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九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罗非鱼养殖罗非鱼常见的疾病和防治方法罗非鱼的养殖在养殖行业当中最为常见,罗非鱼在市场上的价格十分的稳定,市场前景也是很宽广的,但是,在养殖罗非鱼的时候,一定要在注意养殖罗非鱼的疾病问题,那么罗非鱼产生疾病了怎么办?接下来就由本人来说说罗非鱼应该怎么预防疾病。
1、彻底清塘消毒。
2、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3、鱼苗、鱼种下塘后,以1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
半月后用1-2克/立方米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一次。
4、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呈微碱性。
5、死鱼应及时捞出,消毒后埋入土中。
6、在病鱼池中使用过的用具要浸洗消毒,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
得任意排放。
【本人总结】:罗非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主要采取严格控制放
养密度、调节养殖水质、投喂营养全面且新鲜的饲料、定期抽样对鱼
进行体表及解剖检查等措施预防。
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处理。
罗非鱼的常见疾病有哪些罗非鱼在养殖的过程中也会有疾病的出现,所以我们要知道罗非鱼的一些常见的疾病以便预防和治疗。
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罗非鱼的常见疾病,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罗非鱼的常见疾病罗非鱼如何防止指环虫病的发生【病因】指环虫以锚钩和边缘小钩钩住鳃丝不断运动,造成鳃组织损伤。
该病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虫体适宜水温20~25℃,发病季节为夏、秋季及越冬期。
【症状】病鱼鳃部多黏液,鳃丝肿胀,呼吸困难,体色发黑,不摄食,鱼体瘦弱、游动乏力、浮于水面,病鱼烦躁、跳跃,游动缓慢;此病往往与车轮虫病并发,严重时可使大批鱼死亡。
如寄生在体表时,黏液分泌增多,并出现充血和出血斑。
【防治】预防:①寄生虫病重在预防,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②投放鱼苗、鱼种时,用高锰酸钾(1立方米水体用15克)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15~20分钟。
治疗:①病鱼用百安威或虫此净(1立方米水体用1.2毫升)浸洗10分钟。
②全池泼洒百安威(1瓶2亩),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3小时后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底舒安1包混合全池干撒。
③用活性蒜宝、本草大康、保肝促长灵、清源各按1%拌料投喂,1天2餐,连用3天。
罗非鱼脱鳞症状的研究罗非鱼脱鳞现象很少出现,建议我们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和油脂或相关原料中的氧化值,经过各个环节的查找,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金老板所在片区,也有很多厂家的养殖户罗非鱼也出现脱鳞现象,而且情况比较严重。
对此,专家到现场跟客户进行了沟通,建议客户多留意几天,看看是否还存在问题,一个星期后回访时,客户表示罗非鱼现在没有出现脱鳞现象了,综合了多方面的情况,罗非鱼的脱鳞现象是否与季节变换有关,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健康养殖罗非鱼如何处理日常消毒罗非鱼的健康养殖是关系到能否取得预期经济成效的大事,甚至是关系到食用者健康的大事。
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增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兼顾意识。
罗非鱼养殖的常见病防治最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的罗非鱼经常发生一些寄生虫病。
下面就常见寄生虫病类型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斜管虫病防治方法:1.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硫酸铜0.7g/m3,泼洒全池消毒。
2. 放鱼前用硫酸铜8g每立方米的溶液.浸洗l5-30分钟。
3.发病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g/m3泼洒全池。
4.青蒿末,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3-0.4g。
拌饲料投喂,1天2次,连用5-7天。
小瓜虫病诊断:鱼体表形成小白点的疾病,除小瓜虫病外,还有粘抱子虫病、打粉病等多种病,所以不能仅凭肉眼看到鱼体表有很多小白点就诊断为小瓜虫病;需用显微镜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1.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小瓜虫的胞囊。
2.放养鱼种前,若发现有小瓜虫,用l-2%食盐水浸洗病鱼l5-20分钟。
3.用亚甲基蓝1-3 g/m3全塘泼洒,每隔4天泼洒1次。
连用3次。
4.全池遍洒福尔马林15-25×10-6 浓度,隔天遍洒1 次,共泼药2-3 次。
5.每亩每米水深,使用辣椒粉250g、生姜干片或鲜生姜500g,混合加水10kg煮沸。
熬成辣姜汤,冷却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次。
晴天中午泼洒。
一、车轮虫防治方法:1.用浓度为0.7g/ m3水体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隔一天后再用一次。
2. 用25-30g/m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进行治疗,连续使用两天。
