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4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______ 、土地因素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具有________ 双重性,家畜通过自身的________实现和保持着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生产实践中应__________ 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4.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 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5.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________ 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一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6.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___________ 、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7.畜牧场规模的表示方法有:(1 )按存栏繁殖母畜头数计;(2)按年上市商品畜禽头数计;(3)按常年存栏畜禽总头数计。
8. 土壤特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在于 (1 ) 土壤的生物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污染土壤对家畜的危害, (3) 土壤的卫生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原则是和。
10.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___________、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11.畜牧业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 、和。
12.家畜被毛的隔热作用是因为:被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_____________ ,导热性差;且被毛层中有许多不流动的一空气;被毛的光泽具有」隔热性。
13.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3压_________ 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1.下列鸡场规模属于大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千只小于1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1万只小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2.当动物表现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呼吸加快和出汗等物理现象,或呈现躺卧,四肢舒展,寻觅阴凉处所等行为现象,此时动物处于A.舒适区的上限 B.舒适区的下限 C.等热区上限 D.等热区下限3.属于水物理学指标的是A.硬度 B.氮化物C.浑浊度 D.溶解氧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是A.距海的远近B.植被C.海拔高低 D.雨量大小5.下列家畜在高温时能够出现显汗蒸发的是A.猪 B.马 C.鸡 D.羊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紫外线的作用产生的是A.日射病 8.光敏性皮炎C.上皮癌变 D.光照性眼炎7.用气温和气湿两者相结合来评价炎热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C.等温指数 D.风冷指数8、通过风机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叫A. 正压通风B. 负压通风C. 联合式通风D. 横向通风9.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畜舍畜舍和不同规模畜群的舍顶形式是A.单坡式 8.钟楼式 C.平顶式D.双坡式10.对动物皮肤穿透力最深的光是A.紫外线 B.蓝光C.绿光D.红光及其邻近的红外线11.家畜在妊娠时的产热属于 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产热12.下列建筑物和设施不能规划在生产区中是A.蛋库B.兽医室 C.人工授精室 D.家畜装车台13.应激的动员和抵抗阶段下列激素中分泌量减少的是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素14.下列鸡场规模属于中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15.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14925-94)规定的屏障系统适用于A.普通级实验动物 B.GF级实验动物C.清洁级实验动物D.SPF动物16.可见光对动物作用,导致下丘脑兴奋,其分泌的释放激素是A.ACTH B.FSH C.GH D.TRH17.以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估计寒冷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 C.等温指数D.风冷指数18.根据水汽计算畜禽舍通风量适合的地区是A.多风地区 B.温暖地区C.干燥地区 D.潮湿和寒冷地区19.属于中型规模的猪场是A.年出栏商品猪头数5000~10000头 B.年饲养种母猪小于300头C.年出栏商品猪头数3000头~5000头 D.年饲养种母猪大于600头20.按照防疫和通风要求,畜舍间距应为A.1.5~2H B.1~2H C.3~4H D.3~5H21.家畜在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时的产热属于间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 C.肌肉活动产热D.生产产热22.为保证畜舍内得到适宜的光照,要求畜舍的入射角不小于A. 30°B. 25°C. 20°D. 15°23.等热区表述错误的是A.体型大的动物等热区宽 B.饲养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C.生产力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D.幼龄动物等热区宽24、按照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畜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A. 5 mg/m3B. 10 mg/m3C. 15 mg/m3D. 20 mg/m325.属于社会因素的家畜环境因素是A.牧场 B.有害气体C.病原微生物 D.畜栏的大小26、产蛋鸡的适宜光照时间,一般认为应保持在A. 10h以上B. 12h以上C. 14h以上D. 16h以上27、下列产热中不属于生产产热的是A.生殖活动产热B. 生长发育产热C.肌肉活动产热D. 产乳产热28、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pH值为A.5.0~6.5B. 6.0~7.2C. 6.5~8.5D. 8.0~9.0 29.阐述处于热带地区的动物皮肤颜色较深,被毛色泽较浅的法则是A.威尔逊法则 8.伯格曼法则 C.爱伦法则D.格罗杰法则30.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热属于A.肌肉活动产热 B.生产产热C.基础代谢产热D.热增耗31.应激的动员阶段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属于休克相的是A.体温和血压下降 B.血压上升C.血钾减少 D.机体总抵抗力提高32.属于建筑材料物理特性的指标为A.透水性 B.容重C.导热系数 D.耐水性33.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出版时间为A.1976年 B.1978年C.1981年 D.1987年34、寒冷季节,要求墙壁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畜舍中心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1℃B. 2℃C. 3℃D. 4℃35.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A. 0.1 mg/LB. 0.2 mg/LC. 0.3 mg/LD. 0.4 mg/L 36、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畜牧、兽医科学(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与答案解析1.【判断题】凡产热多,散热难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本题答案:对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问答题】环境对家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本题答案:①环境影响家畜的生产力:夏季高温产蛋率,音乐,迁移应激本题解析:①环境影响家畜的生产力:夏季高温产蛋率,音乐,迁移应激。
