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航空的冲击
- 格式:ppt
- 大小:13.38 MB
- 文档页数:34
高铁对南宁机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随着年底钦北高铁、明年广西沿海高铁全线以及湘桂、南广高铁的开通,对南宁的航空业影响有利有弊。
经研究,我们就高铁对南宁机场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分析如下:一、高铁与民航竞争。
高铁与民航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时间和费用。
一是时间,高铁设计时速为300公里至350公里,考虑到中途站点停靠、加减速等因素,预计实际平均运行时速大致在200至250公里。
短途旅客利用铁路的通行时间将大大缩短,特别是在1000公里以内的运输节点间,位于高铁站点城市的旅客将存在弃航空而转投高铁的可能性,但是对于1000公里以上的长航段影响较小,不会分流大量客源。
根据相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运距小于700公里,高铁基本完全占有市场;运距大于1050公里,航空基本完全占有市场;运距介于700公里和1050公里之间,高铁和航空的竞争关系明显,在运距880~900公里时二者的市场占有率基本相当。
二是费用,按照京津城际铁路执行的运价标准一等座为0.575/公里、二等座为0.483/公里,当前民航基准运价为经济舱每座0.75/公里,按照这两项标准进行比较,航空公司必须合理有效的运用折扣,才有可能在价格上与高铁保持竞争。
二、高铁对南宁机场的影响。
㈠区内高铁的影响。
1、可能形成客运喂给市场。
明年随着湘桂线,南广线,相继开通,届时将有8个城市为南宁一个小时交通圈,城市运输时间票价南宁-钦州35分钟38元南宁-贵港35分钟38元南宁-来宾40分钟42元南宁-防城45分钟50元南宁-柳州56分钟60元南宁-北海60分钟61元南宁-梧州1小时20分钟88元南宁-桂林1小时50分钟110元南宁-平南55分钟56元南宁-腾县1小时10分钟73元按照机场二期工程规划,高铁将在南宁机场设立站点,由于柳州、白色、梧州、北海机场航线网络欠发达,高铁开通使旅客更有可能选择乘坐高铁到达南宁机场选择航班出行,高铁将改变柳州、北海、来宾、防城、钦州等地旅客的出行习惯,南宁机场成为广西航空旅客集散地的优势地位更为明显。
高铁对公路、航空的影响和冲击新华网5月26日专电(记者褚晓亮、湜、宗巍)公路、铁路、航空历来是我国老百姓出行最常见的三种方式,近年来,中国铁路网不断完善,高速铁路尤其迎来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航线因高铁“冲击”而停飞,公路客运线路因与高铁线路“重合”而客流大幅缩减的状况频频发生。
“高铁来了”,“铁(路)”“公(路)”“(飞)机”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铁”“公”“机”将如何协调共生,百姓的出行格局是否会因此而改变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老百姓出行的方式,很多旅行社也做起“高铁游”的生意,动车、高铁组合游线路成为新的旅行方式,包括、、、四大古都线路,武当山、神农架、三峡大坝、襄阳古线路以与山海关、北戴河、6日游动车线路等。
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确定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按三个速度等级来建设。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四纵四横”主通道的高速铁路,将按时速300公里建设;高速铁路延伸线、连接线与城际铁路按时速200-250公里建设。
一、高铁对公路运输的影响和冲击高铁建设对公路短途运输暂无影响6月底,京沪高铁将正式“起飞”。
随着中国高铁“四纵四横”基本路网的形成,中国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京沪高铁的到来,对民航来说真的是“狼来了”吗?对公路客运来说,高铁的运行又会对其有怎样的冲击?到1小时32分的高铁旅程,将对以为中心的交通格局产生怎样的变化?交通方式对比由于高速铁路车站以与机场一般较偏远,因而具有门到门运输优势的高速公路在200公里以下拥有优势,甚至在300公里依然比飞机更具优势;但另一方面,汽车的运输能力远小于火车,长途客车可运送约50人,仅为普通火车的1/30。
在中短途运输方面(200-1000公里),高速铁路较航空拥有诸多明显优势:一是旅途全程时间短(节省往返机场、候机时间);二是运送能力大;三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
只有旅程超过了1000公里,飞机才可显露出快速、便捷的优越性。
成都至西安高铁的开通对普通列车以及航空运输的冲击及应对措施摘要:近几年,国内高速铁路的建设如火如荼,备受人们的青睐。
成都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番即将建成通车。
西成高铁将进一步加速城市之间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流动,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强化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
针对这一现象,成都至西安高铁的开通将会对民航运输和普通列车带来一定的冲击,如何让其在共同竞争下建立和谐交通环境的有效措施,以此为研究解决高速铁路带来的竞争压力问题。
关键词:航空运输;高速铁路;普通列车;竞争西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约643公里,西成高铁承担华北及陕西地区与西南地区间长途客流,兼顾沿线部分城际客流。
从西安出发,穿越秦岭经陕西汉中,经四川广元至江油与成绵乐客运专线相接直抵成都,大大缩短了西安到成都这两座西北与西南中心城市的直线距离。
西成高铁标志着华北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高速铁路是现代铁路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了共识。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高铁正飞速发展。