3. 每1 m3水体用苦楝新鲜枝叶50g煎水后全池泼洒。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之使用中草药的方法1、板蓝根:防治爆发性出血,烂鳃病、肠炎病以及多种病毒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40克板蓝根/立方米水体加20克大青叶/立方米水体浓度全池泼洒。
2、大蒜: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坚鳞病,暴发性出血病,另有健康助消化的作用。
用法与用量:每天用大蒜10—20克/公斤料,连喂4—6天,可治肠炎病,如是10%合成大蒜素的用量为每天0.2克/1公斤体重拌料投喂,连喂三3—5天.。
罗非鱼病害一、罗非鱼概述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亦称丽鲷科,丽鲷属)。
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咸淡水水域中,是非洲淡水和咸淡水水域中的主要经济鱼类。
该属有100多种(含亚种),其生长快速、养殖周期短、食性广、饵料要求低、病害少、对环境适应性强、群体繁殖力强等优点,是良好的养殖对象。
197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罗非鱼是今后应加强注意的蛋白资源,并将其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对象。
我国最早是1946年由台湾省的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13尾莫桑比克罗非鱼。
为纪念这两个人,台湾省水产行业将罗非鱼命名为“吴郭鱼”。
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
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从苏丹引进尼罗罗非鱼,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美国引进奥利亚罗非鱼等。
目前,罗非鱼已成为我国比较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系之一;品种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黄边罗非鱼、加利亚罗非鱼、齐氏罗非鱼、美丽罗非鱼、红罗非鱼等,还有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奥尼罗非鱼、福寿鱼等。
二、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罗非鱼的共同特征是左、右下咽骨愈合,头两侧各具鼻孔两个,体侧扁,背较高,肉较厚。
体表被栉鳞,侧线折断,呈不连续两行,尾鳍呈钝圆形。
不同品种罗非鱼的体形、体色、鳍条、斑纹等各有差异。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非洲东部、约旦等地。
体短,背高,体厚而侧扁,呈鲈形;鳔无管,而只有鳔腔;体高,具有1个背鳍。
体色为黄棕色,上半部较暗,下半部转亮。
呈银白色,喉、胸部为白色;有的个体全身呈黑色。
体色随环境的变化而有适应性的改变,体侧有黑色横带9条,分布于背鳍下方7条,尾柄上2条。
尾柄上半部和鳃盖后缘有一黑斑。
背鳍的边缘为黑色。
背鳍和臀鳍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点。
尾鳍终生有明显的垂直黑色条纹8条以上。
尾鳍、臀鳍的边缘呈微红色。
体表被圆鳞,背鳍有硬棘8个以上;臀鳍有3个硬棘。
罗非鱼几种罕睹徐病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疏通性气单胞菌病徐病症状:有肠炎型战体表腐败型二种分歧典型的症状.肠炎型主要表示为肛门黑肿,肛门附近的皮肤收黑,解剖瞅察可睹肠讲无血却收黑.体表腐败型表示为病鱼体表呈斑块状腐败,并可广大齐身,体表充血,鳞片脱降,肌肉中露,呈红色斑块状病灶,宽重时可腐败成洞穴状,果此又称溃疡病、腐败病.收病本果:由嗜火气单胞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用溴氯海果0.2克/坐圆米或者漂黑粉(灵验氯含量28%~30%)1克/坐圆米齐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三次.②共时投喂大蒜素等内服药,效验更好.二、假单胞菌病徐病症状:中瞅症状表示为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背部伸展.解剖瞅察,背腔有背火贮积.正在鳔、肾、脾有红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那是典型症状.确诊需借帮细菌教或者血浑教查看.收病本果:由荧光假单胞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该菌仅熏染没有健壮的、抗病力强的罗非鱼,果此要加强饲养管制,脆持火量优良,注意环境卫死,支配留神,勿使鱼体受伤;②收病鱼用溴氯海果0.4~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③共时投喂免疫多糖10克/千克饲料,维死素C5克/千克饲料.三、爱德华氏菌病徐病症状:病鱼体色收乌,背部膨大,肛门收黑,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别的,有的病鱼体表可睹有伸展收炎的患处,尾鳍、臀鳍的尖端战背鳍的后端坏死收黑.解剖瞅察,有背火,死殖腺特地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火样物贮积或者肠壁充血.肝、脾、鳔等内净,特地是肝净有红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收出腐臭味.症状战病程果病例分歧而有很大好别,有慢性战缓性型之分.收病本果:由早钝爱德华氏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搁养稀度要合理,池塘需浑理消毒,时常换注新火;②收病时用漂黑粉(灵验氯含量28%~30%)1克/坐圆米齐池泼洒消毒;③共时内服大蒜泥(捣碎5%取饲料混匀)或者大蒜素等药物,每天一次,连用3天.四、链球菌病收病本果:果链球菌熏染引起.徐病症状:患溶血性链球菌病的病鱼从中瞅瞅,病鱼体色收乌,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出血,病鱼背部面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患非溶血型链球菌病的病鱼,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背腔有背火储积,肛门周围收黑,肠管张缓.