②环境影响家畜的繁殖季节:鸡对光周期很敏感。
光周期的变化是鸡产蛋出现淡季旺季的决定性因素。
③环境影响家畜的分布和育种: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及家畜的适应性来决定的。
④环境影响家畜的生态特性:在生理、解剖和形态特征上的改变。
⑤家畜的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应激综合征、无名热、口蹄疫。
⑥环境影响畜产品的品质: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stresssyndromesPSS):是猪在自然应激因子(如运输、高温、运动、争斗、交配、分娩等)的作用下,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高烧血管收缩,突然死亡,且死后迅速僵直的一种综合症。
这种猪往往以异常高的频率产生颜色灰白、质地松软和向外渗出水分的劣质肉(PSE 肉)。
⑦环境影响家畜饲养标准的制订。
3.【问答题】如何做好冬季畜舍的防寒保温工作?本题答案:㈠加强畜(禽)舍的保温隔热设计:①选择有利保温的畜舍形本题解析:㈠加强畜(禽)舍的保温隔热设计:①选择有利保温的畜舍形式;②增加外围护结构的热阻;③减少畜舍外围护结构面积;④畜舍的朝向:畜舍纵墙与当地冬季主风向平行或形成0°~45°角的朝向,减少冷风渗透,有利于畜舍的保温;⑤门窗设计:尽量少设门窗,加薄膜或窗帘等;⑥畜舍地面的保温㈡加强防寒管理:①适当增加饲养密度;②注意防潮;③铺垫草;④控制气流,防止贼风;⑤利用温室效应防寒;⑥寒冷时调整日粮、提高日粮中的能量。
㈢畜舍的采暖:畜舍采暖分集中采暖和局部采暖。
①集中采暖由一个集中的热源(锅炉或其他热源),将热水、蒸汽或预热后的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舍内或舍内的散热器。
②局部采暖则由火炉(包括火墙、地龙等)、电热器、保温伞、红外线灯等局部产生热能,供给一个或几个畜栏。
1.家畜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家畜选育改良的背景。
2.遗传、营养和环境是家畜生命和生产活动的三大要素。
家畜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遗传和营养优势。
3.家畜环境因素分类(1) 物理因素: 主要指温热因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太阳辐射等)、光因素、音因素等。
(2) 化学因素:主要指空气、水和土壤的化学组成。
(3)生物因素: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寄生虫、昆虫、野生动物、牧草等。
(4)社会因素:包括畜群群体和人为的管理措施以及牧场、畜舍、畜栏、畜舍建筑物与设备等。
4.在家畜的生命活动中、保持着两种平衡:一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平衡;一是机体内环境的生理平衡。
5.环境与机体的平衡是通过机体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而实现。
6.有人把非特异性反应给家畜带来的不利影响称为“无症状疾病”,这种疾病具有慢性、隐伏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难以诊断,也不能用特效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
7.应激的整个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表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8.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肉;产畸形蛋;发生酒精阳性奶;残次毛等。
9.格罗杰法则温度和湿度共同作用,影响着动物的皮肤和被毛颜色。
10.伯格曼法则同种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体格较大;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体格较小。
11.爱伦法则同种动物,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小。
12.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
13.根据空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大气层由地面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逸散层。
14. 气候的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
15.我国的气候特征:b.大陆性很强;c.温度差异大;d.降雨复杂化;16.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它具有季风性、高原性、多样性三大特征。
17.平均体温(℃)=0.7Tr(直肠温度)+0.3Ts(平均皮肤温度)●18. 热增耗是指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单选题1反刍动物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的产热属于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2动物妊娠时的产热为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 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3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4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爱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格罗杰法则5等热区的上限叫做A临界温度B过高温度C舒适温度 D皮肤温度6家畜热应激最严重的环境为A.高温、低湿B.低温、高湿C.低温、低湿D.高温、高湿、无风7 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艾伦法则B.威尔逊法则C.伯格曼法则D.个罗杰法则8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属于下列哪种产热形式?A.肌肉活动产热B.热增耗C.生产产热D.基础代谢产热9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10在太阳辐射中,穿透力最强的光线是A紫外线 B 可见光C红外线 D蓝光11畜舍中对家畜没有直接危害的有害气体是A 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12水体“三氮”指标在分析水质时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高,说明了什么?A水体无污染 B水体正在自净 C水体已经自净 D不能说明问题13在畜舍建筑朝向设计中,应考虑畜舍纵墙与夏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可减小涡风区,通风均匀,有利于防暑,其适宜的角度为A. 0°B.10~20°C. 90°D.30~45°14.处理畜禽粪便用生产沼气的方法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调整氮、碳的比例,要求其比例为A. 1:1B. 1:10C. 1:25D. 1:5015.畜舍中有氨气最主要来源。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目的?1.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的措施,以增进家畜健康、提高其生产力的科学。
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家畜及影响其健康和生产力的外界环境。
(1). 家畜方面a. 家畜生活和生产的适宜环境条件。
b. 家畜对环境条件的影响。
(2). 外界环境方面a.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
b. 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c. 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家畜的生活、健康和生产。
3.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能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掌握防止疾病发生的各个环节,更好地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家畜健康,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
二.全身适应性综合征(GAS)三个不同阶段?(1)警戒反应或动员阶段,包括以下两方面。
休克相:表现为体温下降、血压降低、淋巴球减少、酸血症、神经抑制、肌肉紧张度减低、胃肠道溃疡等。
