,胶粘带的粘着性差,复合薄膜剥离力小等毛病。
反之,若处理程度过头,会出现薄膜表层老化,光泽变差;表面分子过多交联,热封性变差;薄膜容易粘连(特别是夏季高温天),出现分切等加工困难,使用时难以揭开等毛病。
总之,处理程度控制原则为:在满足后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处理程度,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处理。
常用临界表面张力来检测处理程度。
3、处理间隙。
它是指两电极中的空间距离,即放电头到地电极边缘的空间距离。
它对处理程度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间隙增大,电晕处理范围变宽,薄膜在电晕处相对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但另一方面,使能量分散到更大的空间,处理强度下降,处理效果变差,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只有在适当的处理间隙下,处理程度才会最好。
通常处理间隙控制在1~2毫米之间为宜。
另外,将单头电极改为多头电极,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也能提高处理程度。
4、处理功率(电流)。
它是决定处理程度的主要因素,为了达到薄膜印刷、复合所需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必须施加一定的处理功率。
由于处理速度,薄膜种类、经历、宽度等不同,施加的处理功率也不同。
印刷、涂布和复合用薄膜的处理功率为处理速度25米/分,薄膜宽度0.4米,热膜处理的最低功率。
电晕处理工艺要求1 原理与特点在处理装置上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电晕放电,产生细小密集的紫蓝色火花。
空气电离后产生的各种等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而冲击处理装置内的塑料制品,这些等离子粒子的能量一般在几至几十电子伏特,与塑料分子的化学键能相接近,因此,能诱发塑料表面分子的化学键断裂而降解,增大表面粗糙度。
在电晕放电时,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使塑料表层分子氧化,产生羰基化合物、过氧化合物等.另外,电晕处理还有除去油污、水汽和尘垢等作用,经过上述物理和化学改性后,能明显改善塑料表面的润湿性和附着性。
电晕处理法有以下优点:①处理材料的范围广,可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氟塑料,以及各种相应的共聚物等;②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可在生产线上进行处理;③操作简单、控制容易;④电晕处理只涉及塑料表层极浅的范围,一般只有纳米数量级,基本上不影响制品的机械性能;⑤无废液排放,基本上不污染环境.由于电晕处理具有上述优点,因此,目前已广泛用于薄膜印刷、涂布和复合等加工前的表面处理,以及用于厚度小于0。
6mm片材的表面处理。
2 工艺路线形式电晕处理的工艺路线大体上有3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热膜处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理形式。
由于在高聚物分子还没有完成结晶的情况下就进行处理,因此,处理效果强,但一般只适用于当即进行再加工(如印刷、涂布或复合)的薄膜处理.处理装置设置在薄膜冷却定型段后面,卷取装置之前。
第二种形式是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冷膜处理,这种形式的处理质量还与薄膜的经历有关。
若薄膜生产后存放时间长,析出的添加剂大量附在薄膜表面,处理质量就会变差。
选用这种形式还应注意电火花是否会对所使用的溶剂产生着火的可能。
处理装置设置在印刷(或涂布、复合)装置之前。
ﻫ第三种形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组合,即先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处理,然后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第二次处理。
高压电动机电晕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摘要】高压电动机的电晕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动机的安全可靠运行与使用寿命。
本文分析了高压电动机电晕产生的部位及其预防对策,针对高压电动机绝缘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与介绍适用于少胶云母带VPI绝缘工艺的高压电动机防晕的产生及处理,对现实生产中出现的电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更多还原【关键词】高压电机;VPI绝缘;电晕;防晕处理;一、引言对于高压电动机,它的额定电压达到10kV 或者在其之上,或者用以高原地带的6 kV 电动机,一旦没有进行防电晕处理,由于电场的作用,线圈能击穿,让四周空气进行游离放电,造成电晕的产生。
体现于部门温度升高,空气游离造成臭氧及氮的氧化物和水发生作用,酸性物质形成,进而腐蚀绝缘。
电晕腐蚀电动机绝缘,使老化加快,使线圈使用期限缩小。
同时,进行放电的时候,带电粒子发生碰撞,降低了绝缘层机械强度。
电场偏高与分布不均匀的位置是电动机极易发生电晕的部位,例如:槽口、线圈和端箍间、通风沟、铁槽和线圈表面间隙以及线圈间隙等地方。