防治要领:①防行过稀的养殖,加强饲养管制;②收病时用杂二氧化氯0.3~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消毒;⑧共时投喂大蒜素,连喂3~5天.第五天后用酶合益死素0.5~0.8克/坐圆米齐池泼洒.五、火霉病收病本果:由火霉熏染引起.徐病症状:火霉没有熏染健壮无益伤的罗非鱼.但是支配、输送历程中得慎制成鱼体的受伤,或者由于矮温制成冻伤,或者果寄死虫、细菌等熏染制成本收病灶时,火霉孢子便会乘机侵进鱼体,正在受伤或者病灶处赶快伸张、繁殖,少出许多绵毛状的火霉菌丝.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领会鱼的构制,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洪量粘液,病鱼启初焦躁没有安,疏通没有平常,菌丝取伤心的细胞构制环绕胶葛粘附,使构制坏死,鱼体包袱过重,游动早缓,食欲减退,末尾肥强而死.本病主要爆收正在20℃以下的矮火温季节,刚刚移进越冬池那段时间最易迸收火霉病.防治要领:①鱼种迁进越冬池前对于池火用死石灰10~20千克/亩消毒;②鱼种用3%食盐火浸洗3~5分钟;③鱼种正在围捕、搬运等支配历程中尽管防行受伤;④罗非鱼加进越冬池后用杂二氧化氯0.3~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防行细菌熏染.六、罗非鱼肥肥病收病本果及徐病症状:由于少久投喂矮蛋黑、下脂肪、下糖类战缺累维死素的饵料,制成罗非鱼脂肪代开障碍,脂肪洪量贮积,鱼体肥肥,抗病力矮下.病鱼呈齐身性脂肪细胞删死、脂肪浸润,特地是背腔的脂肪构制及净器周围的脂肪构制隐着减少.患鱼背腔内脂肪构制可达体重的5%~8%,肝净浓黄色,肝构制下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将整块构制剪下搁正在火中,必浮正在火里上(平常肝净会坐时重进火底).患肥肥症鱼抗病本领矮,简单熏染大肠杆菌战睦单胞菌等病菌.防治要领:①矫正饵料配圆,尽管谦脚罗非鱼平常死少的需要;饵料中适合增加维死素B、维死素C战维死素E,也可删投一些天然饲料;②加强饲养管制,脆持火量浑净新陈.。
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防治技术罗非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在亚洲和非洲等地都有广泛的养殖。
但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等疾病也越来越常见。
这些疾病会导致罗非鱼的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防治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是罗非鱼养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罗非鱼赤鳍病病因罗非鱼赤鳍病(Red Fin Disease)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青枯病杆菌、水门氏菌等。
这些细菌会侵入罗非鱼体内,破坏其身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罗非鱼体内细胞和组织受到损伤和死亡。
罗非鱼赤鳍病一般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养殖密度高、水质差或环境不卫生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症状罗非鱼赤鳍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罗非鱼体表产生灰白色或暗红色的斑块,鳍膜变薄、质地变软,甚至可以脱落。
罗非鱼的鳍条和尾鳍一般会先受到影响,逐渐扩散到全身,导致罗非鱼体表颜色暗淡无光、呼吸急促、游动不灵活等症状,最终死亡。
防治技术1.保持水质清洁。
罗非鱼赤鳍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的卫生关系密切。
因此,养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和调整水质。
2.提高养殖密度。
罗非鱼的养殖密度过低容易导致养殖池中的细菌和病毒繁殖,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适当提高养殖密度,增加群体免疫能力。
3.用药防治。
一旦罗非鱼感染了赤鳍病,就需要及时用药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磺胺类、氧氟沙星等。
但必须按照药品使用说明、剂量和禁用期等要求使用药品,以避免对鱼种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罗非鱼腹水病病因罗非鱼腹水病(Ascites)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
最常见的原因是水质和饲料不良、养殖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高、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罗非鱼的呼吸作用,导致鱼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排除不及时,引起腹部积水,即腹水。
症状罗非鱼腹水病的主要症状是鱼的腹部肿胀,腹部明显膨出,鳃呼吸加快,摆尾缩头,运动不灵活,最终死亡。
罗非鱼常见病害防治要点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0期目前我国罗非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据统计,2016年我国罗非鱼年养殖产量约186万吨,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大约有26万亩,年养殖产量达20万吨,有“罗非鱼之都”称号,笔者在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过程中,总结了罗非鱼常见的病害防治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链球菌病1.病原:链球菌。
前期主要是海豚链球菌感染,近年来主要是无乳链球菌感染发病。
2.症状:每年6-9月份,水温达到29℃以上容易流行。
患病的罗非鱼一般在池塘边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角膜浊白、眼球外突、肛门红肿等。