反休克相:它是代偿性、防御性反应。
特征:①肾上腺皮质肥大、增生及分泌增强。
②体温、血压上升,血糖升高。
③胸腺、脾、腔上囊萎缩。
④血液稀释、碱血症等,使机体进入适应性阶段。
(2)适应阶段机体对应激因子的抵抗力增强,表现在代偿性能趋于完善,对应激因子的作用能够适应。
如动物对寒冷、噪音等的逐渐适应。
(3)衰竭阶段若应激因子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或机体抵抗力较弱,在适应阶段,机体的适应能力可能耗尽,而出现适应机能减弱、失效。
此时,机体又出现类似第一阶段的症状,终因适应完全失效而发展为各式各样的应激综合征。
三.季节变化的影响?a. 季节变化引起温湿度变化,从而影响饲草的荣枯。
b. 季节变化引起日照的变化,从而影响家畜的繁殖。
c. 季节变化影响产蛋、产奶、产肉、皮毛成熟。
四.我国的典型气候类型?a.大陆气候:夏热冬冷,日照丰富,气温(日、年)较差大。
高低温度出现时间较早,温度非周期性变化显著,春温高于秋温。
家畜环境卫生学答案(仅供参考)传导散热:是指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通过分子或者原子的震动或者旋转等将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过程.辐射散热:是指动物与周围环境可度量距离内物体之间以电磁波形式进行的热交换。
对流散热:动物与流体(气体或液体)之间分子相对位移造成的热传递。
蒸发散热:是指动物体表水分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程。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为克/立方米。
绝对湿度直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即指空气中实行含有的水汽量。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与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之比,可用RH表示。
水汽压:空气中实有水汽所产生的压力,用帕【斯卡】表示。
灰尘传播:飞沫传染:正压通风:通过风机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
负压通风: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舍内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渐减渐增光照法:在蛋鸡与种鸡的育成期逐渐减少每天的光照时数,这样可适当推迟母鸡的开产期,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因而能提高成年后的产卵率、增加蛋重。
在产蛋期则逐渐增加每天的光照时数,使产蛋率持续上升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每天光照时数达到16~17h 后,保持稳定不变,此即渐减渐增法。
恒定光照法:在蛋鸡与种鸡育成期内每天的光照时数固定不变,产蛋期则逐渐延长光照时数,达到16~17h后,保持稳定不变。
BOD(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被需氧性细菌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以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可作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间接指标。
采光系数: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联合式通风系统:也称混合式通风,是一种同时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方式,因可保持舍内外压差接近于零,故又称作等压通风。
水体自净:当水体受到污染后,只要切断污染源,依靠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污染逐渐消除,这个过程称水体自净。
家畜环境卫生学一、判断题1. 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2.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家畜的采食量增加。
()3. 雏鸡生长的最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上升。
()4. 动物的采食量越大,产生体增热越多。
()5. 过度的红外线照射可以使家畜皮肤温度升高。
()6. 在自然条件下,鸡的产蛋规律是春季逐渐增多,秋季逐渐减少,冬季基本停产。
()7. 红外线具有光热作用,红外线灯可用于家畜的局部取暖。
()8. 红外线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具有消肿作用。
()9. 畜舍中的氨气主要来自于家畜的呼吸。
()10. 在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源。
()11. 畜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大部分来自于舍外大气。
()12. 加大畜舍的通风换气量可以降低畜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13. 畜牧场的各区之间没必要设置防护设施。
()14. 畜牧场的场址应当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方。
()15. 畜牧场内应设排水设施,以便及时排除雨雪水及生产污水。
()16. 畜牧场的场址选择时,地下水是畜牧场首选的水源。
()17. 畜舍窗户的透光角愈大,愈有利于光线进入舍内。
()18. 外墙之两长墙叫做纵墙,两端短墙叫做端墙。
()19. 畜舍窗户的入射角愈大,愈不利于畜舍的采光。
()20. 在畜舍内使用垫草的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
()21. 未经处理的家畜粪尿是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22. 家畜粪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不但能供给农作物养分,还能改进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3. 畜牧场的恶臭气味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分解。
()24. 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污水腐败有机物质污染程度的指标。
()二、名词解释1. 体温:2. 皮温:3. 传导散热:4. 温湿指数:5. 相对湿度:6. 光周期:7. 红斑作用:8. 色素沉着作用:9. 短日照动物:10. 微粒11. 有害气体:12. 灰尘传染13. 飞沫传染14. 地势:15. 地形:16. 场地规划:17. 建筑物布局:18. 联合通风:19. 机械通风:20. 入射角:21. 自然光照:22. 水体污染:23. 环境污染:24. 生化需氧量:25. 化学好氧量:三、简答题1. 动物体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哪几方面?2. 动物体内的热量是以哪些方式散失的?3. 气温对产蛋有何影响?4. 如何防制太阳辐射热对家畜的影响?5. 减少畜牧场有害气体的措施有哪些?6. 减少畜牧场微粒的措施有哪些?7. 减少畜牧场微生物的措施有哪些?8. 微粒对家畜的危害有哪些?9.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地形和地势的要求?10.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土壤的要求?11.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水源的要求?12.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社会联系的要求?13. 畜舍采用的蒸发降温措施有哪些?14. .垫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使用方法有哪些?15. 畜舍通风换气量计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6. 机械通风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7. 畜牧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哪几方面?18.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需要哪些条件?19.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需要哪些条件?20. 水体的自净作用包括哪些方面?四、论述题1. 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有哪些?2. 蛋鸡生产中恒定光照制度的控制与作用?3. 为什么要减少畜舍空气中的微粒?措施有哪些?4. 在进行养殖场建筑物布局时如何确定建筑物的位置?5. 如何提高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6. 请论述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家畜环境卫生学答案一、判断题1. 对2. 错3. 错4. 对5. 对6. 对7. 对8. 对9. 错10. 对11. 错12. 对13. 错14. 对15. 对16. 对17. 对18. 对19. 错20. 对21. 对22. 对23. 对24. 对二、名词解释1. 体温:指身体深部的温度,是衡量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深部体温的代表。
