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36.7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试题复习题含答案(1-4单元)五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一、填空题1、早上,我们看见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2、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太阳自(东)向(西)运动。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3、太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气温越(低)。
4、在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5、影子的长短同太阳高度的关系是(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6、实验课上,测量太阳高度的仪器名称叫(太阳高度测量仪)7、很久以前,人们利用太阳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8、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叫作(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日晷是(地平日晷)。
9、玩手掌日晷的时候,如果上午,应该用(左)手;如果是下午,应该用(右)手。
并且要面向(南)方。
10、昼夜的交替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11、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定为当地时间20时,那么,中国的观众应在(凌晨4)时观看,美国的观众应在(15)时观看。
12、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提出地心说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
13、在一月中月亮形状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我们称它为(月相)。
14、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时的月亮是指月相中的(蛾眉月)。
15、月相变化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16、新月是指(天空中不出现月亮)。
17、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的花在一天中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的特点,设计了(花钟)二、选择题18、昼夜形成的原因(B)A、太阳的东升西落B、地球自转C、山峰的遮挡19、猫头鹰活动的时间是(C)A、上午B、中午C、晚上20、月相变化的周期是(B)A、一天B、一个月C、一年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B)A、东-西;长-短-长B、西-东;长-短-长C、东-西;低-高-低22、日晷是测量(C)的工具。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卷(教科版)一、填空题(26分)1.科研工作者用__________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
(填“潜望镜”或“放大镜”)2.光传播的速度达到__________千米/秒,科学家利用光的__________原理,并根据光速测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4.把筷子倾斜放入水中,发现筷子在水面出现“弯折”,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造成的。
正是因为这种现象,使得我们在岸上看水中的鱼时,看到的鱼比实际的位置__________(填“深”或“浅”)5.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__________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__________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__________。
6.调整观察角度,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能变成两条,这是由于光线发生了__________。
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物体。
二、选择题(21分)8.下列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A.目光、阳光B.烛光、灯光C.湖面的波光、萤火虫发光9.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光()沿直线传播。
A.不会继续B.继续C.无法判断10.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是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A.空气和水的交界处B.空气中C.水中11.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A.B.C.12.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彩色光可合成白光。
()A.爱因斯坦B.爱迪生C.牛顿13.我们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因为()。
A.字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试卷上C.字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14.一般情况下,在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子应该怎么放置()。
A.镜面相对,相互平行B.两面镜子相互构成四十五度角C.根据观察对象所在的位置安排三、判断题(14分)15.白天,太阳是光的来源。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最全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17、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18、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19、(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20、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21、(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22、(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23、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2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2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2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28、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9、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30、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31、(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32、(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33、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34、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35、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等.36、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简答题:1、问: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3、问: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4、问: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或自西向东自转)5、问: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1 / 46、问:阅读了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的资料后;你有什么想法?答: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事业也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的.7、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刺猬:喜静怕光;白天休息;夜晚活动蛾:常在夜间活动狗:一般根据主人的生活习性而定;狗一般早晨起得较早;晚上睡得较晚(和主人差不多);当然晚上有事也会“加班”;狗是很尽职的;夜视能力较强;因此保留了夜行的本能.蝴蝶:为典型的昼间活动性昆虫(有些种类喜欢在强光下飞行;有些则爱好在阴暗处飞行).猫头鹰:夜间活动;白天视力变差;如不小心现身还会被其他鸟欺负公鸡:在夜间不能够看到东西;早晨一看到光亮就打鸣;因此属于白天活动的动物蜜蜂:白天采蜜;晚上回巢蝙蝠:昼伏夜出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菊花是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需要每天8-12小时数;就能加快发育提前开花.反之;如果超过12小时日照时数就会推迟开花.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10、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11(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12(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不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13、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14、(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15、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1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17、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18、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18、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19、(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20、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21、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22、(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2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24、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25、(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26、(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27、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28、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29、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一、1.