中国高铁“四纵四横”在中国地图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至8000亿元人民币高位,对铁路建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截止至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
虽然经过多年加速建设,我国铁路发展成就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路网密度和人均铁路里程仍有差距,建设空间巨大。
2.成都至西安航空运输情况调研目前,成都至西安往返每天最高开通50个航班,平均每个航班使用200座位等级的飞机运输,按照每个航班85%的客座率,每天航空运输量达到8500人次。
西成高铁的开通使得航空运输受到了大大的冲击,这是目前民航应对中短程运输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来应对这一冲击。
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民航业的冲击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京沪高铁开通后必然会对其沿线各城市的民航客运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旅客时间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京沪高铁开通后会对民航客运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并运用敏感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京沪高铁开通后会对京沪航线及其沿线的民航客运市场以及各机场收入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京沪高速铁路,航空公司,机场,总旅行时间,时间价值,敏感性分析,影响,对策。
一、背景为了研究京沪高速铁路对民航的冲击及影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高速铁路以及北京上海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的基本情况。
所谓高速铁路,一般把运营时速超过l60公里的列车划归为高速铁路。
但众多进入高速铁路时代的各国的高速列车一般最高时速均在200公里以上,因此人们又习惯把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客运线路视作高速铁路。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的东海新干线正式投入运营,时速达到210km,突破了保持多年的铁路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从东京到大阪只须运行3小时10分钟(后来又缩短到2小时56分)。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法国、德国、韩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开通了自己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极大的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到上海这条运输通道的具体情况。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政治、文化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上海的经济意义又是不容忽视的。
而这两座城市间的运输通道的运输能力低下却大大的桎梏了两座城市进一步的合作发展,进而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
京沪通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运输通道之一,京沪铁路是其中的主干运输线路。
虽然其营业里程仅占全国的铁路2.8%,但历年所完成的客运周转量占全国铁路总周转量的15%左右。
该线路具有运距长、客流量大的特点。
京沪线这条运输通道内货运客运的运能都十分紧张,我国准备把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成为客运专用通道,原先的京沪线改做货运专用通道,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缓解这条通道内的运力紧张,并且极大的促进北京上海沿线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
高铁发展对传统交通方式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铁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高铁的崛起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高效,同时也对传统交通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铁发展对传统交通方式的影响,包括对道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路交通的影响。
首先,高铁的发展对道路交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由于高铁的高速、高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高铁出行,特别是在国内短途出行方面,高铁几乎已经成为了首选。
相比于汽车和公共汽车,高铁的运行速度更快,同时也更加舒适和安全。
这导致了一些长途客运的道路交通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一些长途客车经营者面临到了生存的困境。
此外,高铁的发展也减轻了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缓解。
其次,高铁的崛起对航空交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高铁的高速优势使得短途航班的需求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代替航班来进行出行。
尤其是在一些相邻城市之间,高铁已经成为了最佳的替代选择,因为高铁从出发到抵达的总时间相对较短,而且避免了飞行等待和安检的时间消耗。