一、现代畜牧场的特点?1、生产专业化2、品种专门化3、产品上市均衡化4、生产过程机械化二、现代畜牧场环境要求?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场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
3、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
4、便于组织生产,生产流程通畅、劳动效率高。
三、畜牧场规划的意义?在大规模、高密度、高水平的生产过程中,只有采用现代环境管理技术,从幼畜开始即对其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噪声、病原微生物、异常行为出现等实行控制,才能生产出优质合格产品,获取高额经济效益。
而现代畜牧场的科学规划设计,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保证。
四.提高生态畜牧业效率的手段?(1)培育优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2)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3)提高家畜的能量转化效率能流植物家畜(4)配合全价饲料、扩大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能量转化率(5)改善和控制畜舍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饲料转化率。
五.生产工艺设计的原则?(1)必须是现代化的、科学的畜牧生产企业。
(2)通过环境调控措施,消除不同季节气候差异,实现全年均衡生产;采用工程技术手段,保证做到环境自净,确保安全生产。
(3)建立专业场、专业车间、实行专业化生产。
(4)畜舍设置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饲养规模。
(5)全场或小区或整舍采用全进全出的运转方式。
(6)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定额,与畜舍分栋配套,以群划分,以人定则,以舍定岗。
六.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要点?1、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2、节约能源3、动物需求4、人-机工程5、清洁生产6、工程防疫七.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内容?1、畜舍的种类和数量2、畜舍建筑形式3、畜舍的尺寸4、设备选型5、畜舍环境控制技术6、工程防疫7、粪尿污处理与利用技术八.畜牧场总平面规划的原则?1.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2. 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和基础设施工程费用.3. 建立最佳生产联系,为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条件.4. 确保通风采光和满足防疫放火要求.5. 符合清洁生产要求.6.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测量动物体温时,应使温度表感应部分伸入直肠深部,猪为____B______cm。
A. 5B. 10C. 15D. 182、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各种家禽产蛋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____0C。
A. 10—15B. 13—23C. 22—24D. 24—263、风向频率图可表明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的_________。
A. 风速B. 主风方向C. 风速、风向D.气流S含量以____________mg/m3为限。
4、猪舍中H2A. 10 B 15 C. 20 D. 265、夏季对畜体喷淋降温______________喷雾降温。
A. 不如B. 几乎等同于C. 优于D. 等同于6、鸡舍人工控制光照,采用恒定法,产蛋期逐渐延长光照时数,达到________小时。
A. 13—14B. 14-15C. 16—17D. 17—187、测量体温时,应使温度表感应部分伸入直肠深部。
鸡为__________cm。
A. 5B. 10C. 15D. 188、高温时,畜体以____________散热为主。
A. 传导B. 对流C. 辐射D. 蒸发9、畜舍中CO含量以___________ mg/m3为限。
2A. 1000 B 1500 C. 2000 D. 250010、测量体温时,应使温度表感应部分伸入直肠深部。
牛为__________cm。
A. 5B. 10C. 15D. 1811、分区规划时,__________一般在全场的上风和地势较高的地段。
A. 生活管理区B. 生产区C. 隔离、粪污处理区D.辅助生产区12、分区规划时,__________一般在全场的下风和地势较低的地段。
A. 生活管理区B. 生产区C. 隔离、粪污处理区D.辅助生产区13、水汽压是表示空气_______的指标。
A. 温度B. 湿度C. 气压D.气流14、露点是是表示空气_______的指标。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1.下列鸡场规模属于大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千只小于1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1万只小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2.当动物表现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呼吸加快和出汗等物理现象,或呈现躺卧,四肢舒展,寻觅阴凉处所等行为现象,此时动物处于A.舒适区的上限 B.舒适区的下限 C.等热区上限 D.等热区下限3.属于水物理学指标的是A.硬度 B.氮化物C.浑浊度 D.溶解氧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是A.距海的远近B.植被C.海拔高低 D.雨量大小5.下列家畜在高温时能够出现显汗蒸发的是A.猪 B.马 C.鸡 D.羊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紫外线的作用产生的是A.日射病 8.光敏性皮炎C.上皮癌变 D.光照性眼炎7.用气温和气湿两者相结合来评价炎热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C.等温指数 D.风冷指数8、通过风机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叫A. 正压通风B. 负压通风C. 联合式通风D. 横向通风9.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畜舍畜舍和不同规模畜群的舍顶形式是A.单坡式 8.钟楼式 C.平顶式D.双坡式10.对动物皮肤穿透力最深的光是A.紫外线 B.蓝光C.绿光D.红光及其邻近的红外线11.家畜在妊娠时的产热属于 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产热12.下列建筑物和设施不能规划在生产区中是A.蛋库B.兽医室C.人工授精室D.家畜装车台13.应激的动员和抵抗阶段下列激素中分泌量减少的是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素14.下列鸡场规模属于中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15.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14925-94)规定的屏障系统适用于A.普通级实验动物 B.GF级实验动物C.清洁级实验动物D.SPF动物16.可见光对动物作用,导致下丘脑兴奋,其分泌的释放激素是A.ACTH B.FSH C.GH D.TRH17.以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估计寒冷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 C.等温指数D.风冷指数18.根据水汽计算畜禽舍通风量适合的地区是A.多风地区 B.温暖地区C.干燥地区 D.潮湿和寒冷地区19.属于中型规模的猪场是A.年出栏商品猪头数5000~10000头B.年饲养种母猪小于300头C.年出栏商品猪头数3000头~5000头D.年饲养种母猪大于600头20.按照防疫和通风要求,畜舍间距应为A.1.5~2H B.1~2H C.3~4H D.3~5H21.家畜在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时的产热属于间A.基础代谢产热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D.生产产热22.为保证畜舍内得到适宜的光照,要求畜舍的入射角不小于A. 30°B. 25°C. 20°D. 15°23.等热区表述错误的是A.体型大的动物等热区宽 B.