光在同一种物质(空气、水中、真空)里沿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是古代墨子发现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上下颠倒;左右向反.3.一般指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叫光源;通常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二、4.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射物.例如:潜望镜和万花筒5.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像左右是相反的;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的方向也不同.三、6.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2 / 4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7.凸透镜的镜片特点:中间厚;边缘薄.作用:扩大;可聚光.成像特点:放大倒立.如:放大镜、老花眼镜片.凹透镜的镜片特点:中间薄;边缘厚.作用:缩小;使光发散.成像特点:缩小正立.如:近视眼镜片.8、望远镜是把凹凸镜片(凸在前;凹在后)看到正立像;两个凸透镜放在一起;出现放大倒立的像.四、9、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构成的.不同的单色光会合成不同的彩色光.10、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五、问答题:1、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2.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3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试用光的折射道理解释水中的物质弯折现象1、光的行进自然光:闪电太阳萤火人造光:灯泡蜡烛焰火解释光的现象: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用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可以在水中加入细小颗粒的物质;如粉笔灰.2、照镜子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光路是可逆的.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两面镜子成90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3、研究透镜透过不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是正像.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4、彩虹的颜色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当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都是电池惹的祸第三单元《电和磁》*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7、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8、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9、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10、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13、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 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 S )表示.*14、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6、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19、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磁性黑板)、(磁带)、(磁卡)、(软盘)、(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磁性铅笔盒)等.*2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它由(电池)、(导线)、(铁钉)三部分组成.3 / 4*2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是: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2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24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25、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相同点是:(都能吸铁)、(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示方向).*26、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27、电磁铁的应用有:(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2、导体和绝缘体潮湿的物体和大部分的风筝线都是导体;易触电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如何判定手心里的电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用电池和灯泡将电线连成电路;灯泡亮起来电线就是连着的;反之是断开的. 消去缝衣针的磁性的方法:加热、砸打5、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大小线圈匝数两极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线圈绕向、电池正负极接法有关.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都有磁性不同:磁铁磁性是永久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4、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10、测肺活量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2、做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3、(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5、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6、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7、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拉图——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8、(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4 / 4。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一、填空。
1、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方方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方方方移动着。
2、一天中,一个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3、太阳的位置越高,影子越,太阳的位置越低,影子越。
阳光下的物体在影子最短。
通常情况下,太阳的位置越高,气温越;太阳的位置越低,气温越。
4、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和这两天太阳由正东出,正西落,昼夜相等。
过了春分,昼长夜短;过了秋分,昼短夜长。
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太阳运动的规律是。
二、选择。
1、早晨,当你面对着阳光步入学校大门时,学校大门影子的朝向是()。
A.东B.南C.西D.东北2、午后2点钟,想找个避暑的地方,应该选择()。
A.窄小的屋檐下B.大树的南面C.大树的东面D.广告牌的北面3、正午12点以后,站在晴朗的户外,影子是怎样变化的?()A.由长变短B.由短变长C.由有变无D.由无变有4、天边出现晚霞,影子的朝向是()。
A.西北 B.西南 C.西 D.东5、下列几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影子是由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的B.在测量某段时间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放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C.一天中,同一个物体的影子总是越来越短D.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三、判断()1、影子的长短与太阳的位置无关。
()2、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3、秋分以后,昼长夜短。
()4、物体影子最短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四、简答。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2 太阳钟1、中国古代有很多计时工具,你了解的有、、、、、等。
2、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和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或。
3、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通过观察来计量时间。
4、常见的日晷有和。
5、日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6、根据日晷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日晷可分成、、、。
7、选择一个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当你的手表到达,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
《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28分)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_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6、刺猬、蛾、猫头鹰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公鸡、蝴蝶、蜜蜂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牵牛花是凌晨开放,_芍药花_是上午开放,万寿菊花是下午开放,昙花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林奈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17、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18、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19、(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20、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1、(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2、(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23、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关于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子: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燃烧的蜡烛、通电的电灯等,月亮不是光源。