这对一些航空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一些小型航空公司甚至面临到了关闭的风险。
然而,航空交通和高铁交通并不是完全竞争关系,对于一些远距离的出行,航空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航空交通仍然能够继续发展。
最后,高铁的迅猛发展也对水路交通产生了影响。
虽然高铁与水路交通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但对于一些沿海城市和岛屿,高铁的崛起仍然对其水路交通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高铁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陆路出行方式,对于一些岛屿跨海线路的客运需求有一定的压缩。
但同时,高铁的发展也为一些沿海城市带来了机遇,作为陆上交通枢纽,高铁的到来可以带动沿海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高铁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交通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路交通方面,高铁的高速、高效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高铁出行,导致一些长途客运的道路交通面临着下降。
在航空交通方面,高铁的崛起对短途航班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长途航班仍然保持着竞争优势。
浅谈高铁对民航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如何应对高铁挑战,成为建设民航强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标签:高铁发展对民航影响对策2011年6月,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
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于2011年6月通车。
它的建成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根据铁道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时速120公里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019公里;我国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列车运行时间,比1997年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普遍压缩一半。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的、覆盖民航主要航线的高铁网络。
高速铁路凭借其自主研发技术、解决铁路运力紧张等研究论证获得国家政策支持,1.6万公里的客运专线规划已获批准,“十二五”期间客运专线的建设步伐、投资力度还将加大,在地方政府的积极争取下,客运专线的范围和里程有可能进一步扩展。
已投入运营高铁以“同质竞争”形式分流民航旅客市场份额。
因此,如何应对高铁挑战,成为建设民航强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 高铁发展对民航的影响高铁与民航运输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相比而言,高铁的历史比较短,航空从喷气式飞机开始已有百年历史,现代航空运输历史与高铁运输相当,这两种运输方式都是快捷、方便、舒适、经济的优点,但在市场条件、建设投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运输质量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
快捷指的是旅客从出发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所乘交通工具旅游时间;方便指的是旅客所选交通工具的便利程度;舒适是指旅客所乘的交通工具的舒适环境和服务水平;经济是指旅客出行所花费全部最低,一般而言,出行的时间越短费用越低,舒适和方便性越高,旅客出行效用越高。
高铁对航空业的挑战高铁的快速发展对航空业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下是一篇关于高铁对航空业挑战的作文。
---**高铁对航空业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铁技术日益成熟,其高速、便捷、舒适的优势逐渐显现,对传统航空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铁以其较低的成本、较少的延误和更为环保的出行方式,赢得了越来越多旅客的青睐。
首先,高铁的准时性是其对航空业的一大挑战。
飞机受天气、空中交通管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高铁则相对稳定,几乎不受这些因素的干扰。
这使得高铁在短途旅行中尤为受欢迎,许多原本选择飞机的旅客转而选择高铁。
其次,高铁的舒适度和便捷性也是其吸引旅客的重要因素。
高铁站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与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紧密相连,方便旅客快速转乘。
而机场通常位于城市边缘,需要额外的时间和成本前往。
此外,高铁的座位宽敞,旅途中可以自由活动,相比飞机的狭小空间,更受旅客喜爱。
再者,高铁的环保特性也是其对航空业的一大优势。
高铁的能耗远低于飞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随着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更环保的出行方式。
然而,高铁并非没有局限性。
对于长途旅行,飞机的速度优势仍然无法被高铁取代。
此外,航空业也在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以应对高铁的挑战。