饲养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C.生产力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D.幼龄动物等热区宽24、按照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畜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A. 5 mg/m3B. 10 mg/m3C. 15 mg/m3D. 20 mg/m325.属于社会因素的家畜环境因素是A.牧场 B.有害气体C.病原微生物 D.畜栏的大小26、产蛋鸡的适宜光照时间,一般认为应保持在A. 10h以上B. 12h以上C. 14h以上D. 16h以上27、下列产热中不属于生产产热的是A.生殖活动产热B. 生长发育产热C.肌肉活动产热D. 产乳产热28、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pH值为A.5.0~6.5B. 6.0~7.2C. 6.5~8.5D. 8.0~9.0 29.阐述处于热带地区的动物皮肤颜色较深,被毛色泽较浅的法则是A.威尔逊法则 8.伯格曼法则 C.爱伦法则D.格罗杰法则30.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热属于A.肌肉活动产热 B.生产产热C.基础代谢产热D.热增耗31.应激的动员阶段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属于休克相的是A.体温和血压下降 B.血压上升C.血钾减少 D.机体总抵抗力提高32.属于建筑材料物理特性的指标为A.透水性 B.容重C.导热系数 D.耐水性33.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出版时间为A.1976年 B.1978年C.1981年 D.1987年34、寒冷季节,要求墙壁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畜舍中心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1℃B. 2℃C. 3℃D. 4℃35.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A. 0.1 mg/LB. 0.2 mg/LC. 0.3 mg/LD. 0.4 mg/L 36、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一、现代畜牧场的特点?1、生产专业化2、品种专门化3、产品上市均衡化4、生产过程机械化二、现代畜牧场环境要求?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场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
3、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
4、便于组织生产,生产流程通畅、劳动效率高。
三、畜牧场规划的意义?在大规模、高密度、高水平的生产过程中,只有采用现代环境管理技术,从幼畜开始即对其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噪声、病原微生物、异常行为出现等实行控制,才能生产出优质合格产品,获取高额经济效益。
而现代畜牧场的科学规划设计,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保证。
四.提高生态畜牧业效率的手段?(1)培育优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2)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3)提高家畜的能量转化效率能流植物家畜(4)配合全价饲料、扩大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能量转化率(5)改善和控制畜舍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饲料转化率。
五.生产工艺设计的原则?(1)必须是现代化的、科学的畜牧生产企业。
(2)通过环境调控措施,消除不同季节气候差异,实现全年均衡生产;采用工程技术手段,保证做到环境自净,确保安全生产。
(3)建立专业场、专业车间、实行专业化生产。
(4)畜舍设置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饲养规模。
(5)全场或小区或整舍采用全进全出的运转方式。
(6)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定额,与畜舍分栋配套,以群划分,以人定则,以舍定岗。
六.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要点?1、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2、节约能源3、动物需求4、人-机工程5、清洁生产6、工程防疫七.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内容?1、畜舍的种类和数量2、畜舍建筑形式3、畜舍的尺寸4、设备选型5、畜舍环境控制技术6、工程防疫7、粪尿污处理与利用技术八.畜牧场总平面规划的原则?1.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2. 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和基础设施工程费用.3. 建立最佳生产联系,为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条件.4. 确保通风采光和满足防疫放火要求.5. 符合清洁生产要求.6.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猪B. 牛C. 羊D. 马匹2. 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家畜生长发育B. 家畜繁殖C. 家畜疾病防治D. 家畜生存环境与生产性能的关系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噪音A. 猪B. 牛C. 羊D. 马匹6. 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主要目的是?A. 猪B. 牛C. 羊D. 马匹8. 家畜舍内光照时间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舍内温度控制B. 饲料储存C. 粪便处理D. 家畜选种10. 家畜舍内风速对家畜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生长发育B. 呼吸系统疾病C. 采食行为D. 繁殖性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家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改善家畜生产性能和________的科学。
2. 影响家畜环境卫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________和有害气体等。
3. 家畜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_%。
4. 家畜舍内光照时间过长会导致家畜________现象。
5. 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堆肥、发酵、________等。
6. 家畜舍内氨气浓度超过________mg/m³时,会对家畜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 家畜舍内风速过大,会导致家畜________现象。
8. 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家畜舍、________、粪便处理等。
9. 家畜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称为________。
10.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________和现场调查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2. 影响家畜环境卫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意义及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家畜舍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家畜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某养猪场冬季舍内温度过低,导致仔猪生长发育缓慢,疫病频发。
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动科0803 copyright©stx-167家畜环境卫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横向通风: 排气口在畜舍一边的主墙上,进气口在畜舍另一边的主墙上,舍内气流方向与畜舍主轴垂直。
2.纵向通风:排气口在畜舍一端的端墙上或靠近端墙的主墙上,进气口在畜舍另一端的端墙上或靠近端墙的主墙上,舍内气流的方向与畜舍主轴平行的一种机械通风方式。