2.太阳是重要的光源。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化为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二)光的传播特点1.光在同种介质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应用:手影戏、皮影戏、日晷计时、排队看后脑勺、射击三点一线……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光→透明的物体:通过光→半透明的物体:部分通过光→不透明的物体:不通过3.光在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会被挡住,在物体后方就会留下影子。
4.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会部分或全部遮住太阳光,此时可以观察到日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可以观测到月食。
日食月食(三)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称为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的路线不发生变化,不发生折射。
应用: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折”了、池塘看上去比较浅、鱼翔浅底、彩虹、三棱镜、湖里的鱼看起来变大了……2.三棱镜结构特点:由透明材料做成、截面呈三角形3.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7种不同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4.白光(太阳光)是复合光,光的三基色:绿、红、蓝。
5.制作彩色轮时,圆盘上的三个扇形的大小要相同,快速转动彩色轮,观察到盘面变成白色。
(四)光的反射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应用: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照明灯装灯罩、墙壁涂成白色、后视镜、照镜子、牙医的额镜、路口转角镜、灯光下看书、潜望镜……2.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
3.与镜面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是光在物体表面反射情况不同,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充足的空气)。
2.植物生长必须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仙人掌、松树和香蕉树的叶子大小与当地降水量的关系)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动物也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4.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一-毛毛虫一-(小鸟)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6.(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体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土壤、岩石等)。
像池塘里的这些(植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瓶里小鱼太多会有什么结果?(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不能叫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草原上过度放牧,草原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草原上过度放牧,会发生草原退化,面积减少等现象。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分为和。
2.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做。
3.光能透过一些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部分透过一些比较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透过的物体,比如书本。
4.潜艇上的水兵常常利用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5.光在空气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二、判断题6.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射光。
()7.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反光能力强,使教室更加明亮。
()8.利用两面镜子可以看到脑后的头发,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9.水中䈐子的“折断"现象主要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0.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也能部分透过较薄的物体。
()11.万花筒和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
()13.“皓月当空”、“群星璀璨”这两个成语说明夜晚星星和月亮都能发出明亮的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
()1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所以光年是时间单位。
()15.我们用喷雾器面向阳光喷水雾,可以在水雾中观察到彩虹。
16.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17.没有光源我们凭肉眼也能看到物体。
三、单选题18.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原理。
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19.打开台灯,我就看到了书上的字。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眼睛中射出光,让我看到了文字B.台灯中发出光照到书本上,然后再反射到我的眼里C.台灯中发出光照到书本上,眼睛中再发出光看到亮着的文字20.“猴子捞月”故事讲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想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B.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发生了镜面反射C.这种现象和凿壁偷光原理一样21.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那么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 B. C.2.如果我们要观察太阳光的颜色,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望远镜B.近视镜C.三棱镜3.向空中喷洒细小水珠的洒水车过后,小明看到了一条彩虹,这是一种()现象。
A.光的色散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4.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开着的电视荧光屏B.正放映的电影屏幕、萤火虫、月亮C.恒星、萤火虫、点燃的蜡烛D.月亮、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太阳5.下面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B.和光的行进无关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6.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
A.不同的B.相同的C.任意的7.下面现象中,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A.用手电筒的光穿过小孔照射到墙上B.太阳出来的时候,光彩夺目让人睁不开眼睛C.在夜晚,用眼睛看街灯,会出现彩色光线D.在下过阵雨的天空中,容易出现彩虹8.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A. B. C.9.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去树林里玩耍,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而形成的。
A.光的折射原理B.光的反射原理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0.以下装置,能起到潜望镜的作用并且效果最理想的是()。
A. B. C.11.下列物体,利用反射原理聚光的是()。
A.放大镜B.耳科医生的额镜C.汽车的反光镜12.要把教室南面走廊里的阳光引到教室内南墙上,能用的办法是()。
A.开窗户B.一面镜子C.两面镜子13.下列叙述中的“影”与产生手影原理不一样的是()。
A.立竿见影B.形影不离C.如影随形D.湖光倒影14.对物体反射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表面越干净的物体,反射能力越强;B.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能力越强;C.颜色越简单的物体,反射能力越强;D.表面越透明的物体,反射能力越强。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科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
A. 天文学
B. 地理学
C. 化学
D. 自然现象
2. 下列哪个是一种自然现象?
A. 料理美食
B. 骑自行车
C. 下雨
D. 阅读书籍
3. 下列哪个是一种科学实验?
A. 跑步比赛
B. 观察植物的生长
C. 画一幅油画
D. 弹奏乐曲
4. 哪种工具可以用来放大看清小东西?
A. 放大镜
B. 锤子
C. 剪刀
D. 手电筒
5. 下列哪个不是一种测量工具?
A. 毛笔
B. 手表
C. 尺子
D. 天平
二、填空题
1. 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观察、实验和 _______。
2. 科学实验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 _______。
3. 需要放大看清小东西时,可以使用 _______。
4. 科学家根据他们对事物规律的 _______ 来做出结论。
5. 使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 _______。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 什么是观察?请举一个例子。
3. 什么是实验?请举一个例子。
4. 为什么科学家要使用工具?
5. 科学家是如何做出结论的?
请根据文档内容进行复习,并回答文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在最后的简答题中,根据个人理解回答即可,不需要详细阐述。
祝你复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