于是,均匀电场与进行防晕层表面介质情况的改善是防晕的目的,进而提升线圈起始电晕电压值,还能称为起晕电压值。
同时其和湿度环境及海拔高度具有联系,规程规定起晕电压值不小于 1.5 倍额定电压,由于10kV 交流电动机的产量快速加大,为了提升电机性能指标,线圈绝缘厚度一直变薄,同时高原电机及煤炭、电力以及石油防爆电机产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率先运用的少胶云母带真空压力浸—VPI 绝缘的高压电机已经进行批量生产[1]。
此状况均给高压电动机的防电晕材料以及技术带来了新要求及课题,要是防电晕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会给电机的正常寿命及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不良的巨大影响。
二、高压电动机电晕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高压电机运行的时候,由于高压电场的作用,空气产生部分游离发生的辉光放电现象就是高压电动机电晕。
电晕不仅能在绝缘层之外和空气交界电场集中的地方发生,还能在绝缘层内部发生(局部放电、内部游离),电晕就绝缘发生化学、电、热及机械的综合作用,让绝缘发生电晕或者电腐蚀,使绝缘老化加快,还使绝缘寿命缩减。
电晕处理工艺电晕是一种在高电压下,电气设备中产生的放电现象。
电晕放电会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甚至引发火灾事故,因此对于电晕的处理十分重要。
电晕处理工艺是指针对电气设备中的电晕现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工艺来预防和解决电晕问题。
电晕处理工艺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或降低电晕放电现象,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电晕处理工艺。
1. 绝缘材料的选择和改进绝缘材料是电晕处理的重要方面。
选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电晕放电的发生。
在电晕处理中,需要考虑绝缘材料的介电强度、电气弧击穿强度、机械强度等指标。
同时,通过改进绝缘材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绝缘材料的性能,减少电晕放电的风险。
2. 电场优化设计电晕放电与电场强度密切相关。
通过优化电场设计,可以减少电晕放电的发生。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合适的电极形状和间隙结构,以及合理的电极材料,来改善电场分布,降低电晕放电的风险。
3. 表面处理技术电晕放电往往发生在电气设备表面。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改善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减少电晕放电的可能性。
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涂层、喷涂、镀层等。
这些技术可以增加电气设备表面的绝缘强度,提高电晕放电的抑制能力。
4. 温升控制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温升过高会导致电晕放电的发生。
因此,在电晕处理中,需要控制电气设备的温升,防止电晕现象的发生。
可以采取降低电气设备的负载、增加散热装置、改善通风条件等措施,有效控制电气设备的温升,减少电晕放电的风险。
5. 检测和监测电晕处理不仅包括预防和解决电晕问题,还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
通过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电晕现象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常用的检测和监测方法包括红外热像仪、电晕检测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了解电气设备的状态,确保电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电晕处理工艺是提高电气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绝缘材料、优化电场设计、采用表面处理技术、控制温升以及进行检测和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电晕现象。
一、就电晕机本身来说,电晕机功率大,产生的载流子多,被处理材料表面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处理效果好;电晕机频率提高,处理效果变好。
放电极的放电间隙减小,在同样功率的情况下,生产的载流子增加,处理效果变好,但当放电间隙太小时,放电架制造成本上升,塑料薄膜易擦到温度很高的放电极,烫坏塑料薄膜表面。
因此,放电间隙以1.5mm为最佳。
薄膜生产线速度提高,薄膜表面在放电区域时间缩短,处理效果下降。
因此生产线速度提高,电晕处理机的功率必须增加,电晕处理所需功率与生产线速度成正比例的关系。
二、影响处理效果的还有以下因素:1、温度的影响塑料薄膜温度高时,电晕处理效果好。
这是因为温度高时,化学反应的速度快,反映的程度也大。
因此,电晕处理的放电架安装在膜定型设备后面。
在薄膜温度还没有完全降下时电晕处理。
2、环境湿度的影响环境湿度对电晕处理也有影响,环境湿度低时,处理效果好;湿度高时,处理效果变差。