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同时伴随着眼部出血,鱼体下颊部出现鳞片脱落、出血、肌肉坏死等现象,其他部位如腹鳍、胸鳍、尾鳍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坏死现象;胆囊、肝脏、脾脏肿大,严重时糜烂;肠道发炎,肠胃较空,内有积水或黄色黏液;部分患病鱼内脏如肠道、肝、脾、肾有出血现象。
3.治疗方法:①发病期间,减少投喂,尽量切断病原菌传播;加强水质管理,如增氧、调水等。
②进行水体消毒,可采用温和性的消毒剂如碘制剂全池泼洒进行杀菌。
可按说明书施用。
③内服抗生素类药物氟苯尼考治疗,使用按照产品说明,笔者在长期服务过程中,抗生素类药物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治疗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茂名罗非鱼养殖成品鱼主要是加工出口,不能用违禁药物或者加工产品输往国的禁用药,如磺胺类药物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在美国是禁药,不建议养殖户利用进行防治。
④免疫防控,通过注射疫苗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是最有效的方法,并且不存在药物残留的风险。
二、细菌性肠炎病1.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2.症状:流行季节主要是高温季节,水温在25℃以上时,过量投喂或投喂变质饲料情况下容易发生,如果投喂量少一般不发生此病。
患病鱼离群独游,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剖开肠管,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末段有少量食物,肠内黏液较多。
罗非鱼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罗非鱼抗病力强,但在越冬期间,由于水温、水质等各种因素,加之密集饲养,鱼体体质差,病害较多。
可在短期内引起大量死亡,要密切注意防治。
罗非鱼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如下:一、罗非鱼溃疡病1、溃疡病病因和病症病因为擦伤或冻伤。
最常见于鱼体的背侧和腹侧,皮肤发炎肿胀,由白色转黑色,组织成片剥离,溃疡脱鳞。
鳃盖、体侧、颚下等也均有发现。
2、溃疡病防治方法防止鱼体冻伤或擦伤,在越冬池上加盖顶篷保温,保持水质清新。
二、罗非鱼水霉病1、罗非鱼水霉病病原和病症由水霉菌引起,病鱼急躁不安,游泳迟缓,散游水而,皮肤黏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衰弱消瘦而死。
在密养的越冬池中易发生此病。
在水温l5℃时最为流行此病。
2、罗非鱼水霉病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拉网,运输、操作要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合理放养,防止温度剧烈变化,避免鱼体冻伤。
②发病后可将越冬池水温提高到20℃以上;也可用2%-3%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有较好的疗效。
三、罗非鱼斜管虫病1、斜管虫病病原和病症由病原侵入皮肤和鳃部引起。
病鱼分泌大量的黏液,体表形成灰白色薄膜,鳃丝红白相间,终日浮头,严重时鳃部高度贫血呈苍白色,病鱼消瘦发黑,游泳迟缓。
2、斜管虫病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全池泼洒;或用2%的食盐水或0.4%-0.5%的福尔马林浸浴病鱼5分钟。
四、罗非鱼车轮虫病1、车轮虫病病原和病症由车轮虫大量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
病鱼离群独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食欲减退,可引起大批死亡。
2、车轮虫病防治方法①越冬前,每立方米水用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彻底消毒越冬池。
②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全池泼洒,或用1%-2%的食盐水浸浴2-5分钟。
五、罗非鱼鱼虱病1、罗非鱼鱼虱病病原和病症因鱼鲺大量繁殖,侵入鱼体体表而引起。
病鱼呈不安状态,鱼体较为消瘦,严重时,病鱼离群独游,漂浮水面,体色发黑,最后死亡。
重庆水产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曾明\彭菊蓉2(1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农服中心,重庆潼南402677;2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潼南402679)罗非鱼(O reochrom s m ossam bcus、原产于非洲,具有生成快、产量高、疾病少、繁 殖力强等特点,是世界性的淡水养殖鱼类,在 世界水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主要 养殖水产品。
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具 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及营养价值,近年来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
根据《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 鉴》,2019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年产总量为164.2万吨,2018年年总产量为162.4万吨,同比增长1.05%,2019年重庆市罗非鱼养殖总量 达4980吨〇随着我国罗非鱼产业蓬勃发展,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模式迅速兴起,罗非鱼养殖面积扩 大和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环境恶化,导致疾病 发生或暴发流行,这对罗非鱼养殖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
目前罗非鱼养殖过程中遇到疾病主要 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弓丨起的疾病,生物 因素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 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非生物因素疾病主 要有水温水质变化弓丨起的疾病等。
