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教学目的:说明文学批评的性质、形态、标准等问题。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批评的性质、形态、标准等问题。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一、文学批评的性质(一)何谓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认识活动。
它既是一种高层次的接受活动,又是一种具有独立地位的文学研究活动。
文学批评的对象远比文学鉴赏广泛,除文学作品外,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发展、作家的创作活动、读者的接受活动以及文学批评自身的现象等,都可以成为文学批评所关注和研讨的对象。
而其中心任务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阐释、评价。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文学批评是人类的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相互交叉、碰撞的产物,介于文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之间,因而其性质也具有双重性: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1、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文学作品的理性认识为主,其思维形式主要是抽象思维。
文学批评的职能是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运用行之有效的批评标准和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评价,总结创作经验,探寻艺术规律,进而推动全社会的文学事业走向繁荣和发展。
文学批评虽要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开始,却不能停留在感受印象阶段,还必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经验直观上升到理论分析,从具体的文学现象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还要对这些见解进行论证,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2、文学批评又是一种文学活动。
文学批评少不了形象思维的参与?因为文学批评主要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而文学作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作家运用形象思维创造的艺术品,这就决定了文学批评必须高度重视文学的审美本质,必须把确定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放在中心地位。
(“以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别林斯基说:“确定一部作品的美学优点的程度,应该是批评的第一要务。
当一部作品经受不住美学的评论时,它就已经不值得加以历史的批评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学批评)整理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学科。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批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学批评)的整理:一、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文学批评的定义: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 主观批评和客观批评:主观批评强调个人情感和观点,客观批评注重客观事实和作品的内在规律。
- 方法:文学批评的方法包括描写分析、主题分析、人物分析、语言分析等。
二、文学批评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文学批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文学批评,加深对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 增进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学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培养团队意识。
三、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内容: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 观点:对文学作品的评判和评价。
-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明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批评观点。
- 逻辑结构:批评文章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主题句和扩展论述。
- 观点支持:提供具体的事例、引用恰当的描写、对比或对话等方式支持批评观点。
四、文学批评的常见类型- 文字级批评: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句子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 情感级批评:从情感角度出发,评价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 美学级批评:从美学角度出发,评价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效果。
- 社会级批评:从社会角度出发,评价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反映。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学批评)的整理。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十四章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概而言之,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关系是:文学生产决定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
前者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
后者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消费使文学产品得以最后完成;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由于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并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因而,文学传播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都有重要影响。
并且,现代传媒理论认为,媒介即信息。
文学传播方式的嬗变和更替导致了文学生产方式和文学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文学创作出现了互文化、网络化与图像化的新特点,而文学消费由单一的文字消费转变为图文并茂的甚或主要是读图的消费。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由于文化市场是联结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中介,因而对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均有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最重要的标志是价值规律体介入了文学活动领域,使文学作品具有了商品属性,从而给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刺激了文学创新的加速,促进了文学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学事业的繁荣,满足了文学消费者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可能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如文化消费主义至上,一些迎合消费者的低级趣味的文学作品在文化市场十分畅销。
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要借助文化市场来实现,因而文学作品具有商品属性。
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阐释价值和交流价值等文化属性,因而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精神享受和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性质。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回顾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学从来就不是一种纯审美或纯商品的东西。
第十六讲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文学活动过程文学创造—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普通读者)文学批评(专业读者)文学批评的含义:它是一种对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评价和研究的审美的科学活动。
(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立场、根据一定的文学理论思想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二、文学观与文学批评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是什么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它影响着人们的文学活动,人们都是在一定文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创作,接受作品,评价作品。
1、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2、文学是作者/主体思想情感的表现。
3、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你的文学观是?)三、批评方法1、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①社会历史批评 P357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由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能和历史意义。
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关注点: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作者的经历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知人论世”的批评主张,“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种族、环境、时代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三因素”说。
②伦理道德批评 P355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所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关注点:文学对社会和人的教化作用。
作品的道德意义和教育功能。
先秦:“美善相乐”说《毛诗序》:“诗教说”贺拉斯:“寓教于乐”说白壁德:新人文主义2、文学是作者/主体思想情感的表现。
①心理学批评 P360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认识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关注点:作者的创作心理作品人物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创作动机、“升华”说格式塔心理学批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表现性”3、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批评原文与解析文学批评是一门关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的学科。
它旨在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文学批评既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提高读者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对文学批评的原文与解析进行探讨,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文学批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古希腊文学理论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的研究,提出了“它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形成了文学批评的基本框架。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作品首先应该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其次应该具备艺术性和创造性。