因此,在湿度较大时,应增加排风量,把电极附近的湿气排出。
3、薄膜厚度的影响塑料薄膜的厚度对电晕处理的效果也有影响,膜的厚度增加,电晕处理的功率也要增加。
4、材料的影响材料对电晕处理的影响比较大,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不同的材料处理效果不同,CPP流延膜比聚乙烯薄膜就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
因此,在宽度、速度相同的情况下,CPP 流延机配置电晕处理机,功率要求较大。
5、高聚物的密度的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还与高聚物的密度有关:密度增加,处理效果变差。
密度增加,电晕处理后的临界张力下降(最大张力)。
聚合物中的添加剂,如滑爽剂、抗氧化剂、抗粉电剂等,往往使电晕处理变差。
在薄膜成型中,这些添加剂迁移到表面形成弱界面层。
三、电晕处理的时效性电晕处理后的薄膜,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其处理效果会下降。
这是因为分子链的活动性积极性中心移入薄膜的内部,使表面张力下降。
在一般情况下,不管初始处理强度是多少,原料是PP还是PE,在经过了一个多月后,大多数牌号的树脂均消退到38达因左右的表面张力值。
电晕处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1原理本文所述的电晕处理是一种在高电压下令电子加速离开电极,并撞击聚合物表面的一种过程。
由于两极间的传导被阻断,使得处于电场中的气体因受电子碰撞后离子化浓度急剧增加,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O2+高能量电子→2O+低能量电子2O+2O2→2O3+热即:3O2+电能→2O3+热前式也可写成:3O2+M→2O3+M式中M为空气中任何其它气体分子,如氮。
它们也可受高能电子冲击离解为氮原子,并引发一系列反应,此处略去.在臭氧生成过程中,伴有弥散蓝紫色辉光的电晕现象,从而被称之为电晕。
换言之,薄膜的电晕处理就是把薄膜置于电场中成为阻断传导的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获得高能量,并激活其它离子或分子,同时把这种能量分配到薄膜上,在薄膜表面驻极,形成极性的化学自由基团,使薄膜表面产生悬挂键。
在这一过程中,高能电子碰撞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伴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
由于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当它接触到聚丙烯薄膜表面时,会在其表面毫微米发生复杂的有机反应,产生羟基(—OH)、羧基(-COOH)、羰基(〉 C=O)等.而这些含氧官能团的引入,是增加薄膜表面张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氧化,不仅可以改良薄膜表面张力,还可以提高薄膜表面的可蒸镀性和可印刷性.电晕处理设备一般包括了一个高频高压发生器和一个附带金属电极和支持卷轴的电晕处理站.它们互相平行,并以一个1。
5mm的空气间隙作为分隔。
当电晕处理站输入20~40kHz或数千伏高电压时,电极间便会产生放电现象,在薄膜表面形成均匀火花.2讨论4.1电晕处理站的设备配置和调整状态4。
1.1理想的电晕处理是电机的作业频率正确,输出电压和电流值适中,放电过程有规律,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处理效果.4.1.2电晕处理辊与电极之间的间隙大小必须保持一致,亦即两者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距离又要相互平行,这样才能使膜表面处的场强相同,产生均匀的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
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国家专利产品电晕放电设备适用于硅橡胶、塑胶和其他材料的表面前处理,目前运用在真空电镀、真空镀膜、溅镀、PVD、物理气相沉积、印刷、移印丝印特印、粘和、涂层等动作前处理,产品如:手机外壳、手机按键、P+R按键、笔记本电脑、汽车灯、汽车内饰件、眼镜片、家用电器、化妆品包装容器、洗涤用品包装容器、各类材质板材和薄膜、纸张、织物、人造革、金属,用于喷漆喷涂印刷前处理。
我们承诺杜绝剥落。
电晕机就是利用高频高压的电源对所处理的塑料、纸张、编织袋等表面进行处理,增加了处理表面的极性基团,从而有利于涂胶、复合、印刷等工艺要求。
电晕机是干什么用的?主要是用于哪些行业的?数码型系列薄膜表面电晕处理机,在包装行业俗称电晕机、电子冲击机、电火花机。
在学术上被称为介质阻挡放电。
适用范围:处理各种均质薄膜材料。
如:塑料薄膜、金属板材、金属薄膜、真空镀铝膜等;主要用途:印刷、吹膜、复合、涂布、金属膜的电晕处理及均质高分子薄膜材料改性、接枝、聚合等。