为了保证罗 非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罗非鱼养殖中遇到的常见疾病加以概述,为 广大养殖户在罗非鱼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
主要症状:病鱼出现游泳不协调、螺旋状 游泳或急促游泳等神经性疾病典型症状;部分 舰盲,体弱,不摄食,体褪色或发黑,但未 见出血或糜烂;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神经组织 细胞出现典型的空泡化,出现神经性降解。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感染仔鱼和幼鱼,也有部分成鱼被感染,发病水温一般在20-28 t,死亡率一般可达40%-100%。
防治方法:选择健康无病毒的亲鱼进行苗 种培育;消毒受精卵可有效地灭活卵表面的病 毒,以20 mg/L的有效碘处理15分钟,或用50 mg/L的有效碘处理5分钟,也可用臭氧处理过的海水洗卵3-5分钟;使用消毒剂对育苗室、育苗池和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次氯酸钠50 mg/L处理10分钟;及时捞出死鱼深埋,并进行 池水消毒。
罗非鱼九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肥胖症
[病原]长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和缺维生素的饵料,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大量贮积,鱼体肥胖,抗病能力降低。
[症状与诊断]患肥胖症的罗非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以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患病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3%-5%,肝脏呈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
将整块肝组织剪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而正常肝脏会立即沉入水底。
[流行与危害]工厂化养殖罗非鱼,密度高。
若饵料营养不当,容易发生此病。
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
患病鱼抗病能力低,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气单胸菌等病。
肥胖症为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
肥胖症继发细菌感染对罗非鱼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预防与治疗](1)改进饵料配方,尽量满足罗非鱼正常生长的需要。
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
也可增加一些天然饲料。
(2)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应及时起捕成熟个体上市,可养活损失,缓解病情。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水质清新鲜,定期服用抗菌素。
二、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
[症状与诊断]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疾病,从症状表现来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溃烂。
[流行与危害]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病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稚鱼.体表溃烂病在工厂化养殖和越冬期的罗非鱼鱼和和新鱼中均有发生.罗非鱼养殖密度高,容易造成鱼体损伤,加上溶氧低,水质条件差,病原菌数量增加快,很容易发生体表皮肤溃烂病.严重发病池感染率可在50%以上。
[预防与治疗] (1)用水体终浓度为0.5毫克/升-1毫克/升的呋喃唑铜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2天.(2)1毫克/升漂白粉(含氯量30%)全池涮洒。
(3)每100千鱼体重用2克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4)加强入期间的饲养管理。
水温保持在20度,投饵应少而精,及时捞去残饵;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洒些石灰水,使水保持弱碱性,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三、车轮虫病[病原]车轮虫。
[症状与诊断]车轮虫寄生于罗非鱼的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
的组织表面,但是主要寄生部位是鳃.感染车轮虫的病鱼,体色发黑,摄食不良,体质瘦弱,游动缓慢.有时可见体表发白或淤血.鳃上粘液分泌多,有局部变白的现象.鳃上皮组织增生,鳃丝肿胀或遭受破坏等,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
[流行与危害]车轮虫病是罗非鱼的常见病流行比较广泛.在初春和初夏以及越冬期较多,特别是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较肥的情况下更容易被感染.大量车轮虫寄生可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因此,感染车轮虫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预防与治疗]定期进行检查,掌握病情,及时治疗.发病池可用水体终浓度为0.7毫克/升的硫酸酮或0.5毫克/升的硫酸铜与0.2毫克/升的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病情严重的池塘,可连用2次-3次。
四、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为迟钝爱德华菌.
