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10
数字孪生技术的引入为历史文化古城的更新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下面以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古街区为例,阐述数字孪生在古城更新建设中的应用和案例。
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古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中心,历史悠久,保留了大量古建筑、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遗迹。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古街区面临着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老化、游客拥堵等问题,需要进行更新建设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为古街区的更新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古街区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古街区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数据分析和管理。
在更新建设中,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帮助古街区管理部门实现以下目标:1. 优化规划设计: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模拟古街区的环境、人流、交通等情况,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优化道路布局、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等,提高古街区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2. 保护历史文化:数字孪生技术可以记录和展示古街区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体验。
同时,数字孪生技术还可以监测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保护历史文化遗迹。
3. 提高管理效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古街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控环境、人流、交通等情况,确保古街区的安全和秩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数字孪生模型: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建立古街区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古街区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分析。
2. 规划设计优化: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古街区的环境、人流、交通等情况,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同时,根据数字孪生模型的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古街区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3.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记录和展示古街区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体验。
探寻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结合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重点老街、老巷、老房子、老院子……充满了地方味的建筑样式,老街巷子的走势,街巷的空间比例、尺度,包括一些老地名,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也是各地区韵味的象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沉重的人口负担,现代城市文明对千年古城咄咄逼人的挑战,使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街古巷依旧是逼仄狭窄,依旧是乱石坑洼、砖缝不平。
如果出了一点小事情,现代化的救护手段无法展开,生煤球炉和拎马桶也实在令人厌烦,这些都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时代把一个大题目摆到当代人面前,古城向哪里去?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如何寻找最佳结合点?面对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有些政府、开发商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对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开发现代化的住宅区或商业街,完全不顾传统风貌、传统街巷格局的保留。
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我国许多城市变得相像起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似乎是千城一面,万屋一貌,那些富有的城市特色的风貌,还在毫不足惜地湮没,被鲁莽粗暴地改变,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变得雷同而粗俗。
正像《法国商报》一名记者批评北京建筑时写道:“在极短的时间窜起来的住宅,大多像兵营,灰蒙蒙,单调得没有特色……上世纪以来,令来中国的人们着迷的魅力已经消失殆尽。
”报纸上也曾刊载文章说,有艺术界的专家认为:“中国目前许多历史古城中大量的方盒子和摩天楼拔地而起,这些古城风貌被破坏殆尽。
”由于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历史古城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瑰宝,这个批评应该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注意。
为此,笔者对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模型/doc/8511284410.html,/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苏州古城和所有的老城一样,也面临着亟待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基础设施功能,扩展交通容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紧迫问题。
但苏州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去赶时髦,去抄袭什么“欧陆风情”、“广场大道”,而是要求新的建筑要按照保护古城风貌要求,在严格控制高度的同时,对式样、用材、色彩、装饰手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程洪福*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与建城2500余年的苏州古城基本同步产生,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闻名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抢修、整修或重修。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继续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复和保护古典园林。
正是由于历代园林工作者不遗余力的保护,才使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等9座苏州古典园林相继于1997年、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
这既是对苏州园林保护工作的肯定,同时也给后续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修复既是一个老的话题,又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
2008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对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实施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
本文以此次修复为例,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好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一、历次修复概况耦园位于苏州市平江区小新桥巷,始建于清初,名涉园。
清同治年间,安徽巡抚沈秉成购得涉园废址。
沈秉成信仰道教,精通周易,按照八卦方位图对耦园建筑进行布局,形成东西两园耦合的格局,取名耦园,寓意夫妇偕隐、伉俪唱和,被誉为“写在地上的爱情诗”。
东花园以黄石堆叠假山,表现阳刚之美,西花园以太湖石堆叠假山,表现阴柔之美,寓意阴阳和合。
独特的布局以及东花园城曲草堂、双照楼、黄石假山、山水间区域组成的一组景观是耦园的精华所在。
1961年上半年,园林管理处着手修复东花园,修复了山水间、筠廊、黄石假山等处景点,基本形成现存格局。
1979年、1986年,分别修复东西花园,但因经费不足,尚未全部修复。
中西部曾被用作园林修建队办公地、园林技工学校、园林管理局职工住宅和红木仓库。
期间,中西部因使用功能不同,建筑格局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对城市发展中的“旧与新”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日新月异”,加剧了对城市景观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旧城保护问题日渐突出。