电晕机处理会产生静电吗电晕处理时会产生磁力,高压放电都会有的,从而带有很强的静电,一般来说:以1米幅宽、厚度0.074mm、线速度100米/分钟的LDPE薄膜过双面电晕为例:所需的电晕功率为1.95kw(要求表面张力为45dyn/cm时),一台30KW的电晕机可以做到、一台2.5KW 的电晕机(电晕机的效率是81%-85%左右)同样可以做到,并不存在大机比细机好的问题,但却存在浪费资源与电力损耗问题(无论用电量还是机价,细机会比大机节约好几倍),你愿意用一台合适的设备来作为生产所需还是宁愿浪费资源去买一台大机呢?当然,材料越厚、幅宽越大,线速度越快、所需的电晕机的功率就越大,但有一点请记住:电晕处理只是要对材料作表面处理,通过处理,让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和附着性改善而已,材料厚度的增加只会影响电子的穿透能力,使处理效果下降、而增大电晕机的功率或电子输出量,并不能使电晕机的输出电压增加,所以如果因为材料太厚而导致电晕处理效果不理想的话,最好是选择有升压功能或通过测试确定输出电压可符合要求的电晕机、问题就可解决聚合物的电晕放电处理方法1、引言:a.一般物质存在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电晕处理工艺一、工艺路线形式电晕处理的工艺路线大体上有3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热膜处理。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的特点,处理质量好,但一般只适用于当即进行再加工(如印刷、涂布或复合)的薄膜的处理。
处理装置设置在薄膜冷却定型段后面、卷取装置之前。
第二种形式是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冷膜处理。
这种形式的处理质量还与薄膜的经历有关。
若薄膜生产后存放时间长,析出的添加剂附在薄膜表面增多,处理质量就会变差。
选用这种形式还应注意电火花是否会对所使用的溶剂产生着火的可能。
处理装置设置在印刷(涂布或复合)装置之前。
第三种形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组合,即先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处理,然后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第二次处理。
它适用第一次处理质量差,或第一次处理后存放时间已长,处理效果已消退许多的薄膜。
二、生产操作电晕处理的操作非常简单,操作过程大体如下:(1)根据薄膜规格调整好处理装置的宽度(有的设备不用调)。
(2)按规定走向,穿好薄膜。
单面处理只需穿过一对电极;双面处理需要穿过两对电极。
需要指出的是,印刷面或涂布面、复合面必须是电晕处理面(即朝放电头那面),若是两次电晕处理,第二次的处理面应是第一次的处理面。
(3)待薄膜运行后,开启电晕处理机电源。
(4)调节电位器,对处理装置施加适宜的功率,使处理程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5)卷取后,作好记录。
若是单面处理,还应将处理面作好标记。
(6)停止生产时,应先关电晕处理机电源。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两点:(1)必须在电晕处理机电源关掉的情况下,才能穿薄膜,否则,处理装置上的高压电会灼死人!(2)必须在薄膜运行状态下,才能启用电晕处理机电源,否则,电火花老打在一处,会损坏绝缘层或使薄膜有着火的危险。
三、工艺控制要点1、处理程度。
薄膜的处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若处理程度不够,薄膜的润湿性没有明显改善,会出现油墨的附着性差,胶粘带的粘着性差,复合薄膜剥离力小等毛病。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电晕处理是一种利用电晕放电进行表面处理的技术,常用于提高材料表面的润湿性、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性能。
它是通过在两极之间加高电压,使空气局部电离形成电晕放电,将高能量的电子和离子束轰击到材料表面,改变其表面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过程。
电晕处理的原理是基于离子轰击和化学反应两个方面。
首先,在电压升高时,电场强度越来越大,达到一定阈值后,会使空气中的离子和电子发生电离。
这些离子和电子加速运动并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产生大量的活性离子,如氧离子、氮离子等。
这些活性离子具有高能量,可以被引导到材料表面,通过离子轰击作用改变其表面形貌和性质。
然后,电晕放电还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聚合等。
这些反应也会对材料表面产生影响,例如产生致密的氧化层、形成分子链聚合等。
这些化学反应大大拓展了电晕处理的应用范围,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粘附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损性能等。
此外,电晕处理还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能量状态,提高其润湿性,使其更易于涂覆、印刷等后续加工操作。
电晕处理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当的电极材料、确定合适的处理参数、控制处理时间等。
首先,电极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电晕放电的效果和影响范围。
通常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金属电极,如铝、不锈钢等。
其次,处理参数的确定非常重要,如电压、频率、间距等。
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处理目的需要控制不同的参数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最后,处理时间也需要控制,过长或过短的处理时间都会影响效果。