3.相对湿度: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空气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环境(水体)的自净作用: 少量的、一时性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污染物逐步消失或含量逐步降低,不致对人畜构成危害的作用。
5.风向频率图: 用四条或八条相交叉的直线,按罗盘方位,以线段的方向表示气流的方向,以线段的长短表示气流在该方向上出现的频率,然后将相邻的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几何图形,称为风向频率图。
6.环境蒸发降温:将水喷洒在畜体周围的环境中,依靠水的蒸发吸热而使畜舍空气温度下降的一种降温措施。
7.突击消毒:当畜牧场内或周边有疫情发生时,为防止疫病发生或曼延而采取的紧急消毒措施。
8.温湿指数:将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分别乘上不同的系数,即将温度和湿度结合起来评价炎热程度的综合指标。
9.生化需氧量: 一升水样在20℃条件下培养5天,其中的溶解氧减少的量。
10.酸雨:污染空气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溶解在雨水中,使雨水呈酸性,这样的雨水即为酸雨。
11.负压通风:又称排风,用排风机将舍内污浊气体排出舍外,造成舍内负压,舍外新鲜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舍内,从而实现舍内外空气交换的通风换气方式。
12.畜产公害:在畜牧生产过程中对畜产废弃物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13.环境应激:畜禽对对环境中各种不良刺激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
14.主导风向: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某一风向出现次数最多或出现频率最高,此风向即为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主导风向。
家畜环境;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应激;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源;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
热性喘息;指在高温环境中,动物出现的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变浅的现象。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下限临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的散热量增加,动物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刚刚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上限临界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从而引起代谢率提高,这种因高温而开始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舒适区;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体保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g/m3表示。
空气中水分越多,则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它较常用,它的大小反映出湿度离饱和程度的多少。
相对湿度越大,则空气越潮湿。
饱和差;同温时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空气越干燥。
露点;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风向频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种风向的次数占全部风向次数的百分比。
主风向;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方向。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它踉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光照强度;光照射在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称为光照强度,简称照度,其单位是勒克司(lx)日射病;波长600-1000nm的红光和红外线能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引起旧射病”。
热射病;因为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引起的体温升高。
长日照动物;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家畜生产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学科。
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适应、应激、气候服、气候驯化、温热环境、小气候、散热调节、产热调节、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热区、临界温度、过高温度、舒适区、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
适应是指生物体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而应激则指动物机体对各种非特异所产生的总体应答反应。
气候服和气候驯化则分别指动物对于某种气候环境的逐渐适应和对气候环境的长期影响导致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改变。
温热环境是指与家畜体热调节密切相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而小气候则指由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导致局部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散热调节和产热调节则分别指在热调节中,通过增加或减少散热和产热来维持体温平衡。
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则分别指一天和一年中最高和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异。
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在物理调节的作用下能够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而临界温度则是指气温下降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家畜必须通过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量或通过蓄热来维持体温平衡的临界点。
过高温度则指因高温而导致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
舒适区则是指家畜在等热区内能够通过自身代谢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的温度范围。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则分别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而露点则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的情况下,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汽开始析出形成露水的温度。
34.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35.细菌总数是指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过24小时在37℃下培养的1毫升水样中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大肠菌群限制在每毫升100CFU以下。
36.大肠菌群指数是指每升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量。
37.大肠菌群值是指含有一个大肠菌群的最小水量。
38.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改变水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组成,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造成水质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家畜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1.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
这一过程称为气候服习。
