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9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越轨行为是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利用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和调整,尤其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可以减轻由越轨行为产生的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越轨;行为;社会控制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有一些具有犯罪特征的越轨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维持、运行和发展,因此社会规范调适人们的行为非常重要,相关规定的制定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凝聚和协调。
自从社会规范产生时起,人们的行为同社会规范之间的偏离或违背亦同时存在,正因为如此,“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不仅包括了与社会规范相吻合的人或事,还必须呈现出那些与社会规范相背离的人或事,即越轨现象的发生”。
一、越轨行为的内涵什么是越轨行为?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界定。
作为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行为的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应该属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可以将越轨行为纳入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中外学者对越轨行为的界定都试图将人们的行为所违背或偏离的社会规范进行一定的范围限制,即希望明确人们的行为对众多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体系中哪一些社会规范的违背或偏离才能将其界定为越轨行为,但认识差异较大。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国社会在较大范围内的动荡不安,犯罪的研究持续受社会学的不轨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越轨是指一些社会的行为和社会的特点超出了社会和社会上传统的范围与标准。
在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认为“越轨是被社会集团成员们判断为违反他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准则的任何思想、感情或行为”。
在美国学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将“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作为界定“越轨”的范畴。
二、越轨行为的成因越轨行为如何形成,国外社会学家及犯罪学家们从社会原因、个人心理原因和个人心理原因对越轨行为的可能做出了解释。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卢梭:人类应该在公共秩序(通过社会化和一定的社会控制实现)和个人自由之间实现二者的平衡。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适度的社会控制(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很难实现的原因有:①人们对自由与控制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同。
②利益的复杂性。
③现实的复杂性。
2、社会控制的概念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控制的类型①统治与制约: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之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制约也称社会制约,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
②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也称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正式控制是指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③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反社会规范,即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于行动者本身,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规范,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这就是实现了内在控制。
④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4、社会控制的方式①习俗、道德和宗教②政权、法律和纪律③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从众与服从:米尔格拉姆有效区分了社会控制的两个重要层面即从众与服从。
从众是与同辈一样的行动,同辈指的是和我们处在相同地位且没有特别权力指导我们行为的个人;服从则是对等级结构中具有较高权威者的依从。
二、越轨行为对社会学家而言,越轨行为这个名词并不代表堕落或邪恶。
越轨行为是破坏规范或违反群体与社会期望的行为。
越轨与社会控制一、越轨(一)越轨的含义越轨,是指违反或偏离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越轨是一种病态,是一种机能障碍,因为它对社会稳定起瓦解作用。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越轨行为却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越轨的定义也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当被视为越轨行为时,还意味着这种行为必须是作为违规的行为而被视察,被定义的,并被贴上越轨的标签。
1、与越轨有关的几个概念注意:●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越轨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1)越轨行为中的反常行为与不遵从行为反常行为是指接受社会规范的合法性但事实上却违犯规范的行为。
多数犯罪行为可以归为反常越轨行为。
不遵从行为是指不接受某些现存社会规范的合理性而刻意冒犯和反叛的行为。
(2)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虽然大多数犯罪行为是越轨行为,但不是所有的越轨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3)个人越轨、群体越轨和组织越轨2、社会控制和越轨社会控制: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的努力内社会控制: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遵从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外社会控制: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的各种外在压力对越轨的内在控制●内化:某个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规范的认同●内化是对越轨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最有效途径对越轨的外在控制●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非正式社会制裁是初级群体的主要功能●非正式制裁可能非常有效,但是,其效果常常有限●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3、越轨的功能(1)越轨的正功能①越轨有助于澄清并明确社会规范。
②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③越轨能带来社会的变迁。
④越轨有时能促使人们更愿意遵从。
(2)越轨的负功能①越轨强化人们不遵从的动机。
②越轨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社会解组:社会设臵的崩溃。
二、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概念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第三节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一、社会越轨的含义及其类型1、含义:社会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由于额外那么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2、类型:(1)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警行为: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
(3)违规行为: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1、生物学解释生物学解释把人类生物和生理方面的特征作为社会接轨的原因,因此又称之为体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质中的生理缺陷造成的,犯罪人的头骨与正常人不同,而与类人猿相似,所以犯罪人是退化的人,是再现与现代文明社会的野蛮人,生来就要犯罪。
此后,有学者将这种体质理论进一步具体化,产生所谓体态理论和染色体理论。
体态理论将人的体态分成三种:一种是内容型,其特征是身体柔软圆胖;一种是中坯层型,其特征是肌肉丰富,体格健美;还有一种是外坯层型,其特征是肌肉较少,体质虚弱。
该理论认为中坯层型要比其他人更容易犯罪。
染色体理论认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社会越轨的生理原因。
正常人第23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男性细胞核性染色体为XY型,女性细胞核性染色体为XX型。
但人们发现有一些男性有一种XYY型的结合体,这些人在体制上具有个子高,智商低,面部有严重的粉刺等特征,在行为上具有进攻性和反社会性,在精神病院和监狱中占得比重较大。
2、心理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即从人们心理方面寻找社会越轨的原因,其中以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
该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即无意识,由欲望和本能冲动构成。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争取自私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