他将诗歌、戏剧和史诗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分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批评开始与文学创作联系紧密。
托马斯·麦克利在其《文艺复兴的批评理论》中提出了“模仿”和“创作”两个概念,探讨了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反思。
这种关注社会和个体的文学批评观念为后来的文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0世纪,随着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等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兴起,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结构主义强调文本本身的结构和语言形式,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来源于其内在的语言结构。
形式主义则注重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强调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些理论的出现丰富了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使其更加深入和多样化。
现代文学批评越来越关注读者的角度。
阿尔特·威尔金斯在其著作《接受感与文学理论》中提出了“接受感”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共鸣。
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作者的意图所限,还包括读者的解读和诠释。
这种关注读者的文学批评观念使得文学作品的意义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虽然文学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流派,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理解和解析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家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结构、主题、人物等要素,揭示作品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高中语文文学批评知识点总结2023高中语文课程中,文学批评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知识点,涉及到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以及文学创作的规范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总结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批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作品的形式、结构、风格、主题、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从而揭示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文学批评的分类1. 文学批评的学派和流派:批评学派主要包括传统批评、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结构主义批评等。
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批评理论和方法论。
2. 文学批评的类型:批评可以分为评析性批评、评价性批评和创作性批评等。
评析性批评侧重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评价性批评则对作品进行评判和评价,而创作性批评则是从创作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剖析。
三、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技巧1. 文本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字词、句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出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2. 文体研究:分析作品所属的文学流派和文体,探讨其特点和价值。
3. 作者背景研究:了解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帮助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4. 时代背景研究:探究作品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揭示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和作用。
5. 对比分析:将作品与其他相似作品进行对比,发现其异同和特点。
6. 评价论证:对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用理性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文学批评的价值与意义1.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文学批评的学习,可以增加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批评要求我们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评判,这需要我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拓宽视野:通过学习不同的批评学派和方法,可以拓宽我们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审美情趣:文学批评的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的积累,也是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五、文学批评的实际应用1. 高考作文:在高考作文中,文学批评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评价作文题目中的文学作品,提升作文的质量。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一基本概念
1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
价和判断。
(答案: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
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
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
2 伦理道德批判: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
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判对象的取舍。
这种评价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
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3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由一定的社会历史环
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其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
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4 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
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做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
“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5 心理学批评: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
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认识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6 语言学批评:运用语言学的成果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批评方法。
7 文化批评:在解读甚至审读文本的前提下“联系”文学外部诸文化现象的批评,尤其是联
系权利文化关系的批评。
8 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
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
9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
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具有进步的倾向性;
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
首先是对文体的评价,即对文体的外在形态,内部结构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做出分析判断;其次,是艺术形象的评价,从总体上说,艺术形象要有鲜明性,生动性,独立性,概括性。
最后,艺术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即意蕴的深刻与丰富。
二思考问题
1 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答:(1)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的文学作品,都是精神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
正是文学作品的这种规定性,决定着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做出评价,从而也决定了文学批评必然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方式而对文学及其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
(2)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
首先,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它运用这种话语来判断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从而决定其相应的态度。
其次,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以及对其他文学现象的蘅定,也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能。
最后,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的效用,还表现在它通过这种评价所肯定的价值取向影响和造就文学新人,扶持有利于确定一定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创作和批评队伍,特别要使批评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人,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
2 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答:这一观点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规律。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审美作品,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微观的艺术解析,具体的思想评价及切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断,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
3 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关系?
答: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的尺度,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较为突出地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运用这一标准来评判文学作品时,要注意三个基本点: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
文本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可是说是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两者关系:文学批评的标准是整体性的,艺术标准与思想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越是深层的批评,艺术标准就与思想标准越难分开。
4 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答:
5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或者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究竟有何不同?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