4. 气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至体型发生变化,各种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又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气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小气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称为小气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日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高,每日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称气温日较差。
(越靠近地面,气温日较差越大)10.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
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高温度: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高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15.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可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考试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考试包括填空(10题*2)选择(5题)判断(10题)名词(5题*2)问答五大部分一考试相关名词1.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的措施的一门学科。
2.应激:干扰或妨害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或行为上反应的过程3.生产环境强度:是指在生产中不至于导致家畜生产力明显下降以及健康状况明显变化的度。
4.大气污染:指在大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新的成分,或者使原有某种成分骤然增加,对人、畜和其它生物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自然界发生某些变化的现象。
5.通风:高温情况下,通过加大气流使动物感到舒适,以缓解高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6.换气:畜舍密闭情况下,引进舍外新鲜空气,排除舍内污浊空气7.温室效应:CO2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过而到达地面,从而使地温和低层大气的温度增高。
但却不允许地表的长波辐射透过,从而阻止热辐射扩散到高空中去,致使大气的平均温度增高,这称之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8.阳伞效应:由于空气中尘粒增多而引起气温下降的现象。
9.采光系数:是评价动物房舍内自然光环境优劣的指标。
(=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畜舍地面面积)10.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性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1.舒适区:在等热区内,当产热正好等于散热,动物甚至不需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温度范围。
1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与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饱和湿度)之比。
13.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实际质量,单位为:克/立方米。
14.贼风:即是一股温度低且风速大的气流。
15.畜体热平衡:是指动物体产热速度等于散热速度,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的前提。
16.体增热:动物摄食后身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适宜温度是指对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利的环境温度。
二.问答?绪论1、学习并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对畜牧生产有何重要意义?答:(1). 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2). 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3). 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途径(4). 为规模化集约化畜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5). 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的方法(6). 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7).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它生产技术的效力温热环境2.(动物产热,动物散热)的主要形式和过程有哪些?答:a,动物产热的主要形式有(1)基础代谢产热(2)体增热(3)生产代谢产热(4)活动产热b,动物散热的方式有(1)非蒸发散热(辐射散热、对流散热、传导散热)(2)蒸发散热3.等热区理论对畜牧业生产有何指导作用?答:a,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单选题1反刍动物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的产热属于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2动物妊娠时的产热为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 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3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4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爱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格罗杰法则5等热区的上限叫做A临界温度B过高温度C舒适温度 D皮肤温度6家畜热应激最严重的环境为A.高温、低湿B.低温、高湿C.低温、低湿D.高温、高湿、无风7 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艾伦法则B.威尔逊法则C.伯格曼法则D.个罗杰法则8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属于下列哪种产热形式?A.肌肉活动产热B.热增耗C.生产产热D.基础代谢产热9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10在太阳辐射中,穿透力最强的光线是A紫外线 B 可见光C红外线 D蓝光11畜舍中对家畜没有直接危害的有害气体是A 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12水体“三氮”指标在分析水质时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高,说明了什么?A水体无污染 B水体正在自净 C水体已经自净 D不能说明问题13在畜舍建筑朝向设计中,应考虑畜舍纵墙与夏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可减小涡风区,通风均匀,有利于防暑,其适宜的角度为A. 0°B.10~20°C. 90°D.30~45°14.处理畜禽粪便用生产沼气的方法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调整氮、碳的比例,要求其比例为A. 1:1B. 1:10C. 1:25D. 1:5015.畜舍中有氨气最主要来源。