[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发红,眼球突出或混浊白.此外,有的病鱼体表可见有膨隆发炎的患部,尾鳍,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肝,肾,脾,鳔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且发出腐臭味。
[流行与危害]本病流行较广,是罗非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
病,危害严重。
有急性暴发引起大批死亡的病例,但是多数是慢性死亡病例,持续时间较长。
[预防与治疗]池塘的养殖密度过高和池底污泥堆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特别注意养殖密度合理,池塘清理和消毒,经常换水,保持池水清洁。
五、假单胞菌病
[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从病灶取材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20度-25度培养1天-2天,可见乳白色,有光泽的圆形菌落。
[症状与诊断]本病除眼球突出混浊发白,腹部膨胀外,其他外观症状不明显,解剖观察,腹腔有腹水贮积,在鳔,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
[流行与危害]本病于1980-1981年在日本大阪府和爱知县的温室养鱼池发生过流行.但是发生病例不多,病势较缓慢,每天以0.2%-0.3%的死亡率持续发生。
[预防与治疗]本病的致病菌是水中常见菌之一。
仅感染不健康的、抗病力弱的罗非鱼。
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水质良好,是预防的主要措施.假单胞菌病在低水温时期发病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温,注意投饵量,搬运操作要细心,避免鱼体受伤.发病鱼池可用水体终浓度为1毫克/升的漂白粉(含氯量30%)全池遍洒1
次-2次。
六、链球菌病
[病原]为链球菌.
[症状与诊断]病鱼从外观看,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出血,病鱼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解剖观察,有心外膜炎,腹膜炎等症状.患非深血性链球菌病的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病腹腔有腹水贮积,肛门周围发红,肠管弛缓。
[流行与危害]本病在日本鹿儿岛县,宫崎县,大阪府,奈良县都有流行。
[预防与治疗]预防该病的发生,应避免过密的养殖,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池塘清洁和消毒.发病池塘可投喂强力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罗非鱼每天用50毫克抗菌素,混入饵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续5-7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七、水霉病
[病原]水霉。
[症状与诊断]水霉广泛分布于水中,营腐生生活,不能感染健康无损伤的罗非鱼.当由于操作和运输不慎而受伤,低温造成冻伤,或因寄生虫和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的时候,水霉孢子就会乘机侵入鱼体,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繁殖,长出许多棉毛状的水霉菌丝.病鱼在
水面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流行与危害]本病发生在20度以下的低温季节.罗非鱼扦捕,搬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损伤.进入越冬池前可用3%的盐水浸洗3分钟-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并可促进伤口的愈合.越冬池水温应保持在20度以上.罗非鱼进入越科池后可用1毫克/升呋喃唑酮遍洒,预防细菌感染。
[预防与治疗]越冬池要进行严格消毒。
鱼种扦捕、搬运过程中要昼避免操作。
进入越冬池前可用3%的盐水浸洗3分钟-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并可促进伤口的愈合。
越冬池水温就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
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后可用1毫克/升呋喃唑酮遍洒,预防细菌感染。
八、指环虫病
[病原]即指环虫。
[症状与诊断]指环虫用锚钩和边缘小钩钩住鳃丝,并不停的运动,造成鳃组织的机械损伤,刺激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肿胀,贫血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摄食。
大量寄生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
[流行与危害]该病流行比较普遍,往往与车轮虫病并发。
它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和越冬期。
寄生强度大时可使大批罗非鱼死亡。
[预防与治疗]用水体终浓度为0.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2次,有良好的疗效。
九、亚硝酸中毒症
[病原]养殖密度过大,换水量不足或长期不换水,使池水中亚硝酸浓度上升,高达10毫克/升-30毫克/升所致中毒症状。
[症状与诊断]病鱼血液呈巧克力色,肝脏带褐色。
由于病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鱼体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不足,引起摄饵不良。
[流行与危害]主要发生于冬季越冬池。
患病鱼除因组织缺氧毙命外,也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大量死亡。
[预防与治疗]注入新鲜水,降低亚硝酸浓度。
防止过量投饵和过密养殖。