总之,高铁的发展对航空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航空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同时,高铁和航空可以形成互补,共同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推动交通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这篇作文简要分析了高铁对航空业的挑战,并提出了航空业应对策略,同时也指出了高铁的局限性和航空业的潜力。
高速铁路对航空的影响分析一、支线航空的发展面临高速铁路的挑战中国的支线航空运输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极不充分,支线航空旅客承运量占民航整体旅客承运量的比例长期徘徊不前,1998-2007的10年间,中国支线航空市场承运量占航空运输总客流量的比例始终徘徊在2%-4%之间,而在成熟的航空运输市场,这个数字通常保持在30%以上。
这种情况说明中国的支线航空长期处于被压抑状态。
支线航空业的现状已经引导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政府意识到发展支线航空对完善航空网络,促进航空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支线航空和中小机场的政策;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从成本控制、开辟市场的角度也有动力开发支线航空市场。
因此,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行业两方面都存在刺激支线航空业发展的驱动力。
也正是因为发展不充分,我国的支线航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支线飞机的主要供应商,庞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分别在2008年发表预测报告,对中国未来20年的支线航空市场的发展表现出极强的信心。
支线航空的发展潜力能否转化为现实,将极大地影响骨干机场和支线机场的投资价值。
不过,未来支线航空的发展将面临高速铁路发展的巨大挑战。
2008年10月31日,铁路部门制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正式实施,《调整方案》制定了“四横四纵”八条主线为骨架,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城际铁路共同构成的客运专线规划。
按照建设规划,到2015 年,我国客运专线主干网络大部分建设完成,到2020 年,我国客运专线总里程将达到16000公里,届时全国铁路网将能够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覆盖地级以上行政区,覆盖率达95%以上;快速客运网络将连接所有省会和城市人口50万及其以上的大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特别是随着客运专线网络的逐步完善,时速300公里/小时动车组的开行,势必在中短距离旅客快速运输市场对航空运输造成较大冲击。
高铁开通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及航空公司的应对中国高速客运铁路,常被简称为“中国高铁”。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高铁有着许多优势,比如载客量高、运输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好。
正因为高铁的这些优势,使得它在中国快速地发展起来。
但是高铁的高速发展却对航空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表现为:一是分流旅客,导致民航运输量减少。
二是将迫使民航国内航线降价。
因为高铁舒适方便、正点率又高,而且价钱合算,所以吸引了许多旅客出行都选择了乘坐高铁,选择坐飞机的人数减少,航空公司的旅客受到了高铁的分流,使得航空公司的业绩有所降低。
航空公司为了增加客流量,不得不降低价格,吸引旅客。
但从另一方面看来,高铁使得航空公司感受到危机感,加快了航空运输的改善发展,使得航空运输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让航空运输的改革加快了脚步,同时使得人民大众获得便利。
航空公司面的高铁带来的影响必须做出应对措施。
一是采取适当降低价格,吸引旅客;二是针对性地减少旅客地面候机时间、保证好航班正常率并加强高端旅客服务;三是更好地协调业务,针对旅客出行方式的变化提供更多航空产品以满足旅客需求。
高铁对民航业的影响及民航业的应对措施(一)高铁对民航业的影响:1、高铁客源更广泛,载客量更多:在中短途的运输中,由于乘坐方便,列车空间大,所以选择以列车出行的人员众多,一次载客量,相当于几倍的飞机载客量。
2、投入使用后,直接挑战航空快捷性,因此将在其覆盖的所有地区形成与民航全面争夺商务、公务等高端旅客的态势。
3、高铁比民航更便宜,且正点率高因为铁路的运行成本要比航空的运行成本低,相关的基础设施也比机场要求的投资少,所以高铁的票价要比飞机的便宜,即使航空公司票价再优惠也没办法别高铁的票价低。
加之高铁受天气的影响小,正点率比飞机高,所以在中短途的运营中,高铁在猛烈的冲击着民航的地位。
4、高铁比民航更便捷,省时高铁乘车十分方便,到车站验票后,进入候车室即可,不用提前太久到车站,而飞机不同,机场一般建设在离城市中心比较远的地方,从城市去机场一般要乘坐专门的机场快线,这就耗费了一定时间;到了机场后,还要换取登机牌,再进行安检,安检完要提前登机,在飞机上座一段时间。
到了目标机场之后,去往目的地还要再坐一次机场快线,在路上浪费了大量时间,使得本来比高铁更省时的飞机反而更费时。
5、高铁别民航更具安全性: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
(二)民航业的应对措施:民航业应从力图缩短旅行时间,增大与高铁的旅行时间差,从而提高航空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增强自身竞争力。
民航业应分别就旅途时间、场站通达时间、安检登机时间、频次和正常率几个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与高铁在中短途航线上展开激烈竞争:1、加强与政府和军方的沟通合作,优化航路,截弯取直,缩短旅途时间,降低燃油成本。
2、完善机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机场公交交通体系,缩短场站通达时间。
1)中小型机场可开通市中心至机场的直达公交线路,并辅以机场大巴辐射城区主要交通枢纽,有效提高机场的通达性,并一定程度上缩短通达时间。