A饲料 B垫草 C 畜禽的呼吸 D畜禽的粪尿16.在严寒的冬季,要求天棚和屋面附近与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 2℃B .1 ℃ D. 2.5~3 ℃ C. 0.5~1℃17.在严寒的冬季,要求天棚和屋面附近高度每升高1m,其温差不超过A 2℃B 1 ℃ D2.5~3 ℃ C. 0.5~1℃18.寒冷季节,要求墙壁内表面温度同舍内平均气温相差A 2℃B 6 ℃ D 3~5 ℃C 0.5~1℃19.冬季畜体周围的气流速度为A. 0.1m/s~0.2m/s B . 1m/s~2m/s C. 0.5m/s D 0.25m/s~0.3m/s20.肥育猪舍、肉牛舍得光照强度A.10lx B.5lx C. 60~100 lx D .40~50lx21紫外线生物学作用较强的波长范围是A. 320~400nmB. 200~275 nmC. 275~320 nmD. 100~200 nm22牧场附属建筑面积一般可占总建筑面积的A.5% B 10~30% C40%x D 50%23.为满足畜舍日照、通风、防疫、防火、排污等要求,畜舍间距一般不小于A.2倍檐高B. 10倍檐高C. 5~6倍檐高D.3~5倍檐高多选题1属于管理性创伤的应激源A. 断尾 B 断喙 C打耳号 D去势 E群内争斗2在高温环境下要依靠“热性喘息”来蒸发散热的动物有A 狗 B牛 C猪 D 鸡 E马3在等热区内的家畜A 抗病力强 B饲养成本高 C饲料利用率高 D表现不适 E生产力高4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很多,下列因素中,使家畜的临界温度变低的因素为A. 家畜体重大B. 家畜皮下脂肪厚C.饲喂营养水平较低的饲料D. 高产奶牛E. 家畜的被毛浓密5影响家畜等热区的因素A品种 B年龄 C体重 D生产水平 E饲养水平6.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很多,下列因素中,使家畜的临界温度变低的因素为A. 家畜体重大B. 家畜皮下脂肪厚C.饲喂营养水平较低的饲料D. 高产奶牛E. 家畜的被毛浓密7.下列疾病哪些是通过飞沫传染造成的A.结核病 B.芽孢杆菌病C猪气喘病 D. 禽流感 E.马立克氏病8.下列哪些动物为短日照动物A.马B.野生食肉动物C.绵羊D. 鹿E.鸟类9.下列哪些动物为长日照动物A.马B.野生食肉动物C.绵羊D. 鹿E.鸟类10. 确定畜舍间距主要考虑哪几方面因素?A.采光B.防疫C.防火D.通风E.节约土地11. 在自然通风设计中,风压通风量的大小取决于A.开窗墙的夹角B.进风口的形状C. 进风口的分布D.风速E.进排风口的面积12. 影响气温的的年变化的因素A纬度 B距海洋远近 C下垫面D雨季 E 云量13. 为防止高温应该采取的日常管理措施A加大通风量 B对畜体喷水 C向舍内空间喷雾 D减少喂饲量 E降低营养物质浓度14 .考虑卫生防疫要求时将种畜和幼畜安置在A 生产群上风向 B生产群下风向 C地势较高处D地势较低处 E 场区中心15 .如果纵墙与主风向成30~45°夹角,则畜舍A 通风均匀 B排除污浊气体效果好 C涡风区减小 D有利于防暑 E 对保温不利26. 氯化消毒的效果有关的因素A加氯剂量 B接触时间 C水的PH值 D水温 E浑浊度填空1家畜的外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2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组成包括家畜的环境生理,家畜的环境控制,家畜的环境保护三部分。
3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监测法。
4家畜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包含着表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两个方面5人们通常用适应性来表示动物的适应能力。
6动物适应性强弱取决于表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的综合。
7应激反应可划分为动员阶段,抵抗阶段,疲劳或衰竭阶段8家畜的体热调节机能包括产热和散热两个方面9同种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而炎热地区则相反,这种现象符合贝格曼法则。
10寒冷的冬季要求墙内表面温度与舍内平均温度不超过3~5℃。
11.猪对光照强度的阈值较高,在肥育猪舍内以 40~50Lx 较好。
12.在养鸡生产中光照强度以 5Lx为宜。
13.紫外线对动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学作用,其中对细胞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波长范围是200~275nm。
14.高山病多发生在海拔 3000m 以上地区。
15.土壤根据各种粒径土粒所占得比例分为粘土类、砂土类和壤土三大类。
16.在畜牧场场址选择时,要求场地地势高燥,以利于排水,至少要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
17.在畜舍设计中,考虑自然通风和光照,畜舍跨度一般不宜超过 8 m。
18.在畜舍采光设计中,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透光角不小于 5°。
19.在畜舍自然通风设计中,畜舍纵墙上设采光窗,下设地脚窗,则中性面靠近采光窗。
20太阳辐射对动物机体可引起光热效应、光电效应和光化学效应。
2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1L水中大肠菌群指数不超过 3 个。
2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1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 100 个。
2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0.3mg/L,自来水管网末梢出的水,余氯不低于0.05mg/L 。
24.牧场建筑物时应尽可能的避免将生产建筑物布置成横向狭长或竖向狭长。
25.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时主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功能关系和卫生要求。
26. 确定建筑物朝向时主要考虑日照和通风效果。
27.考虑畜舍通风的要求来确定畜舍朝向时,可向气象部门了解风向频率图,结合防寒防暑要求。
28.畜舍供暖包括集中供暖和局部供暖。
29.畜舍的降温设施包括淋浴装置、喷雾装置、蒸发垫降温装置、地能利用装置。
30.炎热地区南北窗面积之比可为1—2︰1 夏热冬冷地区可为2—4︰131.自然通风的动力为风压和热压。
32.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沼气时原料与加水量的比例为 1︰1 为宜。
33.垫料的使用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名词解释1.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的特性、运动规律及它们对家畜影响的规律性的科学。
2.适应:是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反映。
3.习惯:是指动物对重复刺激的感知逐渐有所降低的过程,是动物适应于外界环境比较初级的阶段。
4.风土训化:是习惯的发展和深化,是动物通过长期的复杂生理调街而逐渐适应于新环境的过程。
5.应激: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上和行为上非特异反应的过程。
6.基础代谢产热:动物处于适宜温度下禁食并休息的产热7.体增热:当家畜摄食和消化吸收饲料时,它们的代谢都随着增强,并释放出生化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这就是体增热。
饲料在消化道中发酵时,各种微生物释放的化学能也是体增热的部分。
8.物理调节机能9.等热区:家畜依靠物理调节来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
10.临界温度:等热区的下限温度成为临界温度。
11.非蒸发散热:辐射、传导、对流散失的热量。
12.潜热:蒸发散失的热量成为潜热。
13可感热:辐射、传导、对流散失的热量称为非蒸发散热,也称可感热。
1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15饱和差: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差。
16露点::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17长日照动物:春夏季节的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环境温度逐渐升高,一些动物如马、驴、野生食肉动物、食虫动物、鸟等的性机能活动旺盛,开始表现发情、交配、生育,这些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
18短日照动物:绵羊、山羊、鹿、野生反刍动物等在秋冬季日照逐渐缩短和气温下降时进行交配,这些动物称为短日照动物。
19生物节律:生物对周期性变化产生了适应性,表现为交替出现周期性的生物现象,这种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称为生物节律。
20飞沫传染:病原微生物附着在飞沫上対家畜造成的传染。
21尘埃传染:病原微生物附着在灰尘上対家畜造成的传染。
22基础:房舍的墙或柱埋入地下的部分为基础23总衰减度:舍外综合温度振幅A tz与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振幅Aτn的比值。
24低限总衰减度:保证畜舍内表面温度振幅不大于2.5℃的总衰减度为----。
25入射角:是指窗上缘外角至畜舍中央一点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
26透光角:指窗口下缘内角至畜舍中央一点的连线与窗上缘外角至畜舍中央一点的连线的夹角。
27正压通风:一般是采用离心式风机,通过管道将舍外空气压入舍内,造成舍内气压高于舍外,舍内空气则有排气管自然流出。
28负压通风:一般是采用轴流式风机,将舍内空气排出舍外,造成舍内气压低于舍外,舍外空气由进风口自然流入。
2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30.环境污染进入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则导致环境因素恶化,对生物群落产生直接、间接甚至潜在的威害,这种现象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