电晕处理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电子领域,它可以用于改善材料表面的导电性能,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在汽车制造中,电晕处理可以增加汽车车窗玻璃的润湿性,提高雨刷的清洁效果。
在生物医药领域,电晕处理可以用于改善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人工关节等器械的耐磨性能。
总之,电晕处理是一种基于电晕放电和化学反应的表面处理技术,可用于改善材料表面性能、加工后续操作等。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00000电晕处理和达因值2007-09-05 07:10:48| 分类:原材料 | 标签:电晕承印油墨处理表面|举报|字号订阅00000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
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牛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忆-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电晕处理对塑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理及化学影响是复杂的,其效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控制:①特定的电极系统,②导辊上的物介质,③特定的电极功率。
由于不同的化学结构有不同的原子键,所以对塑料电晕处理的效果也视塑料的化学结构而异。
不同的塑料需要进行不同强度的电晕处理。
实践证明:BOPP薄膜在生产后还会发生结构状态的变化,在几天内,聚合物由无定形变化成晶体形,从而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
经过电晕处理后,塑料表面层的交联结构比其内层的交联结构减少,因此其表面层的功能团有较高的移动性。
所以,在储存中,不少塑料出现电晕处理效果的衰退,添加剂由内部向表面迁移,也是使表面能下降,影响附着力的因素,这种负面影响无法完全抑制。
实际上相对湿度也会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湿度是去极化剂,但一般来说由于影响并不严重,往往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被忽略不计。
如果采用连机电晕处理,则更可不必考虑。
电晕处理的日的是为了改变许多承印物的表面能量,使之易于同印刷油墨、涂布材料及胶粘剂相粘结。
所有承印物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一些处理之后便具有较好的粘着特性。
电晕处理属于后期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电晕处理并不是在生产承印物时所能运用的改变承印物表面能的唯一处理法。
其它处理方法包括火焰处理及涂布处理法。
具体采用哪种处理法主要取决于承印物的结构。
许多人认为,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变得粗糙,从而易于吸附印刷油墨及胶粘剂,但是这种看法却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出的观察结果所否定。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
一、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是指在塑料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轻微的电晕。
它利用高压气体发生器(如电棒)或高压气体喷嘴,在塑料表面形成静电场,从而产生薄膜垂直于表面的轻微电晕表面。
它原理通常被认为是电压下降,从而使塑料材料表面电荷高度放电,从而产生电晕的表面形式。
电晕处理的主要作用有显著改善塑料产品表面的传导性能,增强表面抗疲劳性能,增强热熔性能,改善塑料产品的粘附性,改善细节处理的表面外观,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二、电晕处理工艺技术
1、清洁
需要清洁处理的表面应先使用乙醇或其他溶剂将污垢洗去,以除去外部杂质,减少电晕的影响。
然后可以通过洗涤,用水洗涤,清洁碱洗涤,溶剂洗涤,电解洗涤等方法来进行清洁处理。
2、渗氧处理
渗氧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表面绝缘性能,同时也可以提高表面抗疲劳性能。
一般采用氧化,氧离子辐照,氧化电解等方法进行渗氧处理。
3、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通常采用低温(一般为25—50℃)高压(0.5—4Mpa)静电场,在塑料表面形成电晕。
电晕处理于BOPP薄膜加工上的应用令狐采学下面是电晕原理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晕处理在BOPP加工上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探讨。
重点讨论了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因素,包括有电极类型、薄膜温度、生产线速度、电极排风量、表面材料和表面材料等几方面。