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作者:陈颖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08期现如今我国高铁技术发展迅猛,基础建设更应该合理规划,从而应对金融危机的到来。
由于我国高铁发展的规模庞大,高速铁路对于民航运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篇文章叙写了高速铁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提出了有效的改善策略,旨在给高铁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高速铁路的发展必将会对我国的国内航空运输产生强烈的冲击,这是由于高铁运输与航空运输相比较,价格更便宜、安全性更高,并且随着高铁提速的发展,其运程时间也越来越短,因此,在国内运输中,高铁运输比民航运输更具有优势。
根据目前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来看,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民航运输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效益争端已然浮上水面。
因此,国家对高铁的快速发展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仔细分析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造成的不利影响,争取改进民航运输中的不足,发扬民航运输的长距离或国际航线优势,从而确保民航运输业能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
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发挥民航的优势,改进服务质量,实现双联合发展进行具体分析。
一、高铁发展的社会效益(一)高铁的运营与建设高铁的运行对便民出行十分有利,它所提供的大量人流交通为我国城市路面拥堵解决了相关的难题,即有很高的能源利用率,又能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了城市运输紧张的这一现状。
且有利与运输体系的完善,为旅客提供更便捷、优良、丰富的出行环境需求。
对于节约能源、控制成本、保护环境与安全出行都有极高的社会保障。
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建设,提升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章程。
(二)潜在效益高铁的建成涉及了多方面的技术领域,它所采用的信息科技、电信科技等都是我国研发人员的一次技术攻克,不仅推动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更能带动周边地区第三企业的经济发展,它的存在带动了周边商铺、旅游用品、小摊小贩的生活经济,增加沿线地区人民的就业机会,它建设所产生劳动力与建成所形成的维护运营岗位为我国铁路运输及劳动人员就业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
浅谈高铁对航空运输市场的影响郑州科技学院自2008年,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至2018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9万公里,高铁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铁路客运主力,并对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带来了冲击。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高速铁路网由“四横四纵”升级为“八横八纵”,全面实现城市群、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的全覆盖。
随着高铁网络通达性的不断提升,高铁与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1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关系综述1.1我国高铁建设现状。
我国的高铁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高速网络,已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里程总和。
已建成四横四纵的高铁网络架构,将百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覆盖超7亿人口[1]。
“四纵”包括京沪高速铁路、京港客运专线、京哈客运专线、杭福深客运专线(东南沿海客运专线),“四横”分别为沪汉蓉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徐兰客运专线、青太客运专线。
现有高铁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群、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各地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实现了相邻省会城市间1-2小时、省内城市群0.5-1小时可达。
1.2高铁与民航的市场竞争。
我国高铁运输与航空运输同样具有长距离运输的快捷性和时效性优势,同时高铁又以较频密的发车率、较高的正点率、较便捷的地面交通接驳、安全性等优势,强化了对航空运输市场的争夺。
国内学者彭峥和胡华清通过使用Logit模型拟合中短程快速客运市场旅客出行效用函数,得出高铁运输和航空运输的市场分担率关系:“运距小于750公里时,高铁占有明显的市场优势;运距大于1050公里时,航空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运距750公里-1050公里是高铁与航空相互竞争的重要市场”[2]。
此外,国内学者刘晏滔引用了国外机构“Greengauge21”对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占有情况的研究,表明“在高铁运行3小时以内的市场上,高铁将占据着大于50%的市场份额,而且距离越短,高铁的市场份额就会越大;反之在高铁运行超过3小时的市场上,高铁的市场份额将小于50%,而且随着距离的加大市场份额将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