文章以苏州平江路老街道更新改造为例,在进一步明确旧城保护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深层次地探讨如何以一种“小规模改造和有机更新并举”的方式来保护平江老街区,再现江南吴文化的对策,使城市中的老街区再次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关键词:老街区;传统文化;环境景观;有机更新;小规模改造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the damage of the city landscape and street area with historical culture was accelerated. The problem of old city protection is gradually obvious.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Pingjiang Old District reform as an example, with further ascertaining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old city protection, a kind of ”small scale reform and organic update” is studied to protect the old street area of Pingjiang so as the “Wu culture” could be reappeared, all which could make th e old streets in the city once again become new landmark of the city.Key words: old street district; traditional culture; environment landscape; organic update; small scale reform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交替不断,旧有城市文化和全球趋于雷同的新钢筋水泥建筑的冲突日益明显,“千城一面”、“千楼一面”,城市无特色、无文化、看不出故乡韵味,这些状况让我们感到迷失和迷惘……在如此环境下,对城市仅剩下的一些老街区,是毁灭还是保留,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何种方式来协调这种新与旧的冲突,让城市居民在这样一个更替的年代保留一丝怀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历史文化瑰宝,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1-05“修旧如旧”探源——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林大彰摘要:苏史街区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文化遗产之一,“修旧如旧”后的苏双平江历史街区获得国内外的认可的事实表明,对“修旧如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历街地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章通过梳理中外“修旧如旧”的发展脉络、现状,湖及分析国际上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出我国历街地区类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运用的“修旧如旧”方法,既符合我国文化遗产的特点,又遵循了国际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关键词:修旧如旧;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江苏历街文化街区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研究”(17YSC002)研究成果。
在近几十年保护古城众多文化遗产的过程之中,保持完好的历史街区极其珍贵。
历史街区包含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街区内的建筑、街道、饮食、贸易……全方位体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审美喜好等,是最为原真的城市名片。
2005年,中国苏州平江历史街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是当年唯一一个获奖的历史街区项目。
作为一个受到中外认可的历史街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江历史街区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中始终采用“修旧如旧”的保护方式。
“修旧如旧”是一个保护我国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本文对这个方法的缘起和发展历程进行探究,有助于历史地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西方视旧为美的理论的缘起及发展“修旧如旧”是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个技术性的要求,从字面理解“修旧如旧”,就是把已经损坏的旧东西经过修理之后,还要达到像旧东西的效果。
但是,让人类明白旧的价值,旧的美,直至运用“修旧如旧”的方法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含有“修旧如旧”意念的雏形最早出现于英国18世纪中后期的“如画”概念:1792年,如画主义的创建人威廉・吉尔平提出“参差不齐是美丽和如画最本质的不同点”叫1795年尤维达尔•普莱斯谈到:“美丽基于光滑、渐变、年青和新鲜,如画则基于参差不齐、突变、老化甚至糟朽(decay)……砖石越破损,越被天气染得斑斑驳驳,越糟朽,在其灰缝里扎根固着的植物与匍匐植被越多,就越如画。
苏州古城保护现状及建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孙睿宏指导教师杨旺生摘要: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变化是城市的规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使城市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城市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这一巨大推动力使城市发展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继承与保护、经济与文化等矛盾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
古城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越不过的一道坎,城市发展又是古城保护不可避免的压力。
苏州古城一方面作为最具历史意义的古城之一,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如何保护古城,如何在保护古城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苏州城作为的现代化城市的职能,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就针对苏州古城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苏州古城;保护;现状;对策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Advices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Suzhou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UN RuihongTutor YANG WangshengAbstract:Urban development is an evolving process, changes in the laws of the city.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since the city to release enormous energy, urban development faster than any time in history. This huge impetus to urban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history and reality,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more prominently reveal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i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of a threshold, however, urban development is inevitable to protect the ancient city of the pressure. On the one hand, the most ancient city of Suzhou as on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faced with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impact, how to protect the ancient city, how to protect the ancient city of Suzhou on the basis of balancing the city as a modern city functions, it is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of Suzhou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this basi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Suzhou city;protection;status;the proposed苏州古城一方面作为最具历史意义的古城之一,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如何保护古城,如何在保护古城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苏州城作为的现代化城市的职能,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
阮仪三:平江路留下了城市的记忆汐2015-12-30 14:17:36背景平江路2009年6月入选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评选活动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全国200多条街区参评。
苏州平江路入选理由:2500多年来,苏州古城城址未变,格局尚存,堪称中国古代城垣的标本之一。
平江路更是苏州古城内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
对照南宋《平江图》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至今保持活力。
2006年,平江历史街区项目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获奖理由: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城的保护比一个个文物的保护价值更大苏周刊:苏州平江路当选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并且是长三角地区唯一当选的,您认为它一枝独秀的理由是什么?阮仪三:我积极地推动平江路当选。
它是认真地在整治,而且是在全城的范围内作为重点,在苏州古城的保护的背景下。
1986年我就提出54个街坊的划分,划的时候有很大的争论:怎么能划这么小?国家建设部的专家也来问我,中规院也来问我,说你们划这么小,不对的。
我说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苏州都是自然河网的格局,双棋盘的格局,划小了我就控制住了。
这个是玄妙观,这个是双塔,一个街区里面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它就能抓得住,有自己重要的特点。
还根据城市格局的特点把苏州古城的特色反映出来。
当时提出的观点是全城保护,全城,也仅仅是风貌的整体控制,平江历史街区这一条河一条街一条河一条街,全城就完整地留存了这一块。
《平江图》是世界遗产,你得有实物留下来。
这个城是我从小经历的,像这种城市全国没有的。
以前比它好,比它精彩的也有,现在都弄光了。
温州和它一样,而且还要早,汉朝做的规划,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