另外就薄膜的摩擦系数、收缩率和热封强度等方面的物理性能与电晕处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BOPP薄膜;电晕处理;测试;控制;薄膜性能BOPP在应用于食品、挂历、画册、胶粘带等时,往往需要进行印刷、涂层、粘合等操作,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的表面张力值相对偏低,仅为31达因,而在应用于上述几方面时,一般要求薄膜单面表面张力强度在38达因以上,因此,在生产BOPP时往往需要对薄膜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表面张力,改善聚合物的粘接性和润湿性,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有两种:一为电晕处理;另一为火焰处理。
电晕处理的原理是薄膜经过有高压存在的两电极间,高压使电极间的空气发生电离,使电极间产生电子流,在薄膜表面形成氧化极化基,使薄膜表面产生极性,便于印刷油墨吸附;火焰处理是用特指的喷灯,燃烧一定组成和配比的煤气和空气,形成温度高达2100~2800℃的氧化火焰,来达到在瞬间改变薄膜表面性能的目的,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火焰的温度、火焰与薄膜之间的距离和处理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应用上,由于电晕处理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因此在BOPP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方式。
以下是对电晕处理在BOPP加工上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探讨。
1.1 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测定通常用于BOPP薄膜的表面张力的测试办法是涂液法,其原理是利用甲酰胺和乙二醇乙酯两种液体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得到一系列不同达因值的测试液(见表一),操作时,将测试液涂拭在薄膜表面上,于2秒钟液面破裂的测试液所对应的达因值即表示薄膜电晕处理强度。
作为三层共挤的烟膜,其表层主要成份是具有自粘合的聚丙烯共聚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BOPP 热封材料主要有聚丙烯无规二元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如SOWAY KS413、Montel PLZ697、CHISSO XF7511等,无规三元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如Solvay KS309、Sumitomo SP89 E1、Montel EP3C39F以及混合物(三元共聚物与丁烯的混合物)如Schulman IS2739 ,这三种热表1 表面张力的测试液的配制2.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影响因素电晕处理器由电极、高电位器及硅橡胶辊组成,当电压通过1~2MM的空气间隙时,就会产生连续放电,另外为了排除所产生的臭氧及降温,用抽风风机把电晕处理器附近的空气往外排走以及在硅橡胶辊内部利用工艺水冷散热。
聚乙烯管材电晕处理工艺直埋式预制保温管由输送介质的钢管及聚氨脂硬制泡沫塑料保温层,高密度聚乙烯外套管紧密结合而成。
聚乙烯外套管与聚氨脂硬制泡沫的粘接问题是长时间以来一直没解决的一大课题,它直接影响了保温管的质量和埋地长输管的寿命。
聚乙烯外套管电晕处理工艺,把两者粘接力从近于零提高到大于0.4MPa,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机理该项技术利用16KV高压及特制电极,在电极之间产生高压局部放电即电晕放电,使中性的聚乙烯表面具有一定的极性。
在高压电场中,空气被电离成正负带电微粒并被加速撞击管材表面,进而改变聚乙烯表面性能。
管材在高能粒子的撞击下,产生游离基,这些活性游离基以共价键的型式结合,从而形成分子之间的交联。
原来管材的分子结构有线性分子结构变成三维网状结构,造成高聚物裂解,同时伴随气体放电,可以把表面聚乙烯氧化,促使聚乙烯绝缘材料表层变质。
由于电晕处理是通过高压、高频内外电极放电产生的,所以必须将管头夹紧,内定径生产是改为气塞封气内定径生产。
构造电晕处理设备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电晕处理电源电晕处理电极外套管传动装置技术特性电晕处理设备以其精心设计的系统先进的制造技术精确的控制及简便的操作,确保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质量。
电晕处理电极为该系统提供最新最高效的且最经济的工艺过程,以改善环形材料内表面的性能,在同行业领域内开创了全新概念,处于先驱地位。
在挤出生产线上设置的电晕工艺操作与维修简便方便,功能于尺寸灵活多样。
物化分析管材在电晕处理后,其机械性能仍符合CJ/T114-2000标准,电晕处理只破坏管材内表面极薄的厚度,可理解为1-2个分子的厚度。
经抽样测试,泡沫与管材的粘接力都大于0.4MPa.。
电晕处理工艺
一、工艺路线形式电晕处理的工艺路线大体上有3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热膜处理。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的特点,处理质量好,但一般只适用于当即进行再加工(如印刷、涂布或复合)的薄膜的处理。
处理装置设置在薄膜冷却定型段后面、卷取装置之前。
第二种形式是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冷膜处理。
这种形式的处理质量还与薄膜的经历有关。
若薄膜生产后存放时间长,析出的添加剂附在薄膜表面增多,处理质量就会变差。
选用这种形式还应注意电火花是否会对所使用的溶剂产生着火的可能。
处理装置设置在印刷(涂布或复合)装置之前。
第三种形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组合,即先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处理,然后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第二次处理。
它适用第一次处理质量差,或第一次处理后存放时间已长,处理效果已消退许多的薄膜。
二、生产操作电晕处理的操作非常简单,操作过程大体如下:(1)根据薄膜规格调整好处理装置的宽度(有的设备不用调)。
(2)按规定走向,穿好薄膜。
单面处理只需穿过一对电极;双面处理需要穿过两对电极。
需要指出的是,印刷面或涂布面、复合面必须是电晕处理面(即朝放电头那面),若是两次电晕处理,第二次的处理面应是第一次的处理面。
(3)待薄膜运行
后,开启电晕处理机电源。
(4)调节电位器,对处理装置施加适宜的功率,使处理程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5)卷取后,作好记录。
若是单面处理,还应将处理面作好标记。
(6)停止生产时,应先关电晕处理机电源。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两点:(1)必须在电晕处理机电源关掉的情况下,才能穿薄膜,否则,处理装置上的高压电会灼死人!(2)必须在薄膜运行状态下,才能启用电晕处理机电源,否则,电火花老打在一处,会损坏绝缘层或使薄膜有着火的危险。
三、工艺控制要点
1、处理程度。
薄膜的处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若处理程度不够,薄膜的润湿性没有明显改善,会出现油墨的附着性差,胶粘带的粘着性差,复合薄膜剥离力小等毛病。
反之,若处理程度过头,会出现薄膜表层老化,光泽变差;表面分子过多交联,热封性变差;薄膜容易粘连(特别是夏季高温天),出现分切等加工困难,使用时难以揭开等毛病。
总之,处理程度控制原则为:在满足后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处理程度,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处理。
常用临界表面张力来检测处理程度。
2、处理间隙。
它是指两电极中的空间距离,即放电头到地电极边缘的空间距离。
它对处理程度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间隙增大,电晕处理范围变宽,薄膜在电晕处相对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但另一方面,使能量分散到更大的空间,处
理强度下降,处理效果变差,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只有在适当的处理间隙下,处理程度才会最好。
通常处理间隙控制在广2毫米之间为宜。
另外,将单头电极改为多头电极,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也能提髙处理程度。
3、处理电压。
施加于处理装置上的电压升高,薄膜的粘附性提髙,但不成比例,当处理电压升高到一定值后,基本上不再变化。
处理电压主要根据制品厚度来确定,制品越厚,处理电压越高。
通常用于薄膜的处理电压控制在10000〜20000伏。
4、处理功率(电流)。
它是决定处理程度的主要因素,为了达到薄膜印刷、复合所需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必须施加一定的处理功率。
由于处理速度,薄膜种类、经历、宽度等不同,施加的处理功率也不同。
印刷、涂布和复合用薄膜的处理功率为处理速度25米/分,薄膜宽度0、4米,热膜处理的最低功率。
如果处理速度增加1倍,处理功率也应增加1倍。
冷膜处理的功率至少比热膜大1倍。
以上也可作为选购电晕处理机大小的依据。
处理装置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损耗介质的电容器,当输入电源的频率升高时,电流就增加,功率就增大,反之则降低。
电晕处理机就是通过调节电源频率来改变功率的大小。
5、其他。
温度也会影响处理程度。
温度升高,处理程度加深。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电晕处理功率小,处理程度不够,可在处理装置前设置经外辐射灯(指冷膜处理),以提高处理程度。
因为电晕放电是在空气中进行,因此,空气温度也将影响处理程度。
空气温度大(如南方的梅雨季节),处理效果往往不太理
想。
四、处理后的时效影响薄膜的处理程度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呈指数规律消退,消退速度快慢与存放环境温度、原料牌号、薄膜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存放环境温度越高,消退速度越快,并且越彻底。
例如,在2(rc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存放,聚乙烯薄膜
的临界表面张力在38〜42毫牛/米,一般能保持一个月,甚至半年;如果环境温度提高到36£以上,不管原薄膜处理程度有多深,一个月后,一般